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节目的主持搭档在融媒体环境下的IP化探索

2023-05-03赵爽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主持品牌塑造广播节目

摘要:主持人作为广播节目的核心人物,对节目的质量、定位和风格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广播节目的伴随性、娛乐性等特点,“搭档主持”是广播主持的一种非常主流的形式。配合默契的搭档可以带来更好的节目效果,吸引更多的受众。进入互联网时代,受众对主持人有了更多的互动需求,仅仅是“工作化”定位的搭档主持关系不能满足受众更多的情感连接需求,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更生活化地展示搭档的日常,成为增强受众黏性的手段。形成有IP属性的固定搭档主持不仅可以带来更多元的传播效果,也更适应融媒体时代受众的心理需求。文章分析IP化搭档主持的必要性,同时探索应该如何打造能让受众喜爱的搭档主持关系。文章采用经验总结法、举例法、比较法和调查访谈等方式,分析当下不同平台的传播特点以及受众的情感需求,并结合一些成功案例探讨搭档主持IP在融媒体环境中的传播优势,进而提出塑造成功的搭档主持IP的具体建议,希望可以助力传统媒体转型,取得更好的平台品牌价值并占领舆论阵地。

关键词:广播节目;主持;节目搭档;IP化;媒体融合;品牌塑造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4-0153-04

广播节目的搭档主持是一种传统的形式,有各种不同的搭档组合方式。不同的节目定位、需求和样态,可选择不同的搭档组合方式。比较常见的是男女搭档,也有部分节目根据样态选择男男搭档或者混搭的方式。

搭档在节目中的关系会因为主持人的个人特点有所不同。例如互补型搭档,更多的是主持人各自有擅长的领域,对同个观点进行不同角度的延伸,让节目的内容更多元。当然也有角色化定位的搭档,比如“老带新”,即老主持人和新主持人的组合,在年龄和沟通上有更多的碰撞,通过碰撞产生更好的节目效果。

(一)有助于形成谈话“场”

广播节目,尤其是广播访谈类节目,谈话“场”尤为重要。“场”是物理学概念,指物体空间中分布的情况。在社会学概念中,是时间、空间和人物关系的集合。广播节目的谈话“场”是主持人与嘉宾共同营造的有情感流动的交谈氛围。舒服的谈话“场”可以让嘉宾畅所欲言,让受众也获得更强的参与感和更好的情感体验。

主持搭档之间的配合对于“场”的营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访谈节目中,主持人的态度将对嘉宾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访谈过程中,主持人要始终怀有一颗真诚之心,发自内心地与嘉宾交流,而不是置身事外,做一个旁观者,这样才能激发嘉宾进行积极的情感互动。由此嘉宾信任主持人,两者共同构建起良好的谈话“场”,使访谈和谐、畅通[1]。然而,往往在直播节目中,由于嘉宾表达的不确定性和性格的不同,并不是每一位嘉宾都可以很快进入“场”中,此时主持搭档的作用就尤为重要。不同的嘉宾和不同的节目内容,需要搭档用互相“搭台唱戏”的方式,将谈话“场”调节到最贴切的状态。

(二)有效互补内容

信息传播是媒体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也是广播节目的主要内容。在广播的直播节目中,除了播报样态的节目以外,其余节目基本都是通过谈话的方式将信息传播出去。由于直播节目的特性,谈话内容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此时主持搭档的作用就凸显出来,可以基于各自的知识储备和观点态度,将同一信息以更多角度展现。

此外,在娱乐节目中,主持搭档的互补作用就更加明显。正如那句二人转艺诀所说,“唱丑的是叶,包头的是花,绿叶扶红花,玩意儿不白瞎”。强调的就是二人转搭档要“合”,要互相帮衬着,互相捧着[2]。通过互相的捧与逗,呈现出最好的节目效果。

(三)给受众更多代入感

广播主持的搭档关系很容易让受众产生代入感。“人物代入”的出现会带来议题和“解释力”的变化。人物形象越鲜明,议题稳定性越强,越不易变化[3]。也就是说,搭档之间稳定而鲜明的人物关系会影响到受众的信服力,更有助于把控舆论方向。

以北京音乐广播《早安音乐秀》为例,这是一档以音乐为主的早间资讯陪伴节目。男女主持搭档为郭鹏和静娱,两人的风格完全不同。男主持的性格是较木讷、实诚、接地气,女主持的风格是古灵精怪、时尚、爱追星。在日常节目中,女主持经常给男主持挖“坑”,出考题,男主持经常输掉比赛接受惩罚。这种很生活化的互动方式,很容易让受众感觉他们就是身边的朋友,进而代入他们的互动关系中。同时,节目配合新媒体矩阵传播,通过抖音、微博等将搭档日常展现在受众面前,受众黏性进一步增强。

(四)形成节目标签

主持人的搭档关系是形成节目标签的重要元素。伴随一代人青春岁月的《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节目,很早便引入了“主持群”的概念,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利用不同个性的主持人擦出火花,形成强化的节目标签。“主持群”的优势就是组合各具特色的人,每个人都能扬长避短,带来多人数、多方面、多角度、多元化互动的效果,并且与节目形态珠璧交辉,形成一种新的风格特征[4]。

广播节目的主持人搭档也是如此,通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搭配方式,强化节目的整体标签,以期形成一种独特的节目风格。备受听众喜爱的轻松调频节目《飞鱼秀》,以主持人小飞和喻舟的名字组合而得名。开播近12年的时间,主持人之间的互动形成了节目独特的标签。有听众说,“为了听这两主持人说话才听的节目”。这种标签的形成是通过搭档关系,将主持人的个人魅力展现在受众面前,形成强烈的个性化风格,让节目和主持人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IP是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原意为知识产权。在泛娱乐化和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流行文化赋予其新的特点,IP被视为基于一定受众基础的“可跨媒介平台进行不同形式开发的优质内容版权”[5]。主持人IP化即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衍生的主持传播新样态,以打造IP的思维对主持人进行人设化重塑,提高主持人辨识度,强化主持传播中的人格化叙事,长期建立与受众间的双向互动关系,保持稳定持续的多媒介传播,从而形成粉丝效应,全面提高自身传播价值与商业价值[6]。

近些年,主持人的IP化有了诸多实践,例如央视等传统媒体都在IP化主持人的道路上有了不同的尝试。对于IP化搭档主持,笔者认为是强化个人标签后的又一进阶举措,相比个人标签,搭档的人设和展示空间有更多的可拓展方向。

(一)更易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

与传统媒介“你播我听”的单向传播不同的是,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更重视传播者与受众的“双向奔赴”。这就要求传播者合理规划与受众的互联关系,建立情感连接,甚至让受众形成情感寄托。IP化的搭档主持一般都是固定的搭档关系,很容易在建立情感连接方面给受众更大的联想空间,形成有CP感的组合。IP化背后更深层的逻辑是粉丝经济,让受众成为粉丝的原因之一就是粉丝能在其中获得情感共鸣。

有人依照兰德尔·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推论,人们可借助互动仪式获取情感能量并产生精神动力,例如CP粉在微博等社交群体中抱团取暖,是应对社会个体化趋势和群体孤独的方式[7]。以爆款影视剧——小成本制作网剧《卿卿日常》为例,剧中人设有很强的CP感,受众随着剧中人物关系的变化而产生情感连接和波动,从而痴迷于主角关系,形成很好的观众黏性。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在某种程度上是人感官的延伸,因此,投射效应使粉丝将内心渴望的恋爱状态投射到喜欢的CP上,通过物料和脑补实现自己对爱情的想象[8]。搭档主持的IP也是在长年累月的互动和关系强化中获得受众的某种想象,增加受众的情感体验,如追剧般增强受众的黏性,而黏性的增强对于提高节目的影响力和关注度、提升品牌影响力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有更高的辨识度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辨识度高就可以在互联网环境中脱颖而出。对于广播节目主持人而言,有辨识度的声音毫无疑问是撒手锏。然而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中,广播节目主持人要成功破圈必须打造全领域的辨识度,形成个性鲜明的IP,才能具备影响力和商业价值。在全媒体语境下,对人们交往性质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媒介本身,而是信息流动语境中的出众“人设”。

此时,主持人的人格化传播已经不囿于节目,而是通过人格化特质服务于受众,和其建立新的传播关系,并形成具有网络效应的传播力[9]。然而当前单个人IP化创作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在新媒体领域下原创作品的保护力度不够,同质化账号很多,以至于除了极少数主持人可以被成功IP化外,其他的主持人都会遇到创作瓶颈。而搭档主持可以很好地提高辨识度,在IP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独一无二的人物关系设定,形成更丰富的剧情效果。

例如抖音大V“主持人yoyo酱”和她的搭档“主持人顥鑫”,是济南广播电台的主持人,通过在抖音等平台分享搭档之间日常整蛊的小故事,体现出非常有趣的人物关系:女主持可爱,男主持包容心强、男友力爆棚。这种人设关系非常具有辨识度,并且让受众在观看过程中感觉到温暖。两位主持人的抖音账号都成功破圈,产生近1000万人次的粉丝体量。这种搭档主持的辨识度是独一无二的,且具有更强的剧情性,能让受众在寻找情感连接的同时,体会到追剧的快乐。因此,IP化搭档主持更容易在当下的网络环境中获取辨识度,从而成功破圈。

(三)有助于打造融媒体产品

目前新媒体发展势头强劲,无论是内容的丰富程度还是品牌化、商业化能力,都对传统媒体产生深远影响。当前,媒体格局深度调整,传播方式深刻变化,新闻信息移动化、社交化态势不断演进,“新闻+社交”成为当前媒体深度融合转型的重要路径[10]。如何打通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传播场域,使传统媒体继续占有舆论传播的优势?打造有影响力并具备社交属性的品牌产品是必经之路。主持人是连接媒体平台的桥梁,同时也是满足受众社交需求的重要主体,有助于传统媒体把握媒介融合的优势。对于主流媒体来说,主持人IP化是其融媒化发展的创新实践,有助于打造品牌化的融媒体产品[11]。

而搭档主持形成的IP更能对平台的品牌影响力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融媒体产品要在内容的丰富性上有所规划,主持CP的方式则给内容带来更多可能性。目前,很多新媒体博主在一定阶段的内容创作后都会陷入瓶颈期,此时可以寻找突破个人创作限制的搭档,形成互联网CP,将更多的内容融入CP的互动故事中。事实证明,IP化的搭档主持可以提供更广阔的创作空间,打造更丰富的融媒体产品,增强平台的品牌影响力。

如上文所述,搭档主持在主持人IP化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优势,且符合目前“互联网+”的语态环境。那么,应如何打造融媒体环境下的广播搭档主持?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叙事内容日常化

在融媒体传播语境下,语态变革成为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的表征之一。在“以人为媒”的社会化传播中,过分强调工作而非民生视角的语态,显然难以激发受众的传导能力[12]。也就是说,人们习惯眼睛到手机这种距离的传播样态后,更加日常化的叙事会更符合这种距离的传播。即便是“接地气”的内容,传统广播节目主持人也依然带着鲜明的工作性质。而融媒体传播环境中,可以打破这些内容的桎梏,用更加日常的内容拉近和受众的距离,使受众获得情感共鸣,从而强化主持搭档IP。

(二)默契感的建立

在新媒体运营环境中,剧情搭档很容易获得流量。然而这些演员的表演痕迹过重,缺乏默契感,往往在更新一段时间后断更或换人。而广播节目的搭档主持在默契感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其在直播高压环境下形成收放自如的合作关系。在话剧表演的舞台上,也有类似的搭档关系。例如开心麻花的舞台剧除了剧情外,演员之间由于默契形成的“现挂”也时常成就经典。对此,笔者采访了开心麻花功勋演员、导演刘坤,以下是他的访谈实录。

“刘坤:在舞台表演中呈现出来的角色间的默契,或者说CP感,大多来源于正式演出以外的排练阶段和演员间的私下交流,这些都能增进演员间相互了解。 有句老话叫做‘人熟是一宝’,相熟本身客观上需要时间来满足认知积累,主观上无论主动或者被动,主体都需要有了解对手的诉求。而舞台表演的排练阶段就是提供给演员的一种‘速熟’方案。演员们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出色的共同展现,就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彼此了解与相互信任。高压情况下,演员们会形成独特的一种气场,这就是所谓默契的雏形。反之如果这个场没有形成,演员之间也没有形成应有的信任与了解,在舞台表演当中就会呈现出一种‘搭不上’的感觉。当然,随着时间推移,高压会消失,演员之间的交流从被动变为主动,开始基于性格、能力、品行等方面的‘人以群分’。这种情况下了解和信任会变得更加深入,彼此间的默契也会更加牢固。例如在舞台演出中,有时甚至一个停顿、一个眼神,对手都可以作出判断并辅助其完成接下来的任务。加之演员们自身的阅历累积,表演技巧愈加精湛,在对手戏当中时而行云流水时而‘劲道弹牙’的交流,呈现出的气场就是所谓CP感。”

在某种意义上,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搭档关系可以借鉴舞台艺术,在默契形成之后,会形成搭档固有的“场”,而这种“场”对于IP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搭档之间的感情,不能靠虚伪的关心、言不由衷的表达,甚至还有彼此不服的傲气来建立。因为默契是内心深处最真实感觉的相互触碰,没有真情,哪来心有灵犀[13]?

(三)人物设定稳定化

在主持搭档IP化的过程中,人设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主持人不是演员,如果人物设定过于表演化,与节目中呈现的主持人性格完全不同,或者性格跟随内容变化过大,就难免让受众产生更多的不真实感和不信任感,无法实现情感交流和互动。在融媒体环境中,主持人搭档的人物设定最好不要过于跳脱,较好的解决方案是形成广播节目外不同维度的补充。以笔者主持的北京交通广播《汽车天下》节目为例,笔者作为汽车行业类的主持人,在节目中与搭档会有偏于感性和偏于理性的人物性格区分,但都是“懂车”的行业“意见领袖”。在融媒体环境中,也会坚持“懂车搭档”的基础设定,在此基础上拍摄日常VLOG,如试车视频,各自发表对用车的专业观点,更容易让受众接受,让受众看到固定搭档节目外的生活化的场景。

人物设定的穩定化会让受众增强信任感,塑造人格化传播,增加联想点和记忆点,有利于搭档IP的打造。若反向为之,例如笔者在节目中是懂车的“意见领袖”,在融媒体视频中人设是不懂车的“小白”,将会给受众带来很大的困惑和不确定性,不利于个人风格的确立。

(四)“内容为王”,制作方式多元化

随着媒体融合的实践探索不断走向深入,传统媒体逐渐将自身内容生产优势转换为平台优势,发挥强大的组织动员和资源聚合能力,建设专注内容聚合与分发、追求智能化生产的媒体平台,以平台赋能和平台联动推动优质新闻内容生产[14]。主持人作为优质内容生产的主导者和实现者,要充分挖掘优质内容,尝试以不同的方式制作多元化的内容。同时,主持人尝试更具趣味和个性的表达方式,策划更能凸显主持搭档形象IP的内容产品,持之以恒地输出优质内容,不急于眼前的流量,才能更好地将品牌优势发挥出来。

(五)不忘主流媒体人身份,防止过度炒作

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靠自身发声,且门槛低、成本低,不受时间、地域限制,这使网络舆情具有明显的突发性、即时性、不可预测性。同时,庞大的网民和海量的信息内容时刻在变动,微小事件或不起眼信息触爆网络舆情现象越来越多,对网络舆情防控和应对造成极大挑战[15]。

作为传统媒体工作者,要坚持把控好网络舆论阵地,在任何传播环境当中都不能忘记主流价值观的引导,绝不能为了流量做出毫无底线和违背媒体传播原则的事情。坚持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三观,可持续的正能量内容创作,才能使IP走得更深更远,变得更有力量和影响力。

广播节目主持的明星搭档一直都是其一大特色。在“互联网+”的语境下,通过媒体融合的方式,使黄金搭档在传播形态上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深度媒体融合的空间。广播节目从业者要想保持主流声音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就要积极利用自身的优势,形成有融媒体特色并深受广泛受众喜爱的IP化搭档和有情感的内容产品。

参考文献:

[1] 孟姝君.融媒体环境下谈话节目中谈话场的创新建构[J].声屏世界,2022(21):27-29.

[2] 李甦.广播主持搭档关系的建立[J].记者摇篮,2010(6):67.

[3] 张笑宇.网络舆论传播中的“说服”前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2):125-134.

[4] 席嘉一.我国电视综艺“主持群”现象研究[J].中国地市报人,2022(4):51-54.

[5] 刘琛. IP热背景下版权价值全媒体开发策略[J].中国出版,2015(18):55-58.

[6] 叶静妍.融媒时代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IP化传播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2.

[7] 潘曙雅,张煜祺.虚拟在场:网络粉丝社群的互动仪式链[J].国际新闻界,2014(9):35-46.

[8] 雷雯,刘露芃.从阅读快感到观剧爽感的三条转化路径:以《苍兰诀》为例论网文大IP的剧改之道[J].艺术评论,2022(12):105-115.

[9] 朱永祥.人格化:全媒体语境下主持人的关系突围[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12):71-74.

[10] 宋君毅.“新闻+社交”:主流媒体平台影响力提升的有效实践:以新华社客户端“问记者”平台为例[J].青年记者,2021(21):63-64.

[11] 曹馨月.融媒体视域下主持人IP化的“破圈”之道:以央视频“央young”系列节目为例[J].声屏世界,2022(21):79-81.

[12] 彭兰.新媒体时代语态变革再思考[J].中国编辑,2021(8):4-8.

[13] 刘翘与.全媒体语境下主持人如何增强人格化传播能力[J].喜剧世界,2023(2):56-58.

[14] 罗庆学.融媒体时代内容如何为王:平台赋能技术赋能服务赋能[J].中国地市报人,2020(11):109-111.

[15] 廉雪.草根网红类网络舆情治理研究[D].济南: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022.

作者简介 赵爽,一级播音员,主持人,研究方向:播音主持、媒体融合、传统媒体转型。

猜你喜欢

主持品牌塑造广播节目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多媒体融合视角下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创新研究
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的适应性
论公关与品牌形象的塑造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
校企结合推动八公山豆腐品牌塑造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正确舆论引导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