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核心概念实施单元整合实验教学

2023-05-01曹志富

小学科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单元整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曹志富

〔摘    要〕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内容通常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组织,每课时的学习只能围绕一个个独立的知识点展开,课与课之间内在关联性不强,不利于学生对单元的整体理解与认识。我们在“声音”单元教学中,试图围绕单元主题,对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在梳理核心概念相关的知识后,让学生从整体到部分,进行更系统和深入的学习,从而更好地建立核心概念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系统思维,发展核心素养,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小学科学;单元整合;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10-0050-02

2022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内容。在现实中、我们往往面临教材的编排内容之间彼此独立、关联度不高,知识零散化和碎片化,学生在学习后难以形成知识的关联和能力的迁移等问题。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需要整合的,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机重整,实施单元整合教学,可以有效地改变这种割裂式的教学倾向,引导学生关注知识间的内在关联,建立系统思维,促进知识的结构化、系统化,实现教与学的优化。

一、立足核心概念,确定单元目标

实施单元整合教学,通常是把一个单元作为整体进行考虑,围绕一个核心概念,分析与之相关的要素,梳理出清晰的教学线索,并有序展开。这就要求教师站在更高的视角,总体把握单元的中心学习任务,并找出核心概念,从学科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价值入手,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如在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中,我们围绕核心概念“声音”设计了四个单元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高低和强弱的变化是由于振动的变化引起的。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归纳概括声音高低、强弱与物体振动变化的关系。探究实践:设计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案,互相交流改进方案,通过实验发现声音变化的规律;制作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易装置。态度责任:对声音高低、强弱与物体振动变化的因果关系产生兴趣;认识到噪声的危害,产生防治噪声、保护听力的意识。

二、发现核心概念,梳理知识网络

在单元整合教学中,核心概念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单元核心概念,以此为中心,向周围发散,初步梳理出与核心概念联系最紧密的一些关键词或问题,建立相应的知识连接。这些知识点是核心概念之下的基础概念,是学生必须明确和理解的。这些概念清晰后,相当于扎实了根基,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就像树木发芽、开花、结果,学习变得条理清晰。

在整体观之下梳理基本知识点并建立知识网络,让学生有更大的视野,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个独立而狭窄的知识点,获得片面的认识。如“声音”单元,可以先让学生感知什么是声音,再围绕声音提出各种问题,并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类,梳理出声音的相关知识点。我们从单元课题入手,很容易把单元的核心概念“声音”找到。通过提问“声音是什么”“声音怎样产生”“声音有什么特点”“声音的种类有哪些”等问题,一个关于声音的学习网络就初步形成了。

三、围绕核心概念,构建学习支架

单元整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引导学生梳理单元学习内容,理解知识的内在关系,从知识的整体性出发,将单元内破碎的知识进行整合,有效构建学习支架,促进知识的结构化。

引导学生围绕核心概念,延伸相应的知识和能力点,并对知识进行系统构建。我们通过让学生建构单元学习导图,把单元的知识、技能等,用直观形象的图形表现出来。在梳理的过程中建构知识的体系,让彼此的联系一目了然,帮助学生建立整体的印象,在头脑中形成该单元学习的内容主干,然后一层层向外伸展,在学生认知范围内,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网络。在“声音”单元里,我们可以围绕声音的相关联系,建立第一层级的主干,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性质”“声音的传播”。再从主干分出第二层级枝干,即与声音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如围绕声音的产生,声音是振动产生的;围绕声音的性质,可以研究声音的高低和强弱;围绕声音的传播,可以让学生从学过的物质状态(固体、液体、气体)中分别开展研究。

四、探究核心概念,实施整合学习

单元整合教学的精髓在于对学习内容的整合。每一个单元都有多个值得学习、研究的地方,教师怎样去引导学生取舍呢?我们认为,教师应根据该单元核心概念,分析其周围概念,分清主要和次要,梳理出学习的主次和先后顺序。结合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实际,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选择研究点,分板块专题学习。在选择时,既注重知识的通识性、难度、价值,让学生有所取舍,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适度补充一些拓展性内容,而不是完全放任学生随意进行。在优化和整合教学内容后,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定下适宜的研究目标,引导学生开展相应的研究。

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和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我们建立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开展研究—得出结论—小结评价”的一般模式,开展探究科学知识和原理的活动,或者按照“提出任务—设计草图—修改完善—寻找材料—开展制作(创作)—修改完善—展示交流”的实践任务模式。在研究声音高低和强弱时,在方法上有非常类似的地方,我们可以把探究的重点放在一个项目上,深入地了解声音高低的特点,通过学习总结出不同内容的典型模式,为以后类似的研究提供范式。

五、升华核心概念,建构单元模型

单元整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高效地重构知识。如果仅仅是对核心概念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板块学习,并不能真正体现整合教学的优势。学习以后,还要再一次对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用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引导学生将学习收获进行整合和内化,从而实现系统重构,進一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单元学习结束后,让学生试着对原来的单元导图进行修改,重构单元知识框架图,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整体认识,这也是高阶思维的重要方式。比如“声音”单元知识学习结束后,我们设计一个综合作业:动手做一件乐器。在制作乐器之前,需要探究乐器的发声方式,对乐器进行分类,再根据发声的方式选择自己制作乐器的思路,选择身边合适的材料,制作自己的乐器。班上开展自制乐器表演,评出优秀作品。动手实践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声音高低产生原因的理解。

单元整合教学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拓宽学习形式和时空,有助于学生系统认识自然、全面了解周围世界,对培养学生跨知识、跨学科的学习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蒋姆妹.基于深度学习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途径[J].读与写,2022(6):77-79,82.

[2]单永.“大概念”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整合教学[J].江西教育,2022(19):29-30.

[3]吴海峰.运用系统思维,进行单元整合教学[J].中小学班主任,2022(2);54-5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猜你喜欢

单元整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促“合”融“通”,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新视角
构建“单元整合、主题牵引”诗歌鉴赏“深度学习”课堂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