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做事半途而废,不妨将目标化整为零

2023-04-26栾川

现代家长 2023年4期
关键词:小宇毅力习惯

栾川

“他是那种做事没有耐心的孩子,兴趣来得又快又强烈,但往往只能维持三分钟热度,匆忙上手,又轻易放弃,很少善始善终……”

如果家长习惯于替孩子收尾,那么孩子会认为做事做一半不是半途而废,而是分工协作

每当看到儿子小宇的“烂尾工程”,庄先生都很恼火。这些烂尾工程包括:一个做了两年没有完工的风筝,只好挂在墙上当装饰品;一只画了一半的泥罐,在书架上摆了半年,早已干裂;半抽屉废弃的乐谱,那是小宇曾经练过钢琴的纪念品……

“如果真的列举,我家简直是小宇烂尾工程的垃圾站!”庄先生自嘲,“他是那种做事没有耐心的孩子,興趣来得又快又强烈,但往往只能维持三分钟热度,匆忙上手,又轻易放弃,很少善始善终。尤其是那些需要长时间来做的事,比如办一期手抄报、观察毛毛虫变蝴蝶、练熟一首钢琴曲,对小宇来说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担心,上学以后如果他对学习也这样,岂不是要有大麻烦?”

事实上,像小宇这样做事总是半途而废的孩子,在小学里并不鲜见。

小杨上小学三年级,仍没有养成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如果妈妈不在旁边盯着,他肯定写两行玩半小时。即便有妈妈监督,他也不老实,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说要上厕所,总能找到借口离开书桌。至于作业,不到晚上十点半是不会完成的。对此,妈妈束手无策。

孩子做事总是半途而废,原因何在?

第一,孩子心智发育不成熟,缺乏毅力。

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长随年龄增长而延长,在幼儿阶段,不能长时间沉浸于某事是正常现象,但无限度迁就孩子无助于孩子成长。孩子年龄小,做事遇到困难会本能地选择放弃,如果家长一味宽容,孩子就会错过培养毅力的机会,养成轻易放弃的习惯。

第二,家长的包办代替让孩子形成了依赖心理。

如果家长习惯于替孩子收尾,那么孩子会认为做事做一半不是半途而废,而是分工协作。因为习惯于依赖家长,孩子可能从来没有体验过坚持所带来的成就感,更没有体验过独立完成一件事的自豪感。

第三,家长习惯于打断孩子做事。

做感兴趣的事时,孩子通常比较专心,但如果家长习惯于用吃饭、喝水、吃水果、加衣服等琐事打断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会养成做事没有耐心的习惯。比如,孩子做作业时,家长每5分钟进来关照一下,就是在频繁地打断孩子的思路。

第四,孩子害怕失败。

孩子年龄小,做事遇到挫折是很自然的事,家长应该及时安慰和鼓励,给予适当的帮助,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如果家长置之不理,甚至怪罪孩子没有做到最好,孩子可能从此害怕失败,担心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回报,从而产生心理负担,所以选择中途放弃,以避免看到结局。比如,有的孩子参加长跑比赛,眼见追不上对手就假装摔倒,体面地退出比赛。

第五,家长的催促令孩子无法善始善终。

孩子年龄小,做事不熟练,如果家长在旁边一个劲儿催促,孩子很容易养成半途而废的习惯。比如,孩子起床晚了,慌慌张张地吃早饭,妈妈不停地催孩子吃快点,不然上学要迟到,孩子可能干脆放弃早餐。

第六,家长的示范让孩子学会了半途而废。

模仿,是幼儿的学习方式,其行为习惯大多是模仿家长而形成的,如果家长做事没有耐心,遇到困难轻易放弃,那么孩子有样学样,也会养成做事半途而废的习惯。

要永远把放弃作为面对困难的最后选项。这样,即便最后放弃,其过程也是在培养孩子的毅力和责任感,避免孩子形成轻易放弃的思维定式

矫正孩子做事半途而废的习惯,家长应该这样做:

第一,给孩子创造独立做事的环境。

幼儿玩耍、做手工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家长应该尽量离孩子远一些,给孩子独立做事的时间和空间。如果孩子呼唤家长帮忙,家长要马上回应,但施以援手之前,要启发孩子,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要知道,解决难题的快乐要远大于接受帮助的快乐,家长切不可急于在孩子面前表现得无所不能,无形中剥夺孩子享受快乐的权利。

孩子上学以后,如果条件允许,家长应给孩子独立的房间,即便条件不允许,也要给孩子腾出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让孩子以独处的方式学习。

第二,多鼓励孩子坚持,以此培养毅力和责任感。

平时与孩子交流时,家长要信任孩子,鼓励孩子独立做事。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家长要衷心地祝贺,以此强化孩子的成就感。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比如钢琴弹不好、舞蹈动作不规范、书法作业被差评等,家长要克服心疼孩子的心理,鼓励孩子再坚持坚持,让孩子关注过程,而不能只盯着结果。家长最好能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帮助孩子渡过难关。

如果孩子做事中途退缩,不想完成,家长切忌唠叨不停,或者张口就骂、动手就打,更不要挖苦讽刺,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家长要及时开导、安抚孩子,使孩子产生愉悦感和自信心,树立坚持完成任务的决心。

要永远把放弃作为面对困难的最后选项。这样,即便最后放弃,其过程也是在培养孩子的毅力和责任感,避免孩子形成轻易放弃的思维定式。

第三,将目标化整为零,降低难度。

如果孩子给自己设立了一个较高的目标,做事的过程中渐感吃力,感觉目标不切实际,往往会半途而废。此时,家长要及时干预,引导孩子将大目标分解为若干小目标,然后按部就班地去完成,这样既降低了难度,也会让孩子体验更多的成就感。比如,孩子给自己设立了每天跑步1000米的目标,感觉完成起来有难度,家长可以这样分解:早上跑300米,放学后跑500米,爸爸夜跑时再陪着跑200米,1000米的任务就轻松完成了。

第四,做孩子的好榜样。

家长是孩子的模仿对象,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如果想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家长必须以身作则,无论什么事情,都要认真、圆满地完成。在和孩子聊天时,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讲讲自己在工作中怎样克服困难、百折不挠地完成任务,让孩子见贤思齐:爸爸妈妈做事能坚持,那么我也不能放弃。

【编辑:陈 彤】

猜你喜欢

小宇毅力习惯
我懂得了坚持与毅力
毅力号来了
How to Get Slim?
上课好习惯
趣味成语故事
趣味成语故事
一包花生
猜猜我是谁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