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个蟠桃新品种在金山吕巷的引种情况及栽培技术初探

2023-04-14徐淑慧刘小英贾汀吕东烽高超鲁方方蒋于蓝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2期
关键词:蟠桃金山区食心虫

徐淑慧 刘小英 贾汀 吕东烽 高超 鲁方方 蒋于蓝

(1 上海市金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 201599;2 上海市蟠桃研究所,上海 201500;3 上海市金山区吕巷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上海 201517)

蟠桃产业是上海市金山区吕巷镇的优势种植产业,其主栽蟠桃品种为‘玉露’,成熟期在7月下旬,种植面积为205.26 hm2,占全区桃树种植面积的38.1%,深受消费者喜爱。但由于目前金山区吕巷镇种植的蟠桃品种较为单一,导致蟠桃的成熟期集中在7月底至8月上旬,造成果品集中上市,使果农销售困难,打击了他们的种植热情。同时,这一时期金山区又经常遭受夏季高温、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易出现蟠桃果品品质不佳、商品果率低、果实耐储性差、落果严重等问题,且蟠桃发生落果会对产量产生极大的影响。

‘中蟠桃11号’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以‘红珊瑚’为母本、91-4-18(NIN78×奉化蟠桃)为父本,通过杂交和胚挽救技术培育获得的蟠桃新品种,2014 年3 月该品种通过河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沪蟠2 号’是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林木果树研究所培育的早熟蟠桃新品种。为了优化金山区蟠桃品种种植结构,上海溪游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引入‘中蟠桃11 号’和‘沪蟠2号’两个早熟蟠桃新品种,并进行种植,通过观察分析这两个蟠桃新品种在金山吕巷的引种表现,总结了其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中蟠桃11号’和‘沪蟠2号’在金山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种植与推广提供参考。

1 引种试验概况

引种试验在金山区吕巷镇和平村的上海溪游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进行。试验地点属于北亚热带季风地区,日照充分,雨量充沛,平均年降雨量为1 156.7 mm,适合蟠桃生长。2021 年3 月上旬,笔者引进了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培育的一年生‘中蟠桃11 号’以及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林木果树研究所培育的蟠桃新品种一年生‘沪蟠2 号’,两个蟠桃品种均采用露地起垄栽培,垄高0.5 m、垄宽1.2 m,栽植行距为5 m、株距为2 m。试验期间,观察并记录两个蟠桃品种的植物学特性、物候期和适应性,并测定果实主要经济性状。

2 引种表现

2.1 植物学特性

‘中蟠桃11号’植株健壮,树姿半开张,成花容易,坐果率高,长、中、短果枝均能结果;花为铃形,呈深粉红色,萼筒内壁呈橙黄色,花瓣为5 瓣、呈椭圆形,柱头高,花药呈橙红色,花粉量多[2]。

‘沪蟠2 号’植株生长强健,萌芽率和成枝率均较高,枝条有光泽;蔷薇花型,花萼5片、呈紫红色,花瓣5瓣、呈粉红色,花丝和花柱均呈粉红色,柱头呈黄绿色,花药呈紫红色,花粉量多。

2.2 果实主要经济性状

由表1 可知,‘中蟠桃11 号’的果实扁平,缝合线浅而明显,果顶凹入,两侧较对称;果皮和果肉均为黄色,果实汁液和纤维含量中等,果肉为硬溶质;单株平均挂果数为19个,平均单果质量为204.44 g,果实横径为8.29 cm、纵径为8.03 cm、侧径为4.48 cm,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7.68%,风味甜浓,每667 m2产量为256 kg,果核无裂核、黏核,易存放。‘沪蟠2号’的果实扁平,缝合线浅,果顶凹入,两侧较对称;果皮多为浅红色,果肉白中带红、汁液含量多、纤维含量少,果肉为软溶质;单株平均挂果数为28 个,平均单果质量为149.56 g,果实横径为7.63 cm、纵径为7.19 cm、侧径为3.83 cm,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6.21%,风味甜浓,每667 m2产量为276 kg,果核无裂核、黏核,易存放。从多重比较结果来看,‘中蟠桃11 号’和‘沪蟠2 号’在上海溪游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的经济性状间存在显著差异。另外,王忠等[3]的试验发现,露地栽培的‘玉露’蟠桃的果实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4.35%,明显低于‘中蟠桃11 号’和‘沪蟠2 号’。

表1 2022 年‘中蟠桃11 号’和‘沪蟠2 号’在金山区种植的果实主要经济性状

2.3 物候期

由表2 可知,2022 年‘中蟠桃11 号’在金山区吕巷镇种植,3 月上旬萌芽,3 月中旬始花,3 月中下旬进入盛花期,花期为3~5 d,7 月中旬果实成熟,果实生育期为110 d。‘沪蟠2 号’在金山区吕巷镇种植,3 月中旬萌芽,3 月中下旬始花,4 月上旬进入盛花期,花期为8~10 d,7 月上中旬果实成熟,果实生育期为100 d。然而,金山区主栽品种‘玉露’蟠桃的成熟期为7月下旬,故‘中蟠桃11号’和‘沪蟠2号’的成熟期均比‘玉露’早,所以引种蟠桃早熟品种对规避台风、保产保质具有重要意义。

表2 2022 年‘中蟠桃11 号’和‘沪蟠2 号’在金山区种植的主要物候期

2.4 适应性

在引种试验期间,‘中蟠桃11号’和‘沪蟠2号’均表现出适应性强的特点。例如,2022 年春季金山区遭遇低温,两个蟠桃品种均未受到明显影响。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建园及定植技术

选择在土层深厚、地势平坦、地下水位1 m 以下、排灌方便、pH 6.0~7.5、含盐量不超过0.2%、周围500~1 000 m 处无水和空气污染源、交通方便的地块建立桃园。种苗选择根茎部直径为0.8~1.5 cm 的一年生苗,要求树形为正“Y”形。挖定植穴进行种植(穴底宽80 cm、深60 cm),种植株行距为2 m×5 m。在挖定植穴时,需分开放置表土与深层土,且每穴施腐熟有机肥40 kg,与深层土混合后回填,再用上层表土做成高出畦面30 cm 的定植土墩。然后起高垄栽培,要求垄为龟背状,垄高50 cm、垄宽120 cm,以利于进行机械化操作,且要求垄周围配套围沟。种苗的定干高度在80~100 cm,剪口下的枝条任其萌发,待其长至30~50 cm长时,选留2条枝条使其继续向上生长,其余全部扭稍,以控制其直立生长。

3.2 整形修剪

3.2.1 树形培养

幼树需插竹竿绑缚,使其开张到合适的角度。当2 条主枝长到1.0~1.5 m 长时,对其进行引绑,用竹竿倾斜70°固定,使延长头按照70°的方向继续生长;待其下部直立的二次分枝长到30 cm长时,进行扭稍,改变其生长方向;当主枝长到2.5~3.0 m长时,改变延长头的生长方向或换二次枝做延长头,促使其形成花芽。

3.2.2 夏季修剪

在疏果后、套袋之前(6月下旬至7月上旬),分两次对冗长枝进行回缩处理,短截或去除徒长枝,防止树体郁闭。在果实采摘过后,及时修剪枝条,将直立徒长枝、交叉枝、重叠枝、病虫枝、细弱枝、下部结过果的冗长枝进行适度疏除,以解决果园的通风透光问题,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和花芽分化质量。

3.2.3 冬季修剪

调整两条主枝的开张角度至65°左右,若角度太低,则要用延长头留上芽或侧上芽抬高角度,去除主枝的背上、背下全部枝条,仅留两侧水平或斜生的中庸结果枝。在两条主枝两侧,每15~25 cm留1 条结果枝,粗度以不超过0.5 cm 为好,若粗度超过0.5 cm,则直立枝留1~2 个芽后短截,过密的芽去除。

3.3 花果管理

3.3.1 抹芽摘心

在3月下旬,及时抹除对生芽、过密芽,以防影响坐果率。在新梢生长前期,去除生长在枝条顶端的幼嫩部分,待果实基部侧生副梢长至5~10 cm长时进行摘心,以利于幼树成形和提早结果。在4月下旬至5 月上旬,对生长势较旺的直立枝条进行摘心,加速果实第1 次膨大,防止裂果。

3.3.2 扭 梢

当新梢长至25~35 cm 长时,选在晴天温度较高时,在距离其基部3~5 cm 处的枝条已经开始半木质化、枝条较为柔软时,进行扭梢。在主枝上,每20 cm 左右留1 个左右均匀排布的结果枝,若超过35 cm 没有枝条,则在相应位置选择1 个直立枝进行扭梢,培养成结果枝。

3.3.3 疏 果

在5 月上中旬,第2 次生理落果及裂果结束后,提前进行疏果,以加速预留果实的第1次膨大。一般中长果枝留3个果,短果枝留1个果(仅留枝条中下部方向朝下的果实),果实之间至少间隔4 cm。

3.3.4 套袋拆袋

疏果完成后进行套袋,果袋选用黄色袋或带蜡质的单层茶色袋。套袋前进行药物防治,以杀灭果实表面的病菌和虫卵,防治后的果实应在3 d 内完成套袋。在果实成熟前4~5 d 拆袋,使其上色,然后根据销售需要和消费习惯进行采收。

3.4 肥水管理

幼树期,在4月—6月,每月施1次尿素,每667 m2用量为13 kg;在7 月—8 月,每月施1 次平衡三元复合肥,每667 m2用量为25 kg,施肥方式以撒施为主;在10月中下旬,每667 m2施有机肥2 500 kg,施肥方式以沟施为主,即在桃树树冠外围的垂直地面两侧开沟(沟深为30~40 cm、宽为20~30 cm),再将肥料与土按照1∶1 的比例充分搅拌均匀后施入沟内。

成年树,在6 月果实成熟前20~30 d,通过水肥一体化设施滴入生物有机液体肥和氮磷钾无机水溶肥;在6月底进行第2次施肥,以施用高钾型肥料为主,每667 m2用量为50~70 kg;7 月上中旬为桃果上色期至成熟期,此时期需逐渐减少水肥用量,以施用速溶性钾肥为主;在果实拆袋前施高钾叶面肥,以提高果实品质;在果实采收后1周,为防止树体贮藏营养不足,应及时追肥,施肥量依树势而定;在9 月—10 月施基肥,每667 m2施有机肥1 500~2 000 kg 或新鲜牛粪3 000~5 000 kg,同时施用磷钙肥,施肥方式以沟施为主。在每次施肥后结合天气情况进行浇水。

值得注意的是,金山区梅雨季节雨水较多且较集中,而桃树极不耐涝,过多的雨水会使桃园积水、桃树落叶且生长不良。因此,需做好桃园沟系清理工作,特别要注意地势低洼的地块,以确保降雨时园内不积水。

3.5 病虫害防治

蟠桃在金山区种植的主要害虫有蚜虫、桃红颈天牛、梨小食心虫、潜叶蛾等,主要病害有流胶病、褐腐病、穿孔病、炭疽病等。

具体防治措施:(1)幼树期。4月中旬,人工喷洒氟啶虫酰胺4 000 倍液、氯虫苯甲酰胺1 500 倍液和大量元素叶面肥500 倍液防治梨小食心虫和蚜虫。6 月,人工喷洒高效氯氰菊酯1 500 倍液、代森锰锌800 倍液和中微量元素叶面肥1 000 倍液防治褐腐病和梨小食心虫。7月下旬,人工喷洒春雷霉素300倍液和苯醚甲环唑1 500倍液防治梨小食心虫和穿孔病。(2)成年树,3月上中旬(桃芽萌动前1周),树体喷施3~5 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及时消灭越冬病虫害。3 月下旬(开花前)、4 月中旬(开花后10~15 d),分别喷施噻虫嗪200 倍液和高效氯氰菊酯1 500 倍液防治蚜虫、梨小食心虫、绿盲蝽。5 月中旬(套袋前),喷施苯醚甲环唑1 500 倍液防治褐腐病、炭疽病、梨小食心虫、桃潜叶蛾等。7月初喷施代森锰锌800倍液防治穿孔病、梨小食心虫。10月,结合秋施有机肥进行全园深翻,以减少越冬虫害基数;及时清理残留在树体上、已被梨小食心虫等侵害的残梢,并集中烧毁,以减少病源基数。冬季,结合树干涂白,除掉当年的天牛虫卵。

3.6 采收标准及操作

‘中蟠桃11 号’一般于7月中旬开始拆袋,使其上色,当果实底色呈乳黄色、果皮80%为黄色时,即可进行采收。‘沪蟠2号’一般在7月上旬开始拆袋,使其上色,当果实底色呈乳白色、果皮70%为红色时,即可进行采收。

采收时,轻握成熟果(七成半到八成熟),顺着果枝侧上方将其摘下,注意不能用手指按压或强拉果实,以免果实受伤或将枝条折断。轻采轻放,放果实的篮子内应衬软布,攀爬高树要用梯子。采下的果实宜放在阴凉处,避免曝晒,并尽快放进预冷库储藏。

4 小 结

经过上海溪游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试栽观察,‘中蟠桃11 号’果形较大,最大单果质量为350 g,果肉颜色为黄色;‘沪蟠2 号’果实大小中等,果肉颜色为白色。这两个蟠桃新品种的果形均端正,果核均无裂核、黏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植株适应性强,易栽培管理;其成熟期在7月上中旬,不仅避开了金山区夏季的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且比本地主栽品种‘玉露’蟠桃的成熟期早,再加上果实易存放,延长了金山区蟠桃果实上市期。因此‘,中蟠桃11 号’和‘沪蟠2 号’适宜在金山区进行推广栽植,且有助于进一步带动金山区蟠桃产业升级。

猜你喜欢

蟠桃金山区食心虫
谁最重要
我与风的故事
智取蟠桃
桃小食心虫对桃树的危害及无公害防治
巧数蟠桃
大蟠桃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在测报和防治上的应用
下期见
性诱剂在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测报中的应用
迷向法防治梨小食心虫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