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个坚持”推动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升级加力

2023-04-27

党的生活·青海 2023年4期
关键词:共和县五个坚持常州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医疗援青作为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志”“智”双扶和“输”“造”血并重的特点,成为中央和国家部委、各支援帮扶省份的一项重点工作。近年来,对口支援地区先后选派数批教育、医疗援青人才及团队,助力共和县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组团式援青工作初显成效。

坚持“输血+造血”,补齐自身短板。充分利用援助方培训资源,以专题办班、“嵌入式”培训、驻点挂职、人员进修等多种方式,持续提升本土教育、医疗人才专业水平。全面推行“331”模式,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实现从“输血式”支援向“造血式”支援的转变,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教育医疗队。常州市协调选派妇产科、超声科等紧缺型专科人才赴青开展精准医疗帮扶,实施“健行工程”膝关节病变免费微创手术公益项目,填补了海南州医疗技术空白。实施“手拉手”“结对子”“传帮带”计划,10多位本土教师在支教团队的指导下,获得省、州、县“教学能手”、岗位大练兵和基本功一二等奖。2021年,全县小升初、中考升学率较好,列全州第一。

坚持“硬件+软件”,筑牢发展根基。常州市投资1.29亿元实施共和县高级中学二期工程,新建共和县城北九年一贯制学校、共和县中医院城北分院和贫困村卫生室等,捐赠价值780万元的医疗设备、学习用具等。溧阳市筹措资金40万元,开展“春蕾”计划贫困学生援助和教师培训工作。共和县联合江苏省溧阳市中等职业学校开办中职班、常州市开办高中班,太原慈善职业技术学校针对共和县定向免费招生,协调北京协和医院、阜外医院专家团队赴共和开展“卫生援助?国民健康体检”项目。援青人才牵线搭桥,帮扶单位协同发力,社会企业积极响应,通过硬件与软件持续投入,进一步筑牢共和县教育医疗根基。

坚持“短期+长期”,构建帮扶格局。常州市精准选派5支组团式教育医疗帮扶团队,通过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实现了行政推动、科研带动和基层行动的高效联动。对接协调常州高校选派研究生到共和开展半年至一年的短期支教活动,带动提升本土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发挥援青人才“桥头堡”与桥梁纽带作用,促成共和县中医院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常州妇幼保健院建立友好合作医院,常州22所中小学、8个幼教集团参与两地教育共建行动,2017年在全州率先实现“手拉手”学校结对全面覆盖、“面对面”校际交流全部走动。对口支援团队发力,结对帮扶地区助力,呈现出短期加长期、内力加外力,久久为功、升级加力的帮扶格局。

坚持“线上+线下”,提升帮扶效能。积极组织常州共和两地开展远程会诊及视频交流,医疗帮扶打破空间隔断,进入信息化发展快车道。共和县第二民族寄宿制小学与常州市解放路小学探索实施网络支教新模式,联合录制《网络连接东西教研促进发展》专题视频,被青海省教育厅选送参加全国第三届教育信息技术运用展示交流会。援青教师协调常州市觅渡桥小学、安家小学等4所小学先后8次开展“苏青联合网络教学”活动。利用结对共建平台,邀请常州教育医疗专家到共和县开展送課送教、手术示范、培训讲座与业务指导,组织共和县213名教师、32名医生赴常州考察学习、跟岗实训、教学交流与专题培训。坚持线上和线下充分结合,为受援单位赋能、提质、增效,实现了优势互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坚持“严管+厚爱”,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援青人才与本土干部同要求、同管理、同考核,严格落实援青人才重大事项报告、工作“季报”和离县返县请销假制度,定期开展谈心谈话,经常性听取援青人才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情况的汇报。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谈话劝勉,帮助援青人才维护整体形象。全面实施援青人才各项福利待遇政策,落实艰苦地区津补贴,妥善提供办公、住房、交通等工作生活条件保障,建立健全探亲休假、研修培训、组织生活、看望慰问、定期体检和意外保险等制度,不断增强援青人才的集体感、归属感和幸福感。通过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为援青人才充分发挥援青精神和不断成长进步创造条件、搭建舞台。

(中共共和县委组织部供稿)

责任编辑:张先云

猜你喜欢

共和县五个坚持常州市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2001-2019年青海湖南部旱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1961—2019年青海湖南部地区≥0℃农业界限温度变化特征
青海省共和县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及需求分析
始终做到“五个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
忠实践行“五个坚持”,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
“五个坚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
共和县农村奶牛养殖调查报告
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