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之个案研究*
——宁波大学方志学专业(方向)实践教学的探索

2023-04-26沈松平

江苏地方志 2023年2期
关键词:方志学宁波大学基地

◎沈松平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宁波大学首届方志学专业本科生入学时师生合影(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提供)

地方志是中华民族文化特有的瑰宝。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之所以唯一没有中断并延续至今,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中国有一种独特的文化——地方志,它以官修的形式把每个地方的历史沿革、人口、土地、物产、人物等各方面情况客观而真实地记录下来,代代相续,连绵不断,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有不少内容是不见于“正史”记载的,从而使中华文明得到完整的保存,并一代一代传承下来。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说过:“在西方,有没有可以和这些卷帙浩瀚的文献(指地方志——笔者注)相对比的文献呢?希腊和希腊化的古代文化并没有留下与此相似的文献,而且从中世纪初期以来,这类著作似乎也不多。”[1]

地方志的编修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方志无学”的传统偏见却仍困扰着地方志事业的发展,时至今日,方志学的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和学历教育仍是比较薄弱的环节。1985 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招收了一届两年制的“方志学干部专修班”,毕业后发给国家承认学历的方志学专业大专毕业证书,是为方志学有学历教育的开始。[2]1998年,宁波大学开始招收方志学本科生,是为方志学本科教育的发端,迄今为止仍是国内高等院校中唯一的一个方志学本科专业(方向),截至2022 年,该专业已毕业17届,毕业生中有不少在地方志、党史、档案系统工作。

方志学专业是传统文史专业中实践性相对较强的一个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是其灵魂。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反,以岗位适应、深度体验和批判反思为基本特征,是连接知识、能力与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关键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的必由环节,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国高校中长期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学科轻专业”问题却不可能一朝一夕得到克服,虽然大学也在不断了解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但由于大学和产业是相互隔离的两个系统,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脱节,因此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显得十分急迫和重要。构建这一实践教学体系,光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开门办学,取得各用人单位的积极支持,开展校地合作,协同育人,建立起长效合作机制。作为方志学专业,该专业在高校发展尚处于名不正、言不顺的状况下,更应该与各地方志工作机构展开全方位合作,建立起互利互惠的协同育人机制,才能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适用型的方志人才。宁波大学方志学专业(方向)自创办以来,在产(政)教融合、校地协同共建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方面做了若干探索和实践。

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研室成为宁波大学历史学(方志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提供)

一、把实践教学摆在培养社会适用性方志人才的突出位置,在教学中将实践活动落到实处,真正做到课堂教学与实践并举。实践教学是将课堂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培养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通过实践,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把握。但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仅仅把实践教学(譬如毕业实习)作为教学环节在形式上不能缺少的一个过程来看待,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所以存在着实习时间短(6-8周)、浅尝辄止、校外实践基地“牌子化”“影子化”现象。尤其是非师范类文史专业,要么实行“论文写作”或“考察历史古迹+撰写考察报告”的实践模式,那不过是课堂教学场址的迁移;要么让学生自己去找实习单位实习,往往找的单位专业不对口,甚至是根本没有实习,仅仅找某个单位盖个章,来应付教学方案的要求,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得不到真正的和有针对性的锻炼。宁波大学方志学专业(方向)在创办伊始,就把实践教学摆在突出的位置,强调课堂知识与实践的融合。课堂教学与实践的融合可以通过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来实现,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稳定场所,也是重要的学习空间,能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教学联系起来。宁波大学方志学专业(方向)在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中主要考虑了这样几个原则:一是可操作性。考虑到学生实习住宿等因素,一般在宁波市区以及学生生源所在地城市或学生有落脚点的城市,联络当地地方志工作机构安排学生进行毕业实习,个别每年有生源的城市则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2021 年以后,由于宁波大学历史专业大类均从浙江省内招生,省外不再招生,方志学专业(方向)的学生更主要来源于宁波、杭州、台州、温州、绍兴等几个城市,故除了宁波市区原有的实习基地外,转而集中建设温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台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绍兴市地方志办公室、杭州市萧山区地方志办公室等实践教学基地,至于个别转专业而来的省外学生,或来自浙江其他城市的学生,则集中在宁波市区的实习基地实习(住宿学校)。当然,如果有其他地方志工作机构提出可以提供住宿、酬劳,那么即使不是学生生源地或有落脚点的城市,也可以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如绍兴市上虞区地方志办公室为了赶在2020 年底前完成第二轮《上虞市志》,曾主动联系邀请学生去实习,提供住宿及报酬,宁波大学方志学专业(方向)就在绍兴市上虞区地方志办公室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2014级、2015 级方志学专业(方向)的5 名学生先后在那里进行毕业实习。二是延长实习时间,达到实习效果。为避免因时间短而流于形式,便于学生参与到实际修志(书)编(年)鉴的业务中去,调整了原有的方志学专业(方向)本科教学计划,将专业(方向)学生的毕业实习放在大四第一学期前几周,这样就可以把毕业实习与大三暑假打通使用,以充分保证实践教学的时间,达到预期实习效果。三是与合作单位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谋求合作的长效化。由于毕业实习很大程度上是高校的教学计划内容,由高校单方面负责,缺乏与实习单位的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导致实习单位主观上对毕业实习缺乏积极性和合作精神。宁波大学方志学专业(方向)在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合作的过程中,强调了互惠互利的原则,克服重视索取、忽视贡献的“短视”行为,要求学生能介入实际的志鉴编纂业务(包括篇目探讨、审稿、评稿、校样),而不是从事一些纯粹地方史的课题研究或是办公室行政工作,以便学生能学以致用,把课堂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既适应了工作岗位,又能把课堂知识升华,切实帮助到实习单位。如每年去台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实习的学生,在实习期间通过阅读主要报刊,完成了每年《台州年鉴》的大事记和媒体报道题录。而作为学校,也相应发挥人才优势,帮助实习基地攻克技术难关,为基地工作人员提供专业方面的再教育培训平台,促进其业务发展,从而使学校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之间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局面,保证了合作的长效化。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长效合作机制的形成,有效地保障了实践教学和协同育人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做到了课堂教学与实践并举。

二、改革原有教学方案,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联系起来考虑,合理衔接。应用型人才虽不以追求学术为目标,但与职教学院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相比,要求学生在解决复杂的实践问题时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研究问题的学术能力与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均不可或缺,并应有一定的后续发展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案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含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评价、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应紧紧围绕学以致用的目标展开,形成全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宁波大学方志学专业(方向)在教学方案的总体设计上秉承从“书本课堂”扩展到“社会生活”,打造能力本位的产(政)教(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突出综合素质和岗位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专业实习安排在大三暑假,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的9、10 月份,强调课堂知识与实际工作的结合,重在实际动手能力,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反思、深化对原有专业知识的理解把握,理解更全面、更深刻,同时还能了解志鉴工作的流程和职场氛围,为将来入职做好相应准备。学院把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打通使用,这样就有4个月的时间,可保证实习时间,使学生介入到修志编鉴业务,保证实习的效果。学年论文课程,学院安排在大三第二学期,事先与学生拟去实习的各地方志工作机构取得联系,通过交流知道他们现在从事什么具体工作,有什么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这样在学年论文课程中,每个学生就可以针对暑假将要实习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研究,写出学年论文,到暑假实习时就有所理论准备,实习时也能有的放矢,真正帮助到实习单位的相关工作。至于毕业论文课程则安排在大四第二学期(毕业学期),可以根据实习过程在原有学年论文上进行改进和深化,也可以根据实践经验重新换题。学生利用实习的机会,学会在真实的实境和实习单位的个案中做调查研究,收集相关资料,运用到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去,指导于修志编鉴的某个具体实践,从而促进学生形成立足实际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促进其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认识呈螺旋式上升发展,从而达到政产学协同育人的初衷。

方志学专业学生在温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实习(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提供)

三、聘请校外有实践经验的业内专家为实践指导教师,推进“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地方高校无论是招聘教师,还是职称评定、各种考评均是重项目和论文、轻转化和实践,高校教师出于自身发展的压力,往往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和科研中,对指导学生实习没有积极性,疏于指导,敷衍了事。加之高校中的老师多是学术型人才,实践经验相对匮乏,对实际修志工作中一些信息变化的捕捉不及时、不对称,大多缺乏修志的实践经验,对学生的社会实践不能提供针对性强的指导。因此,校地共同组建实践教学团队,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弥补高校教师指导学生实践不足,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可靠保障。可以“引进兼职教师”的形式,建立起校内、校外两支教师队伍,外聘校外兼职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包括毕业论文的指导。宁波大学方志学专业(方向)重视学生校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自创办以来,聘请多位有一线修志实践经历,经验丰富,又具备一定理论素养的方志业内专家为学院兼职教授或兼职硕士生导师,指导学生校外实践,同时不定期地来校举办学术讲座,作为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的补充。尤其是2016 年以来,随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逐渐固定,聘请校外兼职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制度也更有针对性,更加固化,更具系统性。有针对性地从与学院方志学专业(方向)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单位中聘请具有丰富修志编鉴经验的专家为兼职教授,在学生到该单位实习期间,可手把手地指导实践,明显提升了学生的业务能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岗位的职责。不定期的讲座和“双师型”导师制,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学校现有方志学专业(方向)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实践指导型师资队伍建设的一种变相补充。

四、加强对分散式实践教学的管理和考核,切实提高实习质量。我国高校大学生实习管理主要包括集中式实习管理和分散式实习管理,集中式实习管理主要依托高校所建立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主要涉及技术性比较强的理、工、医专业,文科专业历来是采取分散式实习管理模式。宁波大学方志学专业(方向)虽然有较为固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但由于要考虑到学生实习期间住宿等因素,还是较为分散,至少分散在浙江省内几个点,所以总体上还是属于分散式管理模式。对于分散式实习的管理,高校目前普遍着眼于统计实习单位以及实习结束后的实习报告打分上,实践环节多以实践成果作为教学效果呈现,造成过分重视实践教学成果“末端”而忽视培养过程“前端”的现象,但实际上,实践教学的培养过程即“前端”才是最重要的,也是学生实习要达到的初衷。因此,学院在方志学专业(方向)的实习中建立健全了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具体从管理和考核两方面加强对分散式实习的管理,保障了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并获得良好效果。一是重视对实践教学“前端”(培养过程)的管理和指导,学校设立名为“校友邦”的本科生实习平台,设置“过程管理”“周日志批阅”“文件管理”等模块,实习指导教师则通过微信扫二维码建立相应实习管理服务平台、建立微信群等方式监督学生的实习,解答实习期间学生遇到的专业问题,给予学生切实的专业指导,同时还可以发布其他各类信息,尤其是把与毕业、就业相关的各类通知和要求及时高效地传递到学生手中。二是加强实习考核,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考核内容包括课程思政、实习期间的纪律情况、实习工作表现、实习报告、实习日记和课后测试,由学校带队老师(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兼职指导老师分别打分,然后按比例综合形成学生的实习成绩和评语。其中课后测试在实习结束后由学校带队老师(指导教师)负责,可通过笔试或口试形式,用于评估学生对实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在于融合以及在融合中生长,只有开展校地协同、政校企所合作,才能构建起以能力为本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为社会培养适用性人才。2015 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形成“五位一体”的地方志事业发展综合体系,其中之一就是要形成“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体系”[3]。宁波大学方志学专业(方向)与政府修志部门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的探索,达成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毕业生的实际业务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广受社会欢迎。诚如宁波大学教务处有关总结材料中所说:“历史学专业方志学方向毕业生受到各地方志办的欢迎,就业形势明显好于一般的历史学毕业生”。[4]这一做法不仅可以适时在国内高校中加以推广、拓展,推动更多的高校设立方志学本科专业,并最终形成完善的方志学学科和从大学本科到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国民教育体系,而且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协同育人机制的可操作性、长效化,也能为非师范类文史专业乃至文科专业如何开展政产学协同育人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

猜你喜欢

方志学宁波大学基地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征稿简则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方志学成果形态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稿约
方志学基本原理述论
A Personal Tragedy The professionalism of Stevens
我的基地我的连
近20年来方志学学科建设研究述略※
Research on College Education Based on VR Technology
近代方志转型的视角:梁启超与方志学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