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部本体感成像运动在面部轮廓及功能重塑中的应用效果

2023-05-09段淑芮

医学美学美容 2023年5期
关键词:抗衰老

段淑芮

【摘 要】目的 分析面部本体感成像运动在面部轮廓及功能重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6月于我中心报名本体感成像运动面部课程学员209名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面部本体感成像运动激活、重塑面部(左右)上颌骨、(左右)颧骨、下颌骨、(左右)颞骨、枕骨、额骨、(左右)顶骨、(左右)鼻骨、筛骨、蝶骨,比较练习前后下颌关节(耳垂-嘴角)、颞颌关节(耳屏-鼻翼)、上颌骨关节(上耳角-鼻梁颧骨)、上下颌骨关节(黑眼球正下方-下颌线)距离变化。结果 209名学员完成有效面部本体感成像运动后,同一练习对象下颌关节、颞颌关节、上颌骨关节都达到左右对称;上下颌骨关节达到上下提升及左右对称。结论 运用面部本体感成像运动激活、修复和矫正面部骨骼关节结构,能达面部轮廓重塑正位、功能恢复正常,有效解决面部松弛、下垂、不对称空间,面部呈现年轻化,面部本体感成像运动可作为抗衰、变美和逆生长的理想选择。

【关键词】本体感觉;轮廓重塑;面部年轻化;传导通路;逆生长;抗衰老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23)05-0041-04

Effect of Facial Proprioceptive Imaging Motion in Facial Contouring and Functional Remodeling

DUAN Shu-rui

(Duan Duan Reverse Ageing Health ManagementCenter, Kunming 650000, Yunnan,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facial proprioceptive imaging movement in facial contour and functional remodeling. Methods From March to June 2020, 209 participants who signed up for this proprioceptive imaging movement facial course in our center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facial proprioceptive imaging movement was used to activate and reshape the facial (left and right) maxilla, (left and right) zygomatic bone, mandible, (left and right) temporal bone, occipital bone, frontal bone, (left and right) parietal bone, (left and right) nasal bone, ethmoid bone and sphenoid bone. The distance changes of mandibular joint (earlobe-mouth angl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ragus-nasal alar), maxillary joint (upper ear angle-nasal bridge zygomatic bone), maxillary and mandibular joint (black eyeball-mandibular line) before and after practice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209 participants completed the effective facial proprioceptive imaging exercise, the mandibular joint,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nd maxillary joint of the same exercise subject achieved left-right symmetry; the upper and lower mandibular joints achieved upper and lower elevation and left-right symmetry. Conclusion Using facial proprioceptive imaging exercises to activate, repair and correct facial skeletal joint structures can achieve facial contour reshaping orthostasis, restore normal function, effectively solve facial laxity, sagging and asymmetric space, and present facial rejuvenation, which is ideal for anti-aging, beauty and reverse growth.

【Key words】Proprioceptive sense; Contour remodeling; Facial rejuvenation; Conduction pathway; Reverse growth; Anti-aging

随着年龄增长,面部易出现皱纹、僵硬、松弛下垂等衰老表现。目前临床认为面部衰老是皮下胶原蛋白流失、脂肪式下垂、皮肤弹性变弱、控水能力下降、外部刺激、内分泌紊乱等因素导致的。临床常用埋线提升、微创和填充等改善脸部松弛下垂,用护肤品,食补,运动、按摩面部肌肉等方式延缓衰老。手术在短期内能看到一定效果,但是手术损伤大、恢复期长、需长期高额费用维护、还留有疤痕及并发症等,关节变形空间无法整体安全调整修复;护肤及食补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未触及根本;肌肉锻炼能起到塑形作用,但功能受限制。面部本体感成像运动启动面部练习部位的本体感觉位置信息呈现于大脑中,通过指令电信号传递完成该位置的位置觉、运动觉、力量觉等传导激活,实现调整、矫正、修复各个部位达整体结构修复从而重塑轮廓、功能修复解决面部松弛下垂问题[1]。研究证实[2],随年龄增长,面部骨骼关节结构早已变形,结构和功能相互制约、神经传递功能也在减弱,通过本体感成像运动可从神经传导、关节结构和功能修复松弛下垂衰老。本研究主要分析面部本体感觉成像運动在面部轮廓及功能重塑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逆生长抗衰治疗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段段逆龄课堂报名本体感成像运动面部课程学员209名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25岁;均出现面部初老现象:面部出现法令纹、鱼尾纹等皱纹;耳屏距离面部有凹陷、不对称等,脸部结构较年轻态出现变化及直观可见松弛下垂;面部表情僵硬、咀嚼不均衡、咬肌大等功能性问题,皮肤粗糙毛孔粗大等;有抗衰逆龄变美需求。排除标准:意识不清;中途退出者。纳入对象中男20人,女189人;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38.57±10.86)岁。练习前后脸部测量数据为对照,学员数据均在课堂中公开自愿呈现、图片自愿提供。

1.2 方法

1.2.1测量练习前面部数据 分别左右对称测量耳垂-嘴角(左右)、耳屏-鼻翼(左右)、上耳角-鼻梁(左右)、黑眼球正下方-下颌线(左右)距离。

1.2.2本体感觉成像方法 练习部位的本体感觉位置信息成像。指导学员闭眼,感知身体各部的位置,启动视觉反馈机制(脑视觉和位置觉),感知细化到需练习的面部骨骼、关节、肌肉等部位[3],运用分布于骨骼、关节、肌肉等处的本体感觉感受器和精细触觉感受器,即可将练习部位的位置信息传至大脑皮质,产生意识性感觉后,精准指挥成像位置信息按需完成练习[4,5]。

1.2.3面部练习方法 ①每日早晚各一组完整动态练习:按照以上本体感成像方法,端正坐姿或站姿按顺序对称练习(左右)上颌骨、(左右)颧骨、下颌骨、(左右)颞骨、枕骨、额骨、(左右)顶骨、(左右)鼻骨、筛骨、蝶骨,同时向左、向右,各练习10组;调整耳垂-嘴角、耳屏-鼻翼、上耳角-鼻梁、眼球-下颌边缘练习后左右数据对称,直至数据稳固;②静态成像练习:用本体感成像方法,在静态中激活、修复位置觉、运动觉和力量觉;③动态和静态交替练习,每天早晚各一组的动态练习过程中加入静态练习;运用面部各部位本体感觉成像在无任何外力作用下自发调节、矫正及修复反馈,完成面部轮廓重塑和功能修复。

1.3 观察指标 比较练习前后下颌关节(耳垂-嘴角)、颞颌关节(耳屏-鼻翼)、上颌骨关节(上耳角-鼻梁颧骨)、上下颌骨关节(黑眼球正下方-下颌线)距离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统计学意义显著。

2 结果

2.1 典型案例

2.1.1案例1 段某,女,38岁,于2019年2月22日首次练习,共干预14个月,从首次有效练习上下颌骨关节(眼球-下颌线)练习前后对比上下提升:左±2 cm、右:±2 cm;下颌关节(耳垂-嘴角)练习前后对比左右收缩:左:±2 cm、右:±2 cm。解决上下下垂空间2 cm,左右松弛空间2 cm。持续练习至2020年4月重拍照片。从练习前和练习后面部值对比,练习后高于练习前;长期跟踪结构调整正位后,咬合功能恢复正常,咬肌及下颌线条改变明显,见图1。

2.1.2案例2 李某,女,43岁,已有两年面瘫史。于2019年3月26日首次练习,共干预2天,一次有效练习①下颌关节(耳垂-嘴角):练习前后对比左:±1 cm、右:±1 cm;②颞颌关节(耳屏-鼻翼):见图2:练习前后对比左:±2 cm、右:±0 cm);③上颌骨关节(上耳角-鼻梁颧骨):练习前后对比左:±0 cm、右:±1 cm;④上下颌骨关节(黑眼球正下方-下颌线):练习前后对比左:±1 cm、右:±1 cm。案例自面部数据对称后,持续有效练习,随访3~48个月面瘫不再复发。

2.2 练习前后面部各关节数据比较 练习后下颌关节(耳垂-嘴角)、颞颌关节(耳屏-鼻翼)、上颌骨关节(上耳角-鼻梁颧骨)左右对称,上下颌骨关节(黑眼球正下方-下颌线)上下提升且左右对称;各关节始末练习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面部出现皱纹、僵硬、松弛下垂等衰老表现。人们对美、对健康、对年轻态的需求在不断提高。目前临床主要采取手术形式如埋线提升、微创和填充等改善脸部松弛下垂,但具有费用高、有并发症及损伤、关节变形空间无法整体安全调整修复等不足。

本研究采用本体感成像运动身体重塑方式,分析研究面部本体感成像运动在面部轮廓及功能重塑中的应用效果,达到身体、面部整体轮廓重塑和功能修复。本研究结果显示,练习后下颌关节(耳垂-嘴角)、颞颌关节(耳屏-鼻翼)、上颌骨关节(上耳角-鼻梁颧骨)左右对称,上下颌骨关节(黑眼球正下方-下颌线)上下提升且左右对称;各关节始末练习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面部本体感成像运动调整下颌关节、颞颌关节、上颌骨关节至左右对称,上下颌骨关节上下提升及左右对称,有效解决下垂、不对称空间,从而达到面部骨骼关节结构重塑和功能修复。从机体根本抗衰逆生长。以往对运动的认知大部分只在肌肉练习。骨是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运动环节在相应关节处产生运动且长久使用结构已发生改变。分析认为,要达到变美、年轻态和健康的理想状态,需先调整骨骼关节结构正位,修复变形空间和功能。整体结构要正位是多部位组织之间的关系,用手术方式无法解决,常规运动完成的是动作结果,是机体自身刺激与反应后的结果的身体姿势呈现,不能调整已变形的结构恢复正位或结果稳固,也不能修复传导功能。启动面部本体感成像运动,则以神经传递系统为主导,以电信号传导控制各个练习部位,完成神经传导系统的激活、修复、再生[6],从而调整整体结构正位、功能修复。运动神经的末端与肌肉、骨骼相连,当大脑的指令精准传达至面部骨骼、关节、肌肉等,进而可指挥其相关活动[7],可以激活和修复面部各部位位置觉、运动觉、力量觉等,然后重塑面部轮廓和功能。而通过本体感成像练习,感觉器捕捉到刺激信息转为神经电信号,并通过与大脑直接相连的脑神经和连接脊髓的脊髓神经传达给大脑,大脑发出的运动指令传至脊髓,经由运动神经传至相应练习部位。感觉器发出的神经电信号在大脑皮质之间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瞬间被统合、分析、判断,便于在练习中精准控制和调整各个组织[8]。身体的所有活动是大脑负责支配并通过神经网络统筹、控制全身活动。也因此案例2在重塑面部轮廓及功能后,随访3~48个月,之前临床表现有单侧面部表情肌运动障碍、面肌痉挛等面瘫病情从未复发。现代医学对面神经麻痹发病机制对认识尚不明确。基于面神经的解剖结构特点,认为可能与感染、免疫反应、微循环障碍、激素水平异常以及外在环境有关[9]。而本体感成像运动在练习过程包括传导、位置及功能整体被激活和修复。案例1通过这样的运动方式,面部每一块骨骼关节组织完全重塑,不但解决了随着年龄出现的松弛下垂,提升了颜值,还修复了各组织功能。分析认为,神经系统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传递速度及工作状态减弱甚至休眠。所以初试者在练习部位位置呈现、指挥其运动、控制其力量都需要时间。又因神经的可塑性和再生性[10],以及本体感成像运动的精准传导性,选取的209个案例有效练习一次即可达成面部数据的调整。根据人体细胞更新周期,持续有效练习3个月,面部轮廓将得到改变;有效练习9~11个月,面部紧致与颜值提升、功能改变。神经对所支配的组织除发挥调节作用外,神经末梢还经常释放一些营养性因子,可持續调节所支配组织的代谢活动,影响其结构、生化和生理功能。所以除了轮廓和功能调整,面部状态也快速年轻态。

综合以上和根据人体结构和功能,在轮廓重塑后增加激活和修复面部肌肉还可提升满意度:面部的肌肉群在发生表情时,运用本体感成像原理,将其激活、修复,如案例1会体验到面部肌肉自发调节到表情状态协调、结构与骨骼和谐。更新迭代成新组织新功能,改善面部线条同时减少各类皱纹。不仅老而不衰还更美观。当骨骼、肌肉神经传导控制自如,从神经系统整体放松,这时面部与情绪共同调整[11]。

综上所述,通过面部各部位本体感觉,呈现位置信息,用“看得见”的运动方式激活传导通路,重塑面部轮廓、改善面部功能,从根源上解决松弛下垂衰老病症,轻松、安全、全面。

参考文献

[1] 周满相,黄任秀,张靖,等.本体感觉康复的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0,23(4):363-368.

[2] 陈伟,侯志勇,吕红芝,等.骨动态形变定律[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9,40(1):115-116.

[3] 辛坤宗,马传奇.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对成年男性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18):36-39.

[4] Sierra-Guzmán R,Jiménez-Diaz F,Ramírez C,et al.WholeBody-Vibration Training and Balance in Recreational Athletes With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J].J Athl Train,2018,53(4):355-363.

[5] Chang WD,Chen S,Tsou YA.Effects of Whole-Body Vibration and Balance Training on Female Athletes with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J].J Clin Med,2021,10(11):2380.

[6] 刘羽多,万祥林.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和全身振动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干预效果的比较[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2,28(7):776-782.

[7] 姚浩博,杜东.本体感觉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1):41-42,45.

[8] 刘俊华,杨凌,杨冬.本体感觉与运动控制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21,52(4):259-264.

[9] 张妤婷,陳凌,李燕,等.瞬目反射在面神经炎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5):410-412.

[10] 赵京都,张皓.辅助运动区的神经可塑性及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2022,37(5):305-309.

[11] 同艳风,梁伟娟,许美丽.重复痛觉刺激联合放松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5):157-159.

编辑 张孟丽

猜你喜欢

抗衰老
学会4招科学抗衰老
抗衰老名方“金匮肾气丸”的妙用
从“长生之术”到“养生之术”——中医怎么抗衰老
线粒体功能相关的抗衰老天然产物活性分子
地黄貌不起眼补肾增强免疫抗衰老
淫羊藿总黄酮抗衰老研究进展
侗族养生防病抗衰老经验荟萃
身体各部位最佳抗衰老食物
常搓八部位抗衰老
玉米多糖的抗衰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