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鸠杖祝福的人

2023-05-16明前茶

读者·原创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手杖护工伯伯

明前茶

自从送父亲进了养老院,每周六我都会带着自己烧的菜去看望他。然而,养老院有规定,所有家属送来的菜必须经过厨师任师傅的检查,他说可以,才能送给老人。例如,鹌鹑蛋是绝对不能给老人吃的,怕他们囫囵吞咽;红烧鲫鱼也是会被退回的,因为刺太多;超过两斤的大鳊鱼、鲢鱼或青鱼,可以烧好后整条带来,但须由任师傅划定可食用的部分。

截取下来的鱼腹肉如一片微微翘起的瓦片,任师傅无奈地叹息:“都知道鲢鱼吃头,青鱼吃尾,可谁敢让老人家冒险?”鱼肚子上脂肪多,吃起来过于油腻,没有鱼的香味。徐伯伯就曾为此不满,有一次,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鳊鱼的背脊处挑下细细长长的一条鱼肉,蘸满汤汁,心满意足地放进嘴里咀嚼。任师傅紧张地看着他,眉头紧皱,但从徐伯伯享受的表情来看,肉里并没有鱼刺。徐伯伯笑着对孙媳妇说:“另一边的背脊肉我就不动了,你带回去给小宝吃。”

徐伯伯是养老院的一位奇人,今年92岁,身体好得很,只因为耳聋、嗓门儿大,不想承受孙媳妇“你小声一点儿,孩子在做功课”的“唇语”指责,主动要求住进养老院。从前,他是炼钢厂工人,负责操作连铸机出坯。刚出炉的钢坯通红发亮,温度达上千摄氏度,站在旁边真是“一日汗水千里流”,一天下来,喝掉一整壶水依旧觉得口干舌燥、疲乏无力。徐伯伯年轻时学过中医,注重养生,所以每天都会炖百合莲子青梨汤或鸡头米白木耳汤喝。他现在90多岁了,牙口很好,还能吃儿孙送来的馓子(一种油炸食品),嚼两口就能轻松咽下。

徐伯伯有空时经常跟院里的老伙计讲古,说中国人有尊老的传统。他年轻时曾去徐州旅游,在汉画像石上看到一位老者的手杖顶端装饰着一只瞪大眼睛的铜鸠,看上去憨态可掬。导游说,这种饰有鸠鸟的“王杖”是当时朝廷专门颁发给年满70岁的老人的,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持此杖之人可威风了,可随意出入官府,行走于驰道,不受凌辱。为什么手杖上要装饰鸠鸟呢?原来,古人发现,老人在咀嚼吞咽时容易发生哽噎,而据说古人视鸠鸟为“不噎之鸟”,人们在手杖上装饰鸠鸟,旨在祝福老人饮食正常、身体健康。

徐伯伯由衷地说:“还是咱们这个时代好,有料理机,如果担心吃饭噎着,就打成糊糊,多方便!要搁以前,想把一锅鸡肉粥熬到稀烂,可能要在大柴灶前蹲上两个钟头。”

料理机工作时,养老院的门厅里充斥着轰鸣声,正在看电视、做手工、摆弄拼图的老人们纷纷循声张望,表情木讷的脸上忽然有了光彩—他们知道,这是某位老伙伴的儿女来了,正在把从家里带来的饭菜打成糊糊,准备喂给老人吃。有时,护工也会体恤家属的辛劳,忍不住劝说道:“现在类似黑芝麻糊的食物很多,网上都能买到,开水一冲就可食用,您何苦在家里烧了菜来,再把它们搅和在一起?”

这位家属不免有些黯然,她刚刚做了奶奶,光是照料襁褓中的孙儿就够她忙的了,然而,老妈那双青筋凸起的枯手仍在提醒她,当年母亲是如何含辛茹苦地拉扯他们姐弟几个长大的……况且,护工有时还会不经意地说道:“你妈妈常常会打着手势要我把床摇起来,她在张望你来没来。”盼着她来的,不仅有老妈,还有老妈的老伙伴们。每当她打开三层不锈钢饭盒,就会听到旁边的老人发出吞咽口水的声音—她带的多半是养老院的食堂里不会做的美味佳肴,春天有香干拌马兰头、荠菜猪肉馅儿馄饨、燒河豚,夏天有红烧鳝鱼片、牛肉丸子、小龙虾烧豆腐……这些饭菜充满不同季节的气息,饱含全家人深切的牵挂。家属找来洁净的碗,将饭菜拨出一些来,分给旁边的老人,并再三叮嘱:“您慢点儿吃,别噎着。”

没有家属送饭的老人,拿着勺子颤颤巍巍又眉开眼笑地吃着这“百家饭”,送饭来的家属也很欣慰:不管年纪多大,能吃到家里的饭菜,总是一种安慰。

护工被说服了,他明白每个人都有年老体衰的那一天,虽说把所有饭菜打成糜粥要费一番功夫,但若能让家属尽到孝心,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有一些状态好转的老人可以拔下鼻饲管,护工扶着老人坐起来,耐心细致地将打好的糜粥喂给老人吃。老人有时不配合,摇头晃脑地躲避着勺子,有时又像巢里的小鸟一样,不停地张开嘴巴,哪怕护工收走了碗筷,老人仍发出“嗷嗷”的叫声。老人的子女过来安抚她,但收效甚微。就在大家不知所措时,徐伯伯突然现身,他拿来一个不锈钢饭盒,里面盛着蒸熟的新鲜百合,他将百合用勺子压烂,浇上一小勺蜂蜜,示意家属喂给老人吃。家属迟疑地喂了一口,只见没牙的老人鼓着腮帮子仔细咂摸着微甜、软糯的百合,发出轻轻的哼声,露出孩童一般灿烂天真的笑容,眼里的浑浊也被这笑容涤荡干净了。

在场的人都暗暗松了一口气。是的,这是这位老人的胜利,她的生命又迎来了一个春天。在场的所有人脸上都荡漾着由衷的笑容,心头涌现着苦尽甘来的安慰。

猜你喜欢

手杖护工伯伯
北京护工故事
帮牛伯伯围栅栏
“伯伯”叫错了?
和甘伯伯去游河
大象伯伯的话
老人该如何选择手杖
上海市护工行业市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手杖3
手杖2
手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