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

2023-04-17蔡朝霞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3年3期
关键词:跨学科学校课程

蔡朝霞

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发布,并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我们通过一系列学习知道了“是什么”“为什么”之后,关键是“怎么做”。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作为一名“60后”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笔者从“八五”到“十四五”期间,主持或参与了近20项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特别是亲历了从2000年开始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真切地感受到学校课程是难点也是教育发展与变革的生长点。在我看来,新课标的内核是课程,是“基于课程,通过课程,为了课程”而制定的。因此,我们要从课程建设与实施上发力。

课程顶层设计力

课程顶层设计力就是通过设计基于新课标的校本化课程实施方案,合理地设计课程内容和形式,让学科教师发挥学科专长,自然地成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导师,让他们做自己擅长的事情,真正行动起来并在行动中成长和改变。

武汉小学(瑞景校区)一直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促进学生发展,学校聚焦“国际理解教育”,对中小学生国际理解素养的培养进行积极探索,力求通过“国际理解教育”这一窗口,进一步打开学校课程整体改革之门,为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随着对“国际理解教育”和现代人才核心素养要求的进一步研究,学校在课程建设时聚焦“理解”这一核心,立足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从优秀的国际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引导学生从理解身边的人和自然开始,成为自然之一员、社会之一员、国家之一员,从而最终成为全球之一员。通过一系列课程建设与实施,学生成长为既具有家国情怀、又具有国际视野的新型人才。

例如,学校围绕课程目标设计,开展全校性跨学科主题学习,结合学校的自然环境和资源,设计了“爱上博物馆”和“森林学校”研学课程,具体规划了实施的方案和路径。从课堂到课外,从书本到实践,长、短课时结合,充分挖掘和利用资源,用更加有趣、多元的方式开展跨学科实践课程。

此外,学校深入挖掘教师这一重要的人力资源,通过教师能力培训,为课程实施奠定基础。学校从教师参与实施跨学科学习的时间节点、任务分工和课程内容等方面统筹安排,让不同学科的教师都有明确的课程目标和内容、实施的方法和路径,并构建运行机制促进教师围绕课程目标具体设计课程实施环节,并发挥学科优势和能力特长对学生跨学科学习进行有效指导,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实践与体验的课程导师,让无边界、无距离的学习真正为学生发展赋能。

在学校顶层设计的框架中,教师是在宏观的课程视野下组织教学,给课程的细节和环节赋予了课程目标的价值和意义,让每一个教师个体成为课程实施中彼此关联的整体,这既体现了“我在这里很重要”的团队文化,又带来了“永远不是一个人的战斗”的归属感,更看到了彼此赋能学生成长的模样。

课程实施保障力

随着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深入推进,我们需要以课程为核心设计学习空间和场景。因此,学校管理者还需要修炼课程实施保障力。

一方面,要从课程实施的维度去思考学校空间建设。例如,学校正在进行学习空间的设计,无论是空间的布局还是物品的设置都基于课程、为了课程。学校通过梳理课程与教材,让空间和环境与课程和教材对接,引导教师利用学习环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学习赋能。学校的未来设计将不再以教室为基本空间,跨学科学习场所将无处不在。灵活的隔断、层叠似的开放空间、可移动终端和多功能媒体任意呈现的空间设计理念,正成为学校学习空间设计的新趋势。

另一方面,因为有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需要,学校内部的课程运行机制也需要改变。首先,时间和空间的重新整合,熟悉的课程表需要重新定义和设计,课堂也不再是整齐划一的40分钟时间,多元的课程运行方式需要管理者成为校园时空规划的设计师,既张弛有度,又有序运行。其次,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既挖掘校内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又要打破围墙吸收社会能量,让学校空间与城市空间相互嵌入融合,如可以把洪山菜薹种植基地、武汉桥梁博物馆、武汉城市展厅等作为跨学科学习的课程基地。最后,解决课程实施实际问题的服务意识,也许是主题学习的场景搭建,也许是学生的一张学习任务单、一册学习资料集……只有课程实施保障力到位,才能让跨学科学习真正发生。

教师要强化“二心”

教师是在学校课程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让课程理念落地和保障课程实施品质的关键因素,其在学校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因此,面对这样必须去做的、有一定挑战性的重要工作,教师要强化“二心”。

实施课程的“责任心”。既然是课程,教师就必须在学校课程方案的基础上,在实践中以高度的责任心进一步细化課程目标、明确课程内容、取舍课程资源、优化课程组织、关注课程进程、实施课程评价。

既然是课程,就需要建立课程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以评价促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之一。教师的责任心体现在对学生公平公正、激励性和指导性的评价,让过程性评价与课程的进程匹配,成为课程实施的一部分。例如,学校要求教师把学生参与跨学科学习的过程纳入综合评价体系,计入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册,每学期评选优秀学员进行表彰,每月对学习表现突出、学有成效的学生给予特殊的激励,如“童心院线”观影券2张,学生可以邀请自己最好的朋友一起看电影,提升学生参与跨学科学习的获得感。学校根据教师的需求组织“童心梦工场”跨学科学习专场汇报展示活动,参与展示的学生可以得到“亲友团”入场券,与朋友、亲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这种激励性的措施让学生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持久的学习动力。

促进课程的“服务心”。为了保证课程实施的效果,教师还需要有促进课程实施的“服务心”。以学校选修课为例,教师的“服务心”体现在对家长和学生选课的指导上,也体现在关注细节和安全上,做好精细化管理。比如,学校制定了《选修课公示制度》,让所有的学生、教师都清楚选修课的安排,做好人员管理;制定班主任和选修课教师衔接管理的细则等。在学校,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你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什么样的老师,你自己就要努力成为这样的老师。”这种“服务心”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仁心和情怀。细节无处不在,细节决定品质,只要善于发现、主动作为,这种服务就会让课程呈现出情怀和温暖,绽放出人性之美,走进学生生命成长的旅程。

经历了20多年的课程改革,当再次出发的时候,我最想表达这样一个观点:“学校的课程建设不是打包的快餐,也不是流行的单曲,而应该是用时间熬制的老火靓汤,需要我们带着敬畏之心,坚守匠人之心,摒弃功利之心,添加食材,把握火候,让它历久弥香。”

责任编辑/曹小飞

猜你喜欢

跨学科学校课程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