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研学旅行发展问题及优化路径

2023-04-20钟瑞嘉蒋信炜

旅游纵览 2023年4期
关键词:贵州省乡村振兴

钟瑞嘉 蒋信炜

摘 要:贵州省既是西部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也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和福地。近年来,日益蓬勃发展的红色研学产业为贵州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文章以贵州红色研学旅行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省红色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贵州红色研学旅行未来发展的优化路径,希望讲好红色故事,让游客在旅行中切身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进而带动乡村旅游、乡村餐饮、乡村住宿、乡村农家乐等乡村产业的发展,解决乡村发展瓶颈问题,助力乡村振兴,为贵州省乃至全国的红色研学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乡村振兴;红色研学旅行;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G639.2;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贵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贵大(省)创字(2022)009号)。

引言

黨的十八大以来,“三农”问题成为党和国家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而乡村振兴战略则成为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1]。2022年1月26日,国务院再一次聚焦贵州,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支持贵州在乡村振兴上再创新绩,为走出具有贵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提供政策支持。《意见》明确指出促进贵州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繁荣发展的实现路径,明确提出要“围绕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强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弘扬,实施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馆等重大项目,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2022年12月,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意见》的工作部署,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了配套文件《支持贵州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继续推动贵州新时代旅游业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寻找新路径。至此,贵州乡村发展迎来新契机,贵州红色旅游产业将在国家政策支持、我国旅游市场蓬勃发展及贵州发展机遇期中迎来繁荣的发展前景。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贵州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和福地,有着无数珍贵的红色文化遗产,红色文化底蕴深厚。作为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排头兵,贵州省将乡村振兴与当地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相结合,以“沉浸式+体验式”的红色研学项目为核心,创新旅行模式,将当地餐饮、住宿、交通、娱乐等产业与红色研学旅行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发挥红色研学旅行项目应有的正向影响,打造出适合贵州发展定位的新时代乡村振兴农旅融合项目,从而带动贵州全域范围内的旅游产业发展,让红色研学旅行为当地高质量发展赋能。同时,贵州省在红色研学旅行产业实践中不断完善当地旅游和乡村产业项目,促进当地收入来源多元化、稳定化,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宣传红色革命遗址,持续传播正能量,创新传播方式,打造数字化文旅产业,提高当地知名度,推动当地特产出山渠道建设,从而引导当下年轻人领略红色文化,感受乡村质朴生活,让青年更有兴趣学习、更深入了解和更主动传承红色文化,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一、贵州红色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主体地位缺失,教化作用难以显现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红色研学旅行是在探究多彩贵州旅游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同时,结合乡村振兴大背景研发设计的,是以红色文化传承为主线,以青年群体为主要受众,集教育和娱乐于一体的较为新颖的研学旅行项目。不难发现,学生群体应是参与研学旅行的主角,但在贵州红色研学旅行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参与度较低的问题,难以很好地突出其主体地位。在红色研学旅行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不会提前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缺乏对红色文化的感悟和主动探索意识,往往只是在有关人员的组织下参与既定的活动,停留在被动接受阶段。同时,出于对安全问题的考虑,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范围也有所限制,学生缺乏自主探索的机会,最终导致研学旅行对学生实践能力与个人素养的培养效果十分有限[2]。除此之外,贵州红色研学旅行市场上存在“重旅行,轻研学”的现象,在实践中缺乏对学生的具体指导,研学主题不明确、研学课程设计不合理等问题较为突出,部分研学旅行浮于表面,缺乏对红色文化的深入挖掘,只是象征性地让学生参与研学活动,导致其缺乏应有的思考与反思,无法真正宣传红色文化,难以突显出其应有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

(二)产品设计创意性不足,共鸣式体验感缺失

贵州作为新兴的旅游大省,红色旅游资源禀赋、可研性研学资源丰富。值得注意的是,地方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挖掘依然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对乡村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红色资源禀赋开发不足,红色主题并不突出,缺乏完善的研学主题与研学活动设计,造成千篇一律的旅行体验。绝大多数乡村红色旅游景区局限于“片段化”信息[3],其陈列、展示、宣传的方式和手段较为陈旧,未能实现具象化沉浸式体验;仍以传统的文物展览、人工讲解、影视演绎等为主要参观方式,缺少对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等技术的应用,导致红色研学旅行产品的科技化程度较低,缺乏震撼力与感召力,同质化问题突出。再者,目前贵州省的红色研学旅行产品开发仍然停留在起步阶段,不少红色遗址处于未开发利用状态,红色资源利用率不高;产品设计中的创新性、创意性不足,项目缺乏故事性和体验感,难以对游客产生吸引力;部分活动组织开展不扎实,研学过程中缺乏互动性、参与性和体验性,未能让研学者既“娱”又“学”从而获得有趣的、深度的研学体验。

(三)基础设施不完善,乡村综合开发不足

乡村红色研学旅行产业的发展和总体管理离不开大量投资,需要政府提供财政帮助和政策支持,以获得旅游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贵州乡村景区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较为突出,乡村服务结构单一,红色景点开发力度不够,周边餐饮住宿、娱乐场所、购物场所等配套设施不健全,具备综合接待能力的星级宾馆和客服中心较少,从事研学工作的专业人员数量少、经验缺乏,游憩活动、文创产品规模较小,无法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导致乡村红色研学旅行项目发展的上限较低。再者,贵州部分红色景区分布在较为偏远的地区,喀斯特地形的限制,造成各研学旅行资源的地理跨度较大,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旅行中的交通负担。除此之外,红色研学旅行产业在贵州起步较晚,发展尚未成熟,综合开发不足,缺乏高效的营销手段,宣传力度小,知名度较低,对外形象难以提升。部分乡村景区依然处于“单枪匹马”阶段,缺乏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和模式,与周边区域未形成合力,产业融合发展程度较低,区域优势资源之间的整合度不够,无法形成脍炙人口的红色研学旅行项目,难以对游客产生吸引力,导致红色资源最终成为贵州大山里被遗落的一抹红,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正向激励作用。

二、贵州红色研学旅行未来发展的优化路径

(一)打造沉浸式体验,满足个性化需求

在规划设计阶段,贵州红色旅游景区应加强顶层设计,细分红色研学旅行市场,针对不同群体的偏好进行划分,构建相应的旅行环境,如组建校园、亲子、友情等多种旅行团队,打造乡村振兴、长征体验、健身体旅、休闲轻游等多条游览线路,在满足研学群体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使其感受到此次研学项目开发内容的魅力。在红色研学旅行发展过程中,景区不可仅选择观光旅游一种方式,而应通过沉浸式的参与体验,打破传统的研学旅行方式,在研学旅行中设计丰富的研学课程和精彩的互动体验项目,积极引导青年学习、感受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成果,让红色文化“活”起来,从而获得“共鸣式”的感悟和震撼,以此加强对青年的红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在具体实践中,景区可以采取“打卡闯关式”的研学旅行模式,利用当下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热门娱乐形式,如“桌游”“剧本杀”“角色扮演”“DIY”等,结合红色文化旅游,还原革命战争年代的真实场景,使其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配套设计特色“文创盲盒”等产品,让青年更有兴趣学习、更深入了解和更主动传承红色文化,从而带动经济增长,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通过“寓教于乐”的全新研学旅行模式,使学生在观瞻红色圣地的同时,还能看到祖国的秀美山川,了解当地的民俗艺术,做到游中得乐、游中得学。

(二)推动红色文化数字化发展,提升研学产业“智造”水平

研学旅行本身在青少年群体中就具有较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贵州省能够带给研学者难忘的沉浸式红色研学旅行体验的景区少之又少,因此着力推动红色文化数字化发展就显得极为必要。在挖掘优秀红色文化的基础上,景区应创新红色文化传播途径,利用互联网平台提升部分小众红色遗址的知名度,开发符合新时代青年旅行要求的红色研学旅行项目,增强对当代青年的吸引力,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刺激经济增长,最终促进乡村振兴。比如,在红色研学旅行发展过程中,景区要借助互联网的发展优势,配套使用集购物、分享、学习、互动于一体的研学小程序平台,设计“打卡点亮式”的研学地图、趣味研学游戏等内容,增强项目趣味性,提供在线制作个性化旅行纪念册、特色文创购买等服务,鼓励研学者互动分享,实现“线上+线下”联动配合,打造更为丰富的红色研学旅行体验;同时,积极与其他产业融合,在场景呈现方式上着力打破时空限制和环境约束[4],推动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创新,设计包含AR、VR等技术的数字化文创产品,提供DIY定制文创产品等新型服务,迎合当下青年的需求,让其红色研学之旅更有纪念意义。通过借助小程序平台,辅之以融入热门技术的文创产品,研学者可以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感知红色文化魅力,感受时代发展,珍惜当下,理解历史,坚定信念。

(三)践行“全域”思想,建立自主品牌

在红色研学旅行发展过程中,贵州省相关景区应转变发展理念,将全域旅游的概念贯穿始终,重视项目质量开发,将红色元素全过程、深层次、沉浸式融入衣、食、住、行、學等各方面,以贵州广大乡村地区为依托,以红色遗址为主线,设计精品研学旅行路线,让游客全方位了解和体会红色文化精神,感悟革命前辈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与此同时,应树立商业思维[5],加深研学旅行与红色文化的融合程度,努力将红色遗址打造成热门红色打卡地,并积极与乡村当地的服务业、餐饮业、住宿业、文创产品销售业等行业合作,建立自主品牌,展现乡村内在文化底蕴,并利用品牌效应,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塑造统一产品形象,增强乡村红色研学旅行竞争力,扩大红色遗址乃至其所在地的影响力,提升旅游地知名度;还要结合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找到乡村与旅游资源的契合点,充分发掘乡村资源,提高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偏远革命老区经济发展落后的现状,展现当地独特的资源禀赋或特色产业,使游客在红色研学旅行中沉浸式学习、感悟红色文化,体验乡村风俗民情,感受历史变迁的震撼,产生情感价值认同,更愿意走进乡村,从而带动当地就业,实现农民增收,将农村的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增进农民福祉[6],为乡村“添人气”“聚财气”,实现“乡村美”“农民富”,更好地让红色研学旅行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人心。

三、结语

近年来,贵州省在研学市场中受到的关注越来越高。国家政府部门对于贵州省研学产业的支持,或将成为贵州旅游产业的潜在“发动引擎”,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政策利好的大环境下,红色研学旅行是贵州省研学旅行发展的一个重头戏,“乡村振兴+红色研学”的新发展形式将会更加丰富贵州的旅游市场,同时也能为贵州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成为贵州红色文化传播与乡村振兴发展的新窗口。然而,目前贵州省红色研学旅行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亟须采取打造沉浸式体验,满足个性化需求;推动红色文化数字化发展,提升研学产业“智造”水平;践行“全域”思想,建立自主品牌等应对措施,以此解决问题,传承红色基因,贯穿“四史”教育,聚焦革命老区,引导青年服务乡村振兴,并在潜移默化中推动青年对党史的学习与爱国主义的理解,让红色基因浸润心灵、让青年理想在田野中绽放。

参考文献

[1] 杨静,侯智勇.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以老观镇为例[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22(4): 43-48.

[2] 王丽晖.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新课程,2021(10):136-137.

[3] 陈怡洁,黄俊毅.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红色研学旅行的提升对策:以三明市明溪县为例[J].乡村科技,2021(32):8-10.

[4] 吴远清.VR全景技术在研学旅行中的应用:以“英雄小八路”VR全景纪念馆红色研学为例[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2(2):61-64.

[5] 罗波.“十四五”时期贵州推进红色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研究[J].理论与当代,2022(5):60-64.

[6] 尹成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长效机制与政策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1):25-30.

猜你喜欢

贵州省乡村振兴
贵州省种公牛站
贵州省种公牛站
贵州省种公牛站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