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内涵建设与体系构建探究

2023-05-08夏文燕王利萍

职业教育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内涵建设高职院校

夏文燕 王利萍

摘要:针对以往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内涵式建设研究浅表化,实践操作层面系统性、指导性不强,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以全国职业院校“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典型案例为支撑,从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应涵盖的三大元素,以及四大校园文化育人体系,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从理论层面和实践操作层面为高职特色品牌化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借鉴与指导。

关键词:高职院校; 特色校园文化 ;内涵建设 ;文化育人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3)04-0067-04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迈入了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简称新版《职业教育法》)的颁布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职业院校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文化育人顶层设计,构建凸显地域文化特色、突出专业办学特点以及学校优良传统的精神文化体系。校园文化孕育了学校独特的精神标识,统领学校育人理念,是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情感之源、动力之源、力量之源。越来越多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对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积极的探索,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依然存在不足[1]。

在中国知网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为主题进行检索,从2019年开始至今共有相关论文287篇。通过文献分析,发现以往对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太过笼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化、品牌化研究不足,校园文化精神凝练、内涵研究不够深入;在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方面,呈现碎片化、体系化不够的特点,缺乏成功案例的支撑,操作性、指导性不强。本文将针对以往研究中的不足,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并结合以往研究成果和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评选的全国职业院校“一校一品”示范基地案例等典型案例,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探究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二、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内涵建设

(一)融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教育是社会的产物[2],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职业理念引领,新版《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赋予了鲜明的精神内涵。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构建弘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校园文化,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补足“精神之钙”。融入产教融合理念,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校企文化融合是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精神纽带[3]。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学校应着重于实际办学,注重行业精神凝练,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维度融入行业企业文化与精神,实现教育与生产的结合,打造特色鲜明的高职校园文化。

(二)结合学校办学历史与办学特色

一所学校的特色是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办学特征,是大学核心竞争力之一[4]。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学校應从自身办学历史与办学特色出发,通过学校独特的历史积淀、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使校园文化特色更加鲜明、亮点更加突出,从而打造具有个性化的校园文化品牌。同时,应将校园文化与学校发展目标融合,并渗透到学校发展的全过程,服务学校长远发展。例如,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凝练的仁爱文化、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的“三财”(财品、财英、财智)文化均体现了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在校园文化的涵养下,学校综合实力与影响力不断提升,从而迈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快车道。

(三)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蕴含智慧的人生哲理、丰富的道德养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厚实校园文化底蕴、内涵,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丰厚的文化内涵、文化给养,守护、传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是高职人的责任、使命与担当。丰厚的地域文化资源不仅赋予了校园文化建设以独特性与可辨别性,而且增加了学生对地域文化的情感认同,在促进地方留住人才、稳定就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例如,黄冈职业技术职业学院多年来深挖学校驻地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资源,深入开展“依托‘十红实践,传承红色基因,构筑新时代‘红色精神家园”系列活动,育人效果显著。

三、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体系构建

(一)构建精神文化育人体系

学校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先进的学校精神是学校价值系统的精华,对润泽师生精神世界,加快学校内涵式、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学校精神的凝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结合学校办学历史和办学特色,彰显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精神。比如,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借助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优势,依据自身办学特色与专业优势,确立了以丝绸文化为主线的校园文化建设,凝练丝绸文化内涵,提出“一蚕一茧”无私奉献、“一梭一丝”时尚工匠、“一带一路”开放包容的“六个一”精神,培养具有品德高尚、技艺高超、胸怀宽广的未来创意工匠。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中华仁爱文化为源头,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以行业前辈精神为基础,凝练仁爱文化,以仁爱精神作为学校精神,让仁爱成为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

在精神文化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师生对学校精神文化的认知,搭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如编写校本教材,将相关课程纳入公共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效果评价模式,侧重过程性评价;将学校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及思政课堂,润泽学生成长,熔铸学生精神世界;广泛开展第二课堂,以专题讲座、读书会、学者沙龙等形式,持续不断地面向学校师生举办系列文化活动,使学校精神真正入脑、入心。不断深化对学校文化研究和凝练,提升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水平,更好地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的展开。例如,枣庄职业学院成立班墨奚职业教育思想研究院和工匠精神研究会,不断深化对班墨奚匠心文化的研究,打造新时代中国卓越匠心文化,为区域经济发展培育大国工匠。

(二)构建行为文化育人体系

行为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将内隐的价值观念传递转化为外显的行为,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使校园文化在内化于心的同时更固化于行,对师生的道德意识、价值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往对于行为文化育人体系的研究是分散的、不成体系的。通过梳理以往研究成果,行为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应从三个维度进行考量,即校园活动层面、社会实践层面以及创新创业层面。校园活动指以学生社团为主要载体,学校团委、学工处开展的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目前,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没有主题或者开展过程中没有凸显主题,未达到显著的育人效果。因此,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要将校园文化精神与理念融入,以达到精神传递、文化育人的效果。例如,重庆财经职业学院打造了以“三财”校园文化为主题的“三财”文化社团活动,重点打造了“两节一广场”(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技术节和周末文化广场)的社团活动、会计协会的“点钞”技能大赛、市场营销协会乐购节、电子商务协会的电子沙盘技能大赛等体现“三财”特色的品牌活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为弘扬墨子文化,将大学生科技节冠名“大学生墨子科技节”,旨在把墨子的科技智慧、工匠精神、实践品格和创新精神融入到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中去,实现“做事”与“做人”的结合与统一。

社会实践是奉献他人、服务社会的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意识,秉承着“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精神,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深挖革命老区红色资源,遵循“知行合一”原则,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红色公益活动,学校无偿献血、爱心捐助、情牵留守儿童、志愿服务进社区、城市文明劝导等红色公益实践行动形成常态化,红色基因得到有效传承。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弘扬诗经文化,实施“诗乐中国—国学志愿者行动计划”,联合全国有关高校、公益组织、学术组织等,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志愿者沙龙、国学系列讲座、国学知识普及等公益活动。

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的综合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符合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社会性、生产性等基本属性,是培养创新创业型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徑[5]。学校可依据自身办学特色与专业建设情况,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例如,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徽文化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以创新创业方式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学校尝试将徽州三雕、具有傩文化与剪纸元素的服饰设计等非遗技艺融于创新创业项目,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团队提供技术指导、培训咨询、创意支持、市场调研等服务,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传承弘扬发展非遗项目文化。重庆财经职业学院打造“三财”文化之一的财智众创空间,搭建创业培训平台、校内创业平台、校外创业平台、协会创业实践平台,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开展创新创意、创业、活动。

(三)构建物质文化育人体系

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最为直接的体现,校园中的每一座建筑、每一处景观,都是一种思想的传递,一种文化的表达。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作用。校园物质环境包括建筑楼宇、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各类文化阵地(如墙壁文化、廊道文化)等。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需围绕校园文化主题进行统筹布局,合理规划,做到环境与文化的对接。下面将结合全国职业院校“一校一品”典型案例,对校园物质文化建筑的重要方面等展开论述,如标志性人文景观设计、专业教学区域文化布局等。

重视标志性人文景观的建设,凸显学校文化的个性与特色,打造亮点与文化品牌。例如,山东轻工职业学院为弘扬丝绸文化,服务学校发展,校企共建“1960丝绸文化创意园”,园区内建有国际时尚设计学院、淄博市纺织工业设计中心、纤维艺术研究中心、舜唐中式服饰文化研究院,涵盖了“十二工坊”、创业空间、创意课堂等多个功能模块。学校还建有丝绸博物馆和丝绸特藏馆,展示丝绸之路、蚕桑文化、齐地丝织物等文化遗产,任何一个走进学校的人都会强烈地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丝绸文化气息。在整体人文景观布局方面,学校可考虑在行政楼、教学楼、学校广场、大道旁等空间开阔区域,设置职教人物雕像、文化塑石等,将学校文化、学校精神融入其中,让师生时时处处感受学校文化与精神的涵养与熏陶。例如,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学校广场和大道旁摆放了鲁班等古今中外不同时代工业界代表人物的雕像以及典故,让学生在直观的感受与学习中,激发出对专业、对工业建设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在专业教学区域(如各专业系门厅、实训大楼走廊、实训室等)开展文化建设时,应着重行业企业文化的融入。例如,在各专业系的门厅、实训大楼的走廊等学生出入频繁的地方,悬挂或张贴本专业的历史沿革介绍、专业领域的杰出人物或者本专业系走出去的精英人物或能工巧匠画像;在实训室里张贴励志标语,学生身处其中,每天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接受专业文化的熏陶和浸润,从内心深处建立起对专业的认同度和自豪感。此外,学校还可充分利用条幅、宣传栏等载体,使标语引导、图片说话、墙壁提示、挂像感召,让师生置身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切身感受校园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感染净化师生灵魂。在对楼宇、道路命名方面,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将校园内主要建筑物以金融机构的简称冠名,如兴业行政楼、浦发图书信息中心、深发展教学楼、华夏田径场、中信广场等等,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凸显学校金融文化特色,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以黄冈本土名人对道路进行命名,将区域红色文化资源自然地融入到学校文化。

(四)构建制度文化育人体系

制度文化体系建设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引领校园文化的发展,在设计时要确保科学性、合理性,注重统筹兼顾、系统推进。首先,校园文化主题的确定要与学校的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同向而行,并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整体事业与发展规划,在确保校园文化的内源生命力的同时,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赋予强大的精神动力。例如,枣庄职业学院将加强“班墨奚匠心文化”建设、弘扬工匠精神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纳入学院“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完善学院及系(院)部两级实施培育工程工作机制,形成层层抓培育工程、人人争做名师名匠的良好环境。其次,出台相应规章制度,为校园文化规范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例如,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制定“三财”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方案,完善“三财”制度汇编,完善学生日常管理制度体系和学生工作制度体系等,固化各类文化活动、庆典等,规范重要典礼、大型活动的流程,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个过程更为规范化。最后,将校园文化渗透到学校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高质量提升学校治理能力与管理水平。例如,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制订《师德规范》《红十字会“仁爱基金”管理使用办法》《“仁爱之星”评比办法》,将“仁爱、健康”文化融入学校教学、服务、管理各环节,在弘扬仁爱文化的同时,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重庆工商学校将“琢信”文化建设与学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理念宣讲、环境建设、活动开展、制度建设、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综合考量,系统设计,统筹推进,把职教思想、职教文化等融入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师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琢信”文化,接受文化的洗礼和熏陶。

綜上所述,针对以往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研究较少、校园文化内涵式建设研究不深、实践操作层面系统性和指导性不强等突出问题,对特色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应包含的三大元素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全国职业院校“一校一品”典型案例,对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四大文化育人体系构建进行了论述,以期对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体系构建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黄巧玲.2010—2021 年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教育观察,2021(42):23-26,30.

[2]吴康宁.学校究竟是什么——重申学校的社会属性[J].教育研究,2021(12):14-21.

[3]罗先奎,齐永芹.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意义和路径[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4):76-80.

[4]崔向前.行业性警察职业院校办学特色的历史与发展研究——以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16-21.

[5]吴智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研究[J].高教学刊,2022(11):48-51.

(责任编辑:刘东菊)

Abstract: Campus cultur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shaping the spiritual world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enhancing the visibility and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ollege, as well as enabl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college. This paper aims at the problems that the previous research on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with higher vocational characteristics is superficial,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level is systematic and the guidance is weak.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 as well as the typical cases of "ONE COLLGE, ONE CLUTURE BRAND" campus culture of national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hree elements and four campus culture education systems that should be included by the characteristic campus culture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characteristic campus cult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rovides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brand campus cult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theoretical level and practical level.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haracteristic campus cultur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cultural education system

猜你喜欢

内涵建设高职院校
对民办高职质量工程内涵建设的建议
“四四模式”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内涵建设
论地方工科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高校引智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
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内涵建设改革与实践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