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产教城”融合路径探索

2023-04-10张辉

科技风 2023年9期
关键词:协同发展职业教育天津

摘 要:“产教城”融合是以产业为依托,以教育为引领,以城市为载体,实现产业、教育、城市的有机融合,互相促进,协同发展,进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创新、转型与长效发展。本文将以天津为例,围绕职业教育中产教城融合的协同发展与共同创新等问题,探索产业、教育、城市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产教城融合;职业教育;天津;协同发展

一、职业教育重要性

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领域中与社会经济发展最紧密联系的部分,既体现了国家教育现代化的水平,更体现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已经为社会培育输出了大批高素质、高技能水平的人才,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服务脱贫攻坚、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高质量的、成效显著的职业教育体系,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的高素质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人才,进而加速中国技能型社会的转型。

二、产教融合的发展与困境

发展职业教育,需要精准定位培育目标,与高速的社会发展、多元的教育发展相结合,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通畅职业教育体系结构,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

目前,高职教育工学一体、产教融合取得明显成效。诸多如“前店后厂”“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产业与学校的实践对接,强化了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一致性。但是,随着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经济结构面临着转型与优化,以及产教融合由于政府过度干预、资金资源不足、责任制度缺失等诸多因素,导致了产教融合的后续动力严重不足,难以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的当今社会,单纯依靠产教融合已满足不了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产业的横向发展。因此,国家大力倡导的产城融合发展思路,发挥区域产业优势,建立产业群组,对传统的产业园或工业园区进行转型升级,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地方区域经济圈的产业联动发展,但是,由于产业布局不合理,规划不科学,以及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城融合的有效实施与发展。

三、产教城融合概念的提出和含义

“产教城融合”的概念正是在产教融合与城市发展相分离的背景下而得以提出和发展的,它与“产教融合”,“产城融合”都只有一字之差,但实际上却是一种新的理念,新的突破。在当今经济形势下,优化经济结构,加速产业转型势在必行,企业想要壮大做强,必须要适应新的经济形态,进行有效的全方位的产业结构优化,而在产业结构优化转型的进程中,人才便是重中之重。同时,产教融合必须要协同城市区域经济的发展,构筑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多层次、多元化,立体式的协同发展机制,形成新的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与转型的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链、技术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以及城市发展链之间的有机衔接。

所以,产教城融合是以产业为依托,以教育为引领,以城市为载体,实现产业、教育、城市的有机融合,把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职业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动力源,把高职教育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与再造生产力的助力器,互相促进,协同发展,进而形成高校、政府、企业的共同体,并在各自的领域里发挥不同的作用,真正形成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教融通,实现产业、教育、城市的“三方共赢”。同时,在2019年颁布的《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中也提出,要充分发挥城市承载、行业聚合、企业主体作用,健全企业主导、高校人才支撑、城市产业聚集的产教城创新机制。在2021年2月公布的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单位中,天津入选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之一。

四、天津发展规划现状

在有效开展天津产教城融合的建设中,既要符合教育引领的要求,还要符合天津区域经济发展与转型,以及企业类型的人才需求,只有三方达成有效协同发展机制,天津产教融合型城市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天津地理位置优越,历来在中国经济发展版图上具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工业产业方面,在当前经济变革的巨大形势下,天津制造业承担着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历史重任。

2021年7月1日,天津公布《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根据规划,在未来五年内,天津将基本建成研发制造能力强大、产业价值链高端、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的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着力壮大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巩固提升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加快构建“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推动冶金、轻纺等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打造制造强市。

天津在优化产业空间结构方面也在不断地做出尝试和探索。正在形成“津城”+“滨城”协同一体的双城发展格局,在增强天津城市承载能力的同时,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天津产业企业的区域辐射功能。双城互补的同时,加快医疗、教育、生活的配套能力,推进天津产业优化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天津地处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带和临海先进制造产业带,是承接北京、对接河北的重要支点,为京津冀的发展培育壮大了多种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汽车、海洋装备、生物医药、石油化工、新信息技术等,产业聚集发展推进了天津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天津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支撑天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五、天津职业教育产教城路径探索

经济增长,教育先行。结合天津“十四五”规划,高等职业教育在天津产教城融合建设过程中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呈现大有可为之势。

(一)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建设有力保障

产教城融合创新发展的探索和实践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支持。按照城市“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的思路,推动产教城融合发展,需要大力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城市链的“四链贯通”,加大政府政策保障力度,优化校企合作政策环境,提高企业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待遇,畅通企业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以此增强职业教育认可度和吸引力。政府统筹管理,探索社会力量与职业教育院校的多元化办学模式发展格局。建立新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促进产教融合型企业设立学徒岗和实习岗,与职业院校联合培养,并对培养规模、培养成本、培养质量等进行量化。彻底打通职业教育、就业创业、人才资源三大关卡,为推动天津高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开辟新空间。

(二)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建立职教集团

天津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要朝着开放化、多元化方向发展,集教育教学、生产实训、技术服务、社会培训、创新创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职教综合体”正在形成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格局。需要精准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明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夯实职业教育基础。同时要贯通完善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打通人才培养壁垒,拓展人才培养路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育综合型技能人才。

因此,建立职教集团,资源优化配置,集中力量创建一批能够服务天津区域经济企业的优势特色专业。建设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汽车、石油石化等服务新动能引育的专业群,绘制职业教育体系和产业发展体系的发展谱系图,着力升级传动产业的相关专业,形成专业群联动服务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新生态、新环境。职教集团的发展应坚持产教城融合的理念,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以及市场的引领作用,不断规范和完善治理结构,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探索符合职教集团特点的评价办法和监督机制,提升服务品质,打造品牌特色。

(三)切实落实百万扩招,提升人才活力

目前,天津市共有技能人才27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81万人。全面优化升级人才政策体系要稳步行进,要切实结合企业需求,打造“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升级版。在百万扩招的政策下,职业教育应深入研究企业转型的人才需求和人才發展需求,进行定制化的,具备更专业的、具吸引力、更加持续发展人才培育工作的人才高地,实现“带土移植”,构筑梯次引育。对于具有产业工作基础的技术人才,需要制订完善的产业转型人才培育计划,提升人才活力,积极培育具有高素质高技术技能的“海河工匠”,形成人才聚集中心。

(四)融合产业城市,构筑创新创业创造高地

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天津的重要枢纽地位,在产教城融合发展的机制里,抓住孵化、转化、产业化三个重要环节,建设创新工厂、孵化基地、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打通高职教育中创新创业创造的关卡壁垒,实现天津产教城融合的创新驱动发展。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坚持把创新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加强高职教育中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自主创新和原动力,加强创新型、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强化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与实力企业共建相关产业学院和专业,实现学院、企业、老师和学生都受益的“共赢”成果。依托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加快建设创新发展聚集区,打造产教融合的“天津智谷”。同时,引进高端产业需求的领军人才,发挥优势,探索“项目+团队”培育模式,开放创新的人才生态。

搭建国际化产教融合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聚焦天津产业发展对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规模、结构、素质的新要求,共谋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政府、企业、学校、行业协会四方将在未来聚力破解产教融合瓶颈难题,探索全过程产教协同育人新模式。

(五)完善行业办学体制,建立产业学院

立足京津冀三地产业基础,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合作体系,提升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对于企业来说,引企入教,打造融人才培养、生产经营、社会服务为一体的校企合作基地。能够更精准地实现人才的培育和引进。企业制定需求,院校“量身定做”,双边量化考核机制,能有效缩短学生从校园到企业的“距离”,迅速融入企业人才角色。

完善企业行业办学体制,鼓励企业行业参与建设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和产业学院,成立产教融合促进中心,与企业联合建设工程创新中心、应用技术转移中心,促进产教城深度融合。实力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共建专业、优化课程体系,在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同时,推动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面向校内外的技能培训基地等项目全面落地,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完善工学结合育人机制,培养更多适应产业升级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打造行业企业多元化办学的示范点,形成具有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培育品牌。

(六)提升职业教育高水平办学标准

提升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合作水平,与行业协会深度合作,与国外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等合作办学。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建设世界水平学校,推广鲁班工坊建设经验和成果,优化鲁班工坊全球布局,向国际展现我国教育产业的发展,提升知名度。并推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天津具有世界智能大会举办地和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举办地的双重优势,有其得天独厚发展背景,可在更高的角度和范围内“搭建国际化产教融合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七)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师“双师”能力

职业教育教师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有与相关专业企业需求紧密对接的能力,包括对企业用人需求、企业工作流程与操作实践的技能掌握。所以要打造具有较高水平的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不仅在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方面保持优秀,在教育性、专业性、职业性、创新性等方面也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

提升“双师型”教师的综合能力,要从职业素养,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与企业需求对接几方面进行着手。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建立师德师风考核机制、教育教学的评价标准;改善职教师资基地的实训条件,与企业实践接轨,促进职教师资专业理论向专业实践的成果转化;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掌握专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和人才培育规划;规范“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制度与标准,健全职业教师标准体系。在“产教城”融合发展中,让“双师型”教师发挥其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职能。

结语

职业教育“产教城”融合发展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建设发展路径目前仍处在研究探索时期,不同区域文化,职业院校教育背景,区域产业经济结构都对职业教育“产教城”的融合提出了挑战。职业教育应加快建设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实现区域产业发展载体优势和高技术技能水平人才资源聚集优势的深度融合、强势互补,实现天津现有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高职院校与产业城市共建、共荣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春盛,唐薇薇.浅议职业教育产教城的概念及国内现状[J].中外企业家,2020(9).

[2]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6).

[3]刘巧利.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技能强国[N].中国教育报,2021.

[4]夏磊,张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9).

[5]田川.产教城融合视域下的职教集团发展路径选择[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20(4).

作者简介:张辉(1988— ),女,满族,河北秦皇岛人,硕士,研究方向:工业机器人技术。

猜你喜欢

协同发展职业教育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天津卷
《天津之眼》
天津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