APP下载

西藏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表征与影响因素

2023-05-22丁翠翠图登克珠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西藏自治区红色旅游西藏

丁翠翠 图登克珠

(①泰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泰安 271000 ②西藏大学科研处 西藏拉萨 850000)

引言

红色旅游资源是指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过程中,留下的大量的能对红色旅游者产生吸引力、能被红色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各类精神及其载体的总和。[1]随着红色旅游在资政育人、发展经济、引领文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作为红色旅游活动载体的红色旅游资源的研究既迫切又重要。

我国对红色旅游资源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研究内容上,主要集中在红色旅游资源的内涵界定[2-3]、特征[4]、价值功用[5]、开发模式[6],空间分布特征[7-8]融合发展[9]、资源评价[10]等方面,但对西藏红色旅游资源的存在研究内容单一、简单介绍和浅层分析等问题。在研究范围上,既有对中国整体红色旅游资源的宏观性研究[11],也有对省、市、县、乡等某一行政单元的红色旅游资源的中观性研究[12-14],更有对某一处红色旅游资源的微观性研究[15],但对西藏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研究较为缺乏。从研究方法看,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16-17],部分学者运用GIS空间分析数据、统计数据对某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18-19],缺乏对西藏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定量分析。

鉴于此,本文以西藏自治区红色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运用最临近点指数、核密度两种方法,对西藏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空间表征和分析,并分别从地形、水文、政府政策、交通和资源禀赋五个方面对西藏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为西藏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和保护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一、研究区概况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和世界旅游目的地,独特的地貌特征和地理位置使得西藏地区既有种类多样的自然旅游资源,又有极具民族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据本文不完全统计,西藏现存211 处红色旅游资源(不包括精神类红色旅游资源和红色历史人物),按照旅游资源国家标准(GB/T18972-2003)的分类体系,211处红色旅游资源可分为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人文活动3个主类,9个亚类(见表1)。其中,全国经典红色旅游景区8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1个,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3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有8个,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有3个。

表1 西藏红色旅游资源种类表

表2 西藏红色旅游资源最临近距离分析结果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西藏自治区211 处红色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统计数据来源于西藏自治区旅游与发展厅、宣传部、统计年鉴和西藏自治区旅游局官方网站的数据。借助百度地理坐标拾取系统获取西藏211 处红色旅游资源的地理坐标,应用Arcgis10.5制作西藏红色旅游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图(图1)。

图1 西藏自治区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图

(二)研究方法

1.最临近指数

最临近指数法(Nearest Neighbor Indicator,NNI),是通过计算实际观测的最临近的点对的平均距离与随机分布模式下最临近的点对的平均距离的比值,以此来评价和判断西藏红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模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r为实际观测到的最临近点的平均距离,n 为样本点数目,dij为第i 点到第j 点的距离,∀j表示穷尽所有点,min(dij∣∀j)为第i点到最临近点的距离。

式中,E(r)是点间的理论平均距离,A为研究区域面积,n为样本点数目。

式中,R为最临近点指数,R=1,样点随机分布;R〈1,最临近点对间平均距离会小于平均随机距离,样点集聚分布;R〉1,最临近点对间平均距离大于平均随机距离,样点格局均匀分布。其中,考察结果的可信度通过Z值检验。

2.核密度估计

核密度估计(Knenel Density Estimation,KDE)是根据一种单变量的样本点群,计算其空间上点要素在周围邻域中的密度。该方法只依据数据本身来研究事件的分布形态特征。核密度值越高说明点空间的集聚程度越高,反之就越低。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Fτ(x)表示核密度值;n 为红色旅游数量(个);τ为带宽(km);k为核函数;(s-si)为估计值点s到测量点si的距离值。

三、西藏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一)西藏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类型

采用最临近指数法分析西藏自治区总体和七地市红色旅游资源的集聚情况,结果显示:西藏自治区红色旅游资源总体的最临近指数为0.31,Z 检验值为-19.06,并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属于典型的空间集聚模式。从各地区分析结果来看,西藏七地市红色旅游资源的最临近指数都小于1,且Z得分除山南市外均小于-2.58,说明除山南市的其他六地市的红色旅游资源都呈现出显著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山南市红色旅游资源的最临近指数和Z得分值最大,分别为0.86和-1.98,并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集聚性最低,这是因为山南市红色旅游资源点之间相距较远和资源单体数量较少,因此其集聚程度弱于其他地市。

(二)西藏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

如图2 所示,从总体来看,西藏红色旅游资源核密度热点区主要集中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交通较为便利和人流较大的南部区域,如拉萨和日喀则市。核密度冷点主要集中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发展程度较低及人流量较少的北部和西部地区,如那曲市和阿里地区。

图2 西藏红色旅游资源核密度

根据图3可知,西藏七地市红色旅游资源核密度分布状况为:拉萨市红色旅游资源核密度热点主要集中在城关区,另外,在尼木县、曲水县、堆龙德庆区、当雄县和林周县的县中心和重要城镇形成集聚地;红色旅游资源核密度冷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例如,墨竹工卡和达孜县。日喀则市红色旅游资源核密度热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例如,康马县、江孜县和亚东县和西部的边境地区,例如,仲巴县、吉隆县和聂拉木县;红色旅游资源核密度冷点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如昂仁县和谢通门县。林芝市红色旅游资源核密度热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的察隅县、北部地区的巴宜区和波密县、西部的工布江达县和朗县;红色旅游资源核密度冷点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例如墨脱县。那曲市红色旅游资源核密度热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的色尼区、安多县、巴青县、比如县、班戈县、嘉黎县、索县和比如县;红色旅游资源核密度冷点主要集中在北部、南部和西部地区。阿里地区红色旅游资源核密度热点主要集中在西部的噶尔县和南部的普兰县;红色旅游资源核密度冷点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山南市红色旅游资源核密度热点主要集中在北部的乃东区、中部的隆子县和南部的错那县;红色旅游资源核密度冷点主要集中在东西部地区。昌都市红色旅游资源核密度热点主要集中在东部的芒康县、贡觉县、左贡县和中部的卡若区、八宿县和察雅县;红色旅游资源核密度冷点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的边坝县和丁青县。

80年代后,信奉印度教的新中产阶级也成为素食市场的主力。一方面,这些新中产阶级受惠于经济增长、工商业与城镇化,赞成并支持发展主义;另一方面,新中产阶级在道德上又是相对保守的,由于食素与社会地位高低的关联已经成为根深蒂固的观念,新中产阶级往往会维护和坚持食素以彰显自身的社会地位。

图3 西藏七地市红色旅游资源核密度

四、西藏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系统梳理文献发现,文化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顶层设计、地形、水文、交通基础设施、资源禀赋等[20-23],红色旅游资源作为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政府政策、地形、水文、交通和资源禀赋五个方面展开研究,运用缓冲区分析和叠加分析等方法,多角度研判影响西藏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具体因素。

(一)政策因素

红色旅游资源的产生和发展与党和政府的政策息息相关。一方面,在产生初期,党和政府政策对红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中国共产党在领导西藏各族人民在进军、解放和建设西藏的不同历史时期,高瞻远瞩,制定并推行了各类政策和发展路线,其丰功伟绩不仅彪炳史册,而且凝结在西藏地区诸多的革命遗址和纪念地之中,构成了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资源。另一方面,在其发展阶段,党和政府的政策对红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分别于2004、2011 和2016 年印发《2004-2010/2011-2015/2016-202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了合理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思路。西藏自治区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并组织相关单位编撰《2016-2025年西藏自治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倡导合理保护和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并从资金、税收、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宣传等方面大力支持红色旅游发展。另外,西藏自治区各地市也分别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出台了相关政策,如《拉萨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21-2030》。在顶层设计和地方政策的双向推动下,促进西藏红色旅游资源的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和创新发展,提高了服务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转型升级,成为红色旅游资源高质量开发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地形因素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西南边疆的重要门户,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体,其境内高山林立、江河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根据西藏自治区DEM数据提取红色旅游资源地区的空间高程信息(图4),得到西藏自治区红色旅游资源的平均海拔为4646.42米,拉萨市红色旅游资源的平均海拔4821.74米,日喀则市红色旅游资源的平均海拔4982.98 米,林芝市红色旅游资源的平均海拔3670.73 米,昌都市红色旅游资源的平均海拔4448.60 米,山南市红色旅游资源的平均海拔3665.54 米,那曲市红色旅游资源的平均海拔4968.02 米,阿里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平均海拔5031.54 米。由此可见,阿里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平均海拔最高,其次为日喀则市,最低的是山南市。图5 反映了西藏自治区红色旅游资源分布与海拔之间的关联性,海拔低于1500 米的红色旅游资源有2处,海拔在1500-3500米的有61处,海拔超过3500米的有148处。

图5 西藏红色旅游资源地海拔分布

另外,根据西藏自治区DEM 数据进一步制作坡度图(图6),西藏自治区211 处红色旅游资源有143 处分布在0°~15°的坡度和缓地区,占总数的67.78%,有54 处分布在15°~35°陡坡,有14 处分布在35°之上的峭坡。

图6 西藏红色旅游资源地分布与坡度耦合图

上述分析表明,受西藏自治区多样的地形和特殊的地貌特征的影响,红色旅游资源呈现部分地处高海拔和坡度陡峭地带的问题,但是近二分之一的红色旅游资源位于海拔较低,坡度较为缓和的河谷平原地带。地处高海拔和坡度陡峭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有得天独厚的高山雪峰景观资源、峡谷茂林景观资源和温泉旅游资源,各类伴生资源丰富多样,极大地增加了红色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独特性;地处较低海拔和坡度缓和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不仅拥有江河湖泊自然旅游资源,更拥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历史遗存和名优土特产等人文景观资源,且地势较为平坦,交通、住宿、通讯、金融等旅游软硬件设施较为齐全,无形中增加了红色旅游资源的竞争力。通过分析,西藏自治区特殊的地貌地形特征对西藏红色旅游资源的分布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有利于红色旅游资源地的开发与建设。

(三)水文因素

西藏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00 平方千米的河流有20 余条,大于2000 平方千米的河流有100 条以上,大于100 平方千米的河流数以千计,西藏自治区河流分为外流河和内流河。外流河的流域面积总和约占西藏土地总面积的49%,主要有雅鲁藏布江、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和卡门河等河流;内流河的流域面积约为61 万平方千米,主要有江爱藏布、扎根藏布和麻嘎藏布等河流。另外,西藏境内湖泊星罗棋布,大小湖泊约1500个,其中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有3 个,超过100 平方千米的有47 个,湖水面积约2.4 万平方千米,占我国湖泊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主要有纳木措、羊卓雍措、色林措、然乌措和扎日南木措等湖泊。西藏地区凭借独特的水文景观,开发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风景区、羌塘高原湖泊生态区、纳木措环湖朝圣、体验美丽乡村和助力乡村振兴、寻觅孔繁森和天湖托水塔等旅游产品,为西藏红色旅游资源地区的开发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结合图4 的水文要素信息,利用Arcgis10.5 对西藏自治区河流湖泊分别做3000米缓冲区分析,结果显示,有82处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在河流与湖泊的3000 米缓冲区范围内,占总数的近四分之一,表明水文要素是影响西藏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四)交通因素

西藏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离不开交通的支持。交通不仅承担着红色旅游资源地民族手工产品、优质土特产等特色资源“走出去”的职责,更承担着不同客源市场认识红色旅游资源、了解红色文化、体验红色旅游等“引进来”的作用。完善的交通服务体系,可以有效提高红色旅游资源地的进入性,降低游客出行时间,实现“快出行”的目标,因此,对西藏境内的所有道路(高速、国道、省道和其他道路)分别进行1km和3km缓冲区分析(图7),结果显示,1km缓冲区集中了173处红色旅游资源地,占总量的82.0%,在3km 缓冲区内集中了202 处红色旅游资源地,说明交通体系是影响西藏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的又一重要影响因素。

图7 西藏红色旅游资源地和交通缓冲区耦合图

(五)资源禀赋因素

五、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本文运用最临近指数、核密度估计、缓冲区分析和叠加分析方法,对西藏自治区红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综合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西藏自治区红色旅游资源从整体上看,其空间分布呈现典型的集聚特征。从各地市上看,其有不同的集聚强度,七地市集聚强度大小依次为昌都市〉阿里地区〉日喀则市〉林芝市〉拉萨市〉那曲市〉山南市,呈现以拉萨市为中心,东西四地市(东部的昌都市和林芝市,西部的阿里地区和日喀则市)集聚性较高,南北两地市(那曲市和山南市)集聚性较低的特征。

2.空间核密度分布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空间分布热点区域为拉萨市和日喀则市,从部分上看,各地市红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热点呈现“小集聚,大分散”的特征。

3.西藏红色旅游资源的空间受到地形、水文、资源禀赋、区位交通和顶层设计等自然和社会综合因素的影响。首先,独特的地形特征和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为西藏红色旅游资源增加了吸引了和特殊性,是影响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西藏有61处红色旅游资源地处海拔3500米以下的地区和近二分之一的红色旅游资源位于海拔较低,坡度较为缓和的河谷平原地带,海拔较高地区的高山雪峰、峡谷茂林、湖泊盆地及保存较好的民俗文化极大的满足和不同游客群体的旅游需求,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红色旅游风格。其次,高级别景区的“溢出效应”为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优势,是影响其空间分布的显著因素。西藏红色旅游资源在3A级以上景区5km缓冲区内共有161处,在3A 级以下5km 缓冲区内共有处172 处,高级别景区较高的知名度、品牌效应、客源市场和服务水平,为西藏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再次,完善的交通基础条件和红色旅游资源的空间布局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西藏红色旅游资源在西藏所有道路1km 缓冲区集中了173 处红色旅游资源地,占总量的82.0%,在3km 缓冲区内集中了202处红色旅游资源地,说明良好的交通基础条件,提高了红色旅游资源地的可进入性,增加了红色旅游资源地可达性和游客出行的便捷性,进而推动了西藏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最后,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对红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红色旅游资源相关部门制定的关于其保护挖掘、开发利用、宣传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政策和规定,既为红色旅游资源的实践开发提供了制度保障,也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分布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建议

通过对西藏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西藏红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与地形、水文、区位交通、顶层设计和高级别景区有关,基于此,为促进西藏红色旅游资源的进一步科学合理开发和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制定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促进红色旅游资源的合理布局。一方面,红色旅游资源相关部门应在摸清赋存、科学分类、清楚全况的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接西藏区情地气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整合、利用等方面的规划。另一方面,联合城乡规划、资源规划和国土规划等部门,合理融合和拆分各类旅游景区,打造西藏红色旅游资源空间新格局。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红色旅游资源的综合服务水平。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状况与红色旅游资源的空间布局息息相关。较低水平的交通、通讯、电力发展状况,制约与红色旅游资源相关人流、物流、资金流等的进入,不利于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因此,应首先积极争取政府红色资源开发专项资金,并吸引民间各类资金的投入,为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奠定厚实的资金基础;其次,开通红色旅游资源处的站点或将其融入其他交通路线,尽可能打通红色旅游资源地最后一公里,提高进入性和便利性;最后,借助“村村通电”“村村通网”工程,不断提高红色旅游资源地的电力和通讯水平,实现电力和通讯的全域覆盖,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再游率。另外,借助乡村振兴战略,优化红色旅游资源地的生态环境、民居环境、社会治理水平等,打造文明、和谐、积极、舒适的旅游环境。

3.促进不同旅游资源之间的融合,提高红色旅游资源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西藏红色旅游资源地有丰富的伴生资源,例如,休闲旅游资源、温泉旅游资源、民俗旅游资源等,为促进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合理化和科学化,应立足西藏实际,找准各类旅游资源之间的联系点,打造符合旅游资源开发情况、满足游客不同需求的“红+”“+红”融合旅游产品,实现资源共享、线路对接、客源互送和市场互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4.提高数字化水平,为红色旅游资源的合理布局赋能。“智”力不仅是免疫力,更是竞争力[22],数字化不仅能让红色旅游资源“活”起来,更能实现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以西藏地方红色革命历史发展为遵循,深挖各类红色旅游资源,联合红色旅游资源地、企业、相关部门,对各地区各类红色旅游资源进行高精度数据采集,建立西藏地方红色旅游资源大数据库和展示平台,并按照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标准进行结构化存储,为其进一步合理化布局奠定数据基础。

猜你喜欢

西藏自治区红色旅游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送文艺下基层演出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我与西藏歌舞团——写在西藏自治区歌舞团成立60周年之际
神奇瑰丽的西藏
2016年西藏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一个人的西藏
“双联户”西藏自治区基层组织形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