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老区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的理论蕴涵与实践进路
——基于赣州革命老区的考察

2023-05-06郑瑞强

苏区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赣州老区革命

郑瑞强 瞿 硕

提要:革命老区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旨在通过老区乡村发展进行空间重构和系统重塑,是新时代全域建设品质生活新家园的系统性举措和逻辑性延伸。革命老区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需要科学研判赣州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发展形势,针对革命老区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在空间布局、产业提质、治理提升、改革赋能、未来乡村谋划等方面存在的现实难题,厘清革命老区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在推动老区乡村赋能提质、增进老区民生福祉战略平滑过渡、创新探索促进革命老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有效途径等领域的理论蕴涵。在优化空间分布、突出功能定位、强化支持政策有效供给、全面激活乡村发展要素、优化老区乡村发展环境等领域持续发力,是增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发展动能、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的途径选择。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同时提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支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新时代新征程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革命老区是新时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是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不可落下的重要区域。因此,革命老区在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中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围绕推动新时代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主题,现有研究多聚焦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历史逻辑与途径优化(1)苟护生、童章舜:《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现实意义》,《理论视野》2022年第7期,第9页。、老区精神弘扬与红色基因传承(2)张帆:《老区精神研究述评》,《苏区研究》2022年第6期,第119页。、国家优先支持政策创新及效果评估(3)龚斌磊、张启正、袁菱苒等:《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政策创新与效果评估》,《管理世界》2022年第8期,第27页。、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绿色发展(4)杨冕、谢泽宇、杨福霞:《省界毗邻地区绿色发展路径探索:来自革命老区振兴的启示》,《世界经济》2022年第8期,第176页。等领域,旨在革命老区乡村区域竞争优势获取的新格局建构研究则有待加强。赣州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要抓好,这具有政治意义”“一定要把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放在心上”。党的十九大以来,赣州革命老区始终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书写了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发展的精彩篇章。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厘清革命老区构建乡村振兴新发展格局的理论蕴涵,结合赣州革命老区现实考察,明晰革命老区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的现实难题及推进路径,对赣州革命老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目标顺利实现至为重要,亦可为全国其他革命老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重要参考。

一、革命老区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的理论蕴涵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义在于从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从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向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从生产发展转向产业兴旺、从村容整洁转向生态宜居、从管理民主转向治理有效、从生活宽裕转向生活富裕等领域根本性转变。(5)蒋永穆、胡筠怡:《从分离到融合:中国共产党百年正确处理城乡关系的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政治经济学评论》2022年第2期,第19页。全面推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不仅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而且要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和美、农民富裕富足。立足新发展阶段,革命老区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是适应城乡发展规律的重要体现,是适应革命老区发展战略重大调整的现实需要,是从根本上增进革命老区民生福祉的战略举措。深入探讨革命老区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的科学内涵,应紧紧围绕乡村发展“人民中心,共同富裕”主题,准确把握革命老区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全面深化改革”总基调,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总领方向,注重形成相对均衡的利益格局;持续增进乡村发展活力,加快推进革命老区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提高革命老区乡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推动革命老区乡村赋能提质与城乡融合

“十四五”时期,我国正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构建新发展格局应涵盖培育现代化发展的新动能、健全现代化的市场体系与产业体系,关键前提是要构建能够促进要素等值流动和优化组合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完善现代化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以及推进治理现代化。革命老区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重在推进土地、资本等乡村发展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改革,协同发挥政府维护公平竞争、加强监督监管和维护社会秩序领域的治理效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破解基础设施建设瓶颈,实施创新驱动;促进关乎乡村发展的体制设计和制度设计,利城富乡,清除发展路上的“拦路虎”,扩大乡村区域开放性,增进异质性区域之间的协同耦合。通过改革赋能,促进革命老区乡村发展提质,有机衔接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在畅通要素流动中促进革命老区城乡融合,区际协作中推动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6)姚树荣、周诗雨:《乡村振兴的共建共治共享路径研究》,《中国农村经济》2020年第2期,第21页。

(二)增进革命老区民生福祉战略的平滑过渡与有效承接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关注和支持革命老区的发展,《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1号)开启了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支持的新纪元,也是支持全国革命老区发展的缩影。此后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支持老区发展的“1258”政策体系,特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来,国家结合革命老区发展实际,进一步完善形成了“1+N+X”政策体系,革命老区发展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十年来,赣州革命老区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2022年区域生产总值为2011年的2.98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平均水平由2011年的43%升至59%。特别是经由8年脱贫攻坚,赣州革命老区11个贫困县(市、区)和1023个贫困村(其中包括167个深度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现行标准下114.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老区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乡村基础设施、支撑产业、人居环境等得到根本改善。新时代革命老区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本质是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实现革命老区“由脱贫攻坚向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统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转变。实现革命老区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须坚持以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引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绿色崛起、促进区域协调和深化乡村综合改革中走前列,在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在“老区+湾区”高质量发展中勇争先,奋力开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新局面。

(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与创新探索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革命老区在以往的发展中取得了阶段性突出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历史、自然等多维因素影响,许多革命老区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仍有较大差距,对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革命老区发展基础依然薄弱,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之一。赣州革命老区要与全国一道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备加快振兴发展的厚实基础和特色潜力,应充分利用《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发〔2021〕3号)、《“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等支持政策,用好用足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权,积极开展先行先试,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创新探索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中不断取得新成效。

二、革命老区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的发展形势研判

赣州作为全国革命老区的典型代表、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具备构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新格局的基础条件。近年来,在提升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保障方面,老区苏区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同时也要看到,赣州构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新格局的短板仍较突出。

(一)革命老区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的基础条件

乡村振兴格局是乡村区域竞争力的根据与来源,是乡村发展系统的层次结构、空间布局、组合状态和发展态势的综合体现。(7)李芸、战炤磊:《新时代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与新路径——以江苏为例》,《南京社会科学》2018年第12期,第51页。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赣州革命老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努力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赣南特色的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新路子,革命老区乡村全面振兴工作进展顺利,取得较好成效(8)文中有关赣州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数据信息,为课题组于2021年10月—2023年1月在赣州革命老区调研所得,部分数据源于2022年赣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一是着力平稳过渡。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政策,持续对易致贫返贫人口实行动态监测、及时帮扶。2022年老区脱贫户人均纯收入增长13.8%,“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更加稳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着力加强501个省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1763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以及散布于全域各处的乡村振兴示范点谋划,筑牢富有赣南特色的革命老区乡村建设基础。

二是着力产业兴旺。发展壮大乡村富民产业,以兴农富农为目标,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围绕脐橙、蔬菜、生猪、油茶等农业特色产业,坚持市场导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选准产业,做强富硒农业品牌,扎实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越来越多的乡村成员分享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成为江西省全域创建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市共建样板。截至2022年10月,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2.02亿元,村均34.74万元,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的村占比90.18%,经营性收入20万以上村的占比75.82%,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的比重由2017年的0.5%提高到现在的15.9%,探索总结出政策红利型、出租出让型、股份分红型、有偿服务型、生产经营型等5大发展类型,努力探索一条具有赣南特色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三是着力生态宜居。有效推进乡村建设,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压茬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整县推进治理试点,扎实开展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基层卫生服务及农村综合服务能力。截至2022年末,赣州革命老区完成新农村建设点2649个,新(改)建农村公路755公里,安装农村路灯5.8万盏,完成农村改厕1.4万个,卫生厕所普及率高于全省11.9个百分点。

四是着力文明有序。健全完善乡村基层治理,强化“三治”融合,完善并颁布《赣州市村级议事协商规程》,持续开展“赣南新妇女”运动。丰富农村文化供给,培育富有红色基因、地方特色、时代感强的乡村文化。探索推动“网格治理”“村企(社)联建”等资源整合行动,有效引导群众有序参与村内公共事务。

五是着力共建共享。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聚焦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积极拓展乡村发展空间。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6014元上升至2022年的15995元,增幅达165.96%,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13年的3.46:1下降至2022年的2.65:1,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二)革命老区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的现实问题

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高质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围绕建设全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区的发展目标,对比沂蒙山革命老区、海陆丰革命老区、川陕革命老区、太行革命老区等区域典型实践,赣州革命老区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在空间布局、产业提质、治理提升、改革赋能、未来乡村谋划等领域仍存在短板弱项。

表1 全国部分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典型实践经验

1.空间分布格局上:促进城乡互动互益的良性运行态势尚未形成,乡村对外开放水平仍需提高

传统的城市偏向政策、城镇较高的资本增益效率使得多数区域形成“拱卫城镇”的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格局。平滑城乡发展差距,弥合乡村发展空间塌陷,需要重新认识新时期人口、资本要素的充分流动。区域发展依托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载体的空间网络体系,在完善新农村建设点的基础上,连点成线,延线至面,通过资源聚合基础上的乡村区域空间隆起、扩大开放基础上的快速发展,逐步融入区域发展主流系统,才能更好地促进城乡协同,共建良性运行格局(9)孙久文、易淑昶:《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创新与重点任务》,《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第105页。,畅通城乡循环。至2022年底,赣州革命老区共有行政村3341个,新农村建设村点整治基本实现所有25户以上宜居村组全覆盖,全南获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寻乌、全南、崇义、大余、龙南、定南获评省级美丽宜居示范县。考虑新型城乡关系构建过程中的革命老区乡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不断凸显的趋势,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存在“堵点”“盲点”问题。就乡村建设发展过程中的要素投入规模效应、发展共享共融局面的形成而言,革命老区乡村发展仍然存在“点上建设、面上突破,轴带发展参差不齐”“一村一策”基础上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步伐尚需加快、城乡要素单向流动的总体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的困境。已经启动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创建等项目,因品牌建设、园区打造等关键环节处于初级阶段,联农带农益农水平有限,其作为网络节点有效嵌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仍有较大进步空间。农业农村对外开放水平仍需提高,城乡功能互补、效益互促的发展格局尚未完全形成。

2.产业融合格局上:乡村产业同质化倾向明显,构建突出功能定位的乡村实体经济发展任重道远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赣南革命老区乡村契合区域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域红色资源丰裕、生态资源富集、生产要素成本相对低廉等有利条件,初步夯实了乡村旅游、蔬菜种植、赣南脐橙、赣南油茶、生猪特色养殖等乡村第一产业,以及家具制造、电商服务、农产品绿色加工、乡村旅游等乡村二三产业,乡村产业融合水平不断提高。鉴于当前革命老区乡村产业更多是基于乡村本身的资源禀赋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选择较具益贫特征的乡村产业,同质化、低端化特征显著。(10)郑瑞强:《新时代推进乡村益贫性产业发展的学理阐释》,《内蒙古社会科学》2021年第4期,第122页。夯实新时代革命老区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的产业基础,应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结合持续改善优化的乡村资源禀赋,精准把握传统产业与乡村产业振兴在发展规划、业务创新等领域接续提档,促进传统产业向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高端化演进。全面推进赣州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应明确革命老区发展定位,大力发展乡村实体经济,将乡村打造成为革命老区新发展高地。不仅要加快乡村现代农业发展,还应主动融入国家、省域发展战略,促进形成乡村产业高阶转型的“持续改进的资源禀赋与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之间良性互动态势”。围绕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新型实体经济补链延链,准确选择合适的产品定位,理性建构让更多增值收益留在乡村的市场交易网络。做好制度创新、科技赋能、品牌增值以及金融支持等工作,逐渐使得乡村产业依靠自身力量立足市场,兴村富民。审视革命老区乡村产业园区发展滞后、科技创新驱动单薄、市场融入程度不高的发展状况,促进革命老区乡村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主动融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并取得突破,这些是长期且艰巨的任务。

3.乡村治理格局上:数字赋能乡村建设亟待重视,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

利用数字赋能乡村发展,重在以数字化为手段,联通乡村物理空间、网络空间与社会空间,实现区域资源禀赋改善与在乡村生产生活变迁中推进乡村发展空间重构与空间生产。2021年赣州市作为全国15个城市之一、全省唯一入选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性试点,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安远县入选国家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宁都县、寻乌县、信丰县入选江西省数字乡村建设试点。赣州坚持党建引领、以点带面,突出数字化改革重点,注重农村改革综合集成,逐步推进乡村经济、人居环境改善,文明乡风、基层治理与幸福生活一体化建设,特别注重扎实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迈进,全面提升赣州革命老区乡村信息化建设水平。对标发达区域如浙江、上海等地未来乡村试点(11)黄祖辉、胡伟斌、鄢贞:《以未来乡村建设推进共同富裕》,《农村工作通讯》2021年第19期,第36页。、“邻里友好&智慧治理场景”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建设,以及国外如加拿大多伦多Quayside社区建设、德国“未来之城”规划及新加坡COMPLEX模式设计等国外代表性较强的智慧化乡村发展实践(12)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乡村社区生活圈项目组:《未来乡村社区生活圈:“未来创业&总部服务场景”;“邻里友好&智慧治理场景”》,《上海城市规划》2021年第5期,第67—70页。,当前赣州革命老区囿于新型基础设施条件、信息服务、发展理念等条件,围绕富民经济、宜居生态、文明乡风、治理高效、幸福生活等民生领域的应用场景创新单薄,革命老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力度亟待加大。(13)曾光:《加快提升赣州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能级研究》,《苏区研究》2021年第6期,第124页。数字乡村功能拓展滞后于现实需要,数字化改革步伐仍需加快,农民数字素养有待提升。同时,老区乡村在打造全程全域覆盖的社会化服务网络、探索建立生态系统GEP核算制度和应用体系、提供乡村文化沉浸式体验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集成改革以及推动“四治融合”整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领域探索仍显单薄,需要进一步补齐设施条件、产业基础、市场空间、资本人才等要素禀赋的发展短板,全面提升老区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协同推动乡村高质量振兴和农村居民高品质生活的新需要。(14)朱启臻:《利用乡村治理资源优势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红旗文稿》2020年第7期,第42页。

4.系统动力格局上:乡村振兴共同体发展水平不高,综合性改革需要继续向纵深推进

乡村群众是乡村建设行动的当然主体,也是受益主体,需要什么样的乡村、建设什么样的乡村,群众自己最清楚。革命老区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激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将为革命老区乡村发展提供持续不竭的内源性动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赣州革命老区全域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动员形式,鼓励工商资本、城市人才“进村入乡”,在一定程度上吸纳了多元社会力量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总体来看,社会力量参与赣州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工作的动员性、阶段性特征明显,考虑乡村振兴工作的持久性,老区乡村振兴社会参与机制尚需健全完善。乡村振兴共同体建设水平不高,特别是需要运用市场化思维完善社会资源的筹集、配置、使用机制,形成乡村振兴的“统一战线”,以便在更广领域和空间内通过建构协同平台、健全协作机制和完善行为主体的行为规范等工作开展,促进老区乡村振兴系统整体良性运行和循环,在资源协整基础上共建共享、共生共长。赣州革命老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帮扶和支持,但要从根本上改变老区乡村振兴中形式光鲜而实体空虚特征明显的“两张皮”或“上热下冷”现象,需将综合性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特别是着力农村农业“三改合一”改革工程、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工程、集体经济强村建设工程等领域探索,推动农业农村改革走深走实;不断创新市场化配置机制,激活农村资源要素,优化乡村营商环境,激发乡村发展新动能,推进形成乡村系统参与主体利益分配均衡且具有活力的动力格局。

5.发展战略格局上:乡村发展活力释放空间广阔,未来乡村发展战略谋划模糊

革命老区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既要立足区情乡情,又要科学谋划未来。赣州革命老区在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聚焦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文化传承、乡村治理等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创新性以县域为载体、以特色资源为支撑推进乡村振兴,分类推进建设了一批生态旅游强村、客家民俗文化村、红色名村、产业强村、田野乡村、现代宜居乡村等0.45万个特色乡村,约占赣州革命老区乡村总数的10.2%。有效衔接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和深入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三大战略”,将在乡村现代农业发展、宜居康养乡村扩容、新业态集群(园区)建设等领域为探索出一条具有赣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留有广阔空间。站在乡村现代化发展新征程上,虑前谋远,建设发展赣州革命老区乡村是一场对生态空间、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和乡村治理进行继承性重塑的乡村革命,突出高品质生活主轴,融合和睦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功能完善、服务便捷等内涵特征的有机整体,核心要义是提高乡村服务居民全面发展。谋划建设赣州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全域建设品质生活新家园的系统性举措和逻辑性延伸,亦应结合江西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之地的乡村发展战略,明晰赣州革命老区乡村未来的发展思路。

三、革命老区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的路径选择

赣州作为新时代革命老区的典型,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要紧紧围绕乡村发展“人民中心,共同富裕”主题,以奋力打造“全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目标为统领,以加快建设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区为指引,铆定“争做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排头兵”“建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兼顾“新时代特色和赣南特色”,契合发展阶段要求和区域特质,突出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智慧发展、精致发展和协同发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不断提升赣州革命老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一)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夯实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基础

赣州革命老区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必须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过渡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过渡期需要正视政策调整优化质量与政策落实风险、新冠疫情与能力约束带来的失业风险、搬迁劳动力就业不够稳定与配套产业抗风险能力弱的可持续发展风险(15)牛胜强:《深度贫困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现实考量及实现路径》,《理论月刊》2022年第2期,第83页。、因灾致贫与因灾返贫风险等,多维发力、多措并举,切实做好以下五个领域的工作:抓好政策落实,关注敏感领域政策优化;紧密利益联结,促进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脱贫人口;规范就业车间管理,调整优化公益性岗位帮扶政策;创新搬迁扶贫人口发展机制,完善安置点定制化发展思路;提高灾情预警水平,全面落实防贫保险政策,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持续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尤其是要针对现阶段老区乡村群众关心的帮扶人员更换、医疗政策调整和扶贫资产管理问题,探索建立帮扶互动双赢机制,重点解决好结对帮扶“一头热”的问题;探索建立系统性的大病救治机制,解决好系统性因病返贫致贫的问题。强化脱贫人口动态监测及责任落实,重点解决好应纳而不想纳不愿纳的问题。探索“信息化建设、阳光化监管,全生命周期管护”的扶贫资产管理模式,全面提高扶贫资产治理水平。持续加强消费帮扶,推进革命老区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鼓励开展劳务合作,支持革命老区农村低收入群体就业技能培训和外出务工,提高其收入和生活水平,持续健全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

(二)优化空间分布,突出功能定位,打造赣州革命老区对外开放新高地

应升级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强化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引领,重视通过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带动乡村振兴连片突破。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海西经济区发展战略,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协作体系,深化区际协作与对口帮扶,畅通要素流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基于区域功能互补和等值发展原则,按照统筹规划、连片打造、产村联创的路径,聚焦农产品生产加工、休闲旅游服务、产业转移承接等,支持打造粤赣、湘赣、闽赣等边界合作区域乡村示范带(区)。聚焦特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现代村居、特色种养等乡村振兴示范带或乡村综合发展示范区,逐步形成“点上精美、线上出彩、组群突破、全面振兴”的赣州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空间分布格局。

充分认识革命老区农村发展在“双循环”中的特殊地位,加快乡村振兴“三步走”:一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推进乡村发展,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全面提升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二是打造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发达地区农产品供应基地和产业转移“大后方”,充分发挥赣州革命老区生态、红色、山水、民俗文化、便利交通等资源优势,谋划一批生产、康养、休闲等旨在乡村参与、价值共创的重大节点工程,综合打通城乡以及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三是以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为切入点,进一步拓展“双循环”的广度和深度,扩大开放促进乡村大发展,打造赣州革命老区对外开放高地。

(三)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大力发展革命老区乡村实体经济

依托乡土资源和产业基础,繁荣发展县域特色富民产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做大做强脐橙、蔬菜、油茶等三大农业首位产业,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和区域(特别是县域)特色经作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加快农业产业链的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围绕赣南脐橙、富硒蔬菜、赣南油茶等“品牌建设行动”“质量提升工程”等关键行动,立足乡村特有的农业景观、自然风光、乡土文化,做足资源文章,多角度、多层次推进资源优势的发挥和转化,敢于和善于“无中生有”,扬优成势。进一步完善与增强现代消费链,发展包括农村消费合作社的农村市场,提升农民消费能力与水平,努力消除“三大差距”(城乡、工农、脑体)与相对贫困,把加强需求管理与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16)王毅武:《完善增强消费链,推进发展新格局》,《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第5页。。探索“按揭农业”“合伙人制度”“拎包入住”等做法,创新构建“投资商+运营商+农户承租管理”“公司+科研机构+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运行机制,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融合发展供应链与消费链,打造区域品牌,形成长效的发展动力。

契合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和“江西制造”发展战略,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与现代设施装备升级,提高科技装备能力。以“智慧农业”理念为引领,依托“产业链长制”,结合赣州革命老区“1+3+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重点发展覆盖全产业链的新型农机制造业,逐步占据产业链高端,提升现代农业产业综合竞争力。以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助推乡村产业提档升级,结合“数字乡村”建设,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农村电商以及其他涉农新业态新模式,重点发展覆盖高质高值新型农机制造业。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17)叶兴庆:《迈向2035年的中国乡村:愿景、挑战与策略》,《管理世界》2021年第4期,第108页。推动革命老区产业园区提档升级,加强“专精特新”乡村绿色产业集群、基地和创新平台建设。坚持市场导向、品质引领,坚持“最优即特色”的发展理念,强化全产业链集群式发展,以项目为载体,多点发力、多极突破、多元汇聚,打造具有持续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中小微企业群体。积极发展油菜等油料加工、脐橙等果品加工、信丰萝卜干等区域性蔬菜产品加工、香肠等肉食品制造、茶酒奶等饮料制造,以及添加莲子、荷叶、藕粉的面条、婴幼儿营养米粉、果脯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加快建设绿色食品产业链。把农业科技园区、丘陵山区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推动赣州革命老区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打造科技创新与转化、科技示范和人才培养基地,提升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增强乡村产业韧性。

(四)全面激活乡村发展要素,注重绿色资源禀赋发挥,增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动能

坚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深入推进农业农村“三改合一”工作,探索推进农村土地资源、集体资产股份有偿退出机制,围绕“地”的改革促进乡村发展进入“人—产业—生态”的良性循环。(18)余戎、王雅鹏:《以“三大改革”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人民论坛》2020年第5期,第86页。创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多样化组合”发展形式,注重经营性项目布局,推进租赁经营、管理服务、资产入股等混合所有制经济,尤其是通过规划设计、建章立制等方式解决村集体经济、新型经营主体与普通农户等利益主体间协调发展、利益分配等问题,避免规模土地流转带来的“乡村虚无化”“居民原子化”现象。强化城乡融合与乡村开放。树立乡村“大人才观”,强化人才回流激励机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善“政校企村户”五方协作的乡村人才培育模式。提升涉农资金整合效率,规范设立“乡村振兴发展投资公司”,鼓励各商业金融机构成立“乡村振兴风险投资”资金,充分发挥金融兴乡作用。创新土地激励政策,鼓励先进镇、示范村优先申报使用市县下达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申报土地增减挂钩项目、优先安排土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注重精致服务引领,鼓励各类主体建设“一站式”区域性农业生产性服务综合平台,强化环境赋能乡村振兴。

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坚持“梳理式整治、景区化打造、社区化管理和品质化生活”的逻辑主线,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厕所、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等问题。推广绿色种植技术,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让绿色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分领域分步骤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动农村生活方式现代化。建设监测统计考核体系,规范“碳交易”内容和形式,探索城乡区域之间以及企业、农村集体组织、农户等主体之间生态价值实现机制。(19)左正龙:《绿色低碳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机理、困境及路径选择——基于城乡融合发展视角》,《当代经济管理》2022年第1期,第87页。加大省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探索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推动东江流域跨省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注重生态脆弱区修复。促进乡村绿色发展方式转型,推行“生态治理+现代农业发展+集体经济增收”的可持续发展方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乡村发展空间全维拓展,实现生态优化、产业发展、群众致富的“多方共赢”。

(五)强化支持政策有效供给,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优化革命老区乡村发展环境

坚持“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理念引领,用足用好国家《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支持政策,高质量做好对口帮扶资源承接和转化。创新和精准叠加区域帮扶政策,在政策、项目、资金、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助推老区乡村振兴发展。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好作风,强化高水平精致服务供给,提振环境赋能延链兴乡。创新“精致服务党支部”品牌建设,健全乡村振兴环境“四级联动服务机制”,拓展支部领办、业务托管等方式,转变传统“行政主导发展”为“行政服务发展”模式,加快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三级乡村治理体系。建立赣州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发展重点项目库,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乡村社会事业,着力提高老区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水平,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衡基础上的城乡等值发展。实施乡村文化繁荣铸魂、文明新风培育、平安乡村建设提升等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行动,充分挖掘和提炼赣南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精髓,推动做深做实赣南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品牌,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红色文化传承区,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培育淳朴民风,焕发农村新风尚。

建设赣州革命老区县域乡村振兴发展共同体,统筹政府和社会力量,拓展乡村全域整合发展,促进区域间经济社会无碍联通,集聚各类资源、要素流向乡村、润泽乡村、振兴乡村,为推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发展环境,全面激活乡村振兴活力。高效开展新时代乡村振兴绩效评价工作。强化目标管理,坚持以赣南革命老区乡村“一巩固五振兴”工作为抓手,完善乡村振兴考核评价制度、年度报告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围绕乡村高水平发展环境、高浓度创新策源、高能级产业体系、高标准绿色发展、高品质人民生活领域科学设计评价指标,分区、分类、分层设计乡村振兴可量化考核体系,进行科学的差异化绩效评价;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结合乡村发展实际,重视问题发现与后续工作辅导,进一步优化老区乡村振兴帮扶政策及各项工作举措,精准惠及更多群众。

(六)持续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创造老区乡村居民高品质生活,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赣州样板”

做好“三农”工作,要切实促进农民增收,促进新时代农村中低收入群体持续稳定增收则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基础性任务。赣州革命老区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确保农民增收的内驱动力充足,收入稳定增长,要进一步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经营主体带动、小额信贷促动、消费帮扶推动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依托区域主导产业的产村融合和龙头企业带动的企村联建,突出产业联农,以丰收促增收。加强就业形势监测,建立乡村居民就业“辖区主要领导负责制”,深化区际间劳务协作、拓展就地就近就业渠道,加强乡村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平台建设,突出就业提能,以稳岗促增收。深化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创新具有群众主体、股份合作、要素分配、价值共创等特征的多样化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形式,突出创业引才,以业兴促增收。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鼓励“受益主体捆绑式”发展,确保改变资源要素配置伴之以利益格局的相对均衡(20)姜长云:《建党百年优化城乡关系治理的历程、经验与启示》,《人文杂志》2021年第11期,第7页。,保障涉农生产主体权益。依据人口动态监测信息,科学优化布局教育资源,营造良好乡村教育生态。大力发展乡村社会事业,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衡基础上的市域城乡一体推进,尤其重视历史内涵与现代艺术元素在乡村建设中的有机融入,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提升农民文化自信。

坚持分类推进,统筹推动赣州革命老区不同类型乡村振兴发展。对标江西省委提出的全面建设创新江西、富裕江西、美丽江西、幸福江西、和谐江西、勤廉江西的“六个江西”奋斗目标,聚焦富裕乡村、美丽乡村、和谐乡村、幸福乡村,结合革命老区乡村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建设“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生态宜居、传承乡愁”“红色治理、感恩奋进”“城乡融合、赣才回归”等样板乡村,推动打造一批全国有影响、群众得实惠、各地可推广的乡村振兴示范点、示范带,逐步形成覆盖面广、辐射力强、特色显著的赣南秀美乡村网络,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赣州样板”,为全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引领革命老区与全国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结语

新时代构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新格局,就是要提升老区乡村综合竞争力,增进老区群众发展机会,提高老区群众干事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促进老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结合革命老区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要让老区群众生活在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更加幸福美好,应完整全面准确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转变乡村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乡村社会发展结构、转换乡村系统增长动力,推动乡村全产业链升级,提高乡村发展系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乡村公共资源配置效率,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以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革命老区力量。篇幅所限,革命老区未来乡村发展支持系统建设、乡村群众增收韧性提升以及老区发展资源配置机制优化等领域问题留待后续研究深化。

猜你喜欢

赣州老区革命
赣州城市中央公园
老区在努力奔跑
赣州就业扶贫“251”模式成榜样
坚决打赢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赣州:“1+100”为青年办实事 做青年贴心人
老区也需要一个节日
采取超常规举措 打赢老区脱贫攻坚战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