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达拉奉联合神经内镜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

2023-05-11何少武陈明鼎

中国药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达拉脑血管血肿

何少武,李 霞,陈明鼎

(海南省万宁市人民医院,海南 万宁 571500)

高血压脑出血为临床常见卒中类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其患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3]。高血压脑出血起病急、进展快,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危害远高于其他脑血管疾病,早期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出血后血肿的压迫效应易造成继发性脑损伤,需及时清除颅内血肿,目前常用的术式包括开颅血肿清除术、神经内镜术、穿刺置管引流术等,其中神经内镜术可在短时间内清除大量血肿,并在直视下止血,效果较好。但血肿造成的继发性脑损伤和手术创伤均会导致多种大脑功能异常,如神经功能、脑血管功能、情绪功能等,影响预后。研究发现,上述病理改变过程中,大量氧自由基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4-6]。依达拉奉属强效氧自由基清除剂,对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但对大脑其他功能是否有改善,尚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中探讨了依达拉奉联合神经内镜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脑血管和神经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符合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7];年龄大于18岁;无研究药物过敏史或禁忌证。本研究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颅脑外伤、颅内肿瘤等疾病;合并颅内手术史;凝血功能异常;原发性神经功能损伤;合并严重心、肝等脏器病变。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取我院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48)Tab.1 Comparison of the patients'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n=48)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利用头颅CT或MRI 扫描,定位血肿位置并在体表标记,术区消毒,根据定位标记做3~4 cm 切口,钻1.0~1.5 cm 骨孔,扩大至2 cm,悬吊硬脑膜,呈十字放射状切开,双极电凝切开软脑膜,术中注意避开重要功能区和血管。将内镜血肿清除穿刺针套管沿血肿长轴方向穿刺,穿刺成功后拔出针芯,经套管置入神经内镜及吸引器,逐步吸出血肿,观察血肿腔内出血情况,有明确活动性出血行双极电凝止血,少量出血者以止血纱布止血,留置引流管,退出套管,缝合硬脑膜、手术切口,完成手术。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ICU),常规监测生命体征,维持收缩压(SBP)110~140 mmHg(1 mmHg = 0.133 kPa)、舒张压(DBP)<90 mmHg,予呼吸支持,并予镇静、镇痛、脱水降颅内压等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495,规格为每支20 mL∶30 mg)3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3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每日1次,持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指标:1)神经功能[8]。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量表共11 项,评分范围0~42 分,评分越低表明神经功能越好。2)血清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7:00抽取患者静脉血各4 mL,离心(转速为3 000 r/ min)15 min留取血清送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采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检测5-羟色胺(5-HT)水平。3)脑血管功能。利用BA CV-300型脑血管功能分析仪(美国Medengcba 生物医学工程公司)检测患者脑血管平均血流流速(MV)、外周阻力(Rv)和平均血流量(Qmean)。4)安全性:记录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反应、发热、肝功能异常、皮疹等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疗效判定[9]:NIHSS 评分下降幅度80%以上,临床症状消失,为显效;NIHSS 评分下降幅度50%~80%,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为有效;NIHSS 评分下降幅度低于50%,临床症状未明显改善,为无效。总有效= 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见表2至表6。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n=48]Tab.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case(%),n=48]

表3 两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n=48]Tab.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case(%),n=48]

表4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s,分,n=48)Tab.4 Comparison of NIHS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point,n=48)

表4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s,分,n=48)Tab.4 Comparison of NIHS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point,n=48)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F值P值治疗前16.76±3.17 17.35±3.21 F时间=9.157,F组间=13.274,F交互=17.351 F时间<0.001,P组间<0.001,P交互<0.001治疗1周后10.12±2.03 12.87±2.46治疗2周后6.27±1.73 9.07±2.01

表5 两组患者脑血管功能比较(±s,n=48)Tab.5 Comparison of cerebrovascular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n=48)

表5 两组患者脑血管功能比较(±s,n=48)Tab.5 Comparison of cerebrovascular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n=48)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表6同。Note: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P < 0.05 (for Tab.5-6).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MV(cm/s)治疗前13.87±2.02 14.15±1.97 0.688 0.493治疗后20.05±1.56*18.76±1.62*3.974<0.001 Rv(kPa/m)治疗前1 774.35±186.32 1 746.24±176.35 0.759 0.450治疗后1 386.52±132.71*1 465.25±143.27*2.793 0.006 Qmean(mL/s)治疗前8.57±0.84 8.38±0.76 1.162 0.248治疗后13.74±1.21*12.52±1.17*5.022<0.001

表6 两组患者血清指标比较(±s,n=48)Tab.6 Comparison of serum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n=48)

表6 两组患者血清指标比较(±s,n=48)Tab.6 Comparison of serum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n=48)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SOD(U/mL)治疗前81.26±3.72 80.79±3.81 0.612 0.542治疗后95.24±5.37*91.85±4.92*3.225 0.002 MDA(mol/L)治疗前6.02±1.35 5.93±1.26 0.338 0.736治疗后3.12±0.74*3.65±0.91*3.131 0.002 BDNF(ng/mL)治疗前1.70±0.42 1.67±0.38 0.367 0.715治疗后3.27±0.65*2.87±0.58*3.181 0.002 5-HT(ng/mL)治疗前82.35±8.75 81.28±9.31 0.580 0.563治疗后161.28±15.87*148.62±13.32*4.233<0.001

3 讨论

脑出血常见病因为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脑血管淀粉样变性、微血管瘤等。对病因和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研究为患者急性期的治疗和预后提供了参考,但仍有较多患者临床结局不理想[10-11]。神经内镜术切口小,对神经纤维束等的损伤小,血肿清除彻底,临床应用广泛,但可导致再出血、血管神经损伤、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迟发性颅内感染等多种并发症[12-13],影响患者的神经或血管功能[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NIHSS 评分改善效果明显更好,SOD 水平明显更高,MDA 水平明显更低,提示神经内镜术后联用依达拉奉较好地减轻了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脑出血术后是否使用依达拉奉等脑保护剂尚存在一定争议[16],但术后应用可有效清除自由基,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抑制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开放和细胞色素C 释放,减轻患者机体神经元的凋亡和坏死,还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相应的蛋白表达,抑制内皮细胞增生、血管渗透性增加等病理改变,从而保护神经及血管功能。

脑出血患者存在脑血管功能异常,主要体现在血流动力学异常,究其原因,一是血肿和颅内压升高造成的压迫效应,二是血管内皮损伤、氧自由基及炎性因子刺激及高血压本身造成的血管痉挛,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导致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从而影响其脑血管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MV 和Qmea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Rv 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依达拉奉能清除氧自由基,降低机体过氧化物水平,改善脑血管功能,与文献[17 - 18]研究结果一致。

血肿会对脑出血患者大脑产生压迫效应,产生多种继发性脑损伤,影响大脑功能,损伤神经细胞组织,抑制5-HT 等神经递质释放,导致患者出现情绪障碍,不利于术后康复[1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BDNF和5-HT水平均明显升高,表明依达拉奉有助于降低术后情绪障碍的发生风险。究其原因,可能是依达拉奉通过抑制细胞膜脂质氧化反应,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继发性脑组织损伤,促使BDNF 释放,加快神经元细胞的生成、增殖,进而促进5 - HT 等神经递质的合成和分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功能,促进术后恢复。后续研究中将进一步追踪本方案对患者包括情绪在内的其他脑功能的改善效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加用依达拉奉,药品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未明显增加,表明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联合神经内镜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抑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的神经和脑血管功能,降低术后情绪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且安全性较好。

猜你喜欢

达拉脑血管血肿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PCI 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依达拉奉的效果评价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达沙替尼联合氟达拉滨对慢粒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