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学习个体差异成因分析与应对措施的研究

2023-04-15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

中学数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菱形习惯目标

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

季 霞

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量与学习效率有着很大的关系,而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多且复杂.其中,个体差异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数学教育一直倡导“因材施教、学有特色、鼓励冒尖、允许落后”等理念,就是考虑到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因此,笔者特针对个体差异的主要成因进行了研究,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应对措施.

1 个体差异的成因分析

1.1 智力差异

智商是判断学生智力发展的基本标准,包括超常、正常与低常三类.一般我们将智商得分超过130分,称为超常;90~110分,划为正常范围;低于70分,称为低常[1].智商虽然基本趋于稳定状态,但受教育、环境以及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智商可以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由此也可以看出,社会环境、教养方式、教育模式等对智力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1.2 认知差异

学生长期受生活背景与教育背景的影响,会形成不一样的认知方式,主要表现在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两方面.认知方式是指个体接受学习信息的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差异性信息,是个人在记忆、感知与思考中,习惯性的一种偏好、态度与风格.

具备场依存性特征的个体,在认知行为表现中,常倾向于依赖外在的参照物,自我主观能动性差,无法对外源性信息进行合理加工;而场独立性个体,则很少受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具备良好的主体倾向,能自主加工、分析外来信息.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特征为人类认知的两个极端,大部分学生的认知介于这二者之间.

1.3 结构差异

从人类智力组成类型来分析,各种心理能力的组合与使用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与复杂性,主要表现在:有的学生偏向于文科,有些学生偏向于理科,也有少部分学生文、理交叉发展;有人习惯性地应用左脑,有人习惯性地应用右脑,也存在左右脑平衡发展的学生;有些学生比较擅长形象思维,有些学生习惯抽象思维,也有学生两类思维均衡发展;还有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差异等.

2 缩小个体差异的措施

个体差异除了受以上几类因素影响之外,还受遗传、教育环境、教学内容等多种因素影响.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笔者针对如何缩小个体差异做了大量实践与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1 结合学情,制定目标

张奠宙认为:将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成教育形态是实施教学的首要任务.制定课程目标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将知识从学术形态转化成教育形态,需要在深入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而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是每个教师需面对的现实,基于这种差异,制定层次清晰的教学目标,能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信心.

案例1“菱形的性质”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菱形的概念与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经历菱形概念的形成过程,在观察与分析中对菱形性质产生深刻理解,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感知几何说理的方法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形成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的习惯,为获得严谨的思维奠定基础,提升数学审美与价值观.

以上三点虽涵盖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三维目标,看似完整,却存在维度割裂、抽象笼统等问题.该目标的制定明显违背了三维目标的实质,也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课时目标应比课程目标更加具体、入微,应涵盖教学活动落实的基本任务与学生经学习后具体达到的深度.

尊重个体差异的目标应具有层次性、完整性、融合性、具体性.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作以下调整:

(1)以平行四边形的特殊化性质,推导出菱形的概念、性质,感知菱形与其他类似图形的异同点;

(2)亲历菱形性质的探索,积累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经验,强化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驱动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

(3)通过对菱形性质的探索与应用,体悟数学思维的周密性与严谨性,感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树立学习信心.

经调整后的教学目标,更加具体,且结合了每个层次水平学生的认知需求,学生依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照着教学目标参与学习,可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2 夯实基础,培养习惯

有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反应总要慢半拍,推理能力也严重不足.对于此类学生,教师可以基础为抓手,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1)听课习惯

据调查,大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并没有太大差异,但学习习惯的差异,导致了学习效率的巨大差别[2].培养良好的课堂听课习惯,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尤其是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存在上课听不懂,课后什么都不会的状态.作为教师,应多关注这一类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以增强这类学生的信心.

(2)书写习惯

规范的书写不仅能培养规范答题的习惯,还能为复习奠定基础.这里所说的数学书写习惯,主要包括重点知识与经典例题的笔记,尤其是常用的公式、定理与法则等,必须严格、规范地书写,这样才能确保应用与运算时的准确.不少学生在考试中出现丢分现象,就是由于书写潦草、不规范而出现令人痛心的失误.

(3)运算习惯

培养良好的运算习惯,是缩小个体差异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些学生虽然具备良好的解题思维,却缺乏严谨的运算习惯.当碰到常规的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计算时,频频出错,导致与同伴的差距越来越大.初中阶段的运算,要求学生尽可能不要跳步,更不要简化步骤.

(4)归纳习惯

数学作为一门系统性的学科,各个章节的知识点之间都存在某种意义上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养成定期总结与归纳的习惯,尤其是公式、定理、法则、数学思想方法等,经整理后,更加利于记忆.有些学生对于教师讲了几遍的知识,还是记不住,其实这并不一定是智力因素,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自己没有形成总结、归纳的习惯[3].实践证明,良好的归纳能力能有效地增强记忆.

案例2“有理数”的教学

学生初次接触有理数,觉得很繁杂,若学会分类整理,则便于理解性记忆.

(1)按有理数的意义分类,如图1所示.

图1

(2)按正、负来分,如图2所示.

图2

将有理数按照意义与正负来分类,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总结,则能让学生对本章节内容产生直观、形象的理解,为后继学习奠定基础.

2.3 问题驱动,发展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是缩小学生个体差异的关键性因素.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是促进思维发展的根本,思维一般是从问题开启的.因此,精心设计问题,能有效地开启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主动思考.

案例3“勾股定理”的教学

问题1从教室到操场,走哪条路最近?

图3

问题2如图3,小丽在公园的圆柱形石凳上点B处遗留了一些饼干屑,一只蚂蚁在地面点A处捕捉到了这个信息,便准备爬上去获取食物,想要路程最近,该如何爬行?

问题1引导学生复习了两点间线段最短的知识,问题2则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驱动了思维的活动,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让每个孩子昂首挺胸地走路.只要教师将日常教学工作做细、做实,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自主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困难,终能将个体差异中的不利因素转化成有利因素,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长足的进步.

猜你喜欢

菱形习惯目标
改进的菱形解相位法在相位展开中的应用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菱形数独2则
菱形数独2则
菱形数独2则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