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阳方言语音格局的实验研究

2023-04-07陈长旭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塞音元音信阳

陈长旭

(信阳师范学院 传媒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1 引言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的最南端,地处大别山北麓与淮河上游之间的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区,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2012),信阳方言属于中原官话信蚌片[1]。但是由于与信阳毗邻的地区中,北部的驻马店、西北部的南阳属中原官话,西部的湖北随州为西南官话,东南部的安徽六安,西南部的湖北广水、红安、麻城等地为江淮官话,因此,信阳方言具有一些交融过渡性特征。比如,在古入声字的今调类分派方面,信阳方言具有中原官话的典型特征,即古全浊入声字主要归入阳平,古清入、次浊入声字主要归入阴平。但信阳方言中也有一些古清入、次浊入声字存在阴阳平异读的现象,该现象应与西南官话、中原官话的接触影响有关。古泥来两母逢洪音不分、古深臻两摄和曾梗通三摄今读开口和齐齿两呼的字今韵母相同,但是也有个别语音特征和江淮官话(特别是黄孝片)一致,比如“书虚”“篆倦”不分、部分地区存在舌尖圆唇元音等。所以,该地区方言语音研究成果对于研究中原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的接触问题具有参考借鉴价值。

2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信阳市浉河区中心城区(原信阳古城所在区域)方言,主要关注老派方言,发音合作人年龄都超过60岁,也即1962年以前出生。前期方言音系调查及实验语音采样主要采用传统的方言田野调查法。方言音系调查的主要发音合作人为居住在浉河区老城街道中山社区仓胡同的刘忠先生(1954年生),信阳历史民俗研究爱好者李永和先生在部分方言字音确认过程中也为笔者提供了宝贵意见。后期方言实验语音采样的发音合作人共有15位,居住地主要分布在原信阳老城区仓胡同、鲍氏街、樱桃园、小南门等地。

在实验语音采样过程中,我们对发音人的主要活动区域及生活成长背景做了较为严格的筛查和限制,男性发音人均世居信阳老城区或近郊地区,没有长时间在外工作或学习的经历。女性发音人娘家与婆家均为信阳老城区或近郊地区人。初期采样25人,后期在深入调查了解过程中,发现个别发音人原来是由信阳市浉河区下辖乡镇迁入老城区,且迁入时间较晚,相关发音样品未予采用。另外,部分样本因录音或发音质量存在瑕疵,也未予采用。最终采用的样本有15份,属于小样本调查。

针对前期录制采集的语音样本,使用南开大学开发设计的MiniSpeechLab(桌上语音工作室)软件对信阳方言的声调格局、辅音格局、元音格局进行实验语音学分析,求出实验数据,然后借助Excel、Photoshop等软件对信阳方言语音格局进行图表呈现。

3 声调系统及声调格局的实验语音分析

3.1 信阳方言的声调系统

通过观察信阳方言声调表(表1)可以发现:

表1 信阳方言声调表

信阳方言共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个调类。

信阳方言古入声字的分派具有中原官话区方言的普遍特征,即:古全浊入声字大部分归阳平,古清入、次浊入声字大部分归阴平。少量清入、次浊入声字存在阴阳平异读现象。

信阳方言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调型分别与北京话上声、阴平、阳平、去声调型近似,本地区普通话学习可以参照。

3.2 信阳方言声调格局的实验语音分析

3.2.1 实验方法及说明 声调实验调查表根据前期语音系统调查结果设计,4个调类,38个例字,见表2。本实验以全部15位发音人的发音样本作为最终实验分析样本。实验过程中,每个调类选择7个例字的声调数据进行统计,先求出每位发音人每个发音例字9个测量点的频率值和标准差,根据公式T=[LgX-Lg(min-Sdmin)]/[Lg(max+Sdmax)-Lg(min-Sdmin)]*5求出T值,然后求出每位发音人的T值平均值和标准差,最后,计算各个声调的中线数值和范围值,具体数据详见表3、表4、表5、表6。

表2 信阳方言声调实验调查表

表3 信阳方言阴平调主体分布数据表

表4 信阳方言阳平调主体分布数据表

表5 信阳方言上声调主体分布数据表

表6 信阳方言去声调主体分布数据表

3.2.2 信阳方言声调格局

根据图1可以看出,信阳方言阴平调型为曲折调213,不过曲折度较缓,折线走势相对平直,除下线外,中线、高线最低节点位置均在1度以上或与1度最高线平齐。阳平调为高平调44,起始节点和最终节点位置略微偏低。上声调为中升调24。去声调为高降调51,调域最宽,调域跨度最大。

图1 信阳方言声调主体分布图(小样本数据)

4 声母系统及辅音格局的实验语音分析

4.1 信阳方言的声母系统

表7说明:

表7 信阳方言声母表

信阳方言的声母共20个(含零声母)。

信阳方言中,源于古晓匣合口一、二等字声母与古非敷奉母字相混,其中有个别字的声母实际发音不很稳定,例如“火(晓合一)”发音为[fo24]或[xo24],“祸(匣合一)”发音为[fo51]或[xo51],“霍(晓合一)”一般只念[xo51]。

叶祖贵(2010)曾提到,信阳老城区方言中,ŋ声母的有些字已经开始消变为声母[2]。我们经过对多位发音人调查后发现,除个别年岁较大的发音人之外,其他发音人在按照字表念的时候绝大部分字音都发作声母,在组词调查和自然语料中,情况略有不同,读作ŋ声母的字相对要多一些,而且存在一些个体差异,本文音系描写以老派为准,这里仍然记作ŋ。

4.2 信阳方言辅音格局的实验语音分析

4.2.1 信阳方言塞音格局的实验语音分析

4.2.1.1 实验方法及说明 本实验以信阳方言中6个塞音p、ph、k、kh、t、th作为实验分析对象,每个塞音选取8个双音节词进行录音调查(见表8)。为测量塞音闭塞段时长,录音调查所选双音节词例以后字音节为塞音声母。

塞音录音及实验分析均使用桌上语音工作室MiniSpeechLab软件。录音样本采样频率为22050Hz,采样精度16位,单声道。塞音录音有效样本数576个(8×6×12=576)(在塞音发音样本中,有3位发音人因发音质量问题,实验数据提取困难,所以本文在塞音实验中仅从其中12位发音人的录音样本中提取数据)。各塞音样本GAP值和VOT值主要运用Praat软件进行测量,最终求取各塞音的平均GAP值和VOT值,具体数据详见表9。塞音格局图以GAP值为纵坐标,主要反映发音时肌肉的紧张程度,VOT值为横坐标,主要反映塞音的发音时送气情况。

表9 信阳方言塞音实验数据表

4.2.1.2 信阳方言塞音格局

根据图2可见信阳方言塞音格局的主要特征:6个塞音按照送气与否分别聚合分布。VOT值反映塞音的送气情况,气流越大,VOT值也越大。信阳方言中不送气塞音的VOT值在15-21ms之间,送气塞音的VOT值74-91ms之间,送气塞音VOT值均大于不送气塞音。在送气塞音中,th的发音气流最弱,kh的发音气流最强。GAP值反映发音时的肌肉紧张程度,信阳方言中不送气塞音的GAP值在63-76ms之间,送气塞音的GAP值在54-60ms之间,不送气塞音的GAP值均大于相对应的送气塞音,不送气塞音中,发音时肌肉紧张度p最大,k最小。GAP值与VOT值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两者之间相互制衡。

图2 信阳方言塞音格局图

4.2.2 信阳方言擦音格局的实验语音分析

4.2.2.1 实验方法及说明 本实验以信阳方言中4个轻擦音f、s、、x作为实验分析对象,每个擦音分别选择6个单字和7个双字词进行录音调查(见表10),双音节词中,前4个词语擦音声母字在前,后3个词语擦音声母字在后。

表10 信阳方言擦音实验调查表

擦音录音及实验分析均使用桌上语音工作室MiniSpeechLab软件。录音样本采样频率为22050Hz,采样精度16位,单声道。擦音录音共取得有效样本数780个(6×4×15+7×4×15=780)。擦音的谱重心值Gravity和分散程度值Dispersion计算公式如下:

G=(Gx-Gmin)/(Gmax-Gmin)×100 D=(Dx-Dmin)/(Dmax-Dmin)×100

其中,Gx为某一擦音的平均谱重心值,Gmin和Gmax分别为4个擦音中平均谱重心的最小值和最大值。Dx为某一擦音的平均分散程度值,Dmin和 Dmax分别为4个擦音中平均分散程度的最小值和最大值,最终数据详见表11。

表11 信阳方言擦音实验数据表

4.2.2.2 信阳方言擦音格局

根据图3可见信阳方言擦音格局的主要特征:信阳方言中擦音x位于格局图的左上角顶点位置,平均谱重心值为17.06,4个擦音中最小,平均分散程度值5.23,4个擦音中最大,说明擦音x发音时,开口度较大,气流较强。擦音x与f位于格局图的上方,分散程度都比较大,为外围擦音。、s在格局图的下方,分散程度较小,为内部擦音。信阳方言的4个擦音中,平均谱重心值的大小关系为s>f>>x,平均分散程度值的大小关系为x>f>s>。

5 韵母系统及元音格局的实验语音分析

5.1 信阳方言的韵母系统

表12说明:

表12 信阳方言韵母表

信阳方言的韵母共有42个。

a、ia、ua中a的实际音值为A,ai、uai、an、uan中的a实际音值为a,au、iau、aŋ、iaŋ、uaŋ中a的实际音值为ɑ,iai、ian、yan中a的实际音值为ɛ。

e发音时舌位略高,实际音值接近E。

合口呼韵母自成音节时,u的实际音值为唇齿浊擦音v,因为不存在对立关系,本文一律记作u。

许仰民《信阳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及其特点》(1994)中“兄”“熊”“雄”“穷”等字韵母均记作iŋ[3]。许先生在文中指出所记方言为信阳市方言,但未标注发音人的具体信息。我们在田野调查时发现,在信阳市近郊,平桥区五里镇,浉河区五星乡、十三里桥、董家河等地,“雄”“兄”“熊”“穷”等字韵母有念成iŋ的情况,相当于白读音,不过老城区一般不这么念。

5.2 信阳方言元音格局的实验语音分析

5.2.1 实验方法及说明 本实验以信阳方言中的8个一级元音a、o、、i、u、y、、e为实验分析对象。和普通话不同,信阳方言中除了没有舌尖后元音之外,多了元音e和o。石锋认为,“普通话中元音ê[ɛ]做单韵母时只出现在象声词、语气词和叹词中,属于边际音。所以不列入一级元音。元音o[o]独立成音节时也是只在象声词、语气词和叹词中出现,应为边际音;在前面有唇音声母时,由于唇化作用的影响,实际发音是u,带有韵头u,因此也不属于一级元音。”[4]在信阳方言中,元音e可作单韵母,如“社[se]、黑[xe]、百[pe]”等,是一级元音;元音o在信阳方言中,并不限于与唇音声母组合,还可以与舌根音声母组合,如“个[ko]、可[kho]、霍[xo]”等字,而且,即使o与唇音相拼,其实际音值也与普通话中的u不尽相同。所以,本文把信阳方言中的o元音也视为一级元音。

元音实验调查表中,每个元音分别选择8个单字(见表13),o元音尽管在信阳话中有和舌根音声母相拼的情况,但是这种现象目前正在消失中,特别是在文读情况下,个体发音常有差异,所以为了调查录音的方便,例字选择尽量仍唇音声母字。

表13 信阳方言元音实验调查表

元音录音采样频率为11025Hz,采样精度为16位,单声道。15位发音人,一共取得有效录音样本960个(8×8×15=960)。元音实验方法为:利用MinSpeecheLab软件提取例字录音样本点的Bark值,通过下述公式进行归一化计算,“将每一个元音放在该语言或方言的全部元音空间中来考察,得到元音在元音空间中的相对表现,从而淡化不同发音人的个性差异,凸显同一语言元音系统的共性特征”[5]。

V1=[(B1x-B1min)/(B1max-B1min)]×100 V2=[(B2x-B2min)/(B2max-B2min)]×100

其中,V1、V2 分别为某一个元音第一、二共振峰频率值F1、F2 的相对值。B1x 为该元音 F1 对应的 Bark 值,B1min 为所有元音中 F1 对应的最小 Bark 值,B1max 为所有元音中 F1 对应的最大 Bark 值。B2x、B2min、B2max 同理。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的V1、V2值绘制元音格局图。

本文对元音大样本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时所用计算公式如下:

V1={[B1x-(B1min-Sd1min)]/[(B1max+Sd1max)-(B1min-Sd1min)]}×100

V2={[B2x-(B2min-Sd2min)]/[(B2max+Sd2max)-(B2min-Sd2min)]}×100

该公式中,Sdmin 表示Bmin 所对应的标准差,Sdmax 表示 Bmax 所对应的标准差。根据该元音大样本公式,首先计算出各元音的V1、V2值(见表14),并求出每个元音V1、V2值的标准差SD1、SD2,然后在 V1、V2 的基础上,分别加减对应的标准差得到元音外围四个点的坐标(详细数据见表15),进而绘制元音的主体分布图。

表14 信阳方言元音V值数据表

表15 信阳方言元音主体分布实验数据表

5.2.2 信阳方言元音格局

根据图4可见信阳方言元音格局的主要特征:舌面元音a位于格局图的最下方中间位置,i、u分别位于左上和右上角接近顶点位置。三个元音点相连后,形成一个倒三角形状。其他5个元音基本处在这个倒三角之中。元音i、y舌位处于前、高位置,y的舌位略微靠后。是信阳方言中唯一的舌尖元音,舌位处于央、半高位置。、o舌位高度基本持平,o的舌位明显靠后。元音e的位置大体处在i、a相对位置的正中。

图4 信阳方言元音格局图

根据图5可见信阳方言元音主体分布特征:i、y、u、a四个元音是信阳方言中元音空间格局分布的极限位置。在分布范围上,元音a的动态范围最大,元音i、y动态范围相对较小,说明在信阳方言元音中,a的发音最不稳定,而i、y的发音稳定程度在所有元音中是最高的(信阳方言元音o的动态分布范围也比较小,但是该情况也可能与本文o元音调查例字声母相对单一有关,暂不考虑)。

图5 信阳方言元音主体分布图

6 结语

信阳地处江淮之间,历史上属于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汇之地。从地理位置和饮食习惯上看,信阳比较偏于南方,但是从文化心态上,信阳又比较偏向北方。比如,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信阳县城关地图来看,原信阳古城里的街区里弄绝大部分是以“胡同”命名的,具有较为鲜明的北方特色。并且,根据部分老年发音人回忆,早期信阳古城内的戏园子也主要以上演北方剧种为多。但是,从平桥、浉河的农村地名来看,除了淮河以北少数村镇习惯于以“庄、店”命名外,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的村镇一般习惯于以“畈、塆、冲、洼、咀、沟、坳”等命名,反映出信阳市以丘岗山地为主、多湖河沟汊的“南方型”地貌特征。

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主要载体,对于我们认识、理解和研究地方历史、文化、民俗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现代意义的信阳方言调查与研究工作始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的汉语方言大普查,当时的开封师范学院(今河南大学)在信阳方言区(包括正阳、桐柏)调查了12个方言点,为后期信阳方言研究保存了一些珍贵的材料[6]。在汉语方言研究深入期(以1979年《方言》杂志创刊和1981年全国汉语方言学会成立为标志)以后,信阳方言研究开始逐渐受到重视,许仰民、严兆厚等老一辈语言学家对信阳方言音系、信阳方言与古音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调查与描写。进入到新世纪以后,信阳方言研究不断走向深入,出现了《信阳地区方言语音研究》(叶祖贵,2010)、《罗山方言研究》(王东,2010)等研究专著以及汪化云、杨永龙、安华林、张金成、王芳等撰写的一批高质量语法研究论文。当下,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语文现代化工作的迅速推进,信阳方言的发展演化速度明显加快,部分方言特色正在趋于消失。通过对信阳方言的广泛调查、描写、研究,有利于记录保存信阳的地域方言文化。在此过程中,我们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信阳方言语音格局进行研究,可以更加科学、准确地描写和分析信阳方言的语音特征,弥补人耳听辨的误差,相关研究可以为其他方言研究者提供扎实可靠的对比参考资料,对于促进信阳方言研究走向细致、深入具有积极意义。此外,信阳方言属于南系官话和北系官话的过渡区域,本地区方言研究成果对于汉语方言的接触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注释:

①韵母ya仅发现一字。□[ya51]:哭喊吵闹。如“又哭又~,嗓子都~哑啦”。

猜你喜欢

塞音元音信阳
普通话塞音的声学分析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战“疫”大考中的信阳答卷
汉语母语者英语塞音习得的实验研究
绣绣信阳八大景
绣绣信阳八大景
信阳茶魂
中国不同方言区英语学习者元音间塞音VOT的对比研究——以吴方言区和江淮方言区为例
Playing with “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