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和书店的那些年

2023-04-28

中学生天地(A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书店书籍

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一家书店,二十四小时营业,永不打烊。

在这里,我们买到了人生第一本字典,和同学共赴书山题海,陪朋友畅谈美好未来。书店不只是青春的地标,还是追梦光阴留下的坐标。

爱在书店

朱永春(正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 60后

我读大学是20世纪80年代末的事了。学校图书馆的文学书籍老旧,我就和女友去新华书店蹭新书。那时太穷了,一两元的书都买不起,只能花五角钱从“五角丛书”系列中挑一本解馋。每次回来,我会把背诵下来的诗句写在教室黑板上,记不清的地方就自己瞎编,结果,同学们都以为那是我的作品,赠给我“诗人”的桂冠!在学校的诗歌大奖赛中,我成了数、理、化三个专业中唯一的获奖者。女友也因为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在毕业时获得了学校颁发的特别奖学金。后来,女友变成我的妻子,而我们一起看书的习惯始终没变。业余时间我们依旧常去书店,还一起自学英语,拿下了英语硕士文凭。

与时俱进的阅读习惯

徐桦君(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浙江省功勋教师) 60后

在我出生的年代,书籍廉价又毛糙,几角钱就能买一本字典,都是小开本的简装版。小地方的书店少,我毕业后到海盐高级中学当老师,要想采购书籍报刊,得往城里跑。处在市中心地段的新华书店是读书人的天堂。那里宽敞明亮,品种齐全,价格也相对实惠。作为老师,我还养成了做剪报的习惯,看到好的书报内容就剪下来收藏,方便和学生们分享。不过现在我也学会了使用电子书,尤其是一些古籍、字典类电子书,不仅检阅方便,还能调节字体大小。

想过开一家书店

郭初阳(语文教师) 70后

我是1996年从中文系毕业的,读大学时,我经常往书店跑。我不仅去门店看书,还溜进图书城的仓库里淘书,和仓库管理员打成一片,也摸透了图书售卖的流程。大三大四那会儿,我还和几个同学假装书贩子,跑到市场上批发价格实惠的书籍,不仅自己看书方便,还帮身边的读书人省了钱。我们这帮少年甚至萌生了合伙开家书店的念头,那真是一段青春洋溢的好时光!只可惜当时没有资金,也不懂书店运营,这个疯狂的创业计划最终没有落地。

那位书店老板娘

朱 伟(浙江省特级教师) 70后

20世纪90年代,县城热闹的中心十字街口,有一家我最常光顾的小书店,门口摆有一通铺的当期杂志——《故事会》《知音》《读者》《诗刊》《随笔》《花城》《读书》……身处其间,我的灵魂仿佛挣脱了乡村的闭塞与束缚,飘到了又高又远的地方。我最记挂当年那位友善的老板娘,她每天早早开店,总是微笑着,话不多,但只要你有需要,她都会尽力满足——她常年帮我订购教学杂志,为我提供专业书刊的出版目录。午间或周末,学生们聚在不太宽敞的店里蹭书,老板娘也从不驱赶,给每个人提供一方读书的小空间。

从“失去”一家书店开始

晋 晋(人工智能从业人员) 80后

我和书店的不解之缘要从小学说起。当时家里接管了一家书店,小小年纪的我轻易地享有了丰富的图书资源,反而从不珍惜,有时候宁可去书店门口玩泥巴,也不愿意坐在店里好好读一本书。直到小升初时,我才逐渐对书籍产生了兴趣,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回家翻书,还大方地把书借给同学们,毕竟我家可是开书店的呢!

不过,快乐的日子还真是短暂的,没过几年,我家的书店就倒闭了!到底是什么原因经营不下去了呢,现在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自己当时大哭了一场:以后看书都要花钱了!可能是从“失去”了一家书店开始,我变得很爱逛书店,每到不同的城市,总是想去当地的书店看一看,一进去就不愿意出来。

在书店与世界沟通

娴 子(主持人) 80后

实体书店有点像咖啡馆,算是我眼中的社交宝地,能让我在一个舒适的环境里,和遇到的人讨论彼此的喜好与经历。对方看过的书、走过的路,都可以让我了解这个人。在这里,我们尽情分享对书籍和生活的看法,向新朋友、老朋友们敞开心扉。我和同学、客户聚会时,经常会选择在书店,我和丈夫也是在书店认识的。

当城市进入午夜,书店就是灯火

虎 胖(杂志编辑) 90后

我还是个新闻系学生时,曾通宵探访过一家二十四小时书店。从晚上11点到次日凌晨6点,我一共采访了二十一位顾客,有刚高考结束的少年,有等朋友下班的药店职员,有心情烦闷来散心的摄影师……巧的是,那个凌晨恰逢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揭幕战,书店安排了比赛的直播观看。在调试设备的过程中,声音一度很响,摄影师突然严肃地说了句:“这里是书吧,请小声一点。”大家只好放低音量,安静地看世界杯。不知不觉,先前抱怨的摄影师也坐到前排看起了比赛。偶尔有精彩的画面,几位学生会鼓一下掌,在书店里显得格外响亮。这是短暂又饱满的一夜,凌晨的书店承载了另一番人生百态。

书店是父母奋斗的灯塔

杨子瑜(松阳民族中学) 10后

我母亲是一名70后公务员。她告诉我,以前的书店没有现在这样舒适,书的种类也没这么多,不过书籍同样是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书店里的,母亲也很爱往书店跑。可惜以前物質生活水平不高,零花钱很少,去书店又路途遥远,母亲上初中前都是走路去的,上初中后也只能骑自行车去。所以当时去书店是一种奢侈,除了要买《新华字典》之类的工具书,一般情况下都去不了书店。书店代表了一种希望,是母亲学习和奋斗的目标,现在她终于实现“书店自由”啦,也经常带着我逛书店。

爱书的灵魂有处可栖

周婷婷(重庆市石柱中学) 00后

姐姐告诉我,小时候校门口的书店只有一个小文具店的规模,进来买书的人不多,更多的是买零食和学习用品的。不过爱读书的孩子也不少,老板允许大家免费进店读书,甚至在门口摆了几张小凳子,方便学生们放学后在门口坐着看书。天冷了,老板还会邀请孩子们进店,一起烤火看书。虽然学生们读的都是漫画小说,不是什么高深厉害的作品,但这段关于书店的回忆仍然很温暖。

路边书摊的书迷们

赵昱洁(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00后

父亲在县城里长大,县里最大的书店是一家新华书店,但这并不是属于他的书店记忆。相反,他印象最深的是那些称不上“书店”的小书摊。新华书店卖的都是名著、字典、习题册,而且价格昂贵,孩子们多半买不起。但路边书摊却有很多受欢迎的武侠小说、言情小说,而且书籍都可以“租”来看!租一天算一天钱,几角几分的,都是孩子承担得起的费用。很多同学就连走路时都在看书,一是沉迷其中,二是想快点看完,这样第二天就可以留出钱来租新的书。

在书店遇到友谊

朱禹成(杭州观成实验学校) 10后

我曾经在书店偶遇一位和我一样喜欢东野圭吾的男孩,我们个子相仿,都背着书包,不约而同地去抽书架上的同一本书。手指相触,又都不好意思地缩了回来,继而相视一笑,原来是“同道中人”。这次偶遇让我们成了朋友,在忙碌的学习之余我们还时不时会联系,分享一下最近读到的好书。虽然现在网购很方便,但书店对我来说意义很大,书店里发生的人与书的故事、人与人的故事,是虚拟场景中无法复刻和体验的。

当一回蹭书客

凉 生(杭州育才中学) 00后

谈到书店,印象最深的是小学时母亲做完手术后,家里拮据,爱看书的我只能去书店蹭书看。有一次路过一家书店,可惜里面的书籍都是塑封的,拆开就得花钱买,不拆又看不到内容。幸好书店里还摆着许多未塑封的杂志,每个人都可以免費翻阅。我就坐在书店楼梯的角落,怀着既开心又难过的复杂心情,在那里读了一个下午。不记得有多少人从我身边走过,不记得窗外什么时候开始下雨,只知道我离开的时候心里很满足。感谢书店没有塑封的杂志,让年轻躁动的我获得了一个下午的平静。

一种优美的生活方式

郑络予(杭州外国语学校) 10后

书店在我的印象中是舒适怡人的。家附近有一家博库书城,有温暖的灯光和干净的大理石地砖,环境宜人。商场里的西西弗也是我常去的书店,里面供应美味的饮品和食物。在安适明亮的书店里逗留,整个人都精致起来了。

我喜欢书店的氛围,和闺蜜约着出门玩,也会选择泡书店。我们会去咖啡区找一个最僻静的位置坐下,点上可以无限续杯的蜂蜜水果茶,在落地窗前面对面看书。书店的水果茶非常精致,大茶壶架在陶瓷底座上,用小蜡烛加热,再搭配两只玻璃杯,还有一碟蜂蜜任顾客自由调配甜度。摇曳的烛光,蜂蜜和茶水的光泽,都让我舒缓放松。

书店没有尽头

曲雅清(深圳市福田外国语高级中学) 00后

我家附近就是南山区书城,我是泡在书店长大的。印象中,书店里的图书种类可多了,除了常见的文学书籍,还有艺术、设计、音乐、戏剧、舞蹈等领域的书籍。书架间摆放着尤克里里、复古音箱、黑胶唱片等衍生品项,还有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全球的文创产品。我喜欢那些小小的独立书店,可以在那里看到有趣的书,还可以买到一些奇奇怪怪的漂亮小玩意儿。

猜你喜欢

书店书籍
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十七期)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十四期)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最美书店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