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林业育苗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的分析

2023-05-14王建军

林业科技情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造林幼苗苗木

王建军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阜新 123100)

育苗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的使用过程中涉及多个技术要点,如苗地与苗种的选择、苗木与造林规格的确定等,只有牢牢把握此类技术要点,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育苗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的作用和优势。在提升苗木存活率的同时,为林业的稳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林业工作者应提高对技术要点的了解和认知,并从苗种选择、施肥、播种技术等各环节入手促进技术的运用,以促进林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1 林业育苗培育技术要点

1.1 土壤的选择

在开展育苗培育工作的过程中,土壤的选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应选择光照时间长、水分和养分充足的土壤,如此才能为育苗的种植创造良好的环境。但不同植物对土壤有着不同的要求,部分植物喜湿润,而部分植物只有在干燥的土壤中才能生存,对于此类植物而言,如土壤水分过多,则会导致植株死亡。育苗培育工作受多方因素的影响,为确保所有植株均能拥有适宜的土壤条件,林业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来对土壤进行改造和开发,以突破客观条件的局限性。比如,可充分发挥日照灯的作用来模拟太阳的照射,以确保育苗培育所需的光照条件能得到满足;除此之外,在培育植株时,也可通过营养液来为植株提供充足的养分,以确保营养物质满足植株的生长需求;或通过对环境温度加以调节,以达到控制植株生长速度的目的[1]。

1.2 种子的选择

种子质量能够对后续的培养工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种子的选择在育苗培育工作中占据着最为关键的地位,是开展培育工作的起始环节。种子的成活率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如种子本身的质量、播种时间、地质条件、气候因素等。因此,对于林业工作者而言,在开展育苗培育工作前,首先应对种子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2]。

种子本身的质量与种子的基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选择种子时,首先应对母上树进行了解和观察,如母树的生长状态、生长环境等,如母树的整体生长状况良好,则能完成种子的初步筛选。其次,在选择种子的过程中,还应将其发芽率纳入考虑范围之内,通常情况下,发芽率越高的种子质量越好。最后,在对种子进行筛选时,应对当地的种植环境进行分析和考量,应选择能适应培养环境的种子,以降低培育问题的发生概率[3]。

1.3 种子的处理

在完成种子的筛选工作后,应对所选择的种子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加工,以最大程度提升种子的性能,最终达到提高种子发芽率的目的。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是当前最为常用的培育手段。就传统的催芽技术而言,其通常可分为两大类型,即水浸法和药物催眠法,以不同的水温为判断依据,又可将水浸法分为热水与温水催芽,但不论采用何种催芽技术,林业工作者均应对种子的生长情况进行密切关注。就温水催芽法而言,工作者还应使用草席等工具来确保环境湿度能够满足发芽需求。此类方法不仅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同时也对工作人员的经验、判断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此外在使用草席时,工作人员也无法对温度和湿度进行严格的把控。在新时代背景下,新兴技术的使用能有效改善这一现状。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林业领域,工作者不仅可对温度和湿度进行严格的监测,同时也能通过计算机来对其他环境条件进行全方位把控,因此可保证催芽环境满足实际的需求[4]。

1.4 种植幼苗的关键

在完成土壤和种子的选择及种子的催芽工作后,林业工作者须将植株移植到土壤中,之后按土壤的特点、环境状况、植株的生长特征等来为幼苗提供充足的养分。目前,在为植株提供营养时,最常用的方法即为施肥,常见肥料以化学肥料为主,通常包括有氮肥、钾肥等,部分条件良好的区域可使用生物肥料来开展施肥工作,如动物粪便等。但不论使用何种肥料,均应根据植株的需求来开展施肥工作。同时在进行施肥时,应确保时间间隔及施肥数量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因施肥量过少而导致营养不足或因施肥量过大造成的营养过剩,从而对植株的生长带来不良影响[5]。

1.5 特殊地区的幼苗培养

我国人工林业有着广阔的范围,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环境和地质特征,因此,部分地区的环境无法满足幼苗的生长需求。比如,戈壁滩不仅水分稀少,同时还具有强劲的风力,因此不利于植株的生长。只有将幼苗培育工作与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有机结合,才能有效改善这一现状。比如,可根据当地条件来安装灌溉系统,对水资源进行收集并循环利用。此外,幼苗相对较为脆弱,而戈壁滩不仅昼夜温差大,同时还伴随强劲的风力,此类问题均会对植株的生长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在戈壁滩进行种植时应采取必要的防风及保温措施。简而言之,在特殊地区进行育苗培育工作时,首先应对该地区的气候、地质等因素进行综合性考量,以此为基础来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确保幼苗培养工作能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6]。

2 移植造林技术要点

2.1 幼苗移植

当幼苗的生长状况较为稳定且植株的生长高度满足移植条件后,林业工作者即可对幼苗进行移植。在进行移植的过程中,工作者应注意如下两大事项,以提高幼苗的成活率。首先,应对植株的根部状况进行观察,在进行移植工作的过程中,受人为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幼苗的根部可能遭受损伤,进而导致幼苗无法吸收营养,因此会对植株的生长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破坏较大的植株通常无法存活,在开展移植工作时应将此类植株去除。其次,应尽可能提高植株的栽种速度,在植株到达种植区域后,应在第一时间将幼苗移植到土壤中,以减少水分流失。同时,在栽种完成后,还应对植株进行灌溉,以为植株提供充足的水分[7]。

2.2 确定好苗木以及造林规格

就苗木规格而言,相关规定明确指出,对于中小型苗木来说,移植造林苗木的高度应在30~40 cm间,直径不得小于4 cm;对于大型苗木来说,移植造林苗木的高度应在100~120 cm间,直径不得小于4 cm。除林业规定外,还应根据工程设计或苗木类型来对移植苗木的规格进行必要的调整。

就造林规格而言,相关规定指出,应通过1∶20的比例来确定移植造林规格,比如,如苗木场地面积为2 hm2,则可栽植的苗木则为40 hm2。除此之外,也可根据工作人员的测量结果来确定苗木的数量[8]。

2.3 密度把控

在移植造林过程中,植株密度是工作人员所需把控的一大关键性因素。为了确保植株密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进行种植的过程中,工作者首先应对植株间的距离进行合理规划,在避免浪费土地资源的同时,最大程度提高植株生长率。科学合理的植株间距能确保阳光照射、氧气供给、土壤养分等满足植株的生长需求,避免因资源不足而导致植株死亡的问题[9]。

2.4 移植时间

在不同的时间进行苗木移植,土壤湿度、环境温度、病虫害情况等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开展移植造林工作的过程中,应将栽种时间纳入考虑范围之内,以选择适宜的种植时间。除此之外,不同的植株具有不同的生长需求且对生长环境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在选择栽种时间时,应对植株本身的特征进行合理考量。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林业工作者已能够轻松掌握绝大多数植株的生长特征,新型技术的运用极大促进移植成功率的提升[10]。

2.5 防虫避害

病虫害能对植株的移植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林业工作者可从以下两大方面入手来对虫害加以防治。首先,根据不同的问题来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在苗木的生长过程中可能遇到多样且复杂的病虫害问题。因此,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应从实际问题入手,首先对病虫害类型进行了解和分析,根据不同病虫害的特征和规律来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具体来说,对于食叶类苗木病虫害而言,可使用400倍液乳剂来进行防治。在喷洒杀虫剂时,如温度过高,则会对杀虫剂的效果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可尽量选择阴天或温度较低的时间来喷洒乳剂。不同的杀虫剂具有不同的功效,因此在防治病虫害时,首先应对病虫害的类型进行了解,以此为基础来选择杀虫剂。比如,部分病虫害的最佳防治阶段为虫卵时期,针对这一特征,林业工作者则可提前完成药剂的喷洒工作,以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降低病虫害对苗木生长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其次,科学合理地选择病虫害的防治时间。部分病虫害具有季节性特征,在对此类病虫害进行防治时,防治时间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整体情况来看,幼苗发芽阶段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春季幼苗萌芽阶段是病虫害繁殖的重要时期。因此,可根据病虫害的繁殖规律来制定春季防治措施。整体而言,在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过程中,应根据虫害的发生时间、繁殖规律等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坚持提前防治的原则,以对病虫害的生长和扩散加以遏制。冬季温度相对较低,在冬季喷洒杀虫剂有效降低细菌对苗木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也能够达到消除部分虫卵的目的。

2.6 其他关键点

在进行植株培育与移植工作的过程中,林业工作者应始终秉持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在对幼苗进行移植前,对幼苗的生长情况进行密切关注,只有在确保幼苗适合栽种的情况下方可开始移植工作。在栽种完成后,应对土壤的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以确保土壤能满足幼苗的生长需求,并及时补充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以为幼苗的生长提供有效保障。

3 林业育苗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提升策略

3.1 加强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对育苗培育与移植造林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和重视,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当前的专业型人才相对较为匮乏,该问题的存在对育苗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应首先定期开展各类交流或培训活动,提高工作人员对种植技术、种植标准等的理解,在帮助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同时,确保其在开展育苗工作的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规范性操作,避免因主观盲目性对育苗工作产生负面作用。

3.2 拓展资金引入渠道,提升综合效益

育苗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的发展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针对这一情况,相关部门应拓展资金引入渠道,以为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技术的开发和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促进林业资源的不断扩大,为林业综合效益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3.3 引进专业型人才,促进技术创新

专业型人才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开展林业育苗种植工作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积极引进专业型人才,或与高校进行合作,设立专门的育苗种植课程,以促进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此类人才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因此能够根据林业育苗种植过程中的问题对当前的技术加以创新,从而为我国林业发展注入大大的推动力。

4 结语

在时代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背景下,只有不断提高育苗培育工作与移植造林的技术水平,才能为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工作人员应从苗地与苗种的选择、苗木的确定等方面入手开展育苗培育工作;从作业时间的选择、造林规格的确定等方面入手来开展移植造林工作,同时还应提高对病虫害防治的关注和重视,以为林业效益的提升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猜你喜欢

造林幼苗苗木
种玉米要用“锌” 幼苗不得花白病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苗木供求信息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最新苗木行情
最新苗木行情
默默真爱暖幼苗
最新苗木价格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