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箭齐发 精准调控房地产市场迎来“小阳春”

2023-04-15王丹妮

中华建设 2023年4期
关键词:购房落户楼市

本刊记者 王丹妮

过去的一年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历史中极不平凡的一年——2022年1月份到11月份,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3%,销售额、销售价格等数据亦出现明显下降。房地产企业资金链吃紧,上下游企业也受到不小影响,购房者观望,商业银行也一度对发放相关贷款持谨慎态度……

但房地产业关联着众多上下游行业,其良性循环对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平稳健康发展亦事关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能够进一步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因此,化解并防范房地产市场波动引发的经济波动和金融风险是当务之急。

去年以来,我国从政策端、金融端、需求端多个方向推出多项政策举措,精准发力,形成“多箭齐发”态势,为行业企稳注入源头活水。

“箭无虚发”政策端:科学精准,实施宏观调控

面对超预期的行业下行趋势,调控出手。中央、地方形成合力、供需两端共同发力出台房地产调控措施。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国超330个省市(县)相关部门发布楼市宽松政策超1000条,其中限购优化政策超百条,各部委表态支持“保交楼”20余次,房地产再度成为“支柱产业”。

2023年伊始,多地进一步密集出台多条更具精准性与协调性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截止到2月中旬,全国各地已出台楼市利好政策超百次,其中已有近30个城市调整了首套房贷利率。到3月,已有近40城出台公积金优化政策。优化限购、降低首付、补贴税费、提高贷款额度逐渐成为调控政策优化的“标准配置”。

部分地区开始实施税费补贴,用于支持特定群体购房。新疆乌鲁木齐出台新政,首次购买130平方米以下新房的购房者,享受50%契税补贴。

有的城市买房搭配赠送消费券,浙江宁波推出总额2000万元的“购房送汽车、家电消费券”活动,单套最高可送价值18万元的消费券,购房者凭券在该区指定商家购买汽车、家电,三个月内有效。

在各项精准政策的助推下,房地产市场初露企稳端倪,多个城市释放出楼市回暖信号——

河南郑州楼市回温,2月新房成交量72.23万方,环比上涨161%,同比上涨140%,成交水平与去年高峰期6月份水平相当。当月天津新房市场成交规模和增长幅度则领先全国一二线城市,成交面积环比超过100%,已基本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全年的月均水平。

“多箭齐发”金融端:密集发声,楼市“吃下定心丸”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曾在采访中提到关于房地产有这样一个表述,概括为“456”。即房地产的相关贷款占银行信贷的40%,房地产的相关收入占地方综合财力的50%,居民财富的60%都用在住房上。

对于国家来说,房地产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是外溢性较强、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对于个人而言,购房是债务最大的来源,在经历了三年疫情,面临着经济下行、失业加剧的风险,居民对于购房这件事只会更加谨慎。

单纯依靠下调房贷利率、下调首付比例等限贷政策调整,较难对楼市产生本质影响,市场真正回稳,购房者重拾信心,需政策“组合拳”。有序构建房地产健康发展新模式,离不开系统施治、综合施策,改革完善房地产相关的土地、财税、金融等基础性制度。

2022年11月份,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内容涉及房地产开发贷、个人贷款、存量融资展期、信托融资、债券融资、保交楼专项借款、保护个人征信、延长贷款集中制、住房租赁金融等共计16条措施,内容之全面、力度之强大,被称为去年年内“最强政策支持”。

进入2023年2月,证监会宣布将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工作,以满足不动产领域合理融资需求。该类基金的投资范围包括特定居住用房(存量商品住宅、保障性住房、市场化租赁住房)、商业经营用房、基础设施项目等。对房地产和基金行业来说,这个消息都算得上重磅利好。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作为房企融资的“第三支箭”,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可以与公募REITs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不动产金融闭环,并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来促进房地产行业的转型,就此开启十万亿级别的私募市场。

数据显示,2022年9月份至11月份,房地产开发贷款累计新增1700多亿元,同比多增2000多亿元;2022年四季度,境内房地产企业债券发行1200多亿元,同比增长22%。今年1月,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超过3700亿元,同比多增2200亿元;境内房地产债券发行400亿元,同比增长23%。

多轮政策体现了金融系统对保交楼的支持,将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金融系统对保交楼进行支持,并非向困难房企“送钱”,更深层次上是为了打消购房者后顾之忧,稳楼市。正是金融部门频繁发声以及政策密集落地,给楼市稳定吃下一颗定心丸,房企尤其是优质房企的融资环境已明显改善。

“如箭在弦”需求端:释放需求,提升置业意愿

近年来,针对需求端购房者的支持政策明显多了起来。除去改善信贷环境,推出限贷松动,降低房贷利率、调整首付比例的调整等政策外,定向放松限购政策、放松限价、重提货币化安置、发放购房补贴、降低落户门槛等方面改革也如箭在弦、一触即发。

多年来横亘在中国城乡之间的户口藩篱逐渐被打破。2023年3月,浙江杭州对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其中提出,进一步放开学历落户,35周岁以下已在杭州落实就业单位的大专毕业生可在市区办理落户;同时,全面放开桐庐、建德、淳安三县(市)城镇落户条件。

不仅杭州放宽落户政策,近期河南驻马店、湖南武冈等多地出台的稳楼市政策中还提出购房即可落户。允许购房落户、支持人才购房则将住房政策与人口、人才政策相结合,有利于促进人口人才流入,一定程度对购房需求释放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除放宽落户标准外,多地还出台人才安居补贴政策。江苏南京出台《南京市人才安居办法》,提出人才安居采取实物配置和货币补贴两种方式,适用对象包括A、B、C、D、E、F等6类人才。其中,B类人才购房补贴最高可达200万元。

江西南昌则推出针对二孩、三孩家庭购房补贴政策,在象湖滨江片区购买新建商品住房,二孩、三孩家庭群体,且有子女未满18周岁(截至2023年3月1日),购房时凭户口本或出生证明分别给予300元/平方米、500元/平方米的补贴。

无论是限购上允许落户政策放松,亦或是工作居住证的放松,都为解决在城市工作的新市民的购房资格难题,提供了解题思路,一定程度上完成释放首次置业的需求的任务。

多管齐下、多箭齐发,效果立竿见影。数据显示,全国11个重点城市的二手房成交较去年春节月的成交增长29%,出现回暖迹象。从成交数据来看,1月份青岛和东莞二手房成交量均实现同比正增长,成都、苏州、佛山、杭州、深圳等9个城市成交量超过2022年春节月2月份。

房地产市场于公,是国家的支柱产业;于私,是老百姓除个人存储外最重要的资产。房地产在经历高速发展以及货币化、资本化之后,已经是国民财富高度绑定,市场的一个微小变化可能都会涉及成千万甚至上亿人的利益。唯有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多齐发,才能助力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定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城镇化仍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有足够需求空间为房地产业稳定发展提供支撑,因此我们虽要重视当前的困难和挑战,更要坚定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底气,房地产市场信心回升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购房落户楼市
本月楼市政策扫描
本月楼市政策扫描
4月楼市政策扫描
3月楼市政策扫描
互联网背景下房地产网络营销模式分析——以HD“线上购房”为例
购房合同中的“霸王条款”不得不防
“抢人大战”待升级——“落户式抢人”或许不灵了
山农大未来农业研究院落户西海岸
付款不及时卖家将房卖出,能否解除购房合同?
海口出台积分落户新政打通保障房商品房转换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