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教育与车辆工程专业课程的融合探究

2023-04-27王源绍卢珊王明胡明敏张澍琼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7期
关键词:实践体系车辆工程劳动教育

王源绍 卢珊 王明 胡明敏 张澍琼

摘 要: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具有同等地位。对当前国内高等教育阶段劳动教育的现状进行论述,对劳动教育要求目标进行梳理。以车辆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以车辆工程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为依托课程,对如何将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求深度融合于车辆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展开研究。将劳动教育与车辆工程专业课程的实践及自主项目实施大纲进行关联、融合,最终形成完整的适合车辆工程专业的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关键词:劳动教育;车辆工程;专业课程;实践体系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7.088

0 引言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程。《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要求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202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修订通过并施行。劳动教育被提升到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同等的地位。

从“劳动精神”的再次提出到教育法修订确定了劳动教育的法律地位,我国从不同方面对于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义、要求、实施内容、法律保障等不同方面给予了诠释和保证。因此,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要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是高等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高等学校的劳动教育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从学生生活到课程学习,从制度管理到专业特色,需要全校共同努力,从不同维度不同层面开展劳动教育。因此,本文从学科专业出发,探寻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如何与新时代劳动教育相融合,从而达到为国家、地区培养合格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汽车行业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目的。

1 高等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研究现状

国内针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开展了丰富广泛的研究讨论和实践。很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对如何将劳动教育实施好,发挥其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开展了不同维度的研究。

部分学者通过学习讨论国外劳动教育开展情况,与国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为更好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参考。如孙进围绕着德国如何培养劳动教育教师这一核心问题从招生录取、课程设置、实习见习、毕业考试等方面分析了德国劳动教育教师的培养模式。对于普通高等学校尤如何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很多学者从理论、方法方面进行了理论阐述和方法介绍。如,赵明霏指出高校劳动教育应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周碧蕾等人提出要实现教育目标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同的转换,教育方式从外化要求到内化塑造的转化,教育内容从疏离实际到贴近生活的转变。甘陶陶提出了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徐维炯认为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是推动劳动教育有序发展的前提。也有学者从如何将劳动教育与思政课程、创新创业课程、专业课程等角度进行了研究和实践探索。如,程实认为具身性劳动能够奠定创新创业态度的基础,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刘建华以液压与气动实训课为例,从开发劳动教育课程资源、营造浓郁的劳动教育氛围、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依托校企合作开展劳动教育四个方面探索具体的实施路径。黄丽丽等人认为高校应当把握课程教学中的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一些学者就如何将人才培养与劳动教育结合开展了探索研究。如,王爽等人提出教育中同时要贯彻“树德”“增智”“强体”和“育美”的价值导向。陈玉保等人提出大学生劳动教育应着力从更新观念、澄清劳动教育的认识误区,建章立制、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实践锻炼、推动高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三方面入手,让劳动教育回归育人本位。一些学者以所在学校为例,对应用型高校和独立院校如何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展开研究。王昭静从独立学院实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出发,对独立学院劳动教育的优势与困境进行了实践研究。董杰等人从劳动内容、劳动过程和劳动结果三个方面解读了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

目前,国内学者对劳动教育的理论、要求、方式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讨论,也有些高校结合自己学校实際开展了劳动教育相关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但是目前为止,针对某一专业如何开展新时代的劳动教育,鲜有相关研究。对于如何以某专业为对象,以具体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如何将劳动教育与专业建设进行深度融合,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尚比较少。对于如何能够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精神和要求贯穿于车辆工程专业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如何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契合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目标,如何使劳动教育与专业建设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互相促进,形成适用于车辆工程专业的新时代劳动教育指导大纲,目前相关研究略显匮乏。因此对车辆工程专业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相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2 本科阶段劳动教育的要求

对于本科生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其学生年龄、教育水平、课程设计等与中小学有较大区别,因此针对本科阶段的劳动教育,其具体要求也有其特殊性,需要根据学习特点来融合落实劳动教育。

结合前文《意见》要求和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本科生,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劳动教育具体要求进行整理归纳。

(1)劳动思想方面,能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通过大学期间的劳动教育课程,使学生能够从进校到毕业都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对劳动有更深入的理解认识,能够让大学生尊重劳动和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

(2)日常生活方面,能够让学生通过在个人、宿舍、班级、学院、学校等不同层面的劳动训练,形成良好劳动习惯,提高劳动自立自强能力。

(3)专业技能方面,通过实验实践环节与劳动教育相结合,使当代大学生能够积极参加实习实训,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提高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创造有价值的物化劳动成果。从而能够指导大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实践验证理论的过程中体会劳动教育带来的价值。

(4)职业发展方面,通过在校期间的不间断四年的劳动教育课程培养,能够在毕业时正确指导择业就业,避免在找工作过程中的眼高手低,远离初入社会时的浮躁,从而能够脚踏实地,最终能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强化其公共服务意识和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

3 以车辆工程专业为对象的劳动教育实践

车辆工程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工程技术方法相结合的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能够培养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具的人才,具备综合运用知识、理论、技术和方法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如何将劳动教育要求融合到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突出劳动教育,达到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笔者以本校车辆工程课程体系为落脚点,充分挖掘当前课程体系中的相关课程特点,重新优化调整课程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最终形成符合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劳动教育融入方案,实现专业教育和劳动教育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和谐发展。

本校车辆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课程主要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教育必修课、专业教育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自主项目课程共六大课程模块组成。以专业教育必须课、专业教育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课程为主要研究改革对象,结合自主项目课程中社会实践类课程要求,与汽车相关实践劳动环节进行融合,使专业课与行业劳动教育内容互相促进。

选取课程体系中以下课程作为改革研究对象:专业理论课程有汽车构造、新能源汽车、汽车服务工程、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实践课程有工作认知实习、金工实习、汽车构造实习、专业综合实训、生产(就业)实习、社会实践活动。对其理论课中的实验大纲和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优化整理,突出劳动教育,融入劳动教育。为了更好地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结合本校已有实训条件和校企合作实际情况,选取以下汽车行业相关基本工作内容作为车辆工程专业劳动教育内容:(A)车辆美容;(B)车身钣金;(C)车身焊接;(D)车辆常规保养;(E)车辆维修;(F)汽车销售;(G)车辆改装;(H)轮胎修补更换;(I)车辆制造;(J)汽车保险理赔。针对以上内容,细化具体操作流程,工作时间,考评标准,与前文所述理论和实践课程大纲相结合,使课程大纲包含劳动教育具体实施细则,实现劳动教育内容有纲可依,劳动教育在专业课程中有规范、有标准、有考评的良好循环。

通过对专业课程实验实训大纲进行重新改进优化,对劳动工作具体重新编写操作手册,建立劳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平时表现、综合评估、劳动成果、学习效果等多方面对所进行的融入劳动教育的专业课程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如图1所示,编写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与劳动教育培养目标矩阵图,通过此图来指导、协调不同课程不同内容不同环节的劳动教育与实验实训环节的有机融合,最终完成新时代劳动教育在专业课程建设中的融合实践。

例如,以车辆维修这一劳动内容为例,车辆维修的工作内容非常多,需要具体根据课程不同安排不同劳动内容。在汽车构造和汽车构造实习课程中,更多是需要学生动手对车辆进行简单拆装,通过车辆维修过程中的零部件拆解,认知熟悉车辆结构特点;在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和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中,要求的是学生能够自己通过设备仪器检测诊断汽车故障,并随着实习深入,自己能够单独完成一些车辆故障的检测维修。为了实现不同课程教学目的之间的衔接,需要和选择不同的实践场所,安排不同的实践内容,这需要合理安排当前校企合作单位,利用维修企业和品牌4S店等进行互补,同时通过已制定的大纲和评价流程,让不同课程的老师能够在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开展劳动教育和劳动教育评价,从而在学生的专业培养过程中将劳动教育贯穿始终,将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互相融合促进。

4 总结

通过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的目标进行整理研究,将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劳动教育课时条件的课程进行归纳总结;同时结合校内校外,校企融合,动手动脑实践等,设计构建了全新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大纲,设计新时代劳动教育与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同时满足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和车辆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

通过以上研究,使目前存在于车辆工程专业培养课程中,实践及自主项目课程,课程大纲独立无关联性;没有融合劳动教育内容,人才培养计划中缺少劳动教育相关的理论支撑、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指导和评价体系等问题得到解决。通过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结合专业课程设置,以劳动教育要求为指导,形成了完整的适合车辆工程专业的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包含:劳动教育理论基础、课程体系、劳动内容指导以及一套适合于劳动课程培养方案的综合评价体系。同时也为其他工程专业开展相关课程改革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孙进,陈囡.跨学科与实践性:德国劳动教育教师培养模式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21,43(09):3949.

[2]趙明霏.从劳动创造性到创造性劳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目标[J].山东工会论坛,2021,27(05):18.

[3]周碧蕾,邓铠晴,张程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逻辑起点、价值及路向探寻[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21,34(03):3235.

[4]甘陶陶.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价值及其实现路径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23):58.

[5]徐维炯.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析[J].中国教师,2021,(09):8587.

[6]程实.具身性劳动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探析[J].教育观察,2021,10(33):7981.

[7]刘建华.劳动教育融入液压与气动实训课的路径探究[J].职业,2021,(19):7980.

[8]黄丽丽,陈钦萍.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21,(08):6870.

[9]王爽.观念、信念与习惯:大学生劳动教育三维度[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1,13(04):4146.

[10]陈玉保,李美钰.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困境与策略[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10):3840.

[11]王昭静.新时代背景下独立学院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3):5455.

[12]董杰,连晓庆.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价值诉求与实施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1,(16):100104.

[13]王源绍,张继元,冒小文,等.基于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22,(144):202206.

猜你喜欢

实践体系车辆工程劳动教育
车辆工程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实验室开放探讨
面向复杂工程问题的计算机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车辆工程专业企业培养方案研究
课后延续教学模式在单片机课程中的应用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本科生导师制在应用型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初探
独立院校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