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阶段的心理应激干预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3-04-11江晓燕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盆腔炎依从性心理健康

江晓燕

厦门弘爱妇产医院,福建厦门 361006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可造成患者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异常、发热等,病情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为患者带来极大身心折磨[1]。据报道,慢性盆腔炎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均有不利影响[2-3]。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患者的心理情绪及服务满意度在医疗工作中占据重要位置,心理干预也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心理护理方法成为研究热点。基于阶段的心理应激干预是依据患者不同阶段的不同心理需求和心理应激状态为患者提供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的一种心理护理模式,属于心理护理模式的创新发展,目前在临床的相关研究较为少见。因此,本研究以厦门弘爱妇产医院(原厦门弘爱医院妇产科,我院)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基于阶段的心理应激干预策略进行干预,旨在探讨其护理效果,为临床心理护理服务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37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68)和观察组(n=69)。对照组年龄23~54岁,平 均(38.69±7.48)岁;病 程 1~ 7年,平 均(4.25±1.36)年;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4例、中专及高中26例、大专及以上28例。观察组年龄24~55岁,平均(39.57±7.61)岁;病程1~6年,平均(3.74±1.02)年;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6例、中专及高中28例、大专及以上2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2019修订版)》[4]中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具有良好沟通交流能力;无精神障碍疾病。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肝肾功能障碍者;患有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详细告知患者用药方法,日常疾病管理方法,饮食注意事项、如何预防疾病复发等,叮嘱患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注意个人卫生。以鼓励性语言安抚患者保持积极乐观心态,主动遵医嘱开展自我护理。干预期间护理人员每月电话随访一次,提供健康指导和心理辅导。

观察组采用基于阶段的心理应激干预。成立心理干预小组,由妇科护士长为组长,加入1名精神科主治医师和5名学习能力强、沟通能力良好的妇科护士。干预前由组长进行慢性盆腔炎疾病及护理相关培训,同时由精神科主治医师进行心理应激干预、心理健康相关专业知识培训,通过理论和实践考核后方可实施干预措施。心理干预小组依据慢性盆腔炎的不同发展进程,并分析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将护理方案分为急性期、稳定期、维持期三个阶段,具体心理应激干预措施如下:①急性期心理干预(就诊1周内)。急性期患者心理状态为待整合无序状态,妇科护士组织关于慢性盆腔炎的健康教育讲座,地点在医院会议厅,时间为1 h,主讲人为妇科护士长和妇科专家,讲解内容包括慢性盆腔炎病因、治疗方法、预后发展、预防措施、日常疾病护理方法等,提升患者疾病认知度。由精神科主治医师与患者进行一对一心理沟通,每位患者时间约30 min,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倾听其内心想法及所需帮助,从专业角度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心理建议,缓解其内心压力,稳定其不良情绪。每位患者分配一名责任护士,责任护士和精神科主治医师与患者互加微信好友,患者可通过微信向精神科主治医师进行心理咨询,而责任护士每周通过微信随访患者,了解其病情、用药效果、自我护理情况、心理状态等,并填写完善的随访记录。②稳定期心理干预(就诊1周至2个月)。稳定期患者心理状态为整合过渡状态,心理干预小组每两周组织一次病友同伴交流活动,地点可选择附近公园、餐厅等休闲场所,由妇科护士策划活动内容,负责全程主持活动,通过破冰活动促进患者互相认识,帮助其建立亲密关系,鼓励患者积极分享抗病经验和心理调节方法,引导患者畅所欲言,倾诉内心想法,引导病友间积极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③维持期心理干预(就诊2~4个月)。维持期患者心理状态为整合有序状态。精神科主治医师通过线上视频形式教导患者几种便捷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如冥想、瑜伽、精神放松法等,患者日常负面情绪严重时可自主调节情绪。另外,护士每月2次随访患者心理状态和病情状态,解决患者存在问题,监督其健康行为。两组均干预4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两组心理健康状态比较 干预前后采用心理状态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 symptom inventory-90,SCL-90)[5]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共包含10个维度,90个条目,每个条目计0~4分,总分0~360分,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无心理问题(0~159分),存在心理问题(160~200分),存在明显心理问题(201~250分),存在严重心理问题(251~360分)。

1.3.2 两组心理应激反应比较 干预前后在患者静息30 min后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的心率、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

1.3.3 两组护理依从性比较 参照赵朝霞[6]的治疗依从性评估方法,干预后责任护士从饮食、用药、卫生管理、心理调节4个方面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每个方面分值为1~10分,得分越高表明依从性越高。

1.3.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包含服务态度、护理效果2个维度,总分为100分,0~50分表示满意度低;51~70分表示满意度尚可;71~100分表示满意度高。护理满意度=(满意度高+满意度尚可)例数/总例数×100%。该调查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u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健康状态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1。

表1 两组心理健康状态比较[n(%)]

2.2 两组心理应激反应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心率、DBP、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心率、DBP、SBP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心率、DBP、SB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理应激反应比较()

表2 两组心理应激反应比较()

注 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 < 0.05;DBP:舒张压;SBP:收缩压;1 mmHg=0.133 kPa

时间 组别 n 心率(次/min) DBP(mmHg) SBP(mmHg)干预前 观察组 69 88.54±3.42 86.72±4.28 134.22±5.49对照组 68 87.63±3.15 85.58±4.03 135.09±5.96 t值 1.619 1.605 0.889 P值 0.108 0.111 0.376干预后 观察组 69 79.63±2.60a 73.12±2.56a 118.79±3.54a对照组 68 83.51±3.38a 76.75±3.43a 124.58±4.25a t值 7.538 7.027 8.669 P值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护理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饮食、用药、卫生管理、心理调节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依从性比较(分,)

表3 两组护理依从性比较(分,)

组别 n 饮食 用药 卫生管理 心理调节观察组 69 7.14±2.26 8.54±0.63 7.32±2.64 7.45±1.69对照组 68 6.05±1.82 7.23±1.15 6.11±2.02 5.38±0.93 t值 3.106 8.285 3.010 8.864 P值 0.002 0.000 0.003 0.000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慢性疾病,控制不良的患者易进展为不孕不育、输卵管堵塞、异位妊娠等严重疾病,为患者造成极大心理压力,影响其生活质量[7]。现今临床较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因此心理干预模式成为临床研究热门课题。

基于阶段的心理应激干预是一种新型心理干预方式,相较于传统护理模式更加具有个性化和层次性,充分考虑了不同阶段患者的心理需求,有助于提升心理干预质量,促进患者负性心理改善[8-9]。本研究将基于阶段的心理应激干预应用于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更佳,心率、血压等心理应激反应明显改善(P< 0.05),说明该护理模式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本研究心理干预小组在分析慢性盆腔炎患者病情状态和心理状态后,将护理方案分为急性期、稳定期和维持期3个阶段,且每个阶段实施不同的心理干预策略,急性期时患者焦虑、紧张、忧虑情绪较重,不仅要加强心理干预,还需予以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从而减轻其担忧和焦虑[10]。病情稳定后患者情绪也趋于平稳,更需要情感上的持续支持,因此护理人员定期组织病友同伴活动,促使患者从病友同伴中得到鼓励和帮助,同时也能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有利于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在维持期时患者疾病转归,但仍需保持健康行为预防疾病发生,此时护理人员以随访监督为主,还教导患者心理调节方法,便于患者及时调节不良情绪。陈爱民等[11]以阶段性心理干预模式干预脑血管堵塞开通患者后发现,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缓解,心理应激反应减轻,与本研究结果相似。此外,本研究还指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 0.05),与寇卫杰[12]的研究结果一致。有学者报道,负性情绪是影响患者遵医的重要因素[13]。负性情绪严重的患者对康复和治疗缺乏自信,更倾向于消极、冷淡的行为方式[14]。本研究慢性盆腔炎患者在护理人员轻重有序、形式多样的心理干预措施下,其负性情绪得到改善,且护理人员的密切随访监督也能加强患者自我管理意识,从而促使患者积极依从。在满意度调查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证实基于阶段的心理应激干预能使患者体验到更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和更高质量的护理措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15]。

综上,基于阶段的心理应激干预具有良好护理效果,一方面能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和心理应激反应,另一方面能提高患者依从性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但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样本选取范围较为局限,期待今后能扩大样本量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获得更具有代表性的研究结果。

猜你喜欢

盆腔炎依从性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