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乡村振兴 建设美丽中国
——对有力有序有效推广“千万工程”经验的理论解读

2023-04-30王博辉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3年5期
关键词:千万工程城乡意见

王博辉

(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博野中学)

【背景材料】

2023 年7 月5 日,中央财办等部门印发《关于有力有序有效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进一步在有条件的地方有力有序有效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动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积极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补齐中国式现代化短板。

《意见》指出,“千万工程”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载体,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有力行动,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意见》要求,要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的目的全在于推广运用,各地要结合实际创造性转化到“三农”工作实践之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发展乡村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意见》强调,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及时纠治工作偏差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确保推广“千万工程”经验不跑偏、不走样、不落空。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超越发展阶段。坚持求真务实,不搞形象工程。坚持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命令。

【理论解读】

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分析

1.在当代中国,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千万工程”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载体。

2.“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在有条件的地方有力有序有效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旨在推动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积极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补齐中国式现代化短板,这坚持了新发展理念,坚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从《经济与社会》角度分析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意见》提出,在“千万工程”推进中,坚持“群众要什么、我们干什么,干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工作成效的最高评判标准,引导群众自觉投入工程建设,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2.贯彻新发展理念,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意见》提出,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有力行动。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见》提出,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三、从《政治与法治》角度分析

1.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意见》提出,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责任落实推动工作落实、政策落实,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证。

2.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意见》提出,擘画实施“千万工程”,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真挚为民情怀,新时代新征程,要更加自觉站稳人民立场,强化宗旨意识,想农民所想,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亿万农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3.国家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对内职能。《意见》提出,发展乡村优势特色产业、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体现了组织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意见》提出,推广“千万工程”经验,要着力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深化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实践,创新乡村治理抓手载体,真正让基层群众参与进来。

5.法治政府是职能科学的政府。政府不能什么都管,也不能该管的不管。《意见》提出,厘清政府干和农民干的边界,该由政府干的主动想、精心谋、扎实做,该由农民自主干的不越位、不包揽、不干预。

四、从《哲学与文化》角度分析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意见》提出,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必须学深悟透其中蕴含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2.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见》提出,“千万工程”实施过程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区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郊村庄和传统农区,结合地方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农民接受程度推进工作。

3.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意识能够推动客观事物发展。《意见》提出,“千万工程”充分体现了发展理念的深化,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多元价值,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可持续内生动力,实现“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精彩蝶变。

4.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意见》提出,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强化系统观念,科学把握乡村振兴阶段性重点任务和推进时序,注重多目标平衡,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

5.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意见》提出,“千万工程”20 年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折腾、不动摇,不断积小胜为大胜。

6.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意见》提出,“千万工程”每五年出台一个行动计划,每阶段出台一个实施意见,针对不同时期的工作重心,制定解决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政策措施。

7.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意见》提出,“千万工程”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理念变为现实,打造了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样板和典范,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了成功方案。

8.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意见》提出,坚持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厘清政府干和农民干的边界。

9.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意见》提出,坚持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命令,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不搞包办代替,不搞大包大揽,避免代替农民选择,让农民成为乡村发展、建设、治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10.建设文化强国,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见》提出,推广“千万工程”经验,要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四千精神”。

【巩固训练】

1.“四千”精神是江浙人民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凭借包括“四千”精神在内的企业家精神,万千大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创造社会财富,成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承担者,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据此可知 ( )

①“四千”精神是市场主体的创业精神的精神之源

②“四千”精神会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增添新的内容

③“四千”精神是对企业家精神的具体概括和体现

④“四千”精神作为一种优秀文化能推动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千万工程”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深入基层调研,通过走访一村村一户户掌握大量一手资料后,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浙江乡村发展取得历史性蝶变,见证了“千万工程”深刻改变5 000 多万人的生活,确证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这告诉我们 ( )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②深入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特征

③通过实践获得的认识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其是否具有真理性

④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必须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3 年6 月5 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20 年间,“1 万个”已经推广到所有行政村。浙江乡村,已经变得不一样。

它们让城里人很向往。通达的道路、优美的环境、健康的食物、蓬勃的新业态……乡村的吸引力与日俱增。

它们成为全国的样板。“中国网店第一村”“中国生态第一村”“中国第一农民画村”……浙江乡村一刻不停地朝着乡村振兴努力,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变成真实的场景。

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活。“千万工程”实施20 年来,浙江乡村收获了千千万万个改变和蜕变;也必将继续用千千万万个日夜,在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不懈探索。

2023 年7 月5 日,中央财办等部门印发《关于有力有序有效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学深悟透“千万工程”经验蕴含的科学方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有关知识,说明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对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义。

【参考答案及解题分析】

1.【答案】D

【解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作用。凭借包括“四千”精神在内的企业家精神,说明“四千”精神是对企业家精神的具体概括和体现,③正确;凭借“四千”精神,万千大中小企业成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承担者,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说明“四千”精神作为一种优秀文化能推动经济发展,④正确;“四千”精神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市场主体的创业精神的突出表现,而不是精神之源,①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四千”精神会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增添新的内容,②排除。故本题选D。

2.【答案】A

【解题分析】本题考查认识论。“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基层调研,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体现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①正确;浙江乡村发展取得历史性蝶变,确证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正确;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特征,②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认识发展的无限性和上升性,④排除。故本题选A。

3.【答案】①有利于推动“三农”领域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②有利于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深度融合,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③有利于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生态农业、低碳乡村发展,推动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④有利于探索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循序渐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解题分析】本题以推广“千万工程”经验为背景,考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知识。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有关知识,说明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对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义,属于意义类试题。学生可结合材料中“优美的环境”“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有效信息,从推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深度融合;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生态农业、低碳乡村发展,推动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探索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循序渐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方面分析作答。

猜你喜欢

千万工程城乡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解码浙江“千万工程”
“千万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
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面上铺开
评“小创”,送好礼
城乡涌动创业潮
中国浙江“千万工程”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