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做一份科学的教师发展规划

2023-04-17胡媞王桢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3年3期
关键词:研修规划培训

胡媞 王桢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小学高度重视顶层设计,探索出“规划赋能,让教师成长真实发生”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工作思路:以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建立管理制度,开展研修活动,创建课程体系,进而实现以规划弘扬师风正气,激活团队潜能,突破发展瓶颈,打造理想生态。

深度调研,明晰学校现状及教师发展需求

目前,针对学生人数和近三年选聘入职的新教师人数“双增长”的现状,学校采用问卷调查、个体访谈、团体座谈等方式对教师发展状况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调研。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从整体上看,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学校教师队伍年龄层次、学历水平和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差异较大,个体专业发展需求不尽相同。比如,青年教师对提升教材解读能力、课堂教学能力以及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班级管理、家校沟通的效能等培训十分需要;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教科研能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能力等研修需求较大。其二,仅靠常规培训已经不能满足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较之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微培训、同课异构、互动沙龙等研修方式更受教师欢迎,需要不断改变教师培训方式,为教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从教师发展需求角度看,主要有以下几点需求:

其一,课改转型需求。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关注内涵发展、提升教学质量的新阶段。教师对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特别是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有着较为迫切的需求。对“素养导向”“大概念”“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评一体化”等高频词汇,存在“不理解”“难理解”“不知如何操作”的问题和困惑。

其二,个体成长需求。青年教师发展动机较强,期望能在教育教学、教研方面上取得进步,在入职五至八年间实现个人成长跨越式发展。部分中老年教师产生了一定的职业倦怠感,也需要通过获得一定的职业成就感、幸福感,以突破发展的瓶颈。

其三,提升质量的需求。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家庭、社会都十分关注教学质量和学业水平。教师对此尤为重视,都希望自己所执教的学科在各项评价和质量调研监测中取得佳绩,希望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整体规划,同步构建发展工作框架和教师个人发展计划

教师专业发展要以学校动态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问题为导向。学校因势而谋、因校制宜、守正创新,全方位构建“倾心宽厚、精研出新”的教师专业发展新格局。

首先,做好顶层设计。本着真心赏识、扬长避短、激发潜能的原则,学校管理者既要当好领导者,也要成为教师发展的规划师。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科制宜地制定学校教师发展规划。规划中既有着眼于教师素养全面提升的“营养套餐”,也有满足教师不同发展需求的丰富多样的“自助餐”,在关照全体的同时也力求满足个体的需求。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体现“三个关注”:关注年龄特点,螺旋上升;关注能力差异,保质补短;关注个体特质,量身定制。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上做到“目中有人”“因人而异”“成就教師”。

教师培训采用层级管理的推进方式。在校级决策层,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把握师训工作的方向;在培训执行层,教导处、科研处要组织和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提高研修水平;在教研基础层,包括学科教研组、年级组和备课组,组长要动员并组织本组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主持以组为单位的校本研修活动。

核心组引领,教研组互助,再加上教师个体实践,这样的管理架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各司其职,有利于教师发展工作的推进和落实。

其次,做好个人计划。基于自我发展需要的自我研修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通道。学校倡导教师“拟订自己的计划,开展自己的研修,解决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改进自己的教学,获得自身的发展”。通过自我观察、内省、探究,对个人教育教学工作深入研究之后进行理性提升,制订个人的发展计划,寻找适合自己成长的空间,实现个性化和可持续发展。

以学校一位青年语文教师为例,她第一次撰写三年规划时关于“教学能力”是这样描述的:“加强教学实践,勤于反思,在总体经验中完善自我,积极参加校内的教学评比,争取取得好成绩。”经过“充分沟通—问题分析—策略选择—任务细化”的多次交流、指导之后,这位教师重新制订了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第一年:积极认真地参加小学语文学科区本、校本培训。尤其在作业的布置上,进行分层作业的尝试,真正落实减负增效。争取在校级层面上一堂公开课。

第二年:能独立把握与处理好教材,结合课堂实际情况,完成教学反思。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高反思质量,积极参加区学科中心组活动和区、校教学评比。上好区级公开课。

第三年:梳理两年来的教育工作并加以反思,撰写出1~2篇较有质量的教学随笔或论文,争取发表或参与评比。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研讨和展示活动,力争在市区教学评比中取得好成绩。

通过“个人—教研组长—核心组”的共同合作,每位教师制订一份“目标明确、规划合理、策略清晰、操作性强”的个人专业发展计划。经过“整体设计—逐层引领—深度诊断”层层推进的规划制订方式,每位教师都经历了一次深度的系统反思,立足于自身个性特点,符合自身发展需求,最终实现“规划+实践+反思=成长”的发展路径。

抓住契机完善教师发展管理,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学校抓住创建武昌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契机,做到高度重视,全员知晓,人人参与。首先成立了以书记、校长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同步组建了由各部门负责人牵头的专项指标督检小组,先后召开了校务会、行政会和全体教职员工参加的创建工作三级动员会,统一思想,明确要求。通过学习评估方案、分解指标、部门自评、查找差距、逐步整改,学校进一步认清优势和薄弱之处,以问题整改促创建提升,以创建工作促学校发展,整体规划创建工作,确保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既有目标引导,又有制度保障。学校在全力夯实过程管理、全面深化教学评一体化进程、全效助推教科研融合的同时,全力锻造珞珈品牌,以期凝练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特色,彰显珞珈办学品质。

网络教研、协作教研、主题教研呈现诸多新亮点。教师培训工作方式多样,凸显了师训工作的时代特征。“单元备课互助”“课例分析观摩”“随堂听诊展示”“论坛互动研讨”“青蓝携手并进”“科研课题研究”“跨界学习提升” “名师专家引领”“信息技术支持助力”……多种形式的研修活动让教师由被动学习变为互动学习、由接受式学习变为运用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性研修。

一系列专项研究不仅促进了教师个体发展,还推动了学校整体发展。学校逐步建立完善了《珞珈山小学校本研修制度》《校本研修学分规范管理登记制度》《教师校本研修课程研发制度》《新教师规范化培养制度》《青年教师导师制度》等制度体系。建立了教师发展档案,完善了常规工作月度绩效考评机制,制定可量化的指标,通过过程性评价,从教学准备、课堂教学、作业设置与批改、学习与反思等方面,敦促教师积极开展自主研修,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通过教师发展学校的创建,教师的归属感不断增强。97.26%的教师对学校未来发展充满信心,94.44%的教师认为和学校宣扬的精神和教学理念能产生共鸣,94.53%的教师认为自己在学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

当教师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才会对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充满期待并为之努力,才能将自己的生命价值与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才可能实现学校、教师、学生“多赢”的办学局面。

支持教师终身学习、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造就乐学善教、主动创新、拥抱变革的新时代大国良师,这也是《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重要内容。新时代、新征程,新理念、新作为、新成果。珞珈山小学致力于成为一所师生发展至上的学校,一片可以自由生长、体验生命意蕴的希望的田野;不断打造更广、更高的教师发展平台,成就每一位师生。

责任编辑/王娜娜

猜你喜欢

研修规划培训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