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衬托

2023-04-16王学华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3年15期
关键词:聂耳老师傅笛声

王学华

名家引路

老木匠的竹笛

何 为

听,笛声又响起来了。

那个快乐的老木匠就住在聂守信(即聂耳)家的隔壁——“成春堂”药号贴邻的木工作场里。那可赞美的好邻居!他不只善于用笨重的木料制作种种精巧的桌子、椅子或是其他生活用具,使孩子高兴的是,他还能吹一口婉转动听的好笛子!木工和竹笛,这两者之间只要一种本领就足以使一个不满十岁的孩子感到迷惑和羡慕,何况这个老木匠一人兼有这样两种惊人的本领!

笛声嘹亮,悠扬,激越——小小的笛孔里飞出一串串迷人的笛韵——圈圈笛韵的涟漪就在这条静静的甬道街荡漾,消灭在染满胭脂色夕阳的街道尽头。

聂守信不由得出神了。

每天这个时候,老人做完了一天工作,就坐在工场一角,用他那一双全是厚茧的粗糙的手——可又是那么灵巧的手啊——拿起笛子呜呜地吹响。

啊,笛声为什么这样优美?老师傅,你为什么吹得这样动人心弦?

笛声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向孩子招引。只要听见笛子清越的声音,聂守信就情不自禁地循声走向老木匠那里。

于是在木工作场门口,就会出现一个小小的脸庞,满脸渴慕的神气,一双聪颖的发亮的眼睛,像是要寻找什么童话中的秘密。

灰暗的尘埃浮动的小作场。孩子看见,在堆积如山的刨花、木屑和碎木料中间,淡淡的落日余辉照亮一个满头霜雪的老人,照亮他那一支因为年长日久变了色的笛子。就是这一支细细的、毫不显眼的笛子,当它在老木匠手里响起来的时候,忽然变成了魔笛一般,那几乎是神奇的。

那是多么好、多么叫人心爱的一支笛子啊!简直就是一只有灵性的小鸟,一只能歌唱的小鸟——歌唱太阳、微风和清晨——它时而像在无限清幽的深谷里啼啭;时而又像在春天的林木深处喧噪;时而又变为成群鸟雀的啁啾声。是的,鸟儿怎样唱歌,老木匠的笛子也怎样歌唱。聂守信心想,要是他也能学会吹奏笛子该有多好!对,一定要学会吹笛子!

有一天,聂守信在“成春堂”楼上做完了当天的学校作业呆呆出神。因为没有听到老木匠的笛声,他茫然若有所失。难道老师傅今天有什么重要的事出门去了吗?还是自己刚才忙着做功课没有听到笛声呢?可爱的小鸟怎么今天不唱歌了?

孩子急急下楼,到了隔壁的工场间,原来老师傅正忙着赶做一件大家活,照例工作不告一段落,他是不愿中途歇下来的。老人全神贯注,仿佛在专心致志地创造一样贵重的产品,以致当有人在门口带着询问的眼光定定地凝视着他,他也丝毫没有觉察到。

孩子没有吭声。看见老师傅忙得满头大汗,他也从旁眼快手灵地帮着做些零活,把一件件工具递给他。老木匠是个沉默的人,乍一看甚至使人感到他是严厉的,然而在稍长时间的共同劳动里,这两个年龄相差几乎达半个世纪的邻居之间产生了一种莫逆的友谊。

老人和孩子的友谊很快发展了。友谊的媒介是劳动和音乐。不久,聂守信从老木匠那里学会了笛子的吹奏法,自己也购置了一支苏笛,不但可以跟老师傅的笛声媲美,而且还学会了怎样咪起一只眼睛,谛视刚刚刨过的木条侧面的垂直线是否平直。这两种本领原来是可以同时学会的!

谢谢你——第一个老师!

技法提炼

衬托是指利用事物之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某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要事物。俗话说,“红花再好,也要绿叶扶持”。我国传统绘画中有烘托手法,即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廓渲染,使物象更加鲜明突出。同样,写作中的衬托,犹如绿叶扶花,烘云托月,能凸显描写的主要事物,收到“绿叶点缀花更艳,淡云掩映月愈明”的艺术效果。

《老木匠的竹笛》就成功地运用了衬托的写法刻画人物。本文主要描写了两个人物——老木匠和聂守信(即聂耳)。无论是从标题还是从叙述的篇幅来看,好像都是着意刻画老木匠。其实,细细描摩不难发现,本文主要是写著名音乐家聂耳小时候是怎样受到他的第一个启蒙老师——老木匠的影响,从而爱上了那神奇的竹笛,爱上了音乐,以此表现聂耳的聪慧好学和在音乐方面的天赋。文中着力写老木匠吹笛技艺高超,普通的竹笛在老木匠手中“变成了魔笛一般”“鸟儿怎样唱歌,老木匠的笛子也怎样歌唱”,正是这动人心弦的笛声吸引着聂耳,使他“情不自禁地循声走向老木匠那里”,显出“满脸渴慕的神情”,从而衬托出聂耳从小就产生的对音乐的痴情和热爱,后来两人成了莫逆之交,“友谊的媒介是劳动和音乐”,最终,聂耳从老木匠那里学会了笛子的吹奏法。那么他的笛子吹得如何呢?文章没有直接描写,只说“可以跟老师傅的笛声媲美”,至此可谓水到渠成,因为前面已有老木匠的笛声作为铺垫衬托,仅此一句,就足以表现出聂耳的吹笛技艺已非同一般了。

学子佳作

永远的桂花雨

陆之滢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一阵馥郁的香气扑面而来,那样醇浓,那样醉人。我知道,校园的桂花开了。

此刻,我的目光正停留在桌角摆放着的那张照片上——金灿灿的桂花树下,母亲抱着两三岁时的我,笑得那么灿烂。桂花树的枝丫刚伸到母亲头顶高,母亲戴着一副那个时候流行的方框眼镜,微笑地看着镜头。我却似乎不怎么配合,扭着头,张着小手,想要去抓一旁枝丫上的桂花蕊。就这样,岁月的瞬间在桂花香里定格。

是的,我的童年氤氲着桂花的气息。

上幼儿园之前,我一直是在外婆家生活的。街角拐进去,一排灰灰的小楼房,一片宽阔的屋前空地,十几户其乐融融的人家。小院里没有什么精致的绿化,只是前前后后种了八棵桂花树。九月秋风拂面,桂花满地,惹得整个小院金灿灿的;桂花香随风飘散,令人沉醉。一场桂花雨过,地上像是铺了一层厚厚的金黄色的地毯,我和小伙伴们在这里玩耍、戏嬉,也常常是一身金黄。

小院里的桂花树是一代一代栽种下来的,大小并不相同,但都形如华盖,亭亭玉立。最大的一棵有两层楼高。从我记事起,树上就系着一个秋千:一块简单的木板,连着两根结实的绳子,也连起了我日复一日的期盼。每天放学后回到小院,我只要站在桂花树下一声喊,小伙伴们就会像一个个活泼的精灵迅速地“飞”来,争先恐后地抢着荡秋千。春夏,桂花树枝繁叶茂,眼前是悠悠的绿影;秋日,桂花树泛着点点金黄,我们一边起劲地荡着秋千,一边看桂花洋洋洒洒地落下来,沾满衣裳。

在那个桂花飘香的时节,用桂花做小吃是外婆家这里独有的习俗。外婆会给每个邻居送一份桂花蒸糕,同时也会收到来自各个邻居的礼物,什么桂花酿汤圆、桂花酿酒、桂花茶、桂花蜜、桂花羹……浓浓的桂花香融合着小院里独有的风情,沁人心脾。

长大后,每当立秋时节,我总会想起外婆家的小院,想起那个桂香飘溢的地方。

一年国庆小长假,我与母亲一起驱车几十公里前往小院。车子刚刚驶近,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曾经的小院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两幢小洋房。小院被拆了,桂花树被砍了,只剩下最东面不完整的半株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枝叶上闪着点点金黄的泪花。

我慢慢地走过去,站在这半棵桂花树前,默默地闭上眼睛,任眼泪滴落,如同曾经的桂花雨飘洒。我知道,我怀念的过去,今后真的只能存在于回忆中了。我沉默良久,突然间觉得自己长大了。

这时,一朵桂花从枝丫间掉落,轻轻滑过我的脸庞,那么香,那么柔。

【浙江台州市路桥中学】

点评

本文通过对外婆家的小院和桂花树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乡愁的留恋。文章以诗一般的语言酿造出了深邃的意境,真实而典型的细节描写渗透情感,动人心弦。衬托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最大特色之一,作者写曾经给她带来无数甜蜜回忆的桂花树,如今被无情地砍掉,只剩下半棵,“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枝叶上闪着点点金黄的泪花”,以哀景写哀情,衬托出了自己对桂花树的深厚情愫和对传统文化的珍惜和留恋。

猜你喜欢

聂耳老师傅笛声
杨优秀
化险为夷靠淡定
卖早餐的 小贩
卖早餐的小贩
聂耳,你是中华民族的英灵
牧童
“企业可以少赚钱,但苗不可以掉价!”虾苗界20多年的老师傅告诉你一条好虾苗是如何炼成的
盲人推拿
笛声悠扬 回味悠长——八孔高音竖笛整班起步教学三计
永远的进行曲——田汉和聂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