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示制造团队迎难而上,突破“屏”颈

2023-05-18张明蕾通讯员

工友 2023年5期
关键词:天马微电子欧阳

本刊记者_张明蕾 通讯员_孟 竺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G4.5产业基地面板厂配向摩擦科。2023年“全国工人先锋号”。

核心词

LCD面板

2017年5月5日,C919国产大型客机成功首飞。它所使用的3.8寸数字显示屏,由天马微电子配套生产,此举开创了国产LCD面板屏幕配套国产大型客机平视系统的历史先河。

LCD面板,即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一块透明的玻璃基板在经过成膜、阵列、彩膜、成盒、模组等工序后才能成型。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G4.5产业基地面板厂配向摩擦科(以下简称配向摩擦科)负责的,就是成盒工艺中液晶配向膜的印刷和定向。其工艺的高低,直接决定着LCD面板的显示性能。因此,不断攻克LCD液晶显示行业的工艺难题,成为他们从未改变的初心和使命。

初创,运营湖北首条4.5代LCD生产线

曾几何时,LCD面板的生产和关键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虽然我国智能终端设备市场广大,但“缺芯少屏”的窘境让国内信息产业的发展严重受阻。为打破这一局面,武汉光谷从2008年起着手布局新型显示产业。

2010年,湖北省首条4.5代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生产线在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建成,配向摩擦科也因此成立。那是一群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无论是现场操作人员还是工程师,都没有相关经验。面对着大量的进口设备,他们只能从零开始。

为了尽快实现量产,科室立下军令状,半年内解决设备调试操作难点。“材料、工艺、产品都是新事物,大家边学边做、边做边学。”科室经理欧阳勇告诉记者。科室成员们积极寻求内外部资源,查找相关资料,自主学习,快速成长。

2010年12月1日,第一个产品成功下线。经过6个月的艰苦奋斗,配向摩擦科顺利完成了设备调试运转和产品点亮计划,并总结出了专业详尽的技术方案和作业流程,为技术传承打下了坚实基础。

上新,推进光配向设备国产化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2015年,配向摩擦科决定“上新”——由生产TN(扭曲向列)显示屏转为生产SFT高级超精细显示屏,后者不仅能提升面板的发射率,而且功耗更低、亮度更高、响应时间更短,生产难度自然也更高。

控制颗粒物,找到合适的配向液,将玻璃对位提高到±3微米,是SFT生产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三个技术难题。科室成立了突击小组解决颗粒物问题,每天查找洁净车间的发尘源,立查立改,同时分析车间的气流和过滤网覆盖情况,提高风速和滤网覆盖率,使洁净度达标的设备占比由40%提升到90%。进行多轮成品测试,确定产品适用高阻值的配向液,并调试出一套适合自身生产的工艺参数。解决玻璃对位问题则花去了最长时间,因为需要大量收集数据,分析出可能影响对位精度的工段和原因,并进行改善。

据介绍,在这个过程中,科室成员提出的技术改善、“金点子”项目累计达300余项,为公司节约设备运行成本上百万、改善收益近千万。

2017年匡伟林进入配向摩擦科时,恰好赶上科室的第二次“上新”——在传统摩擦配向工艺基础上增加光配向工艺。为了推进关键设备国产化,科室引进了第一台国产光配向设备。“新技术需要学习,新设备等着调试。配套的自动上下料机还没完成组装,产品还得按时交付。”匡伟林对那段日子记忆犹新。

大家几乎是在与时间赛跑。先是通过对标进口设备和反复验证,在3个月内完成了设备调试和产品量产。然后为了能尽快投产,直接用人工替代机械来运送物料。“白夜班轮流进行,还得注意动作幅度不能过大,尽可能少带入异物。”匡伟林回忆道,“一天来回得搬40趟,前后持续了半年。”

科室成员们很快发现,要实现产品按时交付,一台光配向设备的产能完全不足,而摩擦配向设备却处在闲置状态。于是,大家另辟蹊径,将液晶屏的两张玻璃,一面使用光配向工艺,另一面使用传统的摩擦工艺,这是从未有过的生产方案。“差异性带来的未知性不可预测,风险极大,工艺和生产流程都得从头梳理。”欧阳勇说,可那时好比打仗,必须攻下山头,只能死磕。

尽管过程曲折,但科室成员们从未想过放弃,最终凭着大胆的创新和精湛的手上功夫做成了。如今,武汉天马微电子的光配向产线已经成熟,不仅解决了国内多个关键技术难题,还带动了国产设备在行业内的普及,累计节约设备经费30%以上。

2021年,摩擦配向科着手和新技术材料科及国内材料厂商联合开发国产配向液材料。科室成员联合新技术材料科同事头脑风暴,规划最优验证方案,反复设计实验验证,并结合验证数据,对内不断优化工艺参数搭配,对外与材料厂商沟通优化材料成分配比。历时9个月终于顺利完成量产,打破了日本材料公司长期以来的垄断,填补了湖北省“芯屏端网”技术空白,在核心材料国产化的进程中迈出了一大步。

【对话】

《工友》:摩擦配向科的“先锋”之处体现在何处?

欧阳勇(科室经理):在配合市场需求的多次转型优化、新技术引进,以及关键项目攻坚等工作中,班组一直保持着激情高昂的斗志。我们不怕失败,敢想敢拼,在实践过程中不舍昼夜,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各项潜力,不达目标绝不放弃。

《工友》:摩擦配向科传承的精神是什么?

欧阳勇:激情,高效,共赢。

《工友》:摩擦配向科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欧阳勇:我们希望能把自己打造为成本更优、工艺更稳、品质更高的标杆班组。

猜你喜欢

天马微电子欧阳
先进微电子与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专题引言
Positive unlabeled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with multi-granularity linguistic information①
我家的健忘老妈
“天马”鬛羚有绝技
依依送别欧阳鹤先生
微电子封装器件热失效分析与优化研究
苜蓿:天马的食粮
欧阳丽作品
衢州市常山县天马一小
如浮云伴天马,共演西游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