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张关系中,中老年人该如何积极应对“冷暴力”

2023-04-10许红

祝您健康 2023年4期
关键词:冷暴力冷处理施暴者

许红

专家介绍

许 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神志病专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医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理事。擅长中医药治疗失眠相关心脑血管病、脾胃病、更年期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抑郁症、焦虑症等神志疾病以及亚健康调理。

提到“冷暴力”这个词,大家心里一定多多少少有抱怨。“我说的话,他假装没听到;我打电话,他故意不接;我对他好,他反而觉得我唠叨……”日常生活中,大家经常接触的可能是对自己伴侣冷暴力的抱怨。但是,很多人常常会忽视一点,孩子可能对自己的父母,也在使用冷暴力。

仔细回想,当父母打电话来嘘寒问暖时,孩子是不是只说了一句“我很忙”,就匆匆挂断;当父母给孩子发微信视频通话时,孩子是不是嫌父母太唠叨,假装没看见;当父母关心孩子的起居生活,给他邮寄各种吃的,孩子却很不耐烦,嫌父母多此一举;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对父母的关心越来越敷衍了,觉得父母的话全是一些废话;他们不愿再像以前一样跟父母沟通、交流,甚至直接把父母的微信屏蔽,避免父母窥探自己的生活。这一次次的冷淡,都是冷暴力,让父母很伤心、很难过,会让他们不知所措。

●“家庭冷暴力”和“职场冷暴力”

冷暴力的表现形式多样,常见的是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当然,冷暴力也不只会出现在夫妻或情侣之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想必也经历过与朋友、伴侣或是家人发生矛盾时,出现那种不论我们是与他聊天还是问他事,对方都是一句话不接的情况。所以,在临床心理学中,心理学家也将现代人遭受的冷暴力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家庭冷暴力”,多指夫妻之间、家庭成员之间产生矛盾时,彼此或一方对另一方漠不关心,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家庭成员间的各种正常生活。二是“职场冷暴力”,包括贬低性评论、持续批评、对资源垄断等现象。冷暴力的施暴者们也往往有一些共性的特点,即不主动、不解释、不拒绝、不沟通。

无论是家庭冷暴力,还是职场冷暴力,实际上都是一种精神虐待。虽然不至于造成身体上的创伤,却可以撕碎一颗心,破坏一段关系、一个家庭。

● 你能分清“冷处理”和“冷暴力”吗

说起“冷暴力”,还有很多人会想到一个词叫“冷处理”。在一段紧张的社交关系中,也常常可以见到“冷处理”的身影。那么,你能分清“冷处理”和“冷暴力”吗?

事实上,要区分冷暴力和冷处理,最主要的应该从一个人的动机上来判断,很多事情的表达形式很相似,但是动機却很不一样。一个对你使用冷暴力的人,他的动机是想用这样的方式来惩罚你,想让你妥协,这种心理状态是有恶意倾向的,是敌对性的。但是冷处理就不一样了,冷处理是希望事态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他不会弃你的感受而不顾,不过是想把这件事情降温,然后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方式来缓和彼此关系。从动机上来看,冷处理属于理性思维的产物,是理性对待的结果,能够更好地把握事态的发展;而冷暴力属于非理性思维的产物,是完全感性的,一种情绪的发泄。冷处理可以有效缓和矛盾;冷暴力则很大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矛盾。

举个例子,比如在夫妻争吵中,大家都在气头上时先回避,消消气再来解决问题,这叫“冷处理”;而冷言冷语、拒不沟通则是“冷暴力”。

●“过剩适应”和“屈从心理”下受害者的绝望

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冷暴力时,可能会不断地去分析自己受到冷暴力的原因。尽管我们不断地努力探寻,但是除了自身原因外,我们常常无法得知施暴者的具体心态,进而就会让我们产生更多不安感。于是,我们会一直警戒、紧张,持续绷紧神经,自身精力也会因此被快速消耗。在心理学中,对冷暴力受害者的这些负性心态也有两种认识,即“过剩适应”和“屈从心理”。

过剩适应

因为我们在遭受冷暴力后不断去思考分析原因时往往是站在施暴者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基于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去想应该说什么、做什么,这时我们可能会进入一种为了减少自己受害而过度适应他人的状态,比如刻意讨好施暴者,以此寄希望于他们减少对我们施暴。

屈从心理

因为一直受到施暴者的蔑视,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无能,觉得反抗施暴者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不仅不会缓和关系,还会让对方更生气,在这种一直存在的恐惧感之下,我们会开始变得不能自己思考、抗争,最后为了躲避这种精神虐待,不得不屈服于施暴者。

由于过剩适应和屈从心理,受害者会令自己深陷心理的“牢笼”,而施暴者则可能变本加厉,最后变成恶性循环。

● 应对冷暴力的3条实用对策

对于冷暴力,社会心理学家为受害者推荐了3个应对方法。

对策一:调整应对方式

我们应认清这个冷暴力的过程,并明白自己负全部责任是不合理的,要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把罪恶感摆在一边。我们必须放弃“容忍到底”的想法,并承认所爱或曾经爱过的人的性格中显露出了对自己而言很危险的部分,所以自己必须自卫,不要为其所害。通常来讲,有第三者在场是最好的办法。通过第三者的间接接触,可以让我们争取时间想出正确的回复方式。由于受到掌控,许多人会在冷暴力过程中过度委曲求全,而现在必须改变策略,坚决行动,不畏冲突。我们的这种决心甚至可以让施暴者“摊牌”。我们只要不再无力行动,就可以打破这种恶性循环。

对策二:寻求心理支持

要想从心理上对抗冷暴力,心理支持是不可或缺的。有时只要有一个人对我们表达信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使我们重获信心。真正有价值的心理支持来自愿意陪伴、提供帮助、不做评判的“第三方”。

对策三:学会及时止损

应对冷暴力也是受害者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首先,学习如何认识自己:我怎么了?为什么我这么在意对方的态度?其次,学习如何认识对方:他/她怎么了?为什么此刻不愿意在意我了?理性分析,就会找到应对关系变化的方法。最后,学会及时止损。或许你改变后,对方依然未变,那么你就应该明白,这段关系该结束了,你要意识到,这段情感已经和以前不同了。被冷暴力或许只是一个信号,提醒你两人的关系产生了变化。所以,你无须再去不断指责对方为什么冷暴力,因为指责不能改变结果。在尽力改善关系但失败后,也不要继续让自己处在这种被伤害的状态里,而是要敢于做决定,及时止损。

(编辑    王    幸)

猜你喜欢

冷暴力冷处理施暴者
青瓦台常驻记者吃霸王餐?
家庭暴力中施暴者的矫治问题研究
家庭冷暴力引发离婚诉讼
“白丝带”,协助家庭暴力施暴者开展“自救”
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行为冷暴力现状调查报告
——以四川省某市A学校为例
班主任工作应杜绝“教育冷暴力”
偏心度对C型环淬火和深冷处理组织和应力演变影响的数值研究
铝合金深冷处理现状研究
深冷处理对8OCr9Mo2 钢组织的影响研究
金属材料深冷处理发展概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