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油企为“端牢能源饭碗”快马加鞭

2023-04-06李昀霏

中国石化 2023年2期
关键词:胜利油田长庆油田油气

□ 李昀霏

2023年伊始,新一年的中国油田排行榜公布。继续高居首位的长庆油田和跃居第二的渤海油田均实现大幅增产,为我国实现“端牢能源饭碗”增添了新动力。

“十四五”时期是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关键五年,也是党中央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后的第一个五年。这就对新时代新形势大变革下的油气行业,尤其是石油央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努力增产满足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追求清洁低碳发展。

首先,通过研发新技术支撑油气增储上产。为避免能源成为下一个核心“卡脖子”问题,中国油企持续加大油气勘探力度,在地域上,深挖内陆、广拓深海;在技术上,数智赋能、研发创新。长庆油田“深耕”地域劣势明显的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开发难度极高。然而,长庆油田硬是通过突出计划引领,统筹效益建产和老油气田稳产,原油年产量实现五连增。同时,攻坚克难,以重大科技专项为依托,探索形成了大型陆相三角洲成藏、致密砂岩气成藏等五大成藏理论体系和四大油气开发技术系列,页岩油年产量稳居国内第一。2022年渤海油田全年生产油气当量超3450万吨,这与中国海油提出的“油气增产向海要,海上油气向‘智能’要”密切相关。2021年10月15日,我国首个海上智能油田建设项目-渤海油田秦皇岛32-6智能油田(一期)项目建成投用,中国海油随后以此为突破口,持续探索智能化发展新路径,加快智慧油田建设步伐。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间,我国的海上智能油田建设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智能油田将为海上油田增储上产“加油”。胜利油田在以常规油藏开发作为增储上产“压舱石”的同时,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在页岩油勘探上取得战略性突破。计划通过“常规、非常规油藏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确保“十四五”年均新增石油探明储量8000万吨以上。

其次,绿色引领“快转型”。中国油企在节能降耗、提质增效发展传统化石能源的同时,积极开发研究与开拓应用新能源“绿”技术,加速油气田转型。长庆油田将节能瘦身、清洁替代、新能源开发、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碳汇林建设等绿色低碳全产业链工程纳入清洁能源替代规划。在产能建设过程中,采用光伏发电、节能技术配套、植被保护与恢复等有效方式,打造低碳井场,新投场站自投产时就力争实现碳中和。同时,通过开展老油田系统优化简化、伴生气综合利用等节能瘦身工程及应用风电、光电、余热等减排项目,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绿色生产体系。另外,长庆油田打造了集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埋存功能为一体的全封闭、全埋存、零排放工业流程,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完整CCUS技术模式。同样,胜利油田把传统油气产业、新能源产业、绿色产业作为油田未来发展的三大产业,依托油气产业培育壮大绿色低碳融合创新产业,再通过绿色低碳融合创新产业回馈油气主业,促进油气主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8月25日,全国最大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示范工程投产。同时,胜利油田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陆海风电、余热利用、地热光热等新能源项目,构建多能互补的绿色能源供给体系。据统计,目前胜利油田累计投产各类新能源项目116个,光伏装机规模213兆瓦,年发绿电能力2.6亿千瓦时、供热能力220万吉焦,绿能替代率达8%,年碳减排39.4万吨。

未来,随着能源自给自足的愿望愈加强烈、要求愈加严格、时间愈加紧迫,中国油企将在从陆上至深水的勘探开发快车道上一往无前,全力推进原油增储稳产、天然气增储上产。

猜你喜欢

胜利油田长庆油田油气
胜利油田:“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平凉,油气双破2万吨
“峰中”提前 油气转舵
庆祝胜利油田发现60周年贺信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长庆油田节能技术研究
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以胜利油田为例
长庆油田设备再制造又创三个国内第一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长庆油田的环保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