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个性特征

2023-05-06刘淑玲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3年17期
关键词:个性特征升格古诗

刘淑玲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归时不省花间醉,绮陌香车似水流。”“轻花细叶满林端,昨夜春风晓色寒。”“水国芒种后,梅天风雨凉。”车马交通、自然风物、风俗活动,都可入诗。古代,诗歌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而现代社会,我们很少用诗歌的语言来描述这个世界了。“已经很久没读过诗词了”“诗歌几乎没有实际的生活功用”……如今,似乎很难找到一个能让普通人捧起诗词、把诗词纳入生活的理由了。现代社会,我们还要不要读诗词?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见解?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

这道作文题材料易懂,主题明确,不易造成偏题或跑题。同学们在写作时,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在内涵、根源上深入思考、综合分析,给出理由。行文过程中,应避免同质化认识,力求写出自己的个性化见解,有个性特征。

那么,怎样做到有个性特征呢?

第一,能写出真实、鲜活的个人观点,切切实实地传达符合年龄实际的感悟,具有个性化色彩。言辞中要饱含情感,让读者可以通过文字去发现一个真实有趣的灵魂。

第二,生发联想、找出同类。同类现象让“我”有了新疑问、新发现。可以从同一现象的某一角度作不同阐释,也可以从同一现象的不同角度表达不同观点,抒发个人独到的感悟和理解。

第三,挖掘根源,看透本质。首先我们要挖掘事物根源,看透本质,在此基础上产生全新的解读、独到的分析,散发出“我”之个性色彩,使思考闪耀理性的光彩,产生永久的思想魅力,使读者在阅读时被深深地吸引,阅读后能掩卷沉思、咀嚼回味。

原文在线

诗意点亮人生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社会怎样变化,我们都应多读书,多读传统诗词,用诗意点亮人生。(这一段抛出观点“诗意点亮人生”,回应文题的任务“现代人要不要读诗”。但是表达过于简洁,且引用的名言与观点关系不大。建议升格时,用抒情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独特理解,突出个性特征。)

没有什么比情意相通更令人怦然心动。读古诗,看到古人以“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看待人生离别;以“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触动思乡之情;以“岁晚青山路,白首期同归”构筑友谊。从“老妻画纸为棋局”的温馨,到“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的思念,总有一句詩让你读罢如同“内心被解读”,产生共鸣和共情。我们学习的是诗词,弘扬的是文化。我们要从中国古诗词中挖掘时代内涵,让后人重温这些佳句名篇,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作为华夏儿女,传承和发扬经典古诗词文化亦是我们的责任。(本段结尾部分可通过平时的阅读积淀,体现古诗词对现代人的意义,使作文更有文学色彩,更有情味。)

从红杏尚书到白衣卿相,从诗家天子到诗中囚奴,从八叉成诗到旗亭画壁,古诗词背后是一个个鲜活完整、有血有肉的生命。它为我们呈现的不仅是作者的个人独白,更是异彩纷呈的思想世界。幼时,母亲每每跟在我身后诵读古诗词,吃饭也要我听,玩耍也要我听,甚至睡前也是古诗词陪伴着我。上学之后,我们天天背诵古诗词,虽然并不能完全领会其中深意,但那朗朗上口的诗句,却也为我的生活平添了许多乐趣。不仅仅是我,我相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诗词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诵读古诗,可以让我们回首过去,回望曾经,传统文化如今已经成为文化软实力,助力国家强盛。(这一段从思想上、逻辑上看,与上一段的作用重复了。建议升格时,立足现实生活,找出同类,并写出“我”的新发现,对平常的事物作出不同的阐释,挖掘古诗在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

从前车马慢的时代已渐行渐远,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仍有享受诗词的权利。如诗所言,“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让我们用古诗词中的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在人生坎坷面前以诗励志,以诗抒情,不彷徨,不退缩,以诗意浸润年华,用诗意点亮人生。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诗歌,是精神烙印,是文明足迹,长在巨龙脊下,谁又能在遍地花荫中拒绝生命的芳华呢?

升格建议

这篇作文从整体上看,个性特征不强。全文始终在表层上就诗谈诗,没有深入内心,谈“我”和古诗的联系。建议升格时宕开一笔,从古代诗句往外生发联想,写“我”在诵读古诗时产生了哪些“新”的疑问、发现了哪些“新”的现象;从自己的阅读经历出发,探寻现代人应该读古诗的原因。

化蝶之作

诗是生命的芳华

方梦雪

大概从乐府诗萌芽时,诗歌就已经化成了一粒种子,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的点化,开花、结果。诗歌已经渗透到民族的血液中,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一代一代地影响着中华儿女,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和心灵依托。

没有什么比情意相通更令人怦然心动。读古诗,看到古人以“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自释漂泊;以“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阐释乡愁;以“岁晚青山路,白首期同归”构筑友谊……从“老妻画纸为棋局”的温馨,到“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的思念,总有一句诗让你读罢之后感到“内心被解读”。两个不同时空的灵魂彼此契合,在诗里分享喜悦,在词里分担惆绪。读古诗,往往因情意相通而感动,但这其实是相似的文化基因和思维序列跨越千年后的久别重逢。

古诗词像一泓清泉,荡涤着我们心中的微尘;古诗词像一把钥匙,打开我们心中求知的大门;古诗词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引我们走向知识的天地;古诗词像浪涛中的一叶扁舟,载着我们穿越文化的海洋,驶向成功的彼岸……古诗与今人“过招”,向来能擦出智慧的火花。大国重器“嫦娥”、华为系统“鸿蒙”、航天飞船“神舟”、探测卫星“悟空”……古诗词里的意象为今之拼搏赋彩,擘画了盛世华章。

有很多人发出质疑:读诗有什么用?古诗词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庄子有句话叫:“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有很多东西,在你初次与它相遇的时候,你觉得它无足轻重,但在日后的不经意间,或是对某些事情苦苦追寻而不解之时,却突然体悟到了当初那样东西的“有用”之处。正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人生如此,读诗亦如此。诗词不能回答知识性的问题,却可以告诉我们生活的美意。诗词,它不是很“有用”,换不来多少现实的东西;但它又很“有用”,能让我们安于当下,又志在远方,它是使人们更热爱这个世界的理由。

古诗词,是中华五千年文化孕育的汉字在奇妙组合后的意象与想象,是远隔光阴与距离依然能被感知、能与我们产生共鸣的语言表达,是中华文明从远古走向未来的足迹。在这遍地的浓荫中,谁会拒绝生命的芳华呢?

【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第一中学】

升格总结

升格文对写作任务进行了集中的个性化表达,在原文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去掉了泛泛议论的部分,也去掉了重复的内容,把视角更多地聚焦在“有个性特征”“写出情味”上。在内容上重建了这篇作文的构思,把“我”和古诗的联系阐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往外生发联想,找出同类,写出“我”的新发现——用古诗观照现实生活是一件很美、很有意义的事,并带动自己的阅读体验,挖掘现代人应该读古诗的原因,并对生活进行了审美思考。全文语言有文学色彩,有情味,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猜你喜欢

个性特征升格古诗
《开在心中的花朵》作文升格
有针对性地运用例证——《拥抱“不速之客”》升格
看清要求,有的放矢——一篇2019年高考考场作文升格的启示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关于对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研究
苏轼散文的个性特征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OP.10 No.2 第一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