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伦:造纸术的“改良者”还是“发明者”?

2023-04-23赵玉龙

月读 2023年4期
关键词:蔡伦造纸术简牍

赵玉龙

造纸术与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并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但关于造纸术的发明时间,以及东汉蔡伦究竟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还是改良者,学术界一直莫衷一是,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

根据刘光裕先生多年的研究,蔡伦在元兴元年(105)发明了“蔡侯纸”,并指出,蔡伦以前尽管已经有纸,但蔡伦之前纸的概念,与蔡伦所造纸并不是一回事。具体而言,主要指某些书写文字的缣帛纸、幡纸和絮纸。他认为,考古发现的蔡伦以前的纸,具有纸的形状,尚不具有纸的功能,称为纸状之物。蔡伦所造“蔡侯纸”才是真正意义上用于书写的纸。蔡伦是集汉代造纸技术之大成的杰出科学家,是把中国的造纸技术从不成熟阶段提升到成熟境界的伟大发明家,他发明了完整而成熟的造纸技术。这个结论是比较可信的,让人们对纷繁复杂的蔡伦造纸及相关问题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加深了对中国古代造纸术的理解。

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而非改良者,20世纪以来陆续发掘出土的多批西汉时期的古纸并不能否定蔡伦发明家的地位。根据《后汉书·蔡伦传》和《东观汉记·蔡伦传》中的记载,蔡伦作为造纸的最终成功者,实现了价廉而物美的既定造纸目标,主要在造纸原料和工艺两方面取得了有效突破。在造纸原料方面,蔡伦以废弃麻料(“麻头及敝布、鱼网”)与树皮(“树肤”)造纸,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这属蔡伦首创;在造纸工艺方面,蔡伦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切料与脱胶”“舂捣纸浆”“抄纸与纸药”三个方面,这形成了一套完整而成熟的生产工艺技术,这是蔡伦自己的发明创造。

基于以上结论,蔡伦能够发明“蔡侯纸”,解决长期以来“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的书写困境,主要是由于他在继承总结前代造纸经验的基础上,具备了造纸成功的主客观条件。

从主观方面来看,蔡伦能够发明“蔡侯纸”,主要是蔡伦具备造纸的天赋和才干。据《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东汉崔寔《政论》中又说:“有蔡太仆之弩,及龙亭九年之剑,至今擅名天下。”蔡伦曾封长乐太仆、龙亭侯,崔寔热情赞扬蔡伦所造之弩和剑,这都说明蔡伦富有科学头脑和发明家的气质,善于制作各类器械,掌握的工艺科技达到了时代顶峰。蔡伦所造“蔡侯纸”,《后汉书》本传说:“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这反映出蔡伦博学多才,具有非凡的创造能力,其优异的科技成就与杰出的科技才能,得到了君主和时人的充分肯定。“莫不从用”说明蔡伦造纸成功之后,纸张的使用得到了广泛普及。总之,蔡伦多方面的科技才能,是他造纸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从客观方面讲,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缣贵而简重”的现实长期困扰着人们的生活,社会上迫切需求一种能够代替缣帛和简牍的新型书写材料。《后汉书·蔡伦传》中说:“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简牍作为书写载体笨重而不便携带,缣帛又比较昂贵,且生产数量有限,普通人一般很难获得。纸张相对简牍,不仅体积轻便、易于携带,幅面宽阔、容字量大,而且表面平滑,书写便捷。蔡伦造纸之前,简牍和缣帛作为书写材料,在中国至少已有约一千年的历史,所以,简牍和缣帛作为书写载体其实已经困扰人们很久了,人们迫切需要摆脱“缣贵而简重”的困境,寻求“便于人”的理想书写载体。因而,汉代造纸不是盲目或无意识的行为,而是有明确的传播与文化目的。

二是汉代经学兴盛催生造纸术的发明。汉代经学经过西汉时期的发展,在东汉达到了鼎盛,统治者制定了一系列尊儒政策,促使全国教育得到極大发展,对书写材料的需求也急剧增长,这是推动东汉造纸的基本动因与客观基础。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学发展迅速,在官学教育之外,民间还有私学,这促使文化教育兴盛,全国各地的书写与阅读需求急剧并不断膨胀起来。特别是东汉儒学的进一步发展,经学教育空前繁盛,儒生在利禄的引导下,对经书和书写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多,日益认识到寻求简帛之外书写材料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一些儒生士子为了拜师问学,常远赴千里之外访求名师硕儒,希望得到他们的指点,获得仕进机会。同时,东汉时期的最高学府太学和文化教育发达的地区大多集中在都城和大城市,许多士子为了学习经学,常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以便能够读书、抄书、作文,他们对当时书写载体带来的困扰感受更为深切,急需实惠便捷的书写载体。

三是蔡伦造纸得到了汉和帝与邓绥皇后的大力支持。蔡伦以尚方令的身份造纸是奉和帝之命,和帝死后又得到临朝执政的邓绥皇后的支持。汉和帝与邓太后支持蔡伦造纸,主要是源于他们的执政理念和民本思想。“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他们知道民心、民意在国家兴衰和政权兴替中的决定性作用,造纸又是关系国计民生,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资料,所以他们执政时都特别重视民生,关心造纸,以致当蔡伦在元兴元年(105)造纸成功后,“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后汉书·蔡伦传》)蔡伦造纸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同时是一种国家意志和社会行为,能够得到和帝与邓后的支持,就意味着他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国家力量作为后盾。

四是蔡伦担任尚方令一职,为造纸提供了便利。《后汉书·百官志》记载,尚方令“掌上手工作御刀剑诸好器物”。可知,尚方令是负责为皇帝制作刀剑等精湛器物的专职官员。尚方是当时朝廷的高科技部门,聚集了全国最优秀的各类能工巧匠,这些工匠都可以为蔡伦造纸提供帮助。蔡伦至迟于和帝永元九年(97)从中常侍“加位尚方令”(《后汉书·蔡伦传》),奉命造纸,开始有机会掌握国家最先进的综合性技术力量,利用集体智慧,攻坚克难,去解决造纸中的重点疑难。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各方面研制条件,为造纸提供便利,最终获得了突破。

五是蔡伦之前造纸经验的积累。根据考古发掘,20世纪以来出土了多批西汉古纸,于此可以确定西汉时期已存在纸,蔡伦以前也已有人从事造纸,陈槃就指出:“纸之造作,不始于蔡伦。伦以前未尝无纸,但质料有不同耳。”只是这些古纸在造纸原料和工艺上还不够成熟,尚处于造纸的初级阶段,不具有书写功能。蔡伦要发明造纸术,生产出新型的书写材料,其中涉及的科技知识和能力,至少涵盖植物学、化学、物理学、机械学等学科,如果没有前代科技成果的积累,并加以充分继承和发展,仅凭社会需求和个人努力是无法实现的。可敬的造纸先驱们,为了生产出更好的书写载体,大胆尝试,反复实践,积累经验,一定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与痛苦,并仍然坚持不懈,克服困难与挫折,勇毅前行,为蔡伦造纸奠定了坚实基础。蔡伦正是在无数造纸先贤技术与丰富经验的基础上,从中得到启发和联想,最终在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造出了优质纸品—蔡侯纸,并在社会上推广应用。

蔡伦之前出土的西汉时期的古纸并不能否定蔡伦发明家的地位,蔡伦不是最早的造纸人,蔡伦之前已经有人开始造纸,只是尚处于探索、试制阶段,不能用于书写,且未得到广泛应用。蔡伦能够发明“蔡侯纸”,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造纸原料和工艺上都远远超出了前人,取得了新的技术突破,是真正造纸成功的人,“发明家”之称谓当之无愧。

猜你喜欢

蔡伦造纸术简牍
《天工开物》里的造纸术
让甘肃简牍“活”起来
秦简牍专造字释例
造纸鼻祖蔡伦
我学会了造纸
蔡伦改进造纸术
简牍文献中秦及汉初奴婢制度的特征
桂阳蔡伦
世纪惊奇:“走马楼简牍”发现亲历记
创意时代的新奇造纸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