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抽象思维,强化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

2023-04-11方艺群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抽象思维数学课程计算能力

方艺群

摘 要:小学时期的数学知识教学中,重点和难点就是计算和图形,学习这些知识内容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计算能力和抽象思维。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师就应该立足学生的真实情况,重点针对学生进行思维、计算方面的训练,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最终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有效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抽象思维;小学生;数学课程;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4-0167-03

抽象思维以及计算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中的关键内容,而且是小学数学授课的重要部分之一,也是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理解数学、学会应用数学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数学的抽象思维以及计算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综合能力。所以,教师应立足课堂教学实际情况,通过由简到难、由浅到深的逐步延展方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计算能力,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使学生能在思维运转以及具体计算中,解决更多的现实问题,逐渐拥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1.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教学思想陈旧,教学目标制定不科学

虽然新时代下教育领域中衍生出了很多全新的教学思想,但是,当前仍有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依旧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陈旧的思想进行教学,无法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中,促使当前的课堂教学无法达到实现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致使教学过程中逐渐出现各式各样的重要问题。而且,部分教师并不了解小学生的真实情况,也无法掌握数学知识的难易程度以及重点、难点内容,并未制定科学的授课目标,盲目都遵循教学大纲进行授课,这与学生的发展需求并不吻合,甚至弱化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热情,使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知识,学习质量直降不增。

(2)教学形式固定,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

日常数学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并没有从多个角度设计和整合合理的教学内容,而且所采用的教学形式固定,过度重视教学大纲,致使数学内容与学生的能力不符合,从而影响各个授课环节的开展,使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同时,有部分教师将自己作为课堂核心,极少与学生互动,也没有为学生互动提供机会,促使课堂氛围沉闷、压抑,学生很少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环节。由此能够看出,固定、单一的授课方式影响了整体课堂质量的提高。

2.培养小学生抽象思维和计算能力的要点

(1)帮助学生掌握事物本质

现代化的教育与要求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以及相关的实践训练,逐渐拥有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所以,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也是当代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小学生的成长过程比较特殊,很容易接受事物的具体特点,如外貌、形态、色彩等。但是,对事物之间的关联进行抽象、概括时,会受到很多阻碍,如空间关系、因果关系等。而每一节数学课程中几乎都包含了对时空状态、数量关系等抽象内容的讲解,学生需要通过学习不同的知识掌握各式各样的计算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授课中从事物中提取主要成分,帮助学生掌握事物本质,积极开展抽象思维以及计算能力的训练,让学生逐渐拥有严谨的探究精神,帮助学生掌握多种的计算方法,能主动融合新知识和旧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以此全面提高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速度。

(2)引导学生整合有用信息

数学抽象以及计算主要指的是将事物的物理属性剔除掉,从数量、图形之间的关系中提炼出大量的数学观念,并从规律、结构等方面出发进行多角度的计算,最终获取正确结果,通过数学符号进行精准表达。所以,在实际的授课活动开展期间,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现实世界中提炼出具有相同属性的知识信息,并立足这一基础开展相关的计算、思维方面的训练。教师培养学生从具体事物中总结、计算出的数学概念和结果,是帮助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形成的有效举措。

3.培养小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计算能力的方法

(1)培养数学抽象思维

第一,选择符合小学生思维水平的授课内容。

小学生虽然并不具备成熟的抽象思维,但能初步理解因果关系、空间概念等基础知识,并进行简单的运算。但是,在解决一些较难的数学问题时会受到限制,无法真正脱离真实情境的束缚,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支撑理解。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需要立足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以及综合能力,结合教材知识,保证授课内容与小学生当前的思维水平相符。以执教“三位数乘两位数”相关内容为例。部分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后无法做到灵活应用,甚至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遗忘知识。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学中,为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指导学生逐渐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复习中逐渐领悟新的数学知识,掌握正确的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首先,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板,随机为学生播放一些经典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数学计算练习题,并让学生回忆之前所学习过的知识。随后,指导学生根据所复习的知识内容推理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所具有的基础规律。最后,立足学生所获取的结论,将其作为教学线索,针对课堂授课内容进行深度剖析。通过“以旧引新”方式能让学生更容易、更轻松地掌握知识,也会激活学生初始的抽象思维。

第二,采取多元化授课方式吸引和指導学生。

在具体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方式会直接影响整体授课质量。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所以,教师在进行授课期间,应该根据小学生现有的特点、习惯、知识储备等,选择多元化授课模式,保证教学环节有序进行。以执教“平行四边形、梯形”相关内容为例。此次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教具进行授课,利用小棒教育制作长方形、正方形,并保证每一根小棒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随后,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想之前所学习的正方形、长方形相关内容,让学生尝试着推动小棒,让正方形以及长方形在推动作用下变成平行四边形。之后,立足这一环节,教师继续指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讨论这两种图形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以及具有的独特特点。然后,鼓励学生阐述小组讨论的结果。最终,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制作平行四边形,并与学生针对平行四边形所具有的特点展开相关的探究和分析。多元化的授课方式,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不仅能有效地锻炼学生思维,还会提高授课质量,让数学这门课程更具有吸引力。

第三,日常教学中积极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

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重要途径。数学授课中,教师应适当地创设问题情境,尽量从学生的现实生活角度出发,立足学生的兴趣点,构建生活与数学之间的桥梁,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不可分割的关联,通过思考和探究激发学习兴趣,以此体现出数学的魅力和趣味。因此,教师在策划教学方案、设计教学内容期间,应适当地引进学生熟悉、喜欢的教学素材,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利用自身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从而逐渐拥有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以执教“时、分、秒”相关知识为例。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讲具有明显的抽象性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展之前,将时间变化引发昼夜交替现象的視频通过剪辑功能制作成PPT课件,在课堂的初始导入环节播放给学生看。在学生观看结束后,教师应对学生提出启发性问题,指导学生展开思考:“同学们,在现实的生活中,你知道人们是如何掌握时间变化规律的吗?”随后,根据学生的思考结果,将钟表以及具体的使用方法引出。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计算训练:计算出一家人吃一顿饭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将最终的计算结果公布到班级学生面前,鼓励学生进行合作讨论。通过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连接,以及问题教学情境的构建,能将抽象的时间概念转变成容易理解的知识,促使学生从具体事物中理解抽象的规律,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数学抽象思维。

(2)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第一,重视基本口算的训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最关键的授课内容之一就是计算,学生的知识学习质量会受计算准确程度的影响。而计算中最基础的内容就是口算,口算是笔算、预算的重要基础前提,如果学生并不具备良好的口算能力,笔算、估算的速度和精准率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力争提高学生的综合计算能力,促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计算基础。在日常授课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基础的口算训练,为了保证口算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可以开展视算活动,即用多媒体电子设备为学生展示具有动画特点的口算试题,鼓励学生通过抢答竞赛的方式进行快速口算。而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以个体的方式参加,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由学生自由选择,每当学生答对一题则会累积一分,最终获取分数最多的学生会获取教师颁发的奖励。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保证学生的口算精准性,使学生能快速解答数学问题。

第二,重点传授基础计算知识。

小学生并不具备良好的计算能力,而且往往未能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计算规律和算理,因此大多数学生在考试中丢分率最高的就是计算题。所以,教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将基础计算知识记得扎实、牢固、熟练。当前,部分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依然会采用数手指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浪费时间,还会降低学生的计算效率。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深入掌握基础知识,学会运用基础知识进行简便快速的运算。以执教“有余数除法计算”相关知识为例。学生需要掌握本次课堂中重要的计算法则,而很多学生在进行实际运算的过程中,在试商这一环节存在学习困难,原因在于学生并未熟悉计算法则,甚至忘记了余数需要小于除数。如15÷2,有部分学生得出结果为6余3,但余数3比除数2大,这一结果显然是错误的,正确的结果应该是7余1,余数1小于除数2。学生掌握了基础的计算法则,才能高效地避免再犯这种错误。又如,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为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经典的四则混合运算试题,并要求学生牢记运算的顺序:同级运算需要从左到右,如果算式没有括号,并且同时具有加减乘除,这需要先计算乘法,然后算加法;如果题目中有括号,计算的顺序则是小括号、中括号再到大括号。随后组织学生进行计算练习,但需要选择合适的试题数量,要避免长时间的计算,致使学生疲惫不堪。通过这样的基础知识讲解,学生能真正掌握运算的规律,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

计算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当前,有部分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时,很多计算题会做,所列的算式也都是对的,但获取的计算结果并不理想,致使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在阅读试题以及具体计算的过程中比较马虎、敷衍。为了改善学生这一“坏毛病”,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计算习惯,使学生在具体计算的过程中能做到认真、负责、细心,真正“眼到、手到、心到”。在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针对试题内容进行细读、慢读,将数字和符号看清晰、仔细。然后,思考应该先做哪一个步骤,之后要计算哪一部分。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将计算的步骤书写得清晰、工整,在书写的过程中避免出现错误,也不要进行大面积的涂抹。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关注程度,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计算习惯,要让学生端正计算态度,避免认为这只是练习,出现字迹潦草不堪、书写并不规范,导致计算的准确率受到影响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时刻关注、指导、监督,促使学生能避免因为书写习惯影响导致计算结果发生错误。

总而言之,在小学时期的课堂中,数学教学内容中最关键的就是计算能力以及抽象思维的训练。而且,大多数数学知识都与抽象思维和计算是无法分割的。基于此,本文立足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讨论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以及计算能力的要点,并提出了几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计算能力的方法,希望能真正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促使学生能运用抽象思维以及具体计算方法解决现实问题,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记得更扎实、熟练,从而使学生逐渐养成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叶宝生,徐燕.小学生科学学习中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及其教学意义[J].中小学教材教学,2021(04).

[2]钟芳芳.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探讨[J].读写算,2020(14).

[3]汪卓辉.小学数学学习中计算错误的原因及解决策略探讨[J].新课程,2020(04).

[4]刘美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及相关建议[J].南国博览,2019(03).

猜你喜欢

抽象思维数学课程计算能力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论幼儿计算和幼儿体育教学
由“抽象”变“具体”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