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菏泽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革命文物代表性建筑研究

2023-04-15孟祥鹏王东民卫梦楠陈建辉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3期
关键词:文物革命建筑

孟祥鹏 王东民 卫梦楠 陈建辉

[1.曹县文物保护中心(曹县博物馆),山东 曹县 274400;2.菏泽市牡丹区文化旅游发展中心(菏泽市牡丹区博物馆),山东 菏泽 274000;3.菏泽市城建技工学校,山东 菏泽 274000;4.孔子博物馆,山东 曲阜 2371001]

1 研究背景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根据革命文物认定原则,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重大标志性事件、革命精神相关的重要史迹、实物和纪念设施也纳入了革命文物范围。全国革命文物资源大数据库平台中将革命文物所属的历史时期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涵盖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这一历史时期。

《求是》杂志2021年第10期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署名文章《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强调“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①。

2 菏泽市建筑概况

2.1 建筑数量及分类

菏泽古称曹州,属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全市七县二区中有八个县区被纳入国家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属冀鲁豫片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也留有众多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菏泽社会发展变迁的各类代表性建筑遗存,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和2020年山东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相关信息,菏泽市已发现此时期革命文物代表性建筑共计18处。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分别为公共场馆类4处、办公场所类2处、工农业遗产类3处和烈士纪念设施类9处,另公共场馆类和办公场所类又可归为公共建筑一类(表1)。

2.2 典型代表性建筑

2.2.1 公共建筑类

此类可包括公共场馆类和办公场所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红色政权的建立和政权的稳固,以及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政府机关办公、公共活动、群众文化生活等需求,在政府主导下建设了众多公共建筑。

菏泽市牡丹区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展览馆是菏泽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所建设的公共场馆的典型代表,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展览馆位于菏泽市牡丹区东方红大街,始建于1968年,是集全地区人力、物力、财力建设的宣传毛泽东思想的场馆。该馆东西长约92米,南北长约39米,建筑面积3600余平方米。仿照人民大会堂建设,正面呈“山”式,中间高、两边低。由五步台阶通往前厅。正门门楣横向塑有“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九个大字,门楣下刻有十五朵黄色葵花。门楣由四个立柱支撑,门东侧竖塑“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落款“毛泽东”。门西侧竖塑“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落款“毛泽东”。

湖西人民会议厅旧址是菏泽市另一处极具代表性的革命建筑,占地面积800余平方米,建于1950年春,是湖西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大建筑物。建筑通高10.45米,屋檐高度5.5米,南北长36米,东西宽17米,建筑面积612平方米。旧址为庑殿顶,梯形屋面每侧有三个天窗,三角形屋面各有一个天窗。北侧正门楣上方塑两块牌匾,上边牌匾是毛泽东为慰问老根据地人民亲笔写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题词。旧址北侧山墙加筑顶部为阶梯形的三门式门斗,面阔五间,门斗内有两个正门,东西各有一个侧门。东西两侧分别有三扇门、八扇窗,门窗用砖垛间隔。旧址已布展打造成平原省湖西革命历史纪念馆,成为单县乃至菏泽市重要的红色文化展览场所,也已成为单县全域旅游的重要景点资源。

李庄村成武县人民政府办公楼旧址是1958年11月定陶县撤销后,定陶东、南部八个公社合并至成武县后的新成武县政府办公地点。旧址院落南北长78米,东西宽75米,占地面积5850平方米。办公楼整体坐北朝南,平面呈“工”字形,砖木结构,红砖红瓦,歇山顶,梁架结构为三角支撑,传统木条抹灰吊顶。原为三层建筑,正门有四个六棱立柱直通二楼阳台,立柱上部均浮雕有造型逼真的白色鸽子,象征和平。办公楼内部中间和两头均设有木质楼梯,扶手上均有菱形纹、回形纹等几何纹精美雕刻。木质地板,办公室内墙上多设有镶嵌于墙上的档案橱,并各有一方形卧窗,阁楼上间隔墙壁中部均设有券型门,属典型的苏式建筑。

2.2.2 工农业遗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家作主的菏泽人民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建设工业,建设了大量工农业建筑。随着时代的变革发展,这些工农业建筑大多被拆除,只留有少量设施,没有了往日的生机。

菏泽市牡丹区刘庄人民驯黄闸是牡丹区引黄灌溉、治黄兴利的重要工程,在刘庄虹吸引黄灌溉工程基础上改建而成。刘庄虹吸引黄灌溉工程建于1956年,当时投资77万元人民币,是当时菏泽县最大的水利建设工程。该工程安装钢管9条,设计灌溉面积23万亩(每亩约666.67平方米)。后因群众迫切要求扩大灌溉和淤改面积,而虹吸引水量少,满足不了群众需求,于1958年10月拆除虹吸,在原址改建成刘庄人民驯黄闸。刘庄人民驯黄闸竣工于1959年5月,由黄委设计院设计,济宁地委组织施工,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建成。闸体系薄壁轻型铨箱式涵闸,共分5联,每联5孔,每孔宽、高各为2.5米,闸身总长31.6米,宽74.4米。设计流量260立方米每秒,设计灌溉面积700万亩,在灌溉、淤改方面起到了显著成效。

黄岗镇蒋堤口村窑厂位于单县黄岗镇蒋堤口村西北角,原名为黄岗公社“五七”窑厂,始建于1967年。窑厂为轮窑形制,现保存有主席台、成坯棚、窑体三处建(构)筑物。主席台位于窑体坡道的正东侧,为中国传统八字影壁,正中绘制毛主席画像,北侧书“春风杨柳万千条”“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南侧书“六亿神州尽舜尧”“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成坯棚建筑南北长33.4米,东西外宽8.25米,建筑面积275.55平方米。建筑南北山墙及东檐墙为红砖砌筑,东檐墙上部设置十字砖花,以加强空气流通,东檐墙北部区域设置拱券门洞一处,值得一提的是,成坯棚所用砖瓦构件均为蒋堤口村窑厂所生产。

窑体南北长84.7米,东西(含坡道)宽43.01米,建筑面积约1682.55平方米。窑体四周共设有13处窑门,窑门为拱券门洞,内部环形通道为拱券形式,内部拱券顶部设置有方形孔洞火眼,内部通道两侧分别设置有烟道等。窑体东侧正中设置坡道,作为运煤通道及工作通道使用。正对坡道设置有高度约43米的烟囱,上写有“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作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重要的工业遗存,蒋堤口村窑厂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是研究当地特定时期的社会状况、工业生产与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

2.2.3 烈士纪念设施

烈士纪念类设施是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为悼念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传承革命精神,菏泽地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修建了多处陵园和纪念碑、纪念塔。其中纪念碑、纪念塔大多修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陵园修建于70年代左右。如定陶县烈士陵园由定陶县民政局修建于1969,占地30余亩,坐北面南。设有烈士墓区、纪念堂区、定陶战役纪念碑区。“定陶战役纪念碑”七个大字由杨得志将军题写,此处安葬着闻名全国的全军一等杀敌英雄王克勤烈士、王开森烈士等,另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烈士也长眠此处。

纪念碑既有单人烈士纪念碑,如孟繁金英雄纪念碑、孙自端革命烈士纪念碑、王锡柱革命烈士纪念碑等,也有大型纪念多人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如武胜二十四烈士碑、沙沃八十一革命烈士纪念碑、杨集革命烈士纪念塔等。其中杨集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郓城县李集乡大杨集村东北,1968年始建,为纪念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纪念塔呈方柱形,底座4米见方,四阿顶,砖石结构,通高11米,四面镶有毛泽东手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东面刻有“精神不死遗辉长存”,西面剥落严重,字迹不清,北面刻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等。

3 建筑特点与保存现状

3.1 建筑特点

通过对菏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代表性建筑的研究,发现这一时期的建筑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建筑规模宏大,凝聚集体智慧,是人民力量的集中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当家作主,领导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权。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建设体量较大的建筑来容纳多人办公、举行集体活动、开展文化生活等,也是对新社会人民力量的展现。如牡丹区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展览馆建设时,全地区十个县共有十三支建设队伍参加会战,很多单位职工及中小学生纷纷前来“献忠心”且不留姓名,工程高潮时多达500余人同时参加工程建设,工期仅用了180天,工程质量优级,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尤其是这一时期兴建有众多水利工程,全民参与劳动,真正做到了全民建设、全民共享。

第二,建筑风格立足本地特色,部分带有苏联建筑风格。在当时“中苏友好”的国际形势下,我国的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都广泛借鉴苏联模式,这一时期的建筑也在一定程度上吸纳借鉴了苏联建筑的形制与特点。如牡丹区刘庄人民驯黄闸是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建成的,建筑样式具有明显的苏联风格。菏泽地区行政公署办公楼旧址建设于1970年,建筑整体为“工”字形,在采用鲁西南地区传统建筑技法的基础上,以传统风格的“坡屋顶”代替哥特式尖顶,是一处典型的斯大林建筑。这一时期的建筑也有别于鲁西南传统古建筑,主要采用机制红砖、红瓦和水泥砂浆建设而成。

第三,革命内涵丰富,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单从建筑名称上来看,就能明显感受到建筑蕴含的革命内涵和时代精神,比如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展览馆、红旗剧院、向阳影院,看到这些名字,我们就会联想到那火红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年代。这些代表性建筑承载了新中国广大人民的奋斗历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艰苦奋斗、干事创业的时代缩影。这一时期建设的众多烈士纪念碑、纪念塔,是人们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载体和精神写照。

3.2 建筑保存利用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快速推进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此类见证历史变迁、社会发展的建筑现今保存下来的数量有限,同时由于自然侵蚀、年久失修,这些建筑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残损,利用效率不高,有的已经长期无人使用。

一是点散分布,保护力度不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部分建筑被拆除改造,保留下来的这些建筑点散分布在城市和乡村地区,甚至有些分布在较为偏僻的田野之中,保护管理难度大。加上全社会对此类建筑的价值缺乏足够的认知,保护人员不足,致使这些建筑没有得到妥善的日常保养和维护,保存状况不佳。

二是大多年久失修,亟须修缮保护。受自然侵蚀和人们生产生活影响,加上这些代表性建筑普遍年久失修,保存状况堪忧,亟须修缮保护,来确保革命文物本体安全,优化文物风貌。如牡丹区道北街的菏泽地区行政公署办公楼旧址因长期得不到修缮而出现墙体开裂、脱落严重,屋面瓦件破损并有部分漏顶,原有装修装饰构件损坏严重等多种文物病害,保存状况较差,已不能正常使用,亟须进行修缮保护来确保文物安全②。

三是活化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新时代,要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探索革命活化利用模式,进一步发挥革命文物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物质载体作用。很多地方在工农业建筑遗产创新利用方面做了积极尝试,如: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对20世80年代的热电厂进行改造,庞大的工业遗产变身为国有博物馆③;聊城市东昌府区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老粮库改造成为区博物馆,现已成为服务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窗口。

然而,菏泽市保留下来的见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代表性建筑未得到合理利用,如:建筑体量庞大的牡丹区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展览馆曾作为体育学校的训练场馆并进行了改造,近十多年来一直荒废,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距牡丹区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展览馆不远的菏泽地区行政公署办公楼旧址也存在类似问题,此旧址在改革开放后曾作为中国工商银行菏泽支行的办公场所,现在却是存放废品的仓库,造成建筑资源的极大浪费。

4 新时代加强代表性建筑保护利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是历史的见证者和讲述者,也是传承优秀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革命遗产。进入新时代,要立足文物保护和本地实际,借鉴国内优秀案例,发散思维,积极探索本地革命代表性建筑保护利用新模式、新方法、新路径,让革命文物资源真正“活起来”,更好传承红色基因,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动力。

4.1 加强宣传阐释,提高全社会革命文物保护意识

革命代表性建筑是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我们不仅要对其进行保护,更要将其传承好、利用好、发展好,使其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社会公众,都应该牢固树立革命文物保护意识。

这就需要文物保护相关部门加大革命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力度和生动阐释,利用革命纪念场馆、流动展览、全媒体传播等全方位、立体式讲好党史故事、革命文物故事,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的宣传推介,营造保护革命文物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人们自觉加入革命文物守护队伍。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好政策设计,加强规划引领,将革命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当中统筹考虑,协调推动④。

4.2 夯实保护基础,全面加强革命文物建筑保护利用工作

要加强代表性革命文物建筑的调查,深入挖掘建筑的建设背景、历史沿革、内涵价值等相关内容,搜集党史资料、史料档案、名人出版书刊等资料里的相关记载或描述,不断丰富建筑的档案资料体系。

应建立政府主导、管理使用单位负责、社会协同参与的全方位保护管理格局。要提高文物所有权人和管理使用人的责任意识,文物主管部门应与其签订文物建筑的保护责任书,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本体保护修缮、历史风貌维护、旅游文创开发、文化传承发展等保护利用全过程。

4.3 立足文物实际,推动革命文物建筑活化利用

保护是文物工作的首要目标和基础,活化利用也是文物保护的应有之义,统筹文物资源,推动旅游开发,既可以让文物“活起来”,也可以促使文物在合理利用中得到更好、更长久的保护。如单县统筹整合城区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湖西人民会议厅旧址现已打造为平原省湖西革命历史纪念馆,成为全市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永顺路红旗剧院自启用以来,成武县规模较大的会议均在此召开,还承担着各种文艺演出等,而且至今仍在使用。其他建筑也应根据原有功能和建筑形制,综合考虑城乡规划,积极借鉴国内类似建筑活化利用案例经验,推动本地代表性建筑在合理利用方面落地见效。

革命文物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是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记忆。迈入新时代,加强该时期革命文物建筑资源蕴含的红色文化、革命价值的研究尤为重要。作为历史的见证,在实践工作中总结和探索出适合菏泽实际保护利用工作路径,这对加强革命文物资源针对性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注释

①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J].求是,2021(10):[页码不详].

②陈鹏.浅析革命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1):44-46.

③裴秋菊.浙江奉化博物馆:让历史融入当代生活[N].中国文化报,2022-05-12(002).

④金伟锋.浅谈文物保护意识[J].浙江文物,2010(6):[页码不详].

猜你喜欢

文物革命建筑
文物的栖息之地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