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训练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运用分析
——以武术兵道为例

2023-04-15李文涛孙廷广王振水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练习者耐力全民

李文涛 孙廷广 王振水

(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1)

引言

全民健身是指全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少,全体人民增强力量、柔韧性,增加耐力、提高协调,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能力,旨在于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而武术兵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经过岁月沉淀,成为国民修身养性、强健体魄、自我防卫的学科体系,武术兵道是中国武术以手持兵器为特征的现代武术项目,既能学习武术的经典动作,又能展现中国文化,使文武两道相得益彰。武术兵道是一个创新改革的运动项目,赛制采取减分阵亡制。该项目的对抗强度和观赏性,符合现代青年人的喜好,充分体现了运动的亮剑、竞技精神,所以武术兵道作为全民健身运动核心是必然的。武术兵道运动项目是在民间广泛传播主要是短兵、长兵、暗兵、投射兵、软兵等门类,其特点为手持兵器的攻守之道,动作表现为快速有力、节奏鲜明、灵活多变等特征。同时,练习时,要做到“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从这些特点来看,武术兵道对训练者的要求非常高,应在身体素质方面研究兵道运动训练之法,借此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发展。

1、武术兵道训练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必然性

运动促进全民健康。现阶段,全民健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健身换取健康,已经成为趋势,从我国国情以及建设体育强国之路的目标来看,武术兵道运动的娱乐健身性、民族性、多样性、竞技性和教育性效用,说明了发展全民健身运动需要把握武术兵道训练这一内核。

1.1、娱乐性与健身性

从古至今,中华独特的武术运动与我国古代医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阴阳调节、提高人的体内环境稳态及锻炼体魄之功效,武术兵道作为武术的一个分支,亦是如此。当下,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人类健康水平正处于“亚健康”状态,大环境下的快节奏生活模式和与日俱增的工作与学习压力,越来越多的居民易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焦虑,从而滋生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等各类疾病。还有人们太过依赖电子产品,像长期久坐和看着电脑屏幕、常点外卖不走动、走路低头看手机等现象,这些电子产品极大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从而自然而然地忽视了自己的健康,从而衍生出各种“文明病”。而这些逐渐地侵蚀着人民健康状态的疾病仅仅靠当代西方医学技术手段及策略是没有办法完全解决的,需要从东方中国古代传统医学理论和实践研究入手,采用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及太极拳等中国传统体育,助人类缓解由外部环境压力所造成的精神疾病及心理疾病。其主要实践之法在于意念引领,这也是武术兵道的一个训练之法,使用意而不用其力,以意带动力,使这种意念与相关身体素质训练相融合,让人大脑皮层运动中枢神经的活动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让大脑皮层的其他地方得到阶段性放松与休息,这可以使得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之中减少精神疾病,缓解高强度工作带来的疲劳。与此同时,武术兵道的娱乐的性质也给全民健身运动添加了乐趣。因武术兵道运动是一种激烈的同场对抗的运动形式,是智慧与胆量的较量,其蕴含着东方体育特有的形体艺术神韵。同时,进攻与防守技术动作又有崇高寓意的雅称。如进攻技术:力劈华山(劈)、石破天惊(坎)、苍老探爪(斩)、仙人点画(刺)。防守技术:泰山压顶(上格挡)、左右逢源(中格挡)、仙人指路(下格挡)、退避三舍(侧身闪避、屈身闪避和撤身闪避)。人们在练习兵道攻防技术动作时,不仅锻炼了身体,又能抒发情感、陶冶情操,伴随着攻防技术动作的灵活多变之下,让人们在训练中将身心全部投入武术兵道运动中,对自我以及其他的人都是美的享受。

1.2、民族性与教育性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而武术的德育教育功能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武术作为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被人们誉为中国国粹,是对外宣传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一张靓丽明信片。武术文化不但拥有全人类共同文化本质,还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民族文化特征。从武术文化上来看,中国武术拥有哲理化特征,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技击技术和锻炼体魄之法,经历过历史长河中的洗礼,渐渐地变成了一种集“优良品质、修身养性、健身”等于一体的规范和文化体系,并与中国传统的优良美德不谋而合,具有较强的民族性。比如,武术中的抱拳礼及兵道之中抱兵礼,包含和中华文化之中的以和为贵、文武兼修的思想,能够培养练习者虚心求学的态度,培养良好的学风又可以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又比如,武术学习德育为先,通过武术专项的身体素质训练,增强练习者对身体运动能力的自信,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培养道德行为规范。在新时代背景下武术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武术在构建国家形象、增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自信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武术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的推力作用。所以可以借助文化的力量和爱国主义热情来引领全民主动参与武术兵道运动中,并在全民积极参与下,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教育性的全民健身运动体系。

1.3、历史性与多样性

中华武术内容博大精深,按照国家武管中心推出的竞技武术项目,分为武术散打、武术套路和武术兵道项目。从历史传承上来看,武术可以分为以徒手为特征的“拳道”和持兵器为特征的“兵道”。兵道运动又根据攻防进退和竞赛场地,编排相应的得分技术动作和兵道技等表演形式。从历史的起源而言,中华武术以嗜杀格斗为起源,而中国短兵对抗运动的源头是击剑活动,短兵起先称为“中国式击剑”,后因与西洋式击剑在技术特点上不同但同时又具备刀剑通同体的特点,便称之为“短兵”。而武术兵道的前身是武术短兵项目,距今已有40余年发展历史。1928年中央国术馆成立,在张之江先生等武术专家的积极倡导下,对武术领域中的拳脚兵刃套路进行了改进和优化。1931年由中央国术馆颁布的《国术比赛规则》,其中第四章《击剑比赛细则》的问世,昭示着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短兵比赛规则形成。兵道运动涉及广泛,深受人们喜爱,包含短兵、长兵、暗兵、投射兵、软兵等门类。短兵以练习者手持短兵器进行练习,借助兵道技进行表演,具有较强的历史性和民族性,其历史起源因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击剑活动,早在商周时代就有“斗剑”形式,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并有系统的击剑理论。武术兵道具有安全、健康、简单、实用、快乐、丰富、炫酷的特点,拥有较强的历史性和多样性,是其他项目无法比拟的。其运动项目在规则和技术体系允许的范畴内进行运用,是完全具备安全性的,使用者不会因为强烈的对抗,而产生身体上的伤害和疼痛感。武术其实质讲究的是“实用”,专业人士可以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而青少年儿童可在简单的技术交流培训之下,迅速地掌握兵器使用的基本规律和方法,门槛低、上手快、效果好。全民只要参与过兵道运动,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兵道是快乐的运动,在嘻哈笑语之间,在奋力“抗敌”过程中,随时随刻你都会看到“乐在其中,斗在毫厘”的精彩场面,这更好的使国民爱上这项运动。

1.4、经济性与可行性

现阶段,全民健身运动运动受到疫情方面的影响和时间、地点、器材等多方面的制约,这使得人民缺少体育锻炼的条件与机会,从而搁置运动,忽视自身身体健康。然而武术兵道项目的运动方式与特点灵活多样,其运动表现形式又对时间、地点、器材等相关要求相对较低,阻碍因素较少,较之球类和游泳等其他类项目来说,武术兵道练习容易和方便,具有其他运动项目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练习成本低,武术兵道因其独特的运动方式,无需过多的基础实施和设备,训练器械可用短棍、泡沫条等相似物品替代;其次,不受场地影响,在室内或者室外都可以练习武术兵道相关动作;最后,练习者练习时间比较自由,可以选择早晨练习,也可傍晚练习,并且不受地域的制约,有序地开展武术兵道运动。还可以结合个人的时间、生活实际情况自由选择练习时间和场地,根据自身运动基础、身体素质来把控运动负荷量。因此,武术兵道项目借助这些优势特点,有利于全民健身运动在各个发达或欠发达地区全面推广和发展,借此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

2、武术兵道运动对练习者身体素质相关要求

全民健身运动要实现其运动的全民性,就要使其让更多人民广泛地参与到全民健身计划,不必以竞技比赛的要求和标准来让练习者达到相应的高度,反之应该遵循规律逐渐进步,根据自己身体的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兵道技术动作,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训练安排更合理,练习才更有效果。对此,下文以武术兵道技术的基础动作为例,从相关技术要求结合练习者自身体能和身体素质的关系,探讨对练习者的训练要求,以此作为发挥练习者充分发挥其运动能力,来提供与实现全民健身目标的参考依据。

2.1、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指人的机体肌肉做功时肌肉克服阻力的能力。无论是传统运动项目还是新兴运动项目,都对练习者力量素质有相应要求。从武术兵道的内容上来看,它分为进攻与防守技术,这些技术要求练习者的全身各肢体的协同配合做到快、准、狠,即是出招做到快速有力,防守动作要做到手、眼、身、法、步的与之配合迅速完成动作,这些都技术动作都需要以力量素质为支撑,可见力量素质的重要性。如果练习者在训练动作时表现得四肢无力、动作脱节,是难以展现出武术兵道的技击技术,并且不利于正确身体姿势的养成,而且力量不足也容易造成躯体在站立、行动时不稳固,动作显得笨重,四肢平衡力与协调力不足,导致练习者不能得到理想的训练效果。比如,进攻技术劈、坎、斩、刺动作,要求练习者出招应疾如风,孔武有力,如果没有相应力量素质的支撑,则练习效果对于增强体质健康收效甚微。因此,想要掌握武术兵道运动的技术动作要领,对于运动者本身的力量素质是有较高要求的。

2.2、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是指人的机体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应强度负荷或是动作质量的能力。武术兵道训练是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相结合的练习,有氧与无氧耐力相结合尤为重要。运动员要在竞赛全过程保持特定的运动强度,或动作质量,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耐力素质。武术兵道运动的相关技术动作是依靠人的肌肉群来活动的,所以要求人体肌肉活动量大、肺活量高、肢体动作速度敏捷,并且对人的其他机能也有一定要求。由于武术兵道项目竞赛上成人赛是净打4min,青少年儿童是2-3min,其需要强大的有氧耐力及无氧耐力来支撑比赛。因此,耐力素质是制胜的重要法宝,如果缺少良好的耐力素质,就无法以充沛的精力达到耐力训练要求。所以,在全民健身运动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耐力素质训练,使其作为训练运动的重要内容。

2.3、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是指人在各种突然变化的条件下,可以快速、准确、协调、灵活地完成动作的能力,是身体各部分协同做功的体现。在体育锻炼的实践中,掌握的运动技能愈多就愈熟练,大脑皮层中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就愈迅速、准确,动作也愈灵巧。灵敏素质是运动技能、神经反应和各种素质的综合表现。武术兵道运动动作复杂多变,包含上、中、下格挡等防守技术和劈、坎等进攻技术动作,动作的复杂多变也要求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平衡器官、内脏器官、神经与肌肉的协调机能、小脑机能等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尤其是在武术兵道运动突然要快速做出进攻和防守的动作,给人出其不意的感觉,才能理解技术动作水平,对人体机能和灵敏素质要求高。

3、武术兵道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运用及对策

根据武术兵道运动对运动者相关身体素质的要求,想要完全掌握武术长拳套路运动的要领,实现全民健身运动的目标具有一定难度。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将力量素质、耐力素质和灵敏素质作为健身运动的目标导向,采用循序渐进与因人而异的原则,结合地方资源条件,使更多的人们了解和参与训练,更好地推广和发展武术兵道项目。

3.1、发展力量素质训练

长期以来,力量素质训练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没有必要并伴随着潜在危险的练习。然而,事实却与之相反。人体十大身体素质中力量、耐力、速度素质等都是依赖人体肌肉的收缩。同时,协调、平衡素质等则是依赖人体的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这是因人体神经控制人体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是人类机体一切运动的基础。力量素质训练需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练习。根据力量在运动中的功能分类,可分为稳定性力量和爆发性力量。稳定性力量是保持肢体关节稳定的肌肉力量,是针对身体素质基础不扎实、力量不足等人群,可采取一般的训练方式,为训练打下扎实基础。比如,单腿硬拉、单腿侧步蹲、单退后部蹲,这可以使人的踝关节稳定性增加,这样使机体在做兵道动作如跳劈、转身坎等动作时等动作时更加稳固,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肌肉群的支撑下保持身体平衡;其次,爆发性力量是指一个爆发性动作或一组强有力的突然移动过程中发力的能力,爆发力训练可在稳定性力量成良好的基础上开展的训练活动,针对爆发力量不足的人群,可采取负重半蹲跳和直腿跳、弓步交叉步跳、俯卧撑等活动练习上下肢爆发力。以俯卧撑为例,首先保持一个平板支撑的动作,身体也要时刻保持稳定,方法是趴在地上,将两手放在身前,然后慢慢将肘部回缩到45°-60°左右的位置。保持这个角度外旋我们的手肘,并将指尖微微冲外。小臂近似垂直于地面,让身体以一个弧形来进行动作,在俯卧撑之后,身体的运动细胞被调动起来,这时在练习武术兵道的技术动作,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既达成了健身运动的目的,也调动了民众积极参与武术兵道运动项目的积极性。

3.2、发展耐力素质训练

耐力素质按生理系统分类可分为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两个。肌肉耐力是指人长时间进行持续肌肉工作的能力,即是机体对抗肌肉疲劳的能力。肌肉耐力素质发展的基本途径有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肌肉耐力的训练和是提高心肺的功能两个基本途径。发展肌肉耐力可以采取持续节奏跑、放松恢复跑、原地间歇高抬腿跑等运动形式,提高机体的耐力和心肺功能。也可以使用武术兵道的技击技术动作为主要手段,通过重复练习的方式,锻炼运动者的身体耐力。比如,武术兵道在竞赛之中涉及同场对抗的时长,要想制胜或更专业的参与武术兵道的全民健身,可以通过长跑、间歇跑等方法来,提升自身的耐力。实践方法是:间歇行进间跑行进间跑距为30m、60m、80m、100m,计时进行,每组 2-3 次,重复 3-4 组,每一次间歇2min,组间歇3-5min,强度为80%-90%。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随着自身体能和耐力素质的增强,逐渐增加练习次数。

3.3、发展灵敏素质训练

灵敏素质训练是将人的力量、耐力、柔韧性等各项素质协调调动起来,面对多种素质训练内容的整合,训练难度自然也会增加。为了让广大民众能够长期坚持健身运动,可以采用球类和活动性游戏等方法开展灵敏素质与专项协调训练。一方面,可以提高练习者专项基本功,增强身体素质;而另一方面,调控练习者者的运动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此,趣味训练的方式,减少素质训练的枯燥感。如采用趣味折返跑的方式,其实践方法是:将标志物或其他物品,通过折返跑的方式,依次放入到固定位置,率先完成者为优胜者,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划分小组,开展接力比赛,这样可使参与者更好的投入灵敏素质训练中,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全民健身运动之中。

4、结语

综上所述,武术兵道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较长的历史文化根源,其动作的技击性、灵活性、多样性等对训练者本身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但其优势又显而易见。所以,可借助武术兵道运动的功能优势,并结合兵道技术动作对训练者本身素质的要求,以此为导向,运用简单化、个性化和游戏性等策略,使兵道训练方法和手段更加丰富多样,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相信在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下,武术兵道会发展得更快、更好。最后,调动全民参与武术兵道练习,学习兵道动作与技能,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猜你喜欢

练习者耐力全民
小学生初学跳长绳小妙招
全民·爱·阅读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可持续全民医保
健美操训练中舞蹈意识的培养方法探析①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
如何在小场地上进行耐力跑
巧用球类练习发展耐力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