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受众需求的电视新闻编辑创新路径探究

2023-05-03徐琳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受众需求电视台新闻编辑

摘要: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时效性。而能够在第一时间将发生的事件真实地传达给受众,是新闻存在的主要意义。现阶段,新闻信息传播的途径、范围愈加广泛,社会公众对新闻编辑的需求也愈加多样化。为满足受众需求,提升电视台新闻编辑质量,实现新闻节目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电视台需要立足受众需求,对新闻编辑创新进行研究。据此,文章指出,受众对电视台新闻节目有时效性需求、真实性需求、多样性需求、丰富性需求,并明确现阶段电视台新闻编辑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新闻内容信息重复、新闻编辑制作单一、新闻时效性较差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受众需求的电视台新闻编辑创新路径:立足受众的丰富性需求,整合创新新闻内容,合理把握新闻“硬”与“软”的度、播音文字稿编辑要求、画面剪辑要求与声音编辑要求;立足受众的多样性需求,完善内容与制作形式,综合运用多种形式符号,创造结构美、色彩美、节奏美;立足受众的真实性需求,创设身临其境的画面,不仅要挑选有现场感的画面,还要安排有说服力的现场声;立足受众的时效性需求,增加新闻的信息含量,保证新闻本身是对事件进行真实性的叙述,合理筛选并灵活运用事件相关的背景增加信息含量。

关键词:受众需求;电视台;新闻编辑;新闻制作;新闻创新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4-0149-04

电视台是重要的新闻舆论机构,新闻编辑是影响新闻节目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重要因素,进而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1]。现阶段,新媒体的衍生与应用,提升了受众获取信息的便利性,能够有效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多元需求。为实现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受众的需求进行分析,在精准把握受众对新闻节目的需求的基础上,提升新闻编辑质量,从而提升电视台新闻的影响力。由此,如何把握受众对新闻节目的需求并创新电视台新闻编辑,成为电视台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重点探讨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受众对新闻节目的需求,指出电视台新闻编辑的现存问题,并提出创新路径,旨在为提升受众对电视台新闻编辑的满意度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时效性需求

在电视新闻的采集过程中,单一的采访不能直接呈现给观众,而简单的录像也不能称之为“新闻”。电视新闻需要记者在实地采访了解后,对撰写文稿、编辑修改、配音录制、视频剪辑等工作进行精准化、系统化的处理,再由工作人员根据节目的时间及新闻的内容进行统筹播放。电视新闻播出时,大部分观众已经通过网络媒体浏览过相关新闻信息,若电视台新闻编辑内容与网络媒体新闻信息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那么这些“新闻”就无法提高观众收看新闻节目的积极性[2]。为适应新形势下受众对新闻节目收看的需求,需要对新闻编辑进行创新,并借助新媒体平台,提升新闻节目播报的时效性。

(二)真实性需求

保证新闻信息的真实性是新闻节目傳播的基本要求。若脱离了信息的真实属性,新闻则会变成“故事”。报道事实是新闻节目的核心原则,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真实地报道新闻,不但能让人们了解天下事,也能协助政府部门清楚直接地了解民生、民情[3]。所以,新闻记者在采访前应认真研究、深入探索相关事件的知识与信息,保证采访过程不流于表面、言之有物。同时,新闻编辑人员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新闻编辑知识能力,在编辑、审核新闻稿件的过程中,能够以客观、全面地审核报道的视角,反复校对、核查新闻内容,保证其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合理性、全面性。

(三)多样性需求

在网络文化、新媒体平台快速普及与发展中,媒体融合深入推进,社会公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兴趣、文化素养等选择自己关注的信息,接收更加多元化的新闻,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接收这些新闻的媒介,如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微博等。面对这一情况,电视新闻的劣势越来越明显。固定的播报时间、刻板的播报形式,以及单向的播报流程,都意味着电视新闻如果继续墨守成规,必然无法满足广大受众日益增长变化的新闻需求,发展必然受到冲击。

(四)丰富性需求

基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需求已经从满足温饱向追求营养均衡、味道和食物的多样性转变。同样,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网络新媒体迅猛发展,人们接收外界信息的心理需求也从积极正面的新闻报道向好奇心、猎奇心转变[4],新媒体平台上五花八门的新闻更能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随着受众的兴趣爱好愈加广泛,对社会上发生的娱乐、体育、民生、奇闻趣事等类新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这正是电视台新闻节目中所欠缺的。

(一)新闻内容信息重复

现阶段的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中,固有的行业属性使得一定范围内的新闻工作者们共同寻找同一素材,并以相同的手段提炼、加工新闻内容。在大同小异的编辑制作、视频剪辑后,生产的电视新闻作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重复性,难以有效提升社会公众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关注度及黏性。同时,为加快新闻报道速度,电视台新闻编辑会以最简便的方式对新闻内容进行收集和整合,忽略了新闻编辑的创新性,导致电视新闻节目缺少个性化色彩,新闻节目质量难以提升,更无法满足社会公众对社会新闻的需求,从而影响大众对电视新闻的关注度。同时,电视新闻中重复性地播报新闻,也让同行业间的竞争趋向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电视行业平稳有序地发展。

(二)新闻编辑制作单一

现阶段,电视新闻大多通过对新闻素材的简单罗列来输出、传递新闻。平铺直叙的新闻形式无法提升受众对电视新闻的关注度和吸引力,简单罗列的输出形式限制了受众对新闻内容进行评价和分析,阻碍了受众更深入地了解新闻的内涵。且当前电视新闻呆板的画面感,给为数不多的受众带来了“果然是这样”的错觉,影响了其对电视新闻的重视程度[5]。因此,在后续电视新闻的采编过程中,新闻工作者们要积极转变思维,客观、全面地分析自身处境,认真反思电视新闻行业的缺陷与不足。全面评估新媒体被受众所关注和喜爱的原因,尽可能地将新媒体的优势与电视新闻相结合,使电视台新闻节目更加丰富、喜闻乐见。在电视新闻的编辑制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改变滞后的制作流程和手段,不断丰富新闻画面、声音的代入感,全面提升电视节目制作和输出的竞争力,推动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三)新闻时效性较差

新闻播报的时效性是体现新闻价值的重要途径。电视新闻若想在新媒体盛行的时代第一时间吸引受众的眼球,拥有更高的收视率,那么提升新闻时效性是实现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方式。传统电视新闻的编辑往往受固有思维和节目形式的影响,不能保证第一时间将新闻播出,严重影响了新闻的时效性和新闻价值[6]。在具体实践中,地方电视台经常出现重复播放新闻报道,以及将其他媒体播发过的新闻素材,通过再次编辑、提炼,在自己新闻节目中继续播放的情况,这种没有时效性的新闻报道严重降低了新闻本身的价值,也会因此影响受众对节目的观感和接受度。

(一)立足受众丰富性需求,整合创新新闻内容

人们在观看电视新闻时,新奇的新闻内容、通俗易懂的语言等是吸引受众眼球并使其定格频道的前提。要想更好地提高电视新闻的收视率,编辑要勇于突破固有思维,在新闻语言、画面、声音等多方面贴近受众需求。

1.合理把握新闻“硬”与“软”的度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如果通篇都是生硬、晦涩的内容,会让受众觉得枯燥。面对大规模的“硬”新闻,如何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感?这给新闻编辑提出了难题。基于此,必须转换思维方式,通过更全面的资料画面、轻松的语言切入,再搭配更深入全面的分析,让“硬”新闻更加符合大众的需求。相反,如果全部编辑“软”新闻,也会让观众审美疲劳。可见,统筹安排新闻“硬”“软”比重,有利于受众更舒适地接受新闻节目[7]。

2.对播音文字稿的编辑要求

同样的新闻事件,通过不同角度切入、陈述,就会给人们以不同的体验。采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传递记者在新闻事件中的真情实感,会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新闻的本质。这就要求编辑在内容修改中,少用书面化语言,用简练的文字通俗易懂地展现新闻内容,用清晰的逻辑思维引导受众理解新闻内容,增强新闻的传播效果。

3.对画面剪辑的要求

电视新闻画面是辅以新闻稿件的内容,更直观、更立体地表达新闻内容的工具,能够帮助受众快速理解新闻内容。研究表明,人们观察事物多是由远及近、由粗到细、由局部到整体的过程。因此,在剪辑画面的过程中,同样应遵循这样的原则,去掉与文字无关的无效画面,以更加流畅的视频画面与文字稿件共同表现新闻的内容。同时,生动丰富的画面感能够第一时间刺激受众的感观,吸引其注意力,提高对新闻的关注度,也会加深其对新闻内容的记忆。

4.对声音编辑的要求

在电视新闻中,有效利用同期声和现场声等声音,能让新闻的代入感更强,给受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适时加入音乐,能让受众的情感更加深入[8]。电视新闻可以放大声画统一体这一特殊优势,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提升关注度。

(二)立足受众多样性需求,完善内容与制作形式

1.多种形式符号综合运用

在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画面、人物同期声、音响效果、播音员稿件等要素共同构成了电视新闻的独特的语言符号传播系统。从多个渠道接收相同的信息,可以相对减轻单一渠道的压力,而受众在放松的情绪下,也能提升其对接收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2.创造结构美、色彩美、节奏美

在电视画面的结构中,均衡、和谐、富有表现力的电视画面能给受众带来美的享受。在具体实践中,编辑人员要利用科学的画面布局,在中心线两边均匀地安排元素配比,依据平衡原理,将图像中的主体元素稍偏中心线,使构图变得灵活[9]。同时,运动的力感和空间的量感都可依据这个原理加以布置。

在配图与制作字幕时,同样可以依据上述原理优化构图。合理的画面构图可以补充和修饰现有的画面。而后期在制作中添加字幕,可以弥补画面的缺憾。字幕与配图依附于画面整体构图,保存图像的构图效果,构成和谐美。

编辑可以通过不同色彩的选择,来提高增强字幕与配图在辅助新闻传播时创造的美感。颜色可传递出冷、暖、动、静、软、硬、华丽、朴素等信息,在画面中通过不同的颜色展示不同的信息,能够展现出活泼、庄重、晦暗、热烈、明快等各种各样的感觉。有研究表明,颜色可传递情感、烘托气氛,例如,白色彰显得客观、公正;暖色给人以温暖、热烈的感觉,如红色、橙色等,显得情绪振奋、思维活跃;冷色则使人感到沉静、深远,像青色、蓝色、紫色等,使情绪趋于冷静、理智。通常在新闻字幕中以白色为主,能够突显内容的严肃性,彰显报道的客观、公正。少数情况中,也可根据内容和风格的不同,以灵活多变的形式展现于荧幕中。当选择的画面颜色和影调有一定的差距时,字幕就要进行补差,画面整体偏暗时,须将字幕设置为浅色系,调亮整个画面。

电视新闻节目中展现出的韵律形成了电视新闻节目的节奏[10]。构图中事物的色调、速度、明暗、疏密等,都可以形成一定规律。在稿件編排时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严肃与轻松、庄重与幽默、紧张与舒缓等氛围应像交响乐一样有机结合,给人以美感。另外,内部外部节奏要统一。通过有节奏的编排,展现各元素间相辅相成的美。值得注意的是,编辑新闻时营造的节奏频率,必须与各新闻中的节奏感相符,本着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二者的节奏要做到和谐统一,展现独特的韵律美。

(三)立足受众真实性需求,创设身临其境的画面

1.挑选有现场感的画面。

电视新闻采访得到的画面无法在编辑制作过程进行大面积修改或调整,不过,编辑可以根据新闻的种类,以求真为基本原则,分析和判断哪些部分可以通过文字使画面现场感更强,以及如何更加明显地突出画面等[11]。编辑过程中始终以真实为原则,遵循逻辑为准则,不可为了达到画面工整或其他目标,而做出有意插贴画面的行为。有明显现场特征、对现场进行记录的镜头,应与文字、画面合理搭配,使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2.安排有说服力的现场声

电视新闻中的声音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音响、动物音响、机具音响、音乐等,是工作人员在现场随画面的拍摄同期采录的声音;另一类则是新闻中人物的对话、现场采访的同期声,以及记者在现场的出镜播报等,是记者现场采录的有实质内容的语言声音。现场声音多以“背景”的形式存在,不直接表达新闻内容,但它展示的现场的时空限制性,表明事实的存在。对其进行合理运用,能让观众真切体验身临现场之感,带给观众朴实无华的真实感[12]。

比如,新闻中报道大学生毕业后回家乡自主创业,利用种养业发展致富,视频中小猪吃饱喝足发出的响鼻声,仿佛带领受众隔着屏幕一起感受到了大学生劳动的快乐。在这种情况下,现场音效传递信息的效果是任何文字和图像都无法替代的。由此可见,编辑提升对现场声音的采用质量,通过直接采用或者和解说词混用的形式,能够有效提升新闻的现场感和真实感。

3.新闻本身是对事件真实性的转述,真实是基本前提

新闻中的文字是记者在自己的认知基础上,通过深入现场采写与访问,结合自身对事件的看法,阐述事件过程和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掺杂了个人的主观意识,对事件的真实性可能有所影响。而记者在现场报道时,新闻的经历者、现场的目击者都实实在在地经历了事件,其话语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公信力。提高新闻的真实性,需要记者在新闻现场不掺杂个人意见地访问现场人员,记录事件过程,呈现新闻本质。与此同时,现场报道还通过固定的时间与地域特点展现了特定的内容,且记者或新闻人物的言行、表情、背景等内容都会使信息增值。电视新闻固定时间内所传递的信息越多,真实感越强;反之,固定时间内所传递的信息越少,真实感越弱。由此可见,现场报道与采访比新闻报道中的文字更能真实可信地反映新闻本身。

(四)立足受众时效性需求,增加新闻的信息含量

1.合理筛选提高信息含金量

第一,根据新闻主体对源素材进行筛选。新闻的播报可让更多人真实了解事件的过程。在具体工作中,为了更全面地展现新闻过程,不遗漏重要信息,记者都会尽可能多地搜集新闻素材,多拍摄一些声音与画面。但并非所有素材都能够还原事件经过,展现事件主要新闻点,所以记者需要根据文字与新闻主题的关联性进行筛选,删除与事件主题无关的信息表述,实现如实传达事件全貌的目的,不给受众留下不确定的遐想空间[13]。

第二,在固定时间内提升有效信息量。每条新闻播报的时间都是受到限制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有效信息在新闻中的含量,能让新闻具备更多的可看性。同时,每条新闻累积起来的新闻总时长要符合标准,这就需要编辑人员合理控制每条信息的长度,以符合整体时间要求[14]。简讯、快报和一句话新闻都是近年来较受大众青睐,且被编辑人员广泛应用的形式。近年来,央视新闻联播在大部分新闻中都采用了简讯形式,既言简意赅,又能清楚传达信息。

2.灵活运用事件相关的背景增加信息含量

在新闻报道中,若想让观众能完整连贯地了解事件全过程,而现场信息不足以全面说明时,就要适当增加事件的背景资料,让观众更清楚地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将新闻更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15]。特别是前后有一定关联的系列新闻事件,如果仅报道当前发展的情况,受众就无法充分领会事件的全部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对电视新闻编辑的要求愈加多样化,尤其是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受众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电视新闻编辑发展的方向。为满足受众需求,推动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明确受众需求与自身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在新闻内容、制作形式、新闻信息含量等方面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在未来,电视新闻编辑的手段会愈加丰富,相关工作人员应把握技术发展方向,根据受众的需求变化,对电视新闻编辑进行动态创新和优化,从而实现其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清源.电视台新闻编辑创新意识与编辑能力提升[J].新闻文化建设,2022(24):104-106.

[2] 贺永清.基于受众需求角度的電视台新闻编辑创新分析[J].记者观察,2022(35):100-102.

[3] 高英.受众需求视域下的电视台新闻编辑创新研究[J].记者观察,2022(23):118-120.

[4] 刘锦华.融媒体时代下如何培养电视台新闻编辑创新性[J].新闻文化建设,2021(17):97-98.

[5] 唐丹.传统新闻编辑如何适应受众多样化需求[J].新闻文化建设,2021(14):16-17.

[6] 王志华.受众需求视角下电视台新闻编辑创新对策[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13):170-171,210.

[7] 汪艳玲.县级电视台新闻编辑与新闻节目策划[J].记者观察,2021(12):58-59.

[8] 杨晟宁.从受众需求角度谈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J].记者观察,2020(23):34-35.

[9] 刘琼仙.县级电视台新闻编辑创新意识与编辑能力提升[J].传媒论坛,2020,3(15):89-90.

[10] 刘振鹏.地方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创新探讨[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12):165-166.

[11] 黄昱林.受众需求角度下谈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J].西部广播电视,2020(9):148-149.

[12] 吴志金.基于受众需求的县级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20(9):196-197.

[13] 郑勇.受众需求角度下的电视台新闻编辑创新研究[J].记者观察,2020(11):48-49.

[14] 张晓斐.受众需求视域下的电视台新闻编辑创新研究[J].声屏世界,2020(5):25-26.

[15] 吕敏.探究受众需求视域下的电视台编辑创新[J].记者观察,2020(2):32.

作者简介 徐琳,编辑,研究方向:新闻媒体。

猜你喜欢

受众需求电视台新闻编辑
历史剧中现实中的指涉与受众需求探析
受众需求视角下的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方式论述
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方法和技巧
电视媒体微信公众号运营探索
浅谈报纸新闻编辑的新闻策划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