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需向好

2023-04-12张静

瞭望东方周刊 2023年6期

张静

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生产线

新年伊始,湖南长沙,山河智能高空机械订单量较往年同期增长了180%。2月中下旬,满载着山河智能设备的货轮扬帆出海,驶向东欧。

“从整体订单量来看,挖掘机械、装载机、高空机械、凿岩设备国际订单增长较快。我们已签国际订单过亿元,数百台产品待交付。”山河智能副总经理龙居才告诉《瞭望东方周刊》,“2023年,我们将加大对矿山装备、新材料等板块的投入,重点布局国际市场及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力争产值、营收实现双位数增长。”

杭州武林夜市,初春雨纷纷挡不住年轻人逛夜市的热情;苏州山塘街、平江路,一周七天人潮涌动;北京、上海等地的商圈,消费者摩肩接踵,大小餐厅前排起长队……

从供给到需求,活力涌动的中国正按下经济发展“快进键”。

“我们已经连轴转了一星期。”在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称“明珞装备”)长春焊装能源自控的项目现场,伴随着现场机器调试的轰鸣声,项目经理陈雨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我们现在仅IDS(工业大数据与服务)这一块的业务就有五六个项目同步进入施工阶段,美国那边也有很多新业务在开展,现在我们都马不停蹄地忙了起来。”

开年至今,各地纷纷召开“新春第一会”,鼓信心、谋发展,稳中求进、提速冲刺。

前端项目现场的忙碌需要后端生产力量的支撑。据明珞装备生产制造中心副总经理罗磊介绍:“目前产能负荷达到90%以上,相较去年同期上涨15%。”

这是中国制造业开年加速冲刺的一个缩影。

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开年至今,各地纷纷召开“新春第一会”,鼓信心、谋发展,稳中求进、提速冲刺。

2023年1月28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珞装备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姚维兵就在大会现场。“听完整场大会报告之后,感觉非常鼓舞人心!针对制造企业的政策,如对优秀制造业企业进行现金补贴、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开展专项产销对接活动等,都凸显了广东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决心。”姚维兵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湖南出台“稳增长20条”政策,围绕全力帮扶实体经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提出加大金融支持和财税支持力度,助力企业稳岗拓岗,加强用能和物流保障等多项措施。“这对于山河智能这种大型装备制造企业是重大利好,山河智能将努力提升创新实力、进一步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龙居才说。

明珞装备2023年的目标是链接千万台的产线设备,设备总价值超过1000亿元。“我们始终在智能制造领域保持创新突破,引领装备制造和离散制造行业数字化变革,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赋能。这是企业最为核心的生命力,也是我们实现目标的有力支撑。”姚维兵说。

企业的信心体现在宏观数据上。3月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升至52.6%。作为经济先行指标,PMI率先传递出中国经济向好信号。

进入2023年,各省区市党政“一把手”十分忙碌:召开动员会部署全年工作任务,赴省内各市开展调研,前往开工现场推进建设,实地走访企业招商引资。为了经济发展,各地拿出了浑身解数。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各地‘一把手’频繁调研,充分说明了各地的重视程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2月21日上午,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出现在了2023年一季度全省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的现场。当日,浙江全省集中开工268个重大项目,总投资6808亿元。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浩在讲话中强调,抓经济、拼发展,要牢牢抓住重大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科学精准谋划重大项目,加快谋划实施一批战略性、支撑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

根据此前浙江省政府印发的文件,2023年,浙江将开启“千项万亿”工程,每年滚动推进省重大项目1000个以上,每年完成投资1万亿元以上。

“一般来说,重大项目投资规模大、基础性强、收益期长,对地方经济社会带动效应明显,因此各地方都希望以重大项目拉动经济社会发展。”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陈建伟说。

“2022年,我国制造业投资整体表现出较强韧性,在营收和利润面临挑战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全年9.1%的高增长,表现出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在应对冲击时较强的自我调整能力。”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副研究员应晓妮表示。

3月10日,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2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从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来看,初步统计,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20.01万亿元,同比增长11.5%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至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067亿元,同比增长3.5%。

苏茜(化名)一家最近正在换房,打算从北京郊区搬到城区,好不容易看中一套地段和价格都合适的二手房,等约卖家面谈的时候,卖家却说暂时不卖了。“要么反悔要么涨价,市场行情一上来,二手房业主都捂着房子等一个更高的价格。”

2022 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将“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 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北京链家研究院分析师冷会表示,前期积累的存量需求是市场回暖的基础。2022年12月下旬以来,住房需求逐步释放。2023年1月至今,北京二手住房市场恢复态势明显,成交规模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成交均价总体平稳。

“中心城区二手住房市场率先复苏,随后市场热度逐步向外围传导,致使节后外围城区市场热度提升。成交结构的变化是季节性规律,同时也反映出市场预期的渐次恢复过程。”冷会说。

自2022年12月底,中央财办重磅发声释放住房消费潜力以来,各地楼市支持政策加速出台,春节前后全国各省区市在经济提振会议和文件中,都把住房消费提振纳入到新一年经济发展的总框架之中。

同样回暖的还有家电消费。海信集团品牌管理部总经理庞静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从订单看,1月至今,海信系电视在国内市场的生产订单量同比上涨26%;从销售看,截至2月底,海信系电视销售量占有率27.0%,同比提升4.59个百分点;销售额占有率28.95%,同比提升4.5个百分点。

“市场回暖主要的驱动因素来自消费者信心提升、消费者对品质家电和健康家电的需求复苏,以及部分积压需求的释放,绿色节能家电、高端家电、智能家电销售尤其明显。”庞静说。

“养老服务消费”成为扩内需、促消费的“潜力股”。不少嗅觉灵敏的上市公司和资本加大布局养老用品、养老服务、养老地产等行业。此外,大健康、生命医学、中医养生、养生旅游等概念也备受市场关注,复合型高端化康养消费正形成趋势。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表示,围绕中老年人的各种需求,产生了服装、食品、家电、个护、教育、旅游等多元品类,但目前老年消费市场面临“有品类、无品牌”的局面,而新一代老年人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都与以往不同,在衣食住行方面亦有不一样的诉求,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2月23日,泉州石狮高新区的福建中科光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光芯片生产车间,技术人员在加班加点生产(魏培全/ 摄)

2月12日,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的告庄西双景星光夜市(陈欣波/ 摄)

推动经济整体好转,提振民营企业信心显得尤为重要。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贾康认为:“一些小微企业在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过程中,未必有能力自己筹集新流动资金。这就不能光靠自然过程,一定还要有针对性的政策做一些扶助和引导。”

近期,各地政府工作报告都释放出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强烈信号,纷纷从完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体系、大力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等多个方面,为民营经济发展出实招。

2023年2月,财政部修订了《服务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服务业发展资金实施期限至2025年。

在山西省高平市,为助力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当地拿出5000万元补贴经营困难的经营主体,根据年租金分六个档次发放1000元到5万元不等的房租补贴。按照规定,在高平注册登记、合法经营的经营主体,比如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教育、文体和娱乐等行业中的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均可享受此次补贴。

为提振市场信心,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南京市商务局与部分数字支付平台,发起“小店计划”,向部分小型商户提供智能设备支持,通过各种活动向消费者派发覆盖出行、餐饮、快消、零售等多个行业的消费券,让更多小店商户参与到消费活动中来。同时,相关部门通过减免租金、助力融资等扶持举措让这些小店逐渐恢复活力。

隨着制造业的复苏,以源头供给为代表的产业加速回暖并升至临界点。

来自阿里巴巴1688的数据显示,进入2月份,阿里巴巴1688平台新增商家数量持续大增,已连续多日保持同比三位数的增长。大部分入驻新商家是产业源头厂商和成立一年以内的新创企业。其中,义乌的小商品、广州的女装、深圳的数码、温州苍南的包装、台州的日百、沧州和济南的机械设备、保定的箱包皮具、汕头的内衣玩具和泉州的男装等行业的源头厂商入驻最为踊跃。

国家统计局3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回升至56.3%,比1月份上升1.9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于景气区间,显示非制造业恢复发展态势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