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南市:以生动实践书写全过程人民民主新篇章

2023-05-16王春雷于浩

山东人大工作 2023年4期
关键词:人代会济南市全过程

王春雷 于浩

济南老城区焕发新活力摄影/袁磊

换届以来,济南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立足省会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盯群众所思所盼,从立法、监督、代表工作等方面着手发力,在实践与探索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济南实践。

让每件法规充满民意

如何促进泉城出租车行业融合发展、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如何解决市民群众多层次、高品质、个性化的交通出行需求……对于这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2022年12月1日实施的《济南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给出了优选答案。

乘坐客车、出租车是人们出行的常用交通方式,济南市曾于2006年制定《济南市城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对城市客运出租行业进行规范化管理,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管理模式已经相对滞后,尤其是近年来网约车等新业态的出现,给出租车管理带来了新问题、新要求。现行条例已不再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群众对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的呼声日益强烈。

为让群众出行更便捷更舒适,市人大常委会跨年度、跨届别,历经三次常委会会议审议,先后三次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论证会15 次,征求意见建议900 人次、700 多条,修改该条例。新修订的《济南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巡游车和网约车的准入、退出以及管理服务条款,对全市人民便捷安全出行、行业有序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这件法规社会关注度高,影响范围广,立法难度大,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开展立法工作。”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室副主任赵之祥说。这也是市人大常委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立法各环节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个生动缩影。

在每件法规的立法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不断扩大全社会对立法工作的有序参与,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彻到立项、起草、审议、论证评估、监督和宣传等立法工作全链条、各环节。每件法规草案都通过济南市人大公共信息网、济南日报等媒体渠道公开,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吸收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市人大常委会还在历下区大明湖街道、章丘区双山街道唐王山社区、历下区龙洞街道转山西路社区设立了基层立法联系点,进一步促进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立法活动,让人民群众的声音直通常委会,实现立法工作向基层延伸。

此外,不断加强人大智库建设,建立城市建设管理、社会服务、人大司法监督三个专家顾问库以及财政经济专业小组、预算工作联络员、人大立法咨询员队伍,吸纳130多名人大代表参加,立法工作的专业化和科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真正把人大工作建立在坚实的民意基础之上。

把“人民”二字贯穿人大监督全过程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山是济南的一张特色名片。2022年10月27日,济南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济南市山体保护工作开展专题询问。会上,8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分别围绕山体保护与利用、破损山体修复治理等问题进行了精准犀利的提问和追问,专题询问问出了人民心声,答出了承诺担当,为下一步“一城山色如何再增色”提供了思路和方案。

2022年8月24日,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加强人力资本建设、助推强省会高质量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去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先后针对人力资本和山体保护工作进行了专题询问。两次专题询问全程贯彻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首先在问题的设置上,常委会多次召开人大代表调研座谈会,发放市民调查问卷,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最终确定。在准备实施阶段,组织相关常委会组成人员、代表和专家深入开展多次调研,并与区县人大联动,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方式广泛征集各方面意见建议,梳理发现共性问题,让每个问题问得精准、问出民意。现场问询和问询后监督落实阶段,询问人和人大代表全程参与、追踪落实,务求询问取得真真切切的效果。

从疫情防控前线到生产车间,从人力资源中心到残疾人康复中心,从田间地头到污水处理厂站……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人民”二字贯穿人大监督全过程,在一项项执法检查、视察、调研中踏遍泉城大地,与人大代表和群众一道,通过“听、察、问”等方式进行“回头看”,形成监督闭环,实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解决了许多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数字化建设拓宽民主渠道

“数字赋能带来太多变化,‘数字人代会’令人期待!”“太方便啦,驻地信息、会议安排全都可以随时在手机上查看,还能线上提交建议。”“原来厚厚的纸质材料变成了电子文档,包里的材料少了,指尖的信息多了……”2022年12月,济南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从代表报到、酒店分布,到会议组织、文件发放,再到议案建议提交、会议简报推送,处处都有“数字人代会”的身影,其快捷、方便、绿色也让代表们纷纷为本次大会的新变化点赞。“数字人代会”正是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多年来“智慧人大”建设的一个缩影。

2022年6月,济南市人大常委会调研乡村振兴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进数字化机关建设,制定了《济南智慧人大暨数字机关建设工作规划(2022-2023年)》,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通讯等技术,将代表建议办理和履职服务系统、内网综合办公系统、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等信息化平台进一步整合,着力建设包含“一库、两平台、三体系”的济南智慧人大平台,通过建设完善一个人大大数据库,全市人大协同办公、新闻宣传两大平台,智慧立法、代表履职、机关办公数字化三大体系,推动立法、监督、代表、办公、宣传工作智慧化,实现市、县、乡镇三级人大和代表间互联互通。济南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到市人大常委会机关调研时,对市人大代表履职系统开发应用给予充分肯定,并强调要不断提升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支持保障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更好履行职责、发挥作用。

在济南,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履职系统现在已经成为人大代表履行代表职责、提出意见建议的首选平台,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代表履职积极性、拓宽民意反映和民主监督渠道、提升人大监督质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双联”提升成为“响亮名片”

2022年8月3日,在济阳区曲堤街道召开的第十场“迷你人代会”上,代表们围绕如何做大做强曲堤黄瓜产业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迷你人代会”是济阳区人大常委会的一项创新举措,以11 个代表团为单位,将全体代表履职会议由一次人代会变为“一次人代会+两次迷你人代会”,进一步激发了代表履职积极性,让更多的群众期盼得到了回应,带动了基层人大工作的整体提升。

类似的创新举措已在济南各级人大蔚然成风。为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和人大代表的专业优势,历城区人大常委会以“突出专业、履职为民”为导向,因地制宜,将各级不同专业领域的代表整合到专业特色人大代表工作站,首批创新建设了山大路街道“科技创新”、董家街道“草莓产业”和东风街道“金融产业”3家专业特色人大代表工作站,通过发挥代表的专业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服务,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代表履职合力再凝聚、服务群众更务实,真正架起了人大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

在济南,群众通过人大代表反映诉求的事情越来越多,这也是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开展“双联”提升工程,打造“一区县一品牌”特色代表工作的一个个结晶。通过“代表来了”“代表有约”“扫码找代表”“五级代表听民声”等“双联”品牌的推出,代表们将原汁原味的群众心声化作一件件议案建议,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代表来了,难题解了,群众笑了,成为“双联”提升工作的真实写照。

自开展“双联”提升工作以来,市人大常委会把强化代表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和根本性工作来抓,让代表走到百姓身边,走到群众心里。一方面,通过常委会组成人员、专门委员会、立法工作、监督工作、重大事项、常委会会议、议案建议、“一府一委两院”等八个方面“+代表”,强化代表对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的参与,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代表联络站建设,全市共建立实体代表联络站580个,6000多名五级人大代表全部进站,做到了街道、乡镇建站全覆盖和代表进站全覆盖。去年,《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人大》等主流媒体先后对济南市双联工作进行深度报道,成为擦亮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张“响亮名片”。

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在履职实践探索中,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努力把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于立法、监督、代表等人大工作的各个环节。济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探索,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泉城大地进一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迸发出更大的力量。■

猜你喜欢

人代会济南市全过程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全过程民主立法
济南市大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人代会上看民生
省级人代会立法渐入佳境
镜头闪过人代会
济南市大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喜看人代会上“微信热”
让创新贯穿深化医改的全过程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