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力转移、农用地流转对农用地利用效益的影响
——以安徽省为例

2023-04-11章尤琴高宇嘉吴九兴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农用地安徽省劳动力

戴 云,章尤琴,高宇嘉,吴九兴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了14 亿多人的吃饭问题,正朝着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迈进。在积极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城市吸纳了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增加进城农民家庭收入的同时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在农村农业生产领域,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农村农业生产也逐渐表现出劳动力短缺的一面。由于农村存在普遍的人力资本低和投入不足的现象,导致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艰难转型。从农村劳动力转移来看,农村土地制度[1]、城镇化[2]、人力资本投资[3,4]、教育技能程度[5]、社会保障制度[6]、家庭内部分工[7]等因素都会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和转移效果。从劳动力转移和农用地流转关系来看,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8-10],劳动力转移促进农用地资源再配置[11],但更多时候是技术进步(农业和非农)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长期正均衡的关系,后者受制于前者,反过来又影响前者[12]。从劳动力转移与农用地产出的关系来看,劳动力外流导致资本和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不显著[13,14]。但是,也有研究表明劳动力当地非农转移促进粮食生产,而向外非农转移则降低粮食生产[15]。因此,对农村劳动力流转要适度控制,以减少劳动力释出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16]。

自1978 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期望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农业增长和农民增收,农用地流转就是其中一项改革内容。农用地流转是指农村家庭通过合法的形式,以转让、出租、承租转包、反包、入股、合作互换等方式,保留承包权,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大量事实表明,工业相较于农业更能给从业者带来更高收入,非农产业的发展促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农用地流转。农用地流转使大规模农业生产成为可能,又反过来解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推动部分农村人口继续向城市转移。因此,探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农用地流转与农用地利用效益的关系,对完善农用地流转政策、提高农用地利用效益、实现农民收入增加都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因此,本研究利用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农用地流转调查数据,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分析安徽省合肥市、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蚌埠市、淮南市、马鞍山市、芜湖市、宣城市、铜陵市、池州市、安庆市、黄山市13 个地级市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用地流转背景下的农用地利用效益,探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用地流转对农用地利用效益的影响机制,为完善农用地利用与农用地流转政策设计提供建议。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安徽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界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河南、湖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总面积14.01万km2,下辖 16 个地级市、9 个县级市、44 个市辖区、52 个县(资料来源:http://www.ah.gov.cn/hfwy/index.html)。2018 年,安徽省户籍人口约7 082 万人,常住人口约6 323 万人,其中乡村户籍人口约5 300 万人。安徽省农业气候条件适宜,年平均气温14~17 ℃,年降雨量700~1 700 mm,年无霜期200~250 d。安徽省地形地貌复杂多样,长江、淮河分别流经安徽省416 km和430 km,平原、丘陵、山地各占1/3。安徽省作为粮食主产省,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超过866.7 万hm2,其中粮食作物面积占75%以上;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薯类和其他旱粮作物。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安徽省积极推进农用地流转,发展规模化农业。截至2019 年9 月,全省耕地流转面积258.2 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8.1%。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主要有两个:①农用地流转数据,来源于安徽省13 个地级市的农业农村局网站;②其他相关数据,包括13 个地级市2018 年的乡村从业人员数目、农业产值、农业实际播种面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农业总产值、农用地总面积、耕地面积、化肥农药使用量等,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安徽省统计局(http://tjj.ah.gov.cn/)、安徽省农业农村厅(http://nync.ah.gov.cn/)。此外,在数据处理方面,为满足研究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作预处理,将其转化为农业每万元产值耗劳动率、农用地流转程度、农用地流转贡献、平均农用地流转单位面积产值等数据,用以表达农业投入和农用地产出。

2 模型和指标选取

2.1 模型选取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是一种测算相对效率的方法,该方法根据多项投入指标和多项产出指标,通过数学线性规划方法评价决策单元DMU 的效率[17]。其主要思路是通过决策单元DMU 的实际投入产出数据构造最优生产前沿,有效样本点位于最优生产前沿上,说明该单元效率最优,效率值为1,而无效样本点则位于最优生产前沿的下方,效率值介于0~1,通过比较各决策单元与最优生产前沿的距离来测算效率[18]。本研究选择DEA 模型对安徽省13 个地级市农用地流转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主要优势在于:第一,DEA 模型不会受到指标数据影响,不需要无量纲化处理,更重要的是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由于其是以投入产出的指标权重为变量,可以避免操作者对指标权重的主观分配进而对结果产生的不良影响[19],评价具有较强的客观性;第二,用来估计多投入多产出系统所隐藏的生产函数,该评价模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通过DEA 数据包络分析,可以利用其自身的原理优势,对复杂系统的函数进行简要的表达[20,21]。

2.2 指标选取

土地利用效益是指单位面积土地投入与消耗在区域发展的社会、经济、生态与环境等方面所实现的物质产出或有效成果,包括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其中,经济效益是土地利用效益的关注焦点。在农用地利用方面,首先评价农用地效益要重点考虑体现农村经济效益方面的指标,需从农民报酬和土地产值找到农用地流转的有效性和效益值;其次考虑到指标选取的可操作性,要选择易获得、测量或调查的指标[19];最后对不可直接获取的指标数据通过组合或转换得到。

在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时,对涉及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的考虑如下,即同一个省内各地级市的内外部宏观环境相接近,可将各市视为一个整体系统。根据数据可得性和针对性原则,选取安徽省13个地级市作为同质的决策单元,最后选择5 个指标,其中3 个投入性指标[22],2 个产出性指标(表1)。

表1 相关指标选取

从对农村发展的影响来看,农用地流转是有一定贡献的。其一,流转农户可获得相应的土地租金或入股分红;其二,已流转土地的农民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城务工,从事非农产业获得非农收入或成为农业雇工[19];其三,种粮大户得到成片流转土地,可进行规模经营,产生规模效益。

3 效率分析及非有效单元修正

3.1 效率分析

由表2 可以看出,2018 年安徽省13 个地级市中DEA 有效的单元共有6 个,分别是淮北市、宿州市、蚌埠市、淮南市、马鞍山市和池州市。其中淮北市、淮南市、蚌埠市、宿州市4 个地级市位于皖北地区[23],这些地级市地势平坦,农用地面积较大,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较多,农用地流转后可以进行规模农业生产,产生规模效益,为农民带来的经济价值相对较高。马鞍山市和池州市属于皖南地区,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热条件良好,农业种植技术高,且马鞍山市靠近江苏省,易受到南京市都市经济圈影响。剩余的7 个地级市为非有效单元,有4 个地级市综合效率处于0.800以上,宣城市和安庆市处于0.700以下。就技术效率而言,整体较高,均超过0.850,部分地级市达0.900 以上;规模效率方面,较低的是宣城市和安庆市。同时还可以看出,宣城市和安庆市的综合效率偏低主要是因为规模效率较低。对于综合效率等于1.000 的地级市,则表明该地级市在投入和产出方面均达到有效配置,反映了其综合效益整体为优[24],包括淮北市、宿州市、蚌埠市、淮南市、马鞍山市、池州市。表明农用地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有效,农用地流转给当地农村带来的效益要优于其他地级市,农用地利用的效益较高。

表2 安徽省13 个地级市效率

3.2 非有效单元修正

将综合效率未达1.000 的决策单元称为非有效单元。表2 显示共存在7 个非有效单元,分别为合肥市、亳州市、芜湖市、宣城市、铜陵市、安庆市、黄山市。在效率测度中发现的非有效单元可以进行修正,结合DEA 模型求解结果,整理出这些地级市的修正值及目标值(表3)。

表3 非有效单元产出修正 (单位:万元/万hm2)

存在非有效单元,说明这些地区在投入和产出的各项指标上,资源并未达到最合理有效的配置,因此这类地级市应合理配置投入和产出要素,在现有基础上适当调整投入。由表4 可知,产出指标只需要微调,仅安庆市需要上调农用地流转贡献,宣城市和黄山市需要增加平均农用地流转产值;关于投入性指标的修正,农用地流转程度有4个城市(芜湖市、铜陵市、安庆市、黄山市)需要调整,单位面积化肥农药使用量有芜湖市和宣城市要重点调整,而农业每万元产值耗劳动率有铜陵市和黄山市需要微调。

表4 非有效单元投入修正

4 小结与建议

4.1 小结

通过建构分析模型,选择评价指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安徽省13 个地级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农用地流转对农用地利用效益的影响状况,主要得到如下结论。

1)2018 年安徽省 13 个地级市 DEA 有效单元接近50%,各地级市技术效率均高于规模效率,综合效率平均值达0.860 以上,农用地流转下的土地利用效益整体效果良好。

2)在13 个地级市中,还有7 个非有效单元,这些地级市在投入和产出的各项指标上,资源并未达到最合理有效的配置,需要进行产出和投入的修正。关于目标值的修正,相较于产出指标,更多地区需修正投入性指标;平均农用地流转产值和单位面积化肥农药使用量调整幅度较大。

3)劳动力转移对农用地利用效益具有积极作用[25]。结合DEA报酬可变理论,综合效率为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之积,在技术效率一定的条件下,规模效率越高,综合效率相应也就越高。当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较多时,农用地流转后可以进行规模农业生产,产生规模效益,为农民带来的经济价值相对较高。

4)农用地流转对农用地利用效益的影响还受多方面的影响。就对农村发展的影响来看,农用地流转有一定贡献[26],但各类资源并未达到最有效的配置状态,如平均农用地流转产值、农用地流转程度、单位面积化肥农药使用量等因素都会降低农用地流转效率,导致农用地利用效益较低。

4.2 建议

1)科学合理地配置农业资源。对产出和投入未达到较优的城市,根据因地制宜和适度的原则,提倡利用技术改进和技术替代,提高农业要素使用效率。对于山区或丘陵地区,土壤厚度较薄,应辅以适当的土肥技术,提高土地质量。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业资源优化使用的技术研究力度,出台相关政策,倡导发展绿色农业。

2)适度提高农用地经营规模。由于规模效率普遍低于技术效率,多地应上调农用地流转程度的目标值,这意味着需增加有效农用地流转面积来实现规模效益。各地区应根据土地管理需要,积极响应中央政策要求,扩大农用地流转规模,创新农用地流转方式,提高农用地流转效益。地方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补助及奖励政策,对种植面积大、农用地利用效益高、对粮食生产有突出贡献的农户和企业予以奖励。

3)兼顾保障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落实土地承包政策,规范流转程序,推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坚持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土地承包政策,尊重农民土地方面的权利,建立有序的土地流转机制。进行市场经济调研分析,制定科学的土地流转租金收益分配政策;完善对失地农民的长效补偿机制,而不能仅依靠一次性的经济补偿。农用地流转后进行规模化运营,面向市场销售农产品,建立省、地、县、乡4级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猜你喜欢

农用地安徽省劳动力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住建部:城市大数据已覆盖400个城市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龙海市县域农用地整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