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艺术类专业美育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以设计美学课程教学为例

2023-05-14林舜美

林业科技情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美育美学案例

林舜美

(厦门华厦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1 概述

美育教育教育是审美教学育美感培育教学的有机组合,通过教师的教学提升学生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作美的能力是数字媒体时代下培育新时代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路径。美育教育整体的教育目标是通过教育教学让学生的整体审美能力得到提升,传统的美育教育一般是通过美术课程来进行的,通过在美术课程中有机融入审美教育来提升学生的审美以及培养学生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的教育学界蔡元培先生对于美育也作出过精准的解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情感为目的者也。”而新文科是基于现有的传统文科的基础上进行学科交叉重组,把现代的数字媒体技术融入哲学文学等课程中,为学生提升培养跨学科学习提供新的思维和知识的扩充和交融。如何在新文科的背景中融入美育教育教学也是新时期的教学挑战[1]。

2 高校艺术类专业美育课程教学的背景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新时代学校美育教学改革、资源配置、评价体系、管理机制及育人成效等方面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高校美育要以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为重点,紧紧围绕高校普及艺术教育、专业艺术教育和艺术师范教育三个重点领域大力加强和改进美育教育教学[2]。

高校的美育教育是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的重要组成,也是国家的培育优秀人才的重要路径。数字媒体时代高校教师如何在新文科背景中做好高校应用型人才美育教学也是时代给予我们的一个新命题。高校的美育教育近年来不断的与思想政治元素进行不断的融合,教大学本科教学的整体学科广泛,涵盖艺术学、文学等,如何设计好美育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以“美”育人,以“美”提升学生整体人格是一个重要的命题[3]。

传统的高校艺术类专业在教学过程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为讲授法为主,教师单一讲授,学生完成课程作业,教师完成评价。传统的艺术类理论课程在此基础之外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大班制授课,重理论,多讲授,少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无法实现有机融入美育[4]。

在目前的数字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这种教学方式显然不能满足社会对于人才培育的要求,同时,也不能满足美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机融入。那么美育的课堂有机融入就需要教师在结合课程的教学中进行有机的融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实现美育教育的有效融入,美育育人的效果提升[5]。

3 高校艺术类专业美育课程教学设计

如何有针对性的实现美育教学融入课程,有效的提升“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教学。首先,在教学设计上,教学大纲必须进行有机梳理,寻找合适内容进行有机的嵌入,在嵌入的过程中实现美育。同时,在每次课的教案设计上,必须结合教学大纲的研讨进行教学案例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以传递中华传统美学教学案例为主,以传承中华文化为要领,在教学设计上设计好目标,在教案设计上有机融入,提升教学质量[6]。

其次,注意课堂教学设计需要进行有效的设计以及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整合优势资源,优化课程设计,翻转课堂教学线上并行,评价多样,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教学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整体的教学环节,以及不断提升进修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不断迭代升级教学方式方法[7]。

最后,注重课堂教学活力,让美育教学生动起来,不要呆板。整体的课堂教学可以设计归纳为“活”。体现为问题驱动,导学先行,让学生“身动”。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布置好预习工作(线上),学生可以做好线上预习,通过线上导学做好预习,这样可以提前明白自己的不足,带着问题到课堂,导学先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程教学过程中,在讲解美育案例点的时候可以与学生多方式的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交流互动,让学生“心动”,同时,注重课后的多方式的互动,例如结合在线平台进行交流,以及研讨,多元互动,师生共进,让整体的课程学习“生动”[8]。

4 高校艺术类专业美育课程《设计美学》教学设计

如何让美育有效融入到课程中去,笔者在《设计美学》课程中进行了如下尝试,在课程开始,明确了培养目标,作为新文科背景下艺术类理论课程教学《设计美学》课程首先必须是以“美学”为主,并结合设计学的知识进行讲授,在教学开始要把培养目标进行明确。同时,培养目标也要注意课程开设的专业设计,《设计美学》课程作为艺术类专业高校的专业课程,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中还必须与所在专业相契合,例如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开设过程中必须与专业相结合,可以融入传承中华传统美学的文创设计为主要设计框架[9]。

同时,必须根据学情,体系化的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以及美育案例。首先根据学生学情状态,明确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其次找准大纲中设计的每个章节的和弦概念,确定单元目标形成整体的课程架构,最后,根据重点难点设计关键案例,以传承中华美学为主要的要点案例进行有机融入,丰富学生学习体验,提升美育效力。在整体设计过程中,美育知识的覆盖要有深度和广度,笔者在《设计美学》课程设计过程中,采用多维度的设计方式,采用“上,下,中,外,古,今”的设计,“上”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要讲解思路,“下”以提升学生文化自信为支撑,在“古”的设计中,以传传承中华传统美学为主要方式,“今”设计中以传承设计原理以及设计美学方法表现在设计数字媒体时代中的方式方法。在“外”以国外经典设计案例为主,在“中”以中华传统美学案例为主要表现。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注意维度与教学章节相融合,做到把美育融入到恰达的章节中去让学生不仅仅理解什么是设计美学也明确“美”在设计中的作用。在整体教学设计中也符合了新文科宣言中的“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教学理念[10]。

以设计美学的第二章艺术与设计的异同为例,首先,教学过程中需要明确教学的三个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艺术与设计各自的定义;②掌握艺术与设计的异同点;(2)能力目标:领会艺术与设计的差异性,并学习应用艺术作品的艺术形式与材料、工艺、功能结合在一起成为成功的设计。(3)美育目标:①通过课程教学学习理解文创的知识内涵;②树立正确、健康、进步的审美观,提高人文素养。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结合信息化手段(慕课堂等),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逐一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好我们的教学目标进行有机的美育教学融入并且导入思政元素。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设计中,课程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以及教师讲解的部分回顾旧的知识点。教学内容环节中,问题如下:(1)设计美学是什么。(2)通过抢答的方式请同学回答: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是什么?(3)回答学生线上留言的问题:艺术很多样,那么设计是不是就是艺术?教师活动,通过提问的环节,利用提问引入课程;同时,利用慕课堂抢答以及投票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其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理解艺术的定义和设计的定义,引导学生参与慕课堂互动投票设计与艺术的区别引入艺术和设计的概念。首先通过多选题再通过讲解结合生动的微视频使抽象枯燥的定义变得易于理解什么是艺术和设计的概念。针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总结艺术与设计的概念。通过观看动画——艺术百年变迁史(百年之美)通过分析案例的制作导入,总结《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绪论》设计,使设计师有目标有计划的进行技术性的创作与创意活动。设计的任务不只是为生活和商业服务,同时也伴有艺术性的创作。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设计便是造物活动进行预先的计划,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理解为设计。接着进入深入学习阶段理解艺术和设计的差异。通过慕课堂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艺术和设计的异同点,通过大师案例阐述让学生初识艺术和设计的不同,通过学长案例让同学们理解如何提炼 艺术走向市场。通过学生课程案例让同学们理解通过现在的知识就可以结合专业进行艺术 提炼设计(装饰图案——人机交互)。通过上述的教学设计,有机的导入美育与思政结合,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同时,也与我们的美育导入课程的有机设计“上,下,中,外,古,今”的设计相互呼应。通过教师的案例分析由浅入深的案例分析分享,让同学们理解艺术与设计的差异性。同时,通过案例的层层递进让同学们理解如何提取艺术作品进行文创设计开发。以设计大师常沙娜为启示,以学长成果为辅助,结合往期课程成果,让同学们更深刻的理解艺术与设计的区别,同时,结合国家政策如何结合自己的专业提炼设计,让艺术走向市场树立民族自信和自豪感。在最后的总结提升环节中,艺术与设计的共同点:①艺术与设计都是人们感性生活的对象,具有直观性;②艺术与设计都是一种形式创造。艺术与设计的不同点:①艺术创作具有非预期性,设计是按照事前 约 定 的 目 标 进 行 创作 ;②艺术不仅可以表现真善美的正面价值,而且可以表现假丑恶的负面价值,设计所提供的产品和环境是人们日常的生活对象,只能表现正面价值 ;③艺术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具有一定的虚拟性,设计作品作为物质生产的产品,具备实体性和现实性 ;④艺术作品具备艺术家自我表现的个性化特征,设计是接受委托的任务,不能成为自我表现的工具,其精神特性要适应使用者的要求。通过总结学生在课程开始的留言板的提问以及第三部分的回答,归纳设计与艺术的异同点。并告诉学生艺术与设计虽有不同,但是作为艺术领域的从业人员,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艺术的美、真、善通过不同的设计表达传播给社会大众,这就是艺术最本质的意义。

通过本次教学案例可以发现,美育融入课程教学,不仅仅是单一的案例导入,在课程的设计环节中也非常的重要,必须做到明确课程章节教学目标,同时,在案例的选择过程中要做好案例的选择,在理论分析中必须做好案例的有机融入,同时必须做好课程思政的导入和引领,案例的教学过程中做好思政元素的全面有机覆盖,在教学环节中,做好与学生的良性互动,让学生有机参与全程教学,不要单一的只是教师讲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也参与到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更深度的理解理论知识。

数字媒体时代的高速发展,如何做好美育,也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做好课程平台资源的整合和设计,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必须做好课程的教学资源的建设,善用优质的课程平台,例如国家精品课程等,同时,引进课程以后必须结合本校的课程教学特色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开展,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建设构成适合本校学生课程平台的在线平台。课程的在线平台的建设也必须做好,案例的设计和融入,选择适合本校生源的课程案例,在课程案例中注意“美”的融入,建设课程平台中做到,前期课程组织学生完成课前的预习工作,以及课前讨论同时完成课程的课前测验,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可以利用课程平台对学生进行互动发布问题,明确学生知识盲区,做好课程的授课流程调整和调试。同时,也可以结合课程QQ群以及微信群等多渠道,多方式的进行鼓励学生进行课程的预习,提前进行教学互动,理解学生的预习知识盲区和不足。在授课过程中,做好授课后课堂内化,做到以设计理论知识为导向,以解决设计任务为载体,以美育人为主导以案例分析为支撑的教学方法。在课后注重知识的建构和内化,提升学生对知识和美的吸收和提升。在课程后,建议结合不同的教学作业,多渠道多方式的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和理解全方位的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吸收情况。

其次,注重第二课堂的拓展和提升,积极拓展课程的第二课堂教学环境,建立以校内课程教学为主,校外拓展为辅的课堂教学氛围。大学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美育教育培养不仅仅要在课堂中完成,也要注意课外的提升和培养。美的熏陶,不仅仅来源于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和案例以及具体的审美相结合。因此,在《设计美学》课程教学环境中,我们除了利用数字媒体时代的时代特色采用数字媒体手段推广美的教育,营造审美。让学生利用数字时代直观的审视美,感受美,欣赏美。同时也可以带领学生前往美术馆、博物馆等继续直观的美学感受体验,树立健康的审美观。

审美教育是多元丰富的,传统的艺术类理论教学在评价体系上相对单一,无法评价整体的学生美学感受力,因此在教学评价设计中,笔者的设计美学考核设计思路为:课程本位转化为整体视角;知识技能转化为综合应用;单一书写转化为多维参与;结果评价转化为过程评价。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实现以线上线下考核整体组合考核方式,既考核了学生线上的知识阅读也考核了学生线下理论知识的吸收。在学生的平时作业中,也做到设计美育于其中的原则,在平时作业类型结合美育创新为课堂教学互动作业,课堂互动作业增加知识点;拓展作业,理解后知识点跟进,提升知识的理解;诊断作业,判断学生吸收和内化结果。期末考核不仅仅考核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以理论闭卷考核也以实践应用为考核要求。

5 结语

如何在数字时代中进行有效的美育融入,培养应用型本科设计人才,单一的大班理论授课进行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结合数字媒体时代的特点,重视精神构建,塑造健全的人格,以经典案例融入课程教学,创新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方法提升美育的融入,让学生不仅仅在课堂上感受美育,而是通过翻转课堂,精细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第二课堂让学生感受美,发现美!

猜你喜欢

美育美学案例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纯白美学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