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应像呼吸一样自然

2023-04-17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3年3期
关键词:实验学校刘老师校长

刘老师一年前退休,被返聘到高中部做管理工作。一天他突然说:“我们家那位想见见校长,说真奇怪,现在我一有空就抱着书看,之前几十年都没这习惯。”问为什么,刘老师解释:“因为校长经常推荐书,还留便条说这几章节一定要读,那几页要重点看,内容都与工作息息相关,学了就可以用。这样读着读着就成了习惯,现在我都自己找书读。”

“很难想象,一群不爱读书的人在教书。”读书的重要性大家都清楚,但老师们常说因为“忙”而没有时间读。事实是,不读书的“忙”乱,容易导致工作没有方法而“盲”目,没有方向而“茫”然。读书,能让我们忙而有序,忙中得法,由忙乱变从容。

怎样才能让老师们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呢?

创造有趣活动,营造读书氛围。“一人读书大家受益”——每次会前的10分钟“读书分享”,让大家都能领略到整本书的精髓;“每个活动都能找到书的影子”——把书当作最好的礼物:帮学校发现了一个安全隐患,立马能得到一本自己挑选的书;“同伴推介”——读完一本好书,写上一段推介词便可以报销书费;“我为图书馆买本书”——每位教师发现好书,都有权采购;“自取书屋”——不用办理繁琐的借阅手续,读完还回即可;“校长荐书”——讨论完某项工作,随手赠送与工作匹配度高的书籍,能给工作带来新思路……当一部分人先讀起来,便会有“不读不行了,说话用词都跟不上你们了”的感叹。

这些活动都是正面引导,没有给老师施加过分的压力和负担。阅读不宜给教师紧张的生活加上额外的砝码,应该让读书成为教师发自内心、乐于去做的一件事,使阅读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

体会读书价值,养成读书习惯。虽然“无用之书方为大用”,但带着解决问题的需求读书是最有动力的。学校组织结构要变革,管理人员广泛涉猎各类管理书籍;学校系统设计德育课程,能帮助读懂各个年龄段学生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类书籍,成为课程设计攻坚小组的重要依仗。因需而读,非常适合阅读起始阶段。这也是苏轼倡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大意是每次读书,只去专攻一个领域,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先有目标,再去读书,事半功倍。

虽然促进团队阅读的方法众多,但事实证明“分享”是良方。校园里无处不在的分享活动,促使老师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浸染。不仅分享读书心得,也分享读过后的实践感悟。学校不提倡老师们“同读一本书”,因为每位教师的兴趣点和困惑是不一样的。

读书是一种习惯。每天至少保证30分钟的阅读时间。看似简单,很难坚持。一旦做到,就会发现自己迷恋书香,慢慢地,阅读就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样,每天做点这个看似不紧急却又重要的能影响一生的事情,能更加智慧地工作和生活。一旦养成习惯,读书就如呼吸、吃饭、睡觉一样自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不需要专门时间和刻意地点。

“老师有什么样的体验,就会把这种体验传递给学生。”老师体会到阅读的力量,自然会想方设法营造环境引导学生爱上读书。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老师们设计了阅读晋级榜,利用网络积累阅读积分,寒暑假里孩子们都疯狂阅读,积攒功勋。阅读内容是老师们围绕课标遴选和开发出来的读本,每学年的阅读量远远超过课标要求。学生自己组织的班级、年级和校级“读书小讲坛”,活跃着大批阅读爱好者。阅读能力提升,写作的兴趣和能力也随之高涨,孩子们自己办班报、班刊,集体出书,甚至出版个人专著,这些成果的产出,反过来又会激发同伴更高的读书热情。

责任编辑/周小益

王昌胜

2014年度中国课改杰出校长,中国教育学会“未来教育家公益项目”培养对象,首批“荆楚教育名家”;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中小学发展办公室执行主任,“我们工作室”负责人;现兼任神农架林区创新实验学校质量促进中心主任,湖北宜都创新实验学校、郑州市郑中国际学校、郑州市创新实验学校校长。

猜你喜欢

实验学校刘老师校长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宽甸满族自治县第二实验学校
幽默的刘老师
论校长的修养
绵竹实验学校
大英县实验学校
自贡蜀光绿盛实验学校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