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感的培养

2023-04-28杨彦军

家长·中 2023年3期
关键词:节奏感乐器学科

杨彦军

节奏感作为最基础的乐感之一,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节奏感,才能够对音乐形成更全面、更深刻的感知,才能体会到音乐的美感,因此,在新课改提出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教育大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积极落实对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任务,为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创造条件。

一、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意义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了所有学科教师的共同职责,小学音乐学科自然也不例外。《2022年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课程目标为“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而节奏是音乐基本表现要素,节奏感是基础乐感,因此,要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势必要从加强对学生节奏感的训练入手,只有让学生了解音乐基础知识、形成乐感,才能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既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音乐美,也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课程目标。具体地讲,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

第一,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节奏感是音乐向外传递美感的一种表现形式,若学生不具备节奏感,就感受不到音乐的基调,听不出音乐的独特韵味,自然也就无法理解音乐作品向外传递的韵律美,对音乐的聆听便十分盲目。如果学生掌握了良好的节奏感,便可以跟随音乐节奏的变化产生相应的理解、感悟,与音乐作品之间形成更多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第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音乐是一门艺术,以丰富的情感为内容,以充满节奏感的乐音为形式,若学生能够掌握良好的音乐节奏感,便可以在欣赏音乐时,被音乐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之中,感受到音乐所传递出的思想与情感,从而进一步发挥音乐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

第三,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对发展学生的智力起到一定的帮助。音乐的学习是一项需要调动手、眼、耳、脑等多重感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可以刺激大脑思维,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注意力。

二、影响学生节奏感的主要因素

(一)学校对音乐教学不够重视

过去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校常常为了提高升学率,将教育重点放在对学生的智育方面,对学生德育、美育比较忽视。具体表现为将更多的教育投入集中在语、数、外等文化课上,对音乐学科则不够重视。比如,对音乐学科安排的课时比较少,学生缺乏系统学习音乐知识、培养音乐能力的机会;音乐教室不够完善,配备的乐器数量比较少,音乐教学缺乏硬件设备的支持;不将音乐学科纳入考试范围,不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提出明确的、具体的要求,致使学生对音乐学习并不上心;招聘的音乐教师比较少,师资力量相較于其他学科十分薄弱等。学校对音乐教学表现出的忽视态度,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音乐素养是难以得到有效培养的。

(二)教师自身教育能力有待提高

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时,面对的是一群初次接触乐理知识、缺乏音乐基础的学生,基于实际学情,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非常关键,教师若引导得好,便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感与魅力,增强音乐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提高音乐能力。如果教师不具备良好的引导能力,便会导致学生出现对音乐不感兴趣、对音乐缺乏审美等问题,然而从小学音乐教学实际情况来看,一些教师在发挥自己引导作用的时候经常表现得不够积极,自身的教育能力有待提高。

例如,许多教师没有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能力的意识,他们所采取的音乐教学方式大多千篇一律,在对学生进行节奏感训练时,经常直白地向学生灌输相关的乐理知识,而且教学没有新意难以吸引学生,同时也不注重对音乐大环境的营造,学生总是拘泥于乐理知识之中,无法获得深刻的音乐感受。在如此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难以得到培养,也难以真正实现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大部分小学生缺乏音乐基础,在音乐学习领域就如同一张白纸,对音乐的节奏、旋律、节拍、强度等专业性比较强的乐理知识缺乏必要的认识,同时因为认知经验有限,对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知识点,也存在较大的认知理解难度,所以,在面对教师节奏感方面的教学时,往往存在力不从心的情况。因此,很多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只是停留在喜欢跟着教师学唱的层面,对再深一层的音乐专业知识的学习,就会没有兴趣,再加上教师的教学设计比较枯燥、单一,就更会让学生对节奏感的练习表现出畏难、不感兴趣的情绪,从而直接影响节奏感的养成。

三、培养学生节奏感的策略

(一)学校要提高对音乐教学的重视

学校要重视音乐教育,将音乐学科教育摆在和其他学科教育公平平等、共同发展的地位,严格规范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具体应做到:

第一,学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增加对音乐学科的教育投入,完善音乐教室的建设。例如,要增设音乐教室的信息化设备,购置多媒体投影仪等视频设备,如传声器、扬声器、混音器等完整的音响系统,还要补足音乐教学必备的教辅器材和所需的乐器,特别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常常用到的钢琴、古筝等乐器,以此优化音乐教学的硬件条件。

第二,学校要将音乐学科纳入考试范围,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与学习要求,将期末考试成绩与学生平时的课上表现相结合,对学生作出更全面、更客观的评价。

第三,学校要重视音乐教师队伍建设,重视音乐教师的合理配备和培养。具体来讲,学校一方面要聘请懂音乐、懂教学的高素质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师的配备上要相对稳定、相对集中,避免出现由其他学科教师代课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学校要重视对在职教师的职业培训,要定期组织教研会,帮助他们提高教学专业能力。

第四,学校要将对音乐教学的重视传递给音乐教师,增强音乐教师的职业热情与责任感。除了增加音乐学科的课程安排,将音乐学科纳入考试范围之外,还要让音乐教师感受到学校对音乐学科的重视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制定平等合理的福利式津贴制度,以及积极有效的奖惩制度等方式,摆平学科教育与教师福利的均衡关系,从而增强音乐教师的归属感,激发音乐教师的教学热情。

(二)教师要提高教学能力

1.提高对音乐环境的营造能力。

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良好的环境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音乐的美感,起到增强学生乐感的作用。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教师应当注重对音乐环境的构建。首先,教师要争取学校的配合,将传统的上下课铃声改成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增加学生接触音乐节奏的机会。其次,无论是让学生来音乐教室上课,还是直接在普通教室中上课,都要充分利用好课间时间,为学生营造音乐氛围。比如,教师要在课间提前播放一些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让学生在还没有正式上音乐课之前,就进入到充满节奏感的音乐氛围中。这样可以很快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音乐体验。

2.提高对肢体语言的利用能力。

联系实际经验,当我们听到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时,头部、双手乃至整个身体都会随之摆动,这说明音乐与肢体动作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且,小学生普遍比较活泼好动,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情感时,会不自觉地摇头晃脑,做出一些肢体动作,在上课的时候也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对于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就更可以积极利用肢体语言,鼓励学生动起来,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做相应的动作,以此加深对学生音乐节奏感的感知,弱化学生的理解难度。

比如,低年级的学生,自身没有基本的乐理知识储备,对什么是拍号、如何辨别拍号缺乏必要的了解,而让学生学会辨别2/3拍、3/4拍又是基本的教学任务,那么在向学生解释基本的拍号乐理知识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听到强拍时用力地拍打桌面,在听到弱拍时小声地拍击双手,在遇到弱拍休止时,则向上举起双手,通过多次肢体动作的练习,帮助学生对节奏的强弱规律产生形象的认识。

在进行具体某首歌的学唱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一边唱一边跟着节奏的变化,进行拍手、拍腿或者拍桌子的动作,以此锻炼学生的节奏感,而且一边唱一边做动作,还有利于让学生时刻保持注意力,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节奏中来。为了更进一步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座位次序,将学生分组,并根据歌曲节奏的变化为每组学生规定一个肢体动作。比如,第一组做拍手的动作、第二组做跺脚的动作、第三组做拍肩的动作,等等,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共同完成肢体动作的演绎。也可以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如听到旋律比较悠扬的音乐时,学生可以做出张开双手飞翔的动作;听到节奏快、旋律激昂的音乐,学生可以做出骑马飞驰的动作,等等,让学生跟着音乐自由地舒展自己、表达自己,在舞蹈动作中加强对音乐节奏的把握。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学习缺乏兴趣,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对音乐节奏感存在较大的理解困难,同而且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沉闷、枯燥。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要改善教学方法,利用肢体语言弱化理解难度以外,还需要在课堂上引入更多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1.引入乐器元素,吸引学生兴趣。

大部分小学生对各种乐器都带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乐器的音色、发声方式、演奏手法,甚至乐器的大小、形状等都非常感兴趣,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节奏感训练时,就可以将一些乐器拿到课堂上,通过为学生敲击乐器的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让学生感受节奏。

教师也可以教学生演奏乐器的方法,并为学生规定一段旋律,让学生尝试着进行演奏,这样的实践活动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并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对音乐节奏感的把握。

当然,除了把乐器拿到课堂上之外,教师也可以邀请学生一起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可以拿来演奏的“乐器”。有的学生想到玻璃水杯可以用来演奏、有的学生想到吃饭的碗可以用来演奏,还有的学生想到自己的铅笔盒一晃一晃,也能发出带有节奏感的声音……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将自己找到的“乐器”拿到课堂上,通过敲一敲、摇一摇等方式演奏出带有节奏感的声音,以此在增强学生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2.引入生活元素,培养学生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还处于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在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时往往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形象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多用生活中的声音、音乐开展对学生节奏感的训练,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生活元素的引入,也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表现出更高的学习关注度和积极性。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声音都带有鲜明的节奏感,如下雨天淅沥沥的雨声、小溪小河哗啦啦的流水声等,这些声音蕴藏着节奏美感,是培养学生节奏感的天然教学素材。教师可以拿着录音设备录一些生活中帶有节奏感的声音,也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一些风声、雨声、叫卖声等生活化的音频素材,在课上播放给学生,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这些声音所蕴藏的节奏韵律,教师再结合这些学生熟悉的声音开展听力等相关的节奏感训练。

平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收集生活中有节奏感的声音的课余作业,让学生自己拿着手机或者其他录音设备,记录生活中有节奏感的声音,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尝试将收集到的声音剪辑成一段完整的音乐,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增强节奏感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总的来讲,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与目标,但是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却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应该认清小学生音乐基础普遍比较差的现实,也要认清小学生面对较难的乐理知识时,学习兴趣不强的现实。为此,在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感的训练时,要尽量贴合学生的生活,可积极利用乐器与肢体动作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实现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节奏感乐器学科
学乐器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乐器
论节奏感在爵士舞中的重要性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节奏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以《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为例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