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中华加油站”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2023-04-17罗宏文范成君王菡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3年3期
关键词:研修青年教师共同体

罗宏文 范成君 王菡

为探寻一条能够满足青年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激发青年教师发展内驱力、提升青年教师人文素养的专业成长之路,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小学以“同频共振、同学共研、同台共赛、同行共长”为宗旨,探索建设了以“青春中华加油站”学习共同体为核心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研修模式,充分提升其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同频共振:共同愿景推动全面发展

学校以任务驱动教师深度学习和专业发展,整体规划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体系,形成“1+2+3”校本研修课程体系,对“青春中华加油站”学习共同体成员的培养围绕“1个核心”“2个目标”“3个维度”展开。

“1个核心”是指将青年教师发展和学校文化融合。“青春中華加油站”既来源于校名,更要求青年教师在“站在小中华 心系大中华 全面发展强中华”学校文化引领下,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成为能够堪当时代大任的新时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这是学习共同体成员的共同愿景和价值取向。

“2个目标”是指青年教师发展要德才兼备,要从“全员育德”和“全程育能”两个目标组织教师进行研修,促进学习共同体成员全面发展。

“3个维度”是指从师德建设课程、学科专业发展课程和班主任专业发展课程三个维度设计青年教师研修课程,提供系统化的指导。

在建设师德校本课程过程中,学校首先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青年教师自身实际情况和综合发展的需要,引导他们能以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为标准来明确自身师德建设的基准。二是抓准契机,紧跟时事,在教师节、国庆节、青年节、建校七十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开展研修。青年教师通过参观建校历史的老物件、观看珍贵的影像资料、聆听动人的校园故事和退休教师的亲身经历,切实地感受学校深厚的历史底蕴,看到学校拔节而长成为武昌名校的发展足迹,了解前辈教师丰硕的教育成果。这是青年教师成长的第一课,也是最鲜活有效的师德研修。

在学科专业发展课程设计上,学校通过常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和师徒结对活动,让青年教师在日常的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研课中提升专业素养;开展主题式研究活动,如“‘双减’下作业设计研究”“跨学科主题活动设计大赛”等,促进青年教师在新颖有趣的活动中锻炼成长;鼓励并指导青年教师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培养教师教科研能力。同时,班主任专业发展课程研修贯穿完整的学期或学年,重点提升德育和班级管理能力。

同学共研:合作研究促进深度学习

青年教师在教师发展中心的引领下,依托共同体这个学习型组织,开展研课堂、研课题、研课程、研作业活动,共享智慧、交流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改进。

打造精品课堂。课堂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场域,站稳讲台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最基础、关键的一步。青年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在骨干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共同备课、研课,互相听课、评课。对于同一个教学内容,因为教师不同的自身素养和教材解读会呈现出教学方式、教学风格、教学艺术的多样性,青年教师借助学习共同体平台,积极参与合作教研,并敢于开放自己的课堂,倾听同伴的声音,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养学习能力,尽快理解、适应并掌握课堂,进入专业成长的快车道。

参与优秀课题。学校为青年教师参与各级各类课题创设环境。大家自觉加强理论学习,研读相关文献,梳理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挖掘研究中的创新之处,共同讨论、分工撰写、合作成文。充分发挥科研骨干教师和带头人的示范与辐射作用,在“传、帮、带”的过程中指导青年教师走上科研之路。

开发特色课程。自开展课后服务以来,学校为学生提供体育、艺术、科学、文学、劳动教育等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和社团活动,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青年教师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专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在行动中研究,在实践中摸索,不断开发和完善课程资源。目前,由青年教师开发创建的课程有礼仪课程、劳动课程、“家校社”课程、花绳课程等。

同台共赛:竞赛练兵激发内驱动力

竞赛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催化剂。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技能比赛,充分利用比赛的契机,让青年教师在展示自我风采的同时,产生学习的需求,从而推动自身专业快速成长。

学校“双评”,搭建平台。学校每两年评选一次“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参评内容包括上一节参赛课、现场制作课件与说课、业绩考核、才艺展示和现场答辩;“学科带头人”参评内容包括上一节参赛课、现场评课和业绩考核。“双评”为青年教师搭建了成长平台,激励青年教师在发展中积累教育教学经验,实现职业价值。

人才练兵,打磨技能。定期组织开展“青年人才大练兵”活动,如“‘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比赛”“现场课件制作大赛”“跨学科教学设计案例评比”“学生评语撰写比赛”“新课标知识问答”“教育类主题辩论赛”等。青年教师在各类比赛中充分锻炼了专业技能,提高了综合素养。

师生同测,换位体验。比如,青年教师现场完成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期末试卷并在考后填写评价反馈。在师生同测的过程中,青年教师能更好地体验和理解知识点、核心素养的考查方式及现场应试情况,这一活动能为青年教师改进教学方式、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找到切入点。

同行共长:同伴效应助力共同成长

“青春中华加油站”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了同伴效应,集聚具有相似知识背景、共同价值取向的同龄人,让青年教师在优秀的群体中寻找伙伴,取长补短,共享共赢。在“青春中华加油站”这一大组织之下,青年教师还自发组织建立了其他小型的学习共同体。

“青春中华读书会”。持续阅读、积淀专业素养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青年教师自发成立了“青春中华读书会”学习共同体,开启“我与校长共读经典”系列阅读活动。校长与青年教师每学期共读一本书,以朗读打卡、撰写心得、沙龙分享等形式交流学习。促进青年教师细读经典,深度学习,提升人文素养,丰厚理论底蕴。

“互联网+学习”共同体。这一学习共同体萌发于数学组。数学教材中的图形单元、统计单元都可以与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融合。为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呈现更直观丰富的演示,青年教师探索了camtasia studio、网络画板、focusky动画等软件的使用方法,挖掘了希沃白板、WPS等基础授课软件的创新用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有趣起来。在“互联网+学习”共同体的基础上,教师发展中心为学习共同体成员提供了专业的信息技术培训,由零散、自发的个人研究转变为集体的研修。

跨学科主题学习共同体。2022年版新课标发布后,“项目化学习”“大单元教学”“跨学科融合”等成为当下的教育热点。不同学科的青年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进行学科融合研究,诞生了许多经典课例。如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融合的《田忌赛马》,数学学科与美术学科融合的《图形变换》,语文学科和科学学科融合的《爬山虎的脚》等。通过思维的碰撞、学科的交会,让课堂创造更多可能。

经过几年的发展,“青春中华加油站”学习共同体的研修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青年教师已经成长为学校的中坚力量。如今,“青春中华加油站”学习共同体已经形成品牌效应,起到良好的区域辐射引领作用,为“学在武昌”品牌建设和武昌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责任编辑/李慕绚

猜你喜欢

研修青年教师共同体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共同体的战斗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