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3-04-30谢圣海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3年5期
关键词:和平

谢圣海

(山东省沂南县第二中学)

热点缘由: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值此全球治理严重缺失的重大关头,中国再次以大国责任和担当,为应对世界在和平、发展、安全等领域面临的挑战提出倡议、制定方案、采取行动,为推动全球治理、引领人类进步方向贡献中国力量。

议题探究

命题角度1.“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成果丰硕

2023 年是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10 年来,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始终将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将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将国家和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取得了积极进展和系列重大成果。中国与150 多个国家、30 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文件。从2013 年到2022 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从1.04 万亿美元扩大到2.07 万亿美元,年均增长8%。截至2022 年底,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达571.3 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42.1 万个就业岗位,让近4 000 万人摆脱贫困。如今,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朋友圈越来越大。

结合材料和国际社会相关知识,说明共建“一带一路”为什么能取得丰硕成果?

【答案】①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符合沿线国家的共同利益,得到了广泛的支持。②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③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命题角度2.成功斡旋 促成沙伊复交

中东地区是沟通欧亚非的必经之地,国与国之间矛盾深重,局势长期动荡不安。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两国之间因宗教派别矛盾、地缘政治、外来大国操纵等原因宿怨已久,于2016 年1 月断交。近两年来,双方关系逐渐转暖。2021—2022 年期间,两国官员通过伊拉克和阿曼进行了多轮对话,以期改善双边关系。2023 年3 月6 日至10 日,为响应习近平主席关于中国支持沙特同伊朗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积极倡议,两国代表团在北京举行会谈,达成北京协议。中沙伊三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强调三方将共同努力,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促进国际地区和平与安全。2023 年4 月6 日,沙伊外长在北京举行会晤,双方签署联合声明,两国宣布即日起恢复外交关系。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能够促成沙伊两国恢复外交关系。

【答案】①世界多极化不断发展,国家间相互依赖更加紧密。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沙伊同意恢复外交关系,符合两国的利益,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沙伊恢复外交关系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得到沙伊两国认同。

命题角度3.全球安全倡议

安全问题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事关人类的前途命运。

2023 年2 月21 日,中国政府发出《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其核心理念与原则之一是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这一安全观的核心内涵就是主张坚持共同安全理念,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的安全,主张重视综合施策、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协调推进安全治理;主张坚持合作之道,通过政治对话、和平谈判来实现安全;主张寻求可持续安全,通过发展化解矛盾,消除不安全的土壤。

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谈谈你对“维护国际和平安全应该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的理解。

【答案】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安全问题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事关人类的前途命运。②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依然突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所上升,地区安全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叠加,世界人民争取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③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各国人民应该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关系,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维护国际和平安全,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责任和追求。

命题角度4.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

在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一周年之际,中国外交部于2023 年2 月24 日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中方立场包括尊重各国主权、摒弃冷战思维、停火止战、启动和谈、解决人道危机、保护平民和战俘、维护核电站安全、减少战略风险、保障粮食外运、停止单边制裁、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战后重建等12 个方面。中方的这份立场文件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方愿在文件基础上,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为推动乌克兰危机的政治解决作出自己的贡献。

2023 年6 月2 日,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向驻华使节介绍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访问乌克兰、波兰、法国、德国、欧盟总部和俄罗斯情况时指出,中方将继续加强同各方对话交流,不断凝聚共识、积累互信,推动形成更大公约数,为推动乌克兰危机政治解决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分析中国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智慧”。

(2)某时事政治学习小组准备就中国发表的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开展学习宣传活动,请你列举两个活动形式,并拟定相应的活动主题。

【答案】(1)①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反映了平衡安全与发展的普遍诉求,契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②该立场弘扬多边主义,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有效应对乌克兰危机。③该立场恪守公平正义,符合各国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等国家利益的需求。④该立场有利于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体系。

(2)答案示例:①时事论坛,主题“维护世界和平,展现大国担当”。②学校展板,主题“攻坚克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命题预测

1.安全问题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事关人类的前途命运。2023 年2 月21 日,中国正式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提出中国主张,倡导以团结精神适应深刻调整的国际格局,以共赢思维应对复杂交织的安全挑战。旨在消弭国际冲突根源、完善全球安全治理,推动国际社会携手为动荡变化的时代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实现世界持久和平与发展。关于中国主张提出的背景,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

A.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家间经贸关系相互依赖

B.和平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等加重,需要各国携手应对

C.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应该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

D.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需要关注所有国家的安全关切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本题为逆向选择题。安全问题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事关人类的前途命运,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家间经贸关系相互依赖,A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倡导以团结精神适应深刻调整的国际格局,以共赢思维应对复杂交织的安全挑战,消弭国际冲突根源、完善全球安全治理,需要各国携手应对,B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中国主张推动国际社会携手为动荡变化的时代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实现世界持久和平与发展,C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一个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维护本国利益,“关注所有国家的安全关切”的说法过于绝对,D 错误,但符合题意。

2.2023 年2 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这一文件内容涵盖尊重各国主权、摒弃冷战思维、停火止战、启动和谈、解决人道危机等12 个方面,既重申了中国的一贯主张,也注意吸纳国际社会理性观点,既明确了重大原则前提,也标注了走出危机的清晰路径,得到当事方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这表明 ( )

①中国以自己的方式为缓和局势、化解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

②中国坚持劝和促谈,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导力量

③中国立场文件契合世界人民呼唤和平的共同心声

④中国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统筹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的外交政策。中国政府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既重申了中国的一贯主张,也注意吸纳国际社会理性观点,既明确了重大原则前提,也标注了走出危机的清晰路径,得到当事方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这表明中国以自己的方式为缓和局势、化解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立场文件契合世界人民呼唤和平的共同心声,①③入选;中国坚持劝和促谈,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力量,但不是主导力量,②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国统筹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④排除。

3.中东是世界上安全形势最复杂的地区之一。在中东问题上,中方欢迎并支持包括沙特、伊朗在内地区国家开展安全对话,自主搭建符合地区实际、兼顾各方利益的中东安全架构。2023 年3 月10 日,在中方支持下,沙特阿拉伯和伊朗达成北京协议,中沙伊三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开展各领域合作。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

①中国积极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力争填补中东地区的权力“真空”

②中国展现大国担当,为妥善处理地区热点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

③沙伊恢复外交关系为地区国家通过对话协商化解分歧树立典范

④中沙伊共同维护中东地区和平稳定体现了三国外交政策的一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世界多极化。中国支持沙伊双方恢复外交关系,目的是促进中东地区和平稳定、共同发展,并非为了填补中东地区的权力“真空”,①错误;中方欢迎并支持包括沙特、伊朗在内地区国家开展安全对话,自主搭建符合地区实际、兼顾各方利益的中东安全架构,这表明中国展现大国担当,为妥善处理地区热点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沙伊恢复外交关系为地区国家通过对话协商化解分歧树立典范,②③正确;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沙伊三国外交政策不一定一致,④错误。

4.◆中国外交何以涌动“春之潮”

踏上新征程的中国在这个播撒希望的春季迎来又一个外交热潮,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篇章。

◆守护安宁,瞩望解决之道

2023 年3 月10 日,沙特和伊朗在北京举行对话,取得重要成果。断交7 年的沙特和伊朗在北京宣布复交决定,赢得举世瞩目,这是对话的胜利、和平的胜利。此次对话成为有力践行全球安全倡议的一次成功实践,展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魅力。

◆寻求合作,开拓发展机遇

3 月20 日,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双方要推动经贸合作量质并进,保持两国货物和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势头。4 月6 日,法国总统马克龙携60 多位企业高管一同来华,找寻新的合作机会。

4月以来,不到一周的时间,西班牙、马来西亚、新加坡、法国以及欧盟等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纷纷访华,这再次印证了“中国外交已经按下‘加速键’,吹响‘集结号’”。领导人访华虽各有侧重和关切,但均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愿与中国加强沟通交流,为未来全球和地区发展开拓合作空间。

5 月18 日至19 日,中国—中亚峰会在中国西安举行,六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通过了峰会成果清单,擘画了未来中国—中亚关系发展蓝图,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谈谈中国外交何以涌动“春之潮”。

【答案】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探索解决当今世界各种复杂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践行多边主义,深化交流合作,促进各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顺应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猜你喜欢

和平
和平之路
和平万岁
和平分手
Toward a History of Cross-Cultural Written Symbols
和平之花绽放
博弈·和平
和平的宣示
期盼和平
珍惜脆弱的和平
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