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日战争时期红色经济支撑机制的经验与启示

2023-04-18许卉韦玮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

许卉 韦玮

摘   要: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红色经济建设的支撑机制包括发展农业、工商业等产业经济,运用金融杠杆调节经济,实施“开源”与“节流”的财政政策,采取合理的领导方式与人员组织、激励措施。这些宝贵的红色经济建设实践经验对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包括要自力更生,推动产业经济发展;灵活审慎,维持金融市场稳定;激励人民,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尊重经济规律,以人民为中心,走中国特色的经济建设道路,等等。

关键词:红色经济;抗日战争;支撑机制;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06-0132-04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征程上,带领全国人民通过不懈的抗争与努力,结合不同时期的国情,通过不断探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累了丰富的经济建设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红色经济思想。红色经济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经济建设活动,提高了生产发展水平,弥补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求,提供了抗战军费保障,获取了宝贵的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及政府治理的实践经验,为抗争胜利奠定了经济基础,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通过梳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边区、抗日根据地开展经济建设活动的历史经验,总结归纳红色经济的支撑机制,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提供经验与启示。一方面有助于丰富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史,以及中国共产党红色经济建设实践的理论内容;另一方面有助于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抗日战争初期边区及根据地经济状况

(一)生产力水平落后

抗日战争初期的边区及根据地,农业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生产技术落后,农村生产资料贫乏,小农家庭经营分散,生产效率低下,抵御灾害、抗风险能力低,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工业生产方面,边区及根据地军用、民用工业、商贸流通业水平落后,工商业产品供应匮乏。

(二)面对军事与经济封锁

中国共产党不仅要面对日军的扫荡,还要面对国民党的反共攻击,包括军事打击与经济封锁。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反共活动达到高潮,不但停发了八路军的军饷,而且基本断绝了边区的一切外援,如禁止粮食、药品、布匹等必需品流入边区。边区政府面临着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军费不足,财政赤字不断扩大。

(三)人民生产生活受破坏

战争对生产破坏极大,再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导致抗战初期的人民群众收入微薄,百姓生活艰苦;农民占有耕地少,税赋重,生产积极性不高;工业化水平低下,加上国民党的军事与经济封锁,产品供应能力不足导致了日用品匮乏;流通货币的不稳定增强了生产与生活的交易风险。

二、抗日战争时期红色经济支撑机制

(一)红色经济的产业建设基础

1.农业

边区政府实施了多项政策促进农业发展,以保证农产品供应、提高农村收入,为红色经济发展奠定了产业建设基础。一是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保证粮食供应;二是改善农业生产设施,改良土地,兴修水利,如杨桥畔水渠、裴庄水渠等灌溉工程,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三是减租减息,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与抗战热情;四是发放农业贷款,提供对农业、农村的资金支持。1941—1945年,边区农业贷款发放从最初的23.5万元增长到59 900万元。

2.工业

抗战时期边区政府鼓励大力发展工业,提高工业水平,增加工业品供应。例如,晋察冀边区政府鼓励人民发展农村手工业、军事国防工业及民用工业,如建立农具厂、造纸厂、制革厂、造机厂;陕甘宁边区政府充分利用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推动煤、石油、盐等矿业的发展,争取工业产品自给自足。

3.商业

边区政府鼓励商贸业的发展,促进商业繁荣。例如,陕甘宁边区成立了盐业公司,满足了边区军民对食盐的需求,并通过盐业贸易填补了边区对军用品和日用品需求的不足,增加了边区政府的财政收入。边区政府还通过消费合作社促进合作社经济的发展。至1940年,陕甘宁边区合作社已发展到100余家,合作社社员增至12万人,股金达26.8 万元。此外,边区政府严格管理商贸业,鼓励商人进行商业活动,打击商业垄断。

(二)红色经济的金融调节杠杆

中国共产党在边区政府通过建立金融机构,发行货币,制定银行信贷等金融政策,为当地的产业经济活动提供了金融支持,为抗日战争所需军费提供了资金保障。

1.建立边区银行,发行货币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了陕甘宁边区银行,为筹措军费、補充财政赤字,支持生产,相继发行光华代价券、边币及商业流通券。1937年,陕甘宁边区银行成立,设立了总管理处、业务处和秘书室,并开设了多家办事处和分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边区银行主要负责管理法币的流通,并发行了光华商店代价券作为辅币,解决了小额零钱的市场流通需求。1941年皖南事变后,为应对国民政府对边区的军事、经济、金融的封锁,陕甘宁边区政府通过停用法币、发行边币、回收光华代价券、打击法币黑市交易、促进法币与边币兑换等一系列手段,使边币成为陕甘宁边区货币流通的本位币,稳定了边区的货币市场,实现了边区政府在金融市场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1944年,为解决边币发行量过大引发的通货膨胀问题,边区政府发行了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商业流通券,使之成为边区新的本位币。

2.提供贷款,支持经济

边区银行通过现金贷款、实物贷款等形式,提供了财政借款、农业贷款、工商贷款和机关借款等类型的贷款,分别为农业生产、手工业、私营工业、公营商业等产业提供了金融支持,帮助各机关、部队、学校建立基金,有效稳定和发展了边区经济,发挥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

3.吸收存款,发行债券

边区银行通过开展活期存款、票据存款、暂时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以及发行债券等业务,最大限度吸纳社会闲置资金,促进资金的有效流通,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为边区的金融稳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红色经济的财政政策措施

面对抗战时期边区政府的财政困难,中国共产党从财政收入、支出、管理等方面实施了各种财政政策措施,将“开源”与“节流”结合,保障了当时生产建设与军事活动的资金需求,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1.发展经济,开辟财源

红色经济的财政指导思想是通过发展经济保障经济、军事供给,从而开辟财源,扩大财政收入。这一理论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结合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艰苦环境下的实践,探索了经济与财政的辩证关系,增加了边区政府的财政收入。

2.精兵简政,节约开支

中国共产党在边区、抗日根据地开展了“精兵简政”工作,缩编部队,裁减机关人员;与此同时,反对浪费,打击贪腐,倡导节约,鼓励效能。从而有效节约了不必要的财政开支,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和部队的战斗能力。

3.合理税赋,统筹兼顾

边区政府将税收征收设置在合理水平,通过废除苛捐杂税、减租减息、改善待遇、赈济救灾等方式减轻人民负担。同时,强调要“公私兼顾”、“军民兼顾”,在发展公营经济的同时,也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团结军民共同抗战。

(四)红色经济的组织人力保障

抗战时期红色经济组织的领导策略、管理形式、人员组织与激励,也是经济机制健康运行的重要支撑。

1.领导策略

中国共产党重视基层干部和精英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吸纳优秀人才,在中共县委及基层组织培养了大批基层干部,不但提高了基层治理能力,也有利于下级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地执行上级指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中,实行集中领导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有效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提高了管理效率。

2.人员管理

在人员组织上,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改革,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投入抗日战争。在人员激励上,边区政府最大限度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团结所有可以团结的力量,并树立典型代表,激发生产者的生产动力,扩大了抗日武装力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从4万名发展到120万名,军队发展到120 万人,民兵发展到220万人。

三、抗日战争时期红色经济对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一)自力更生,推动产业经济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面对日本的军事扫荡与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极其恶劣的环境和薄弱的基础下开展大生产运动,实施农、工、商等产业政策,促进了边区的经济发展,为抗日胜利奠定了经济基础。新时代的中国,面对着诸多新的挑战,必须通过自主研发、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助力经济转型,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必须加强国际国内双循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促进经济发展。

(二)灵活审慎,维持金融市场稳定

边区政府通过设立陕甘宁边区银行,发行光华代价券、边币及商业流通券,治理了通货膨胀,实现了金融自主,稳定了货币流通市场,发挥了金融市场对经济的支持作用。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金融市场有了更大发展,金融机构林立,金融工具种类繁多,融资形式多样,金融全球化程度加深,金融市场风险也随之增大。这要求我们要建立更严格的金融监管制度,实施灵活审慎的金融政策,防范金融风险,发挥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功能,稳定物价,防范通货膨胀,持续深化金融改革。

(三)开源节流,维持财政收支平衡

在财政政策方面,中国共产党在边区通过发展经济“开源”,通过精兵简政“节流”,通过减租减息、赈济救灾等方式减轻人民负担,激发人民生产积极性,不但克服了财政困难,而且为生产建设与军事斗争提供了保障。在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中,政府应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面对不同的经济形势实施灵活的财政政策,调节市场供给、投资与消费需求;通过税收的调节作用调节收入分配,调动个人、企业的生产积极性;通过合理的财政投入,促进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的发展,改善民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四)激励人民,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抗战时期,红色经济组织的领导策略、人员组织与激励机制,是经济发展与抗战胜利的重要支撑。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必须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所想所需,激发人民生产的积极性,增强“四个自信”;同时要与时俱进,发现并解决不同时期的社会矛盾,提高组织管理的效率,推动社会进步。

(五)尊重经济规律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毛泽东思想,尊重经济规律,重视生产活动,积极改善生产条件,满足了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及军事斗争的需求。在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我们同样要坚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坚持习近平经济思想,正確认识、尊重并运用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结合“市场”与“政府”两只手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六)以人民为中心

抗战时期,中国人民饱受战争苦难,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需求,带领人民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如今的中国,人民生活水平获得了极大提高,已实现全面脱贫,中国共产党的目标已从抗日战争时期的保障人民基本物质生活需要,转变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时代在更替,人民的矛盾在变化,人民的生活目标在升级,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目标始终没有改变。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应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始终关注人民的教育、医疗、公共卫生、住房等民生需求,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升级需求,引导积极健康的需求,调节市场供需结构,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七)走中国特色的经济建设道路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得到了无数的历史经验教训,从中总结出其独特的、适合中国国情民情的经济运行机制,这是任何照抄照搬西方经济运行原理所无法实现的伟大的智慧。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实践,既没有照抄照搬任何国家的经济理论与政策,也没有罔顾经济规律一意孤行,而是在理论的指导下,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及问题出发,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新时代的中国,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着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也必须通过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智慧,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建设道路。

参考文献:

[1]   晏维龙.百年红色经济史是连续史[J].审计与经济研究,2021,36(5):1-3.

[2]   吴文慧.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农业经济政策研究[J].学理论,2021,(8):52-54.

[3]   张娅莉,孟小丽.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盐业经济[J].兰台世界,2020,(10):146-149.

[4]   陆岷峰,欧阳文杰.百年党的历史 百年红色经济——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发展脉络、特点、经验与启示[J].南方金融,2020,(9):3-16.

[5]   李林霞,郑春生.浅析抗日战争时期地方银行的社会功能——以西北农民银行为例[J].吕梁学院学报,2019,9(5):41-46.

[6]   李飞跃,张冬,刘明兴.抗日战争的经济遗产:国家能力、经济转型与经济发展[J].南开经济研究,2019,(3):76-103.

[7]   孙大志.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经济发展思想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7,24(4):30-31,40.

[8]   姬雄华,殷丹丹.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和边区政府货币政策比较研究[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7,(5):45-52.

[9]   任生谋.探析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理论渊源[J].理论观察,2016,(8):79-80.

[10]   马菲菲.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经济现代化实践活动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36(10):50-53.

[11]   符妹.毛泽东抗日战争时期财政政策及其现实启示[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5,13(5):15-18.

[12]   党政军.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银行[J].陕西档案,2014,(1):50-53.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Red Economy Support Mechanism in the War Against Japan Period

Xu Hui, Wei Wei

(School of Accountancy, Guangxi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Nanning 530222, China)

Abstract: In the War Against Japan period, the support mechanism for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carry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d economy included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dustry and commerce and other industrial economies, the use of financial leverage to regulate the economy, the implementation of “open source” and “throttling” fiscal policies, and the adoption of reasonable leadership methods, personnel organization and incentive measures. These valuable practical experiences in red economic construction provide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for China’s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including self-reliance and promoting industr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flexibility and prudence to maintain financial market stability; inspire the people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social governance; respect economic laws, take the people as the center, and take the road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red economy; the War Against Japan; support mechanism;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責任编辑   妤   文]

猜你喜欢

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让听课高效起来——以《抗日战争》为例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第一卷)
略论抗日战争时期的精兵简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