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小细胞肺癌应用胸腔镜肺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3-04-07季学波黄正军景永任大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5期
关键词:胸腔镜根治术肺癌

季学波 黄正军 景永 任大伟

肺癌是目前临床中非常易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大量调查结果提示,因环境变化及工业发展等因素,我国早已成为肺癌发病的高发国家,且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常年来都居高不下[1-2]。而据可靠统计数据显示,非小细胞肺癌就肺癌总发病人数中占据庞大的比例,且患者预后生存概率极为低下,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人群的生命安全与质量。目前,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手段较多,手术、放疗、化疗均能够取得一定的疗效[3-4]。而针对早、中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临床中更为推荐根治手术的治疗策略。但传统的开胸根治术由于其侵入性质较大,极其影响患者术后的预后情况,且手术效果差,而全新的胸腔镜根治术式则能完全弥补开胸手术的弊端[5-6]。故沭阳中兴医院特选择2019年6月—2022年6月于沭阳中兴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8例非小细胞癌患者作为样本对象,开展了评估胸腔镜肺癌手术就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效果的分析研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6月—2022年6月于沭阳中兴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8例非小细胞癌患者作为样本对象。利用最新统计学软件生成随机序列后予以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作平行对照研究,单组各取49例;对照组性别比例状况:27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51~78岁,平均(63.11±5.25)岁;病程1~6年,平均(2.24±1.06)年;肿瘤病理分型:鳞癌28例,腺癌12例,肉瘤样癌7例,大细胞癌2例;观察组性别比例状况:25例男性,24例女性;年龄50~76岁,平均(61.02±5.22)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2.15±1.11)年;鳞癌31例,腺癌10例,肉瘤样癌5例,大细胞癌3例。两组间基线资料比对所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科室内选择责任医师,针对两组研究对象及家属予以了涵盖治疗(手术)目的、方法流程、预期等内容的交流沟通,取得了对象及家属信任后签署同意书,同时本研究内容也申报于院内(医学伦理会)审核。

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及病理学诊断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者,且手术指征显著。(2)术前未进行放射性治疗、化学治疗者。(3)肿瘤分期(tumor node metastasis,TNM)Ⅰ~Ⅱ期者。

排除标准:(1)机体其他重要脏器损伤及功能性疾病者。(2)精神类疾病、意识缺陷者。(3)存在手术禁忌证、病情加重或其他原因而中途退出本研究者。

1.2 方法

两组对象体位均选择侧卧,常规采取双腔气管插管与静脉复合麻醉流程,且行单肺通气。对照组予常规肺癌开胸根治术治疗,步骤为:选取对象第5肋间行手术进胸切口,就肺部情况予以详细探查,确定肿瘤部位、数量后就相连病灶肺叶予以切除,同时清扫附近淋巴结。观察组则予以胸腔镜肺癌根治手术治疗,具体步骤:精确选择对象腋前中线第7~8肋间位置,作1.0~1.5 cm手术切口为观察口,保持倾斜30°放入胸腔镜。同时精确选择腋前线4/5肋间位置,作3~5 cm手术切口为主操作孔,选取肩胛骨下方于第7肋间位置行1.5 cm长度切口作为副操作孔,主刀及扶镜手位应处于腹部一侧,助手位应处于腹部背侧。详细检查对象胸腔是否发生粘连、分叶情况,运用腔镜切割缝合器精确处理肺动静脉、支气管、叶间裂等部位,最后切除肺叶病灶,详细清扫纵隔与相关肺门淋巴结。手术完成予生理盐水冲洗后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判别比对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以及对象生存质量。首先精确记录比对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具体涉及: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长、总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长以及总住院时长;同时依据《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9版)》[7]中肺癌根治术疗效标准判别两组手术效果情况,疗效具体细分为4个级别,即: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以及无变化,完全缓解:对象病灶消失并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对象病灶消失30%及以上;稳定:对象病灶介于部分缓解与无变化之间;无变化:对象病灶扩大甚至出现新病灶。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其次统计比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并发症涉及: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肺不张、气胸以及胸腔积液,且以并发症总样本数/总样本数×100%计算总发生率;最后依据中文版肺癌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lung,FACT -L)[8]评定两组手术前后生存质量情况,量表评估内容涉及生理状况(8条)、社会/家庭状况(8条)、与医生的关系(3条)、情感状况(7条)、功能状况以及附加的关注情况(10条)总计6个领域44个条目,分数越高提示病患生存质量越理想。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中涉及的计量资料(若呈非正态分布则以中位数表示)均予()表示,组间成组予t检验;涉及的计数资料则行n(%)表示,组间成组予χ2检验。且运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就所有涉及数据予分析处理,当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对

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总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长、引流管留置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5项比对所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对()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对()

组别 例数 手术出血量(mL)手术时长(min) 总引流量(mL) 引流管留置时长(d) 总住院时长(d)对照组 49 168.53±20.01 159.15±16.04 396.07±31.05 5.11±1.05 13.12±2.86观察组 49 119.15±16.56 117.03±12.82 248.69±24.97 3.49±0.77 8.13±2.05 t值 - 13.308 14.354 25.892 8.709 9.927 P值 -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手术效果比对

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85.71%)高于对照组(65.31%),比对所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总有效率比对[例(%)]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对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12%)低于对照组(22.45%),比对所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比对[例(%)]

2.4 两组手术前后生存质量比对

手术前,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对所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手术,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比对所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4。

表4 两组手术前后生存质量功能评分比对(分,)

表4 两组手术前后生存质量功能评分比对(分,)

组别 例数 生存质量评分手术前 手术后对照组 49 96.03±7.28 105.72±8.34观察组 49 95.93±7.26 117.26±9.08 t值 - 0.068 6.552 P值 - 0.946 < 0.001

3 讨论

肺癌属目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其伴随着环境的变化、吸烟等因素,该症的发病率呈现出越演越烈的恶性趋势[8]。依据可靠研究数据印证,该肿瘤疾病早已被公认为世界范围内的高发、高危害性恶性肿瘤,且该症就我国范围内也名列发病、导致死亡的恶性肿瘤首位。依据临床病理学,该肿瘤可细分为小细胞与非小细胞两类,小细胞肺癌临床较为少见,但非小细胞肺癌的患病占比则占据着该症总发病率的庞大比例[9]。而据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非小细胞肺癌早期因症状不显著、病情隐匿等原因不易被发现,多数该症患者发现时已到达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临床治疗难度相对增加,患者预后生存极其低下,且疾病对于患者的生存与生命质量也造成了极大的恶劣影响[10]。针对该症,临床首推的治疗方式则为手术治疗,其通过采用根治性质的病灶切除手术,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但常规的开胸手术存在创伤大、侵入性质强烈等因素,且造成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也明显增加[11]。对于本就被肿瘤疾病困扰的患者,该类手术治疗更增加了其机体负担,不利于其预后质量。而随着近年来医疗科技的成熟与发展,各类腔镜技术被成熟运用于各类临床手术中,针对肺癌病灶切除的胸腔镜手术也逐步被临床所认可。胸腔镜手术是胸外科手术应用中的一次巨大飞跃,该手术方式不仅提高了非小细胞癌手术手术治疗效果,在治疗肺裂发育好、淋巴结转移少、胸膜粘连不严重的患者时效果更优[12]。而相较于传统的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切口范围更小,有效规避了对患者的侵入性,同时也降低了对患者肌肉和神经组织的损伤。且就手术切开与缝合时更为方便,术后创口也更加美观,被患者接受程度更高,对患者术后正常生活影响更小,进一步促进其术后生存质量的改善[13-15]。

就本次研究中,依据结果表1、表2提示,实施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的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总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长、引流管留置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5项比对所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85.71%)高于对照组(65.31%),比对所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充分印证了胸腔镜根治手术能够明显优化手术所涉及的各项指标,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手术效果。而依据表3、表4提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12%)低于对照组(22.45%),比对所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该组术后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比对所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该结果则充分说明胸腔镜根治术对于提高患者术后预后效果的积极作用。近期郑慧禹等[16]国内学者在其文中非小细胞肺癌叶切除术的两种术式应用效果予以了详细探究,研究依据术式的区别分为对照组(常规开胸手术)和观察组(胸腔镜根治手术),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手术相关指标、疗效、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术后并发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肯定了胸腔镜手术的优势。研究结果也与本次研究基本相同,侧面印证了本次研究的真实有效性,同时文章的研究结果也为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手术治疗后期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借鉴内容。

综上所述,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应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效果优异,且相较于传统开胸根治手术更为理想,其能进一步优化手术相关、血清指标,提升手术效果以及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胸腔镜根治术肺癌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内科胸腔镜术后留置细引流管的利弊分析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