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对成昆铁路建设的推动作用研究

2023-04-27何悦周莲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0期
关键词:铁道兵

何悦 周莲

摘 要:“成昆”二字,在西南地区各族人民心中占有极重的分量。老成昆线不仅记录下一位位平凡而伟大的英雄,而且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历史见证。半个多世纪后,新成昆铁路与老成昆铁路一道并肩前行。成昆精神穿越时空,辉映未来。读懂成昆精神的“红色密码”,汲取英雄力量,以大无畏的英雄姿态投身强国伟业,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成昆铁路;革命英雄主义;铁道兵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0.014

1958年7月,一支以铁道兵、民兵为主体的筑路大军勇担国家使命,投身于成昆铁路建设项目,由此开启了一段人类交通发展史上的传奇。在革命英雄主义旗帜的感召下,30多万铁路建设者凭着坚韧的意志、坚强的决心、坚定的忠诚,战骄阳似火的“火焰山”,斗山水暴涌的“水帘洞”,攻克一块块“特坚石”,战胜一个个“烂洞子”,让被誉为“象征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三大奇迹之一”的成昆铁路展现在世人面前,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成昆佳话”。50余载成昆,变的是国家实力,不变的是英雄气质。新时代的成昆人不忘铁路建设初心,以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烛照,把自身与成昆铁路融为一体,永葆英雄本色,永存英雄风范,正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写成又一部英雄史诗。

1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科学内涵

革命英雄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具有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魅力。革命英雄主义与个人英雄主义相对,拥有为了革命信仰和崇高理想而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风骨和品质。作为英雄主义崭新的历史形式,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主义与以往的英雄主义有着本质区别。铁道兵作为革命英雄主义的杰出代表,其司令部于1954年3月5日正式成立,继而被纳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旗下的一个兵种,为中国革命及建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1.1 敢为人先、勇挑重任的志气

敢为人先、勇挑重担,英雄之力量源泉。英雄是在“沉默”中勇于发声的人,是在困顿时挺身而出的人,是在国家和人民危难之际带来光明和希望的人。当一个时代有大批英雄涌现时,往往会给这个时代烙上深刻的印记,人们也怀揣着属于自己的“英雄梦”,英雄的种子在心中渐渐萌芽。虽时过境迁,这颗种子却悄然蜕变,它茁壮生长,变得枝繁叶茂。英雄基因代代相传,新时代的英雄扛起民族复兴的大旗,勇立在时代的潮头。

1.2 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决心

坚定不移、百折不挠,英雄之不屈特质。英雄不仅有勇于担当的英气、横刀立马的豪气、舍我其谁的勇气、赴汤蹈火的胆气,还具备坚定不移的志气和坚韧不拔的骨气。它并非从天而降,而是从日常坚持不懈的斗争和锻炼中产生、发展而来,正如沙堆越堆越大,溪水越汇越多。英雄往往拥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毅力和恒心,无论是生理上的折磨或是心理上的煎熬都不能让他们却步。心存目标,他们便会义无反顾地付诸行动。

1.3 勇于奉献、舍生忘死的担当

勇于奉献,舍生忘死,英雄之本质内核。英雄并非传说中那样神奇,拥有无坚不摧的身軀和刀枪不入的心脏。英雄者,不仅有君子之风范,更具侠客之气息。他们不仅锤炼出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还淬炼出行侠仗义、嫉恶如仇的可贵精神。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总能见到英雄们挺身而出的身影,救国家于危难之际,救人民于水火之中。英雄来自于人民,又回报于人民,以“小我”成就“大我”,纵使牺牲生命也无怨无悔。

1.4 勇于创新、争取胜利的信心

勇于创新、争取胜利,英雄之坚强动力。置身于艰难困境之中,懦弱者往往知难而退,莽夫者大多勇而无谋,而英雄者恰恰有勇有谋、有胆有识。英雄不仅蕴含坚定必胜的信心,还具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不会在顺境中迷失,也不会在逆境中沉沦。他们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他们饱含热情,充满希望,全力以赴地争取每一次“斗争”的胜利。

新时代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仅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展现英雄情怀,缅怀英雄,铭记先烈的关键要领,更有利于树立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与民族同命运、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为国家兴旺和社会进步贡献出巨大力量。

2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老成昆铁路建设中的彰显与弘扬

2.1 英雄基因:敢为人先、勇挑重担的志气

英雄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它激励、鼓舞着广大中华儿女为了实现崇高理想而奋斗终身。在成昆铁路的修建过程中,铁道兵战士和筑路工人敢为人先、勇挑重担,展现出无私品格与无畏勇气,为国家和人民交上一份优异的答卷。

1952-1954年间,来自全国铁路各设计院、科研单位的近万名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对成昆铁路的修建进行了大规模的线路勘测。经过一系列论证与对比之后,工程专家们提出了东、中、西三条线路方案。党中央从开发攀西地区、调整工业布局、巩固国防等长远战略需求出发,兼顾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对铁路的现实迫切需求,便毅然决然选择了施工难度最大的西线。可对于建设规模如此浩大,难度系数如此之高的工程,由谁来担任建设主体,一时争论不下。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朱德提议任用为解放战争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的铁道兵,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从1958年到1970年的十数年间,30多万铁道兵、工人、农民满腔热忱地投身这个曾经被外国专家断定为“筑路禁区”的铁路建设事业。他们满怀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迎难而上的革命斗志,石破天惊地向人类交通史上的这一“不可能”发起挑战!

2.2 英雄气概: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决心

蜀道之难,可谓人人皆知。将川滇之间的横断山区与成都平原、云贵高原串联起来,其难度丝毫不亚于“上青天”。主要难在匮乏的物资、错综复杂的政治局势、落后的施工技术和恶劣的施工环境。成昆铁路正是在“一无经验二无技术三无资金”这样的“三无”背景下破土动工的。

成昆铁路施工期间,我国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还比较低,难以有效支撑如此浩大的工程。尤其是成昆铁路沿线群峰耸峙,深涧密布,沟壑纵横,地貌百态。这无疑给施工队伍带来了极大的考验。加之当时风云变幻的国内外形势,使得成昆铁路全线建设多次陷入窘境。即便如此,英勇的铁道兵却毫不畏惧,前赴后继地奔往大西南山林,誓要在祖国的锦绣河山之上铺就一条“钢铁巨龙”。

穿行在这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的地带,连生命安全都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但全体建设者一路逢山凿路、遇水架桥,克服重重阻碍。他们在悬崖峭壁之上、高山河谷之中,头戴一顶藤条帽,腰系一根绳索,手中紧握铁锹和风枪,以“天高我敢攀”的豪情,“地厚我敢钻”的勇气,“险山恶水听调遣”的斗志,“英雄前面无难关”的自信,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为成昆铁路奉献的青春和热血是对“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的极佳诠释,谱写了新中国铁路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

2.3 英雄血性:勇于奉献、舍生忘死的担当

北起成都,南至昆明的成昆铁路全长1096公里。平均每公里大约有2名筑路者牺牲,可谓是“一寸铁路一寸血”,约2100名烈士长眠于铁路沿线的22座烈士陵园。每个人都是顶天立地、可歌可泣的英雄。这一方土地承载着遥远而清晰的英雄记忆,寄托着淡雅而浓郁的英雄情怀,闪耀着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炽热光芒。成昆铁路修建伊始,数万铁道兵背井离乡,吹响大西南“集结号”,勇当铁路建设的“主力军”。忆往昔,铁道兵豪情万丈、意气风发,历经寒暑12载,最终战胜重重天险铸就“不凡路”。看今朝,英雄的成昆铁路也具象为铁道兵们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生动剪影,投射出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铮铮铁骨。

铁道兵们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共和国的铁路事业。面对多变的气候条件和多发的地质灾害,他们亲眼目睹自己的战友被数十米深的桥墩浇筑,被难以预测的爆破气流吞噬,被猝不及防的塌方碎石掩埋。但任何“凶神恶煞”都难不倒英勇无畏的铁道兵,祭奠完牺牲的战友,筑路大军们带着同事战友的重托、信任与期待,以不毁的意志、不屈的精神、不垮的灵魂继续奋战在施工一线。他们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终于筑就了举世闻名的成昆铁路,13项世界铁路之最和18项中国铁路之最是铁路人的骄傲,既体现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抗争精神,也完成了“跟跑”到“领跑”的华丽转身。

2.4 英雄情结:勇于创新、争取胜利的信心

20世纪70年代,莽莽成昆顺山势划一弧线凌空而过,似满弓劲发,又似长虹横贯。在铁道兵们艰苦卓绝的不懈奋斗下,一条千余公里的钢铁长龙盘卧在祖国大西南的山川之间。作为三线建设的交通大动脉,成昆铁路不仅是首都通往大西南地区的重要通道,还是连接川滇两省的关键枢纽。

昔有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今有铁道兵“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英雄的身影出现在祖国的西南地区,怀揣“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要让锦绣河山铺上那铁路网”的赤子之心和美好愿景,成为“最美铁路人”。英雄铁道兵始终在奋斗的赛道上努力奔跑,一刻也未曾停歇。

3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新成昆铁路建设中的传承和升华

3.1 遥忆旧成昆,光辉依旧

老成昆铁路建设历时12年,建设之路坎坷不平,经历了多次停工、复工的循环,直到1970年7月1日终于建成通车,并于同年12月交付运营。成昆铁路的建成在极大改善西南地区交通状况,使我国的战略大后方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的同时,还为攀枝花工业基地的建设以及西南地区的资源开发按下“提速键”,更对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若从当时的国际形势上考量,成昆铁路能否建成更是关乎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成昆铁路的贯通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国防安全,有力地捍卫了民族尊严,充分彰显中国人民必胜意志和决心。它当仁不让地成为西南地区工业化的“助推器”,为曾是“不毛之地”的攀枝花运输不计其数的生产、生活物资,为钢铁之城、钒钛之都蓄能助力;为曾是贫瘠闭塞的西昌运送必不可少的原料、设备,为“航天城”“太阳城”增光添彩。时至今日,成昆铁路已将成都、乐山、西昌、攀枝花等城市“串珠成线”,形成蔚为壮观的川西“工业走廊”。这条“英雄路”“幸福路”,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后,那抹红色记忆更臻醇厚,在时空的隧道中光辉依旧。

3.2 今望新成昆,振翅腾飞

2007年,起自成都南站、终至昆明站的新成昆铁路正式开工。其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一方面有效缩短了行车里程,对线路进行裁弯取直后,比原来路线缩短了约1/5。另一方面大大缩短了行车时间,由绿皮火车的80公里/小时提升至绿巨人的160公里/小时,从蓉城至春城的时间也由近20小时缩短为约7小时,具有的划时代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可与上世纪70年代老成昆铁路相媲美。老成昆铁路的修建难度尽人皆知,成昆复线工程的施工难度和复杂程度也丝毫不减当年。小相岭隧道的贯通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该隧道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境内,穿越10条断层和2条褶曲,属Ⅰ级高风险隧道,既是新成昆铁路全线最长的一段,也是最难的一段,成为复线建设的关键一环。为了打通向北通达平坦富饶的成都平原,向南通往神奇秀丽的云贵高原的小相岭隧道,5000多名铁路建设者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历时竟达6年之久。历史常有驚人的相似之处,他们之中,许多人的父辈祖辈都参与过老成昆铁路第一长隧——沙马拉达隧道的建设。正是几代成昆人的传承与激励,才最终打通“卡脖子”隧道,标志着新成昆铁路全线开通运营进入最后冲刺阶段。2022年12月26日,新成昆铁路不负党和人民的期许,如期开通运营。它不仅是成都南向出川最为便捷的通道之一,也将成为“一带一路”连接东南亚国际贸易口岸不可或缺的战略通道。

3.3 新老成昆接力,薪火代代相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热火朝天的岁月,铁道兵们风餐露宿、栉风沐雨,饱经磨难与坎坷的老成昆铁路建成通车;在蒸蒸日上的时代,工程师和铁路工人们踔厉奋发、笃行致远,续写着西南铁路新的传奇。60多年前,在外部环境日益严峻、国民经济艰难前行之际,老成昆铁路肩负着助推西南地区经济腾飞,巩固国防的重大使命。铁路的守护者赓续成昆铁路筑路大军“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魄,在“治山斗水保畅通”中赋予成昆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新时代的成昆人接过先辈手中的“接力棒”,在川滇之间“坚守实干、创新争先”,续写成昆精神的时代新篇章。

历史的云烟从未湮灭成昆人创造的人间奇迹,50多岁的老成昆铁路经过岁月的沉淀,尽显历史与文化魅力;尚未满周岁的新成昆铁路以中国技术和中国制造为利器,尽显生机与活力。新老成昆线交相辉映,充分印证了革命英雄主义的崇高性与人民性。

4 结语

革命英雄主义是成昆精神的独特标识和厚重底色。它跨越时空、历久弥坚,务必永续传承、世代发扬。新时代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必须把英雄基因、英雄气概、英雄血性、英雄情结体现到一言一行里,挥洒到一职一位中,嘹亮奏响革命英雄主义的时代壮歌。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筑路的先辈们用智慧与汗水创造的丰裕物质财富和宝贵精神财富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我们将循着英雄们的足迹砥砺前行,在“赶考”路上勇往直前;将崇敬英雄的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锤炼与升华民族力量、民族血性与民族智慧。

革命的旋律不论在何时响起,都有鼓舞人心的激情;伟大的人物不论在何时,都有永不磨灭的光彩。纵逾六十载,成昆历史犹存,铁道兵记忆不灭。半个多世纪的斗转星移,英雄铁道兵书写的“成昆佳话”仍经久不衰,如同进军的号角激励着全体中华儿女勇挑重担、勇斗风险、勇克难关,让英雄辈出成为伟大时代最显著最鲜明的特征,在民族复兴的伟业面前再交“英雄答卷”。

参考文献

[1]杨环.战成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20:910.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下册)[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733734.

[3]朱云生.三线建设历史与文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9:178179.

猜你喜欢

铁道兵
传承弘扬铁道兵精神赓续中国铁建红色血脉
弘扬铁道兵精神 建设企业文化
大兴安岭的铁道兵
新时期传承铁道兵精神与企业文化研究
不朽的军歌 珍贵的遗产
备 忘 录
军魂永在心间
铁道兵赞歌
我曾是一名铁道兵战士
难忘的岁月——忆原铁道兵副司令员刘金轩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