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读课后习题,优化作业设计

2023-04-24赖丽珍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草船借箭主线事例

赖丽珍

课堂教学应基于教学目标,实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检测的一致性。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时会孤立地看待学习内容,设计散点式的作业,导致整个教学碎片化。其中主要原因就是作业与教学没有有机融合,教学主线与作业割裂开来,既影响了教学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也不利于学生从作业中体会知识间的关联和应用。

那么,如何让作业与教学融为一体,让作业成为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呢?

一、将作业镶嵌于教学环节中

首先,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深入研究课后习题,理出知识主线,确定教学主线;其次,从促进学生知识关联的角度整体设计作业,镶嵌于教学环节中,与教学主线建立联系,并融为一体,实现作业融合于教学。

如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围绕语文要素,教材编排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议论文,安排了以下课后练习,引导学生学习用典型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

习题1:思考“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以及受到的启发。

习题2: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

为什么要列举这三个事例?每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的?

习题3: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三道题围绕“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这一单元目标,安排了逻辑关系密切的练习。首先让学生明白本课的中心观点就是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进而通过三个事例的内部结构,使学生懂得课文是如何运用具体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最后进行写法迁移,重点让学生学习用具体事例来证明论点的写法。

通过对课后练习的研读,我们理出了本课的教学主线:了解事例内部的结构顺序,发现事例和观点之间的印证关系—根据观点选择、判断事例材料—练写议论文提纲。

围绕教学主线,从作业融合教学的角度,设计了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环节。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整体教学设计:

学习活动一:盘点“事例”,发现共性

1.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2.仔细观察上面的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我发现,这三个事例都是先写______,再写______,最后写______,找到真理。课文用三个事例证明了______。

学习活动二:判断事例,明确写法

1.判断选择事例。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原文中有一个事例被编者替换了,你认为以下哪些事例也可以替换文中的事例?在括号里打上“√”。

(1)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

(2)美国谢皮罗教授在洗澡水的漩涡总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现象中发现了地球自转现象。(     )

(3)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 (     )

(4)瓦特在水蒸气推动壶盖跳动的物理现象中不断探究,改良了蒸汽机。(     )

2.讨论:你还能举出其他事例来证明本文的观点吗?

学习活动三:迁移写法,试写提纲

仿照课文,选择一个观点,用具体事例证明观点的方法,完成议论文的提纲。

(1)有志者事竟成。(2)玩也能玩出名堂。(3)失败乃成功之母。

二、“单点作业”走向“统整作业”

教材编排的课后习题一般承载教学目标,若干个“单点作业”逐一落实课文的若干个教学目标。每个“单点作业”中学生受到的语文知识能力训练比较单一,如果将两道或两道以上看起来不相同但却相关的练习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设计“统整型”作业,并设计整体教学的话,可以改变传统的、低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特别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名著阅读单元,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草船借箭》是单元起始课,重点是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借助关键句(人物言行)感知人物形象”。在传统教学时,教师往往会让学生找出体现人物言行的关键句,然后逐句讲解分析,课堂教学容易碎片化。那么,如何发挥作业的功能,整体设计教学呢?我们可以从课后练习入手,寻找设计的切入点。如《草船借箭》课后习题:

练习1:能按照起因、经过、結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练习2:画出课文中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和同学交流。

练习3:在阅读前和阅读后,

对文中人物的印象有什么不同?

我们对以上单点作业进行解构,发现习题1指向的是对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习题2和习题3指向的是借助关键句感知人物形象的能力,三道看起来不相同但却相关的练习如何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呢?我们发现,草船借箭的计划部署都落实在描写诸葛亮言行的句子中。学生在解读每一步部署时,不仅把握了草船借箭的经过,而且也感受到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人物形象。因此,“草船借箭”计划便是将单点作业重组成统整型作业的抓手。

由此,本课的教学主线是:还原“草船借箭”军事部署—解读“草船借箭”军事部署—论证“草船借箭”军事部署可行性。

围绕教学主线,我们设计了以下课时作业,此作业融入课堂教学。

《草船借箭》课时作业

学习活动一:还原“草船借箭”军事部署

认真阅读课文第3~9自然段,在方框内将“草船借箭”的军事部署补充完整,并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草船借箭”的军事部署。

学习活动二:解读“草船借箭”军事部署

读课文第3~9自然段,思考:诸葛亮的“草船借箭”计划为什么要如此部署?

学习活动三:论证“草船借箭”军事部署的可行性

有人算过这笔账,在技术上“草船借箭”根本不可能成功:当时大雾漫天,江面距离不会很近,曹军士兵射箭命中率肯定不高,会有很多箭掉落水中,20只船不一定能载满10万支箭;如果诸葛亮的船载满10万支箭,必会沉船;夜间作战,最好的选择是火箭,曹军如果采用火箭,那么诸葛亮的草船早就化为灰烬。因此,“草船借箭”不可行。你赞同他的说法吗?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做出如下判断:

我不赞同:首先从数字上推断,一个草把子插10支箭,船上有1000多个草把子,那么10万支箭是有可能弄到的;其次,古时候的船载重量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小,曹冲就是用船来称象的,一头大象至少四五吨重。当时诸葛亮的每只船中箭5000支,除了箭头是金属外,其余部分是竹子和羽毛,对于军中战船来说,船身并不重,不会沉船;第三,夜间作战一般会选择火箭,但是敌人离自己的军营很近,贸然使用火箭的话,可能会殃及自己的军营,所以曹操在没有弄清虚实之前,不会选择火攻。

整个过程,教学板块完整,作业与教学有机融合,而且学生对“草船借箭”谋略的理解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至深的过程,学生对诸葛亮的计谋佩服得五体投地,人物形象也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了。

(作者单位:浙江龙游县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草船借箭主线事例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人物报道的多维思考、主线聚焦与故事呈现
更加突出主线 落实四个到位 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缩写《草船借箭》
数字主线
草船借箭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缩写《草船借箭》
下沉和整合 辽宁医改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