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学报发展路径探索

2023-05-03范玲娜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师范学院办刊栏目

摘要:地方高校学报是我国学术出版的重要力量,探索地方高校学报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对提高地方高校学报办刊质量、提升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水平、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调查、电话访谈、文献整理等方法,分析四川省5家師范学院学报的发展现状及高质量发展路径。调查发现,一些地方高校不重视学报发展,学报地位边缘化,存在学报发展与学校学科建设脱节的现象;学报编辑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缺少高水平的编辑队伍支撑地方高校学报的发展;作为普通期刊的地方高校学报,在学术期刊方阵中处于劣势地位,无法吸引高质量稿源,学术影响力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地方师范院校学报面对这些困境,需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如创设特色栏目,坚持特色化发展;开启转型之路,聚焦专业化发展;加强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文章认为,地方师范院校学报通过特色栏目建设引领特色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专业化发展道路上遇到阻力较多,面临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在体制、制度、队伍等方面着力,以实现期刊的高质量发展。建议地方高校学报找准办刊定位,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大特色化、专业化办刊实践力度,走出“千刊一面”的误区,专注走“专、精、特”的改革创新之路。

关键词: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地方师范院校学报;特色发展;专业化办刊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4-0063-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四川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四川学术成果分析与应用研究中心联合资助项目“四川省普通高校学报社科编辑培养策略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SCG21QK-012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1]。党和国家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寄予了殷切期望。地方高校学报以服务高校教学科研和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为宗旨,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学界关于地方高校学报发展的研究逐渐深入,已经由个刊的经验探索转向整体发展。研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地方高校学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2-3];第二,地方高校学报与学校学科建设、地方文化建设如何协同发展[4-6];第三,地方高校如何确定学报的定位[7-9]、加强特色栏目构建[10-11]、编辑队伍建设等[12-13]。本文基于对四川省5家师范学院学报的调查,总结了地方师范学院学报发展的实践经验,以期为地方高校学报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二、地方师范学院学报的现状

本文以四川省5家师范学院学报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电话访谈及文献整理等方法进行研究。调查发现,5家地方师范学院学报基本创刊于20世纪80年代,以月刊为主(4种月刊、1种季刊),一般为16开,8个印张左右。侧重于刊发哲学社会科学的论文,其中两种全部刊发哲学社会科学论文,3种分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期数均向哲学社会科学版倾斜。期刊整体影响力较低,以中国知网公布的2022年影响因子为例,最高的为内江师范学院学报,复合影响因子为0.635,综合影响因子为0.356,其他4种学报的复合影响因子均低于0.400,3种学报的综合影响因子低于0.200。

(一)部分地方高校不重视学报发展

在地方高校的机构设置中,学报编辑部一般作为教辅部门存在。四川省5所师范学院均单独设置学报编辑部,其中4所将学报编辑部列为教辅单位。地方高校对学报的发展缺少规划,没有明确的提升行动计划,在政策、人力、物力等方面支持不够,学报编辑部在高校管理中有边缘化的趋向。

(二)编辑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调查发现,地方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队伍存在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的情况。年龄方面,35-50岁的中青年编辑占比较低;学历方面,以硕士研究生为主;职称方面,高级职称较少,且走编辑职称序列的编辑较少;专业方面,从事责任编辑工作的人员中普遍存在所学专业与现任岗位不符的现象。

地方高校学报编辑的数量和质量都存在不足。教育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明确要求,按刊物覆盖的主要学科配备专职主编、副主编、编辑(季刊4-5名、双月刊6-7名、月刊8-9名)[14]。事实上,一些地方高校学报的编辑配置不足,人员流失较为严重。地方高校学报编辑人员大多是从学校其他岗位转到学报编辑岗位,专业方向不对口、学术水平不高。地方高校学报的发展缺少高水平的编辑队伍支撑。

(三)学术影响力提升面临困境

地方师范学院学报的稿源以自然来稿为主,来稿数量大,但整体质量不高。约稿受期刊学术影响力及经费限制,难以约到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一些特色栏目因稿源不足而夭折,缺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与地方高校学报在我国学术期刊方阵中地位较低息息相关。作为普通期刊的地方高校学报,缺少高质量稿源,学术影响力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

三、地方师范学院学报发展路径探索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提出,高校学报改革的策略之一就是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支持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和特色,创办特色栏目和名牌栏目,塑造各自刊物的学术个性和文化特征。绝大多数地方师范院校学报为普通期刊,在稿源、资金、人员等方面与高水平学术期刊有较大差距。地方师范院校学报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实践中找准办刊定位,寻找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本文调查的5家地方师范学院学报在发展道路上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可为地方高校学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一)创设特色栏目,坚持特色化发展

近年来,地方师范院校学报注重立足本地、本校,发挥各自的学术优势,努力办刊,形成了学报的个性和特色。地方师范院校学报聚焦创建特色栏目,带动学报发展,为本校学科建设和本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

调查发现,大多数地方师范学院学报设有特色栏目,例如内江师范学院学报的特色栏目有《明清小说研究》《张大千研究》《峨眉武术文化研究》等。《张大千研究》就是内江师范学院学报将地方与学校资源整合设立的特色栏目,内江是张大千的故乡,并且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张大千研究中心也设立在该校。阿坝师范学院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汶川县水磨镇,具有得天独厚的民族学研究土壤。《羌学研究》是阿坝师范学院学报的特色栏目,曾荣获“全国民族地区学报名栏奖”和“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奖,为学校的民族学研究与建设提供了支撑。乐山师范学院学报以特色求发展,先后开设了《三苏研究》《遗产与旅游研究》等特色栏目,其中《三苏研究》多次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正是通过特色栏目打造,成为连接地方高校和地方政府的桥梁和纽带,对促进地方高校教育教学和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一些学报的部分特色栏目虽然在学报官网上有提及和介绍,但是在刊物上基本已不见踪影。这些特色栏目的消失,一是学报编辑部因为相关稿源不足而对栏目设置进行了调整,二是由于学报办刊思路的变化,取消了一些特色栏目。

地方师范学院学报在特色化发展方面基本以建设特色栏目为抓手,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有的特色栏目已经成为学报的品牌、学校的品牌。同时,一些地方师范学院学报在特色栏目的创设中由于主客观原因遭遇了瓶颈,特色栏目建设的持续性有待增强。

(二)开启转型之路,聚焦专业化发展

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名刊工程”并提出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办专业刊,中策是同时进行专业化分工,下策是各刊自主设计内涵式发展道路。最后的结果是上策有部分实施(但大多数并不在“名刊工程”范围之内,而是一些实力中下的学校),中策基本未能实行,下策则为绝大多数期刊所选择[15]。虽然这是针对名刊建设提出的对策,但是对地方师范院校学报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是提高期刊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一些地方高校学报在专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1985年创刊的《渝州教育学院学报》历经《渝西学院学报》《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在2013年更名为《重庆高教研究》,并且坚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经过10年的发展,该期刊已入選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22年的复合影响因子为4.391,综合影响因子为3.289,其办刊成绩得到了业界的肯定。可以说,转型较早的地方师范学院学报已经收获了专业化发展的红利,期刊水平得到了全方位提升。

调查发现,四川省内地方师范学院学报基本存在精简压缩自然科学内容的情况,有的学报正在走向办专业刊的道路。例如成都师范学院学报近三年来不断减少自然科学的内容,从2022年开始不再刊发纯自然科学的论文,而教育类的文章大幅增加,大致占了整个版面的80%。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出,成都师范学院学报正在由综合类学报向专业的教育期刊转型。另外,在访谈中发现,这样的转型面临巨大的压力,例如学校其他专业的教师缺少了本校学报这一科研平台,意见较大。因此,涉及各方利益博弈的情况下,大多数学报仍然保留综合类期刊的属性,坚持走专业办刊路线的学报相对较少。

地方师范学院学报聚焦专业化发展,需要学校各方面的理解与支持,同时也需要办刊人找准期刊定位,坚定办刊思路,克服各方面的困难,持之以恒地聚焦专业化发展,走“专、精、特”的改革创新之路。

(三)加强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地方师范学院学报可用的外部资源较少,大多数选择自主设计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升刊社内部素质与质量。

1.完善管理体制,积极获取学校支持

在管理体制上,一些学报编辑部积极争取学校的支持,将学报发展列入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在学校层面制定完善学报发展计划、编辑人员晋升等政策,学校加强了对学报工作的指导。例如,某学报以前挂靠在学校科研部门,在编辑部的多方努力下在今年成为单列的独立部门,接受学校的直接领导。机构设置的调整变化为学报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2.规范化管理,守住质量底线

近年来,地方师范学院学报在规范化管理方面进步明显。一是按照管理部门要求,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严把期刊的内容和形式质量关;二是建立健全编辑部的管理制度、责任分工、规范化流程。部分地方师范学院学报的具体负责人长期从事学报编辑管理工作,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加强制度化管理,促进了学报质量的提升。

3.加强编辑队伍建设,提升学术品位

首先,推行主编责任制,加强编委会建设,要求编委每年组织和撰写一定量的优秀稿件支持期刊发展。其次,在保证编辑队伍稳定的基础上,外引内培、整合资源,为学报编辑部注入专业的学科力量。最后,编辑部创新管理机制,实行绩效管理,调动编辑积极性,增强责任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调查发现,有的学报主编责任制贯彻较好,主编作用凸显;有的学报主编责任制未得到落实,主编作用缺失。另外,虽然学报编辑部都实行了绩效考核制度,但是力度较小,不能很好地调动编辑的积极性。

期刊质量主要包括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出版形式质量、印制质量四项。地方高校学报的高质量发展建立在学术水平、编辑质量、出版质量提升的基础上。地方师范学院学报只有在体制、机制和人才上下功夫,才能保证学报的健康、持续发展。

四、结语

地方高校学报是展现中国学术话语的重要阵地,是提升我国学术话语权的重要力量。地方高校学报无论是特色化发展还是专业化发展,归根到底都是要实现期刊的高质量发展。地方高校学报走高质量发展道路,需要主管部门、高校在政策、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同时也需要编辑部内部做好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以提升期刊的学术水准和编校质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2] 呙艳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学报高质量特色发展研究[J].中国编辑,2022(9):63-66.

[3] 叶怀凡.地方高校学报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构建[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95-98.

[4] 周怡.地方高校学报与“地方文化”傳播[J].新闻界,2008(4):99-100.

[5] 李穆,王士忠,杨继成,等.地方高校学报与重点学科建设的互动作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4):706-708.

[6] 张力.地缘性耦合:地方高校学报与地方科技文化的协同发展研究[J].出版广角,2022(14):74-77.

[7] 董德英.地方高校学报的角色定位与发展路径探索[J].科技与出版,2016(9):125-127.

[8] 赵杨,司洋.地方高校学报定位的再思考[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0(12):120-124.

[9] 王志标.地方高校学报的学术出版市场空间分析[J].科技与出版,2021(8):34-39.

[10] 王兴全.特色栏目 重在建设:地方高校学报走特色办刊之路的再探讨[J].编辑之友,2011(8):57-59.

[11] 梁赛平.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调查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6):596-600.

[12] 温冠男.地方高校学报编辑出版队伍建设探析[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4):58-61.

[13] 钟琳,马殷华,唐耀航,等.广西高校学报人力资源现状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64-67.

[14] 王庆跃.地方高校学报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37-141.

[15] 韩云波.新征程上的中国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话语权:基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96-113.

作者简介 范玲娜,副编审,研究方向:编辑出版。

猜你喜欢

师范学院办刊栏目
遵义师范学院作品
《通化师范学院报》 征稿启事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关于栏目的要求
洛阳师范学院
栏目主持人语
论蒙古语内部期刊办刊难题及解决方法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