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协同发展的现状及策略建议

2023-05-05韩芳

中国商论 2023年8期
关键词:红色资源协同发展红色文化

摘 要:四渡赤水战役是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以四渡赤水战役为主,赤水河流域的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四渡赤水战役是在云贵川三省之间来回巧妙穿插,不断创造战机,灵活多换作战方向,牢牢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只有完整呈现才能凸显四渡赤水战役的精妙绝伦,这就为发展跨区域红色旅游提出了现实要求。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协同发展虽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但面临着行政区划壁垒、体制机制障碍、品牌意识淡薄等问题,亟需各方务实推动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协同发展,建立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协同发展机制,深挖红色文化内涵,打造赤水河红色旅游品牌。

关键词:红色旅游;红色文化;红色资源;赤水河流域;协同发展

本文索引:韩芳.<变量 2>[J].中国商论,2023(08):-037.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3)04(b)--04

红色旅游已经成为当下国内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红色旅游是保护和活化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途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从2004年开始连续发布了三期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大力推进红色旅游发展,发挥红色旅游在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老区扶贫及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红色旅游的热度持续攀升,红色旅游市场规模日益扩大,总体上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22)》指出,全国红色旅游出游人数从2004年的1.4亿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14.1亿人次,红色旅游成为增长最快的领域。2021年上半年,全国红色旅游总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268.8%,虽受新冠疫情影响,但红色旅游依然呈现强势劲头。

1 红色旅游区域协同发展理论研究概述

随着红色旅游的持续发展,红色旅游的理论研究也在同步增长,在中国知网上以“红色旅游”為主题词进行文献检索发现,红色旅游开发相关应用研究、红色文化、红色旅游资源的研究位居前列,以红色旅游区域协同为主题的研究较少。区域旅游协同的概念,一般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有不同的经济主体(或实体),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或基于共同利益,通过相互协商达成协议或合同,自愿参与协作性和互利性的旅游经济活动,实现区域之间或区域内部旅游要素的合理有序流动。区域旅游协同一般具有主体之间地域相邻或接近、旅游资源与经济社会人文等方面相对一致或差异互补且交通线路相互贯穿畅通等特征。崔琰,刘冬(2022)以区域旅游系统为视角,认为区域旅游由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服务体系和客源地市场等要素组成。区域协同是区域系统内的各子系统之间通过相互协调、合作或同步联合、集体行动所形成的一种发挥资源最大效能的方法。黄静波,李纯(2015)认为,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参与主体分别是地方政府、旅游企业及社区群众,区域红色旅游协同发展应构建地方政府引导、旅游企业主导和社区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郜俊斌,李静宜(2019)认为,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资源优势、政策支持和交通条件。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具体措施主要有建立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合作共建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红色资源具有文化、历史、空间和功能上的完整性,更应通过区域协同打破区划限制,消除空间、文化、功能上的割裂,使其完整呈现并发挥最大效能。许春晓,李洋(2021)认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总体上是在区域一体化发展和产业跨界融合两个方面,其中区域合作共享是红色旅游研究中备受关注的话题。马勇,唐海燕(2021)提出构建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加强区域间的协同,推进区域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优化区域产业空间布局,促进优势互补。王孔敬(2007)分析了川黔滇边红色旅游整合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创新管理体制、制定整体规划、深挖红色文化内涵、梳理协同发展的大旅游观念及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协同发展对策。

2 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资源概况

2.1 赤水河流域简介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的一条支流,因河流含沙量高、水色赤黄而得名。赤水河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奔腾而下流经云贵川三省交界地区,最终在四川合江县汇入长江,四分之三流域在大山之中,因而赤水河被称为中国唯一一条没有被污染的长江支流,赤水河也因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战役及流域内盛产美酒而获得“生态河”“英雄河”“美酒河”之誉。赤水河流域地处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因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水文气候特性酝酿了知名白酒茅台、郎酒、习酒、董酒等,同时酝酿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民俗艺术、传统技艺。2021年5月,云贵川三省共同立法保护赤水河,形成《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这是中国首个地方流域共同立法。《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对云、贵、川三省所属赤水河流域的行政区域做了明确规定。本文所称赤水河流域就以《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为准来确定行政区划,即云南省境内的昭通市镇雄县、威信县,贵州省境内的毕节市、遵义市,四川省泸州市的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该条例将扎西会议旧址、鸡鸣三省大峡谷、四渡赤水旧址等红色文化资源列入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重要内容。

2.2 以四渡赤水战役为重点的长征红色文化资源

四渡赤水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著名战役,是伟大的长征中惊心动魄、精彩绝伦的军事行动,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经典战例,亦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光辉篇章。1960年来华访问的英国陆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名将蒙哥马利赞誉毛泽东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相媲美,毛泽东却说:“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面临着被几十万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处境,在毛泽东等人的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策略,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四渡赤水战役发生在川滇黔三省交界地区,在赤水河流域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遗址、遗迹和宝贵的精神财富。红军沿着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间隙西进,在赤水河谷来回穿插,沿途壮美风光、历史文脉、风土人情、建筑特色等都是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的丰厚资源。

2.3 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

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是基于国家重视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国内红色旅游市场欣欣向荣及赤水河流域的资源禀赋做出的判断,赤水河流域发展红色旅游的资源禀赋在于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区域协同、主题鲜明、发展机遇等方面。

赤水河流域在地理空间上属于川滇黔三省交界处,这部分地区虽各自隶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划,但由于地缘相近,又共同分享着赤水河的润泽滋养,有着一衣带水的天然联系。从云南镇雄到四川合江,赤水河的发源地到最终汇入长江,赤水河流经地两岸的广大地区无论是自然风光、历史人文还是社会风俗,都既有相近之处又各具特色,流连于此会感受到丰富又有趣,非常适合开发跨区域旅游。自然风景方面,可以顺着赤水河一路领略雄伟秀丽的乌蒙山,云贵高原千山万壑的喀斯特地貌,川南的低山丘陵丹霞地貌。历史人文方面,不仅可以探寻古夜郎国文化与茶马古道,还能感受赤水河流域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加上中央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等红色文化的浸染,赤水河流域内的旅游资源十分深厚。区域协同是如今发展旅游必须重视的理念,相邻地区旅游资源形成空间组团,有利于旅游整体开发和增强发展势能。赤水河流域因在地缘、历史人文、红色资源等方面都有着紧密的关联,本身就具备区域协作的良好条件。一方面,各个地区在自然、历史、人文、风俗、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可被运用于跨区域旅游,形成差异化发展,避免雷同。另一方面,赤水河流域空间的广阔性是发展旅游的优势条件,不同地方对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互补性,能够增强红色旅游的价值和效果。赤水河区域协同发展的鲜明主题就是“四渡赤水”红色旅游,将四渡赤水战役的精彩绝伦与赤水河谷秀丽的自然风光及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的历史人文结合起来,突出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的一体化发展特色。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及国家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视和国内红色旅游的蓬勃发展是四渡赤水红色旅游的重大机遇,赤水河流域的红色旅游面临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長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启动以来,各地对长征主题的教育基地、纪念馆、博物馆、英雄烈士纪念设施、战斗遗址遗迹等进行了大力保护开发,“重走长征路”全国红色旅游线路的打造提升等都为赤水河红色旅游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3 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协同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3.1 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协同发展现状

赤水河流域各省市在赤水河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协作最为显著,三省签订了相关协议,在跨省际协作机制、跨区域保护治理方面形成了战略共识。近年来,在文化旅游方面逐渐形成合作意识,三省共同签署的《文化旅游合作协议(2019—2022年)》有力地推动了文旅合作发展的进程。随着国家对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战略部署,云贵川三省再次牵手,共同签署了《加快推进川滇黔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实施红军四渡赤水战役遗址等一批长征文物保护重点工程,共同打造全程贯通的“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目前,赤水河流域已有多条独具西南特色的跨省际红色旅游线路,例如贵州遵义(遵义会议会址等)——贵州土城(参观土城古镇、青杠坡战役遗址、土城和猿猴(今元厚)渡口)——四川古蔺(参观白沙会议会址、观文云庄、太平渡、二郎滩)——贵州茅台(参观茅台渡口、茅台酒厂等)——云南威信(扎西会议会址,包括水田寨花房子会议旧址、扎西纪念馆等)。目前,线路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交叉组合,虽然已有这样一些跨省际红色旅游线路,但这些线路串联度不高,真正能把这些线路完整走完的只有组织性的团队,比如红色教育培训班等,而普通游客可能只侧重游览个别地方,所以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跨省际线路组团的社会认知度不高。总体来看,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当前仍呈分散发展状态,虽有个别县市之间在红色教育培训、红色旅游等方面进行合作交流,但没有形成规模化、常态化、可持续的红色旅游协同发展格局。

3.2 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

目前,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区域协同实践程度不高。相关区域部门将合作愿望变成合作行动不够,很多联合活动停留在研讨、宣言、协议阶段,而向落实、操作、实效方面的转变不够。比如,赤水河流域各省市在红色旅游方面都有合作发展的愿望,但同时表示很难具体实施。虽然举行了一些红色资源、文化旅游等相关研讨会、签订了一些相关协议,例如《加快推进川滇黔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战略合作协议》等,推动了区域红色文化资源的协同保护利用,但就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协作方面目前还缺乏专门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政策、方案、措施,真正意义上的协同发展还远未实现。从规划建设上来看,赤水河流域的红色旅游协同缺乏高层次的引导和统筹协调,缺乏在共同开发、建设、保护和运营层面的深入合作,以及缺乏区域红色旅游协作发展的指导性法律规章制度。第二,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行政区划的制度障碍是当前制约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最突出的共性问题。首先,行政区边界上共生的旅游资源存在归属权的争议。不同行政区同名旅游资源的归属地或地位上有争议,比如关于“鸡鸣三省会议”的召开地,云贵川三省以往都存在争议,各行政区之间常常形成竞争意识,着重讲述本地的历史事件和红色资源,刻意放大本地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忽略或淡化其他地区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由于行政区划制度障碍而各自开发和经营自己管辖范围内的部分旅游资源,导致一段历史事件不能被完整呈现及区域内红色旅游产品重复建设,使游客产生模糊混淆的认识,不利于红色旅游资源的有效组合和红色旅游价值的充分展现。其次,利益协调的机制障碍。在红色旅游协作经济发展中,各行政区是作为一个利益集团和经济主体存在的,经济利益是其追求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利益,各地难免会陷入直接的利益竞争,因而利益协调机制不完善是制约区域红色旅游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最后,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品牌建设意识薄弱,品牌建设统筹力度不够。红色景区建设、旅游活动、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依然严重,战斗遗址、旧址、纪念馆等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千篇一律;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挖掘不深、旅游产品开发不够、旅游路线不多;地域特色文化与旅游融合不深,区域特色文化表现不明显;景区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水平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各具特色,迫切需要消除各种障碍,联手打造区域“四渡赤水”红色旅游品牌,加强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来实现市场共享、基础设施共享、品牌共享和信息共享。

4 促进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协同发展的建议

4.1 务实推动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协同发展

首要的是促成赤水河红色旅游合作发展共识,当前发展旅游,区域合作是大势所趋。各地虽然都认同合作发展但并没有形成合作共识,也没有充分重视区域协同,因此也就很难真正地推动具体实施。第一,从省级层面推动形成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区域协同发展共识,改变以往各自为政的发展理念,通过相互协商打消彼此之间的隔阂,树立多合作、少竞争的意识,务实推动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协同发展,落实《加快推进川滇黔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战略合作协议》《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红色旅游总体规划》。第二,推动赤水河流域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的协同发展,开展红色资源馆际交流、文艺创作、红色旅游联合开发推介等活动,加强红色资源共享共用。第三,建设四渡赤水红色旅游资源数据库,涵盖四渡赤水战役遗址、纪念馆等实体景点的图片、音视频、红色旅游文献,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分布、旅游活动公告等项目,提供全面细致的旅游信息服务。第四,跨区域拓展开发旅游线路,重点建设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将红色景点之间的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乡村旅游等资源串联起来,串点成线、由线及面,促进跨地区资源重组,打造创新性的、更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推动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协同发展。

4.2 建立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协同发展机制

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协同发展机制的建立重点应在政府管理运行机制、法律约束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社会融合沟通机制等方面。第一,四渡赤水战役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红色旅游资源广泛分布于赤水河沿岸三省,因此首要的是建立省级层面的协同管理机制,搭建省级合作平台,整体规划建设及运行管理,充分利用当前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四渡赤水红色文化传承带建设等有利时机,推进三省红色旅游联合平台搭建,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组织管理机制。第二,注重法律约束机制的建立,颁布赤水河流域红色旅游地方性法规,规范赤水河红色旅游主体的权力和义务、约束旅游主体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第三,建立利益协调机制,明确协作各方的利益分配方式,引进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对参与协作的各方资源、贡献等进行评估,按照约定方式保证参与各方的合法收益,协调解决利益分配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纠纷。第四,建立社会认同机制,有效利用地域相邻、人缘相亲、文化相通、交往历史悠久等因素,推进赤水河流域全域旅游产业发展,调动企业、个体工商户、社会组织参与旅游业态开发,营造赤水河红色文化氛围,促进区域红色旅游社会主体层面的广泛合作。

4.3 深挖红色文化内涵,打造赤水河红色旅游品牌

第一,赤水河红色旅游品牌的打造要以红色文化资源为根基。因此,要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研究,深挖红色文化内涵,用专业宣教、文艺创作、群众艺术多种方式加以演绎和传播,让四渡赤水红色招牌更加权威和响亮。第二,加强统筹规划,促进资源互补。构建具有连贯性,逻辑性的四渡赤水红色旅游线路,并利用资源互补,采取红、绿、古相结合的方式丰富红色旅游线路。将白酒产业、赤水河生态旅游景区、西南民俗旅游、历史文化景区等融入红色旅游线路中,让游客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又能放松身心。打破千篇一律的参观展馆听讲解,增加红色旅游活动内容,利用红色演艺、民俗生活体验、声光电、AI、VR、AR等科技手段丰富旅游活动,增强红色旅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第三,做好品牌传播与管理。积极利用当下流行的营销手段进行促销宣传,例如影视营销、体验营销、抖音、快手等自媒体营销,打造赤水河两岸各城市风貌展示宣传片、区域文旅宣传片等,以赤水河流域红色历史文化为重点,打造“四渡赤水”文旅IP,向大众呈现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深厚、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赤水河流域文旅形象。加强联合营销管理,提高赤水河红色旅游品牌的“出镜率”,打造一批“出圈”的红色旅游网红打卡地。

参考文献

王金伟.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2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

王克修,唐勇.推进湘赣红色旅游协作发展[EB/OL].2022-04- 2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1152010949782375&wfr=spider&for=pc.

崔琰,刘冬.区域协同视角下延安红色旅游体验度优化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5(4):365-372.

黄静波,李纯.湘粤赣边界区域红色旅游协同发展模式[J].经济地理,2015,35(12):203-208.

郜俊斌,李静宜.晋陕边界区域红色文化旅游协同开发[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1(1):32-36.

廖佩伶.“万达开”红色旅游区域协同发展研究[J].旅游纵览,2021(19):82-84.

王金伟,刘建平,钟泓,等.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科学内涵、显示逻辑与实践路径[J].旅游论坛,2021(6):1-14.

许春晓,李洋.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探索:基于中国知网2004—2021年的中文期刊与报纸数据[J].旅游论坛,2021(6):15-28.

马勇,唐海燕.紅色旅游产业生态圈的构建与创新研究[J].旅游论坛,2021(6):41-52.

王孔敬,论川黔滇边区域红色旅游整合与协同发展[J].经济师,2007(3):85-87.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协同发展红色文化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近代上海的“红色资源”为何丰富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