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3-04-06王俊北京市东城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

财会学习 2023年4期
关键词:内部人员事业单位部门

王俊 北京市东城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

引言

事业单位作为社会服务性组织,是政府利用国有资产所设立,经营范围涉及社会发展的教育、文化、科技等各方面。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通过建立配套制度和程序来对经营活动进行管理。所以,聚焦和强化内部控制,能推动事业单位快速实现经营目标,让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得到维护,促使单位各类经济活动更高效地开展。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一)理念意识淡薄

内部控制在我国事业单位发展时间尚短,很多事业单位的领导和基层人员对其认知不够科学和全面,因而内部控制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整体的控制意识不强。与此同时,不少事业单位内部人员很难落实内部控制,只以单位的经营发展为目标,单位也没有开展内部控制的宣传工作,所以事业单位内部始终未能营造正确的内部控制理念氛围。不少事业单位领导将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全部交由财务部门负责,单纯将内部控制视为财务部门职责,缺乏专门的管理部门和专员,上述因素都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始终没能有效落实。

(二)控制体系不健全

事业单位应当设置单独的职能部门,来协调处理内部控制的相关工作。内部控制的工作内容包括业务的梳理、部门职责分工以及风险点的确定,强化内控,可以针对工作问题及时采取对策,并在规范各类工作流程和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与自身经营情况相符合的内部控制体系。就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情况看,大部分还是依靠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等来发挥主要作用,并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来指导执行。同时,由于事业单位缺少专业的协调部门,使得单位各类制度和流程不能得到把控和整合,内部整体管理结构不够科学。虽然很多事业单位有带头部门,但在协调同级别业务工作时,仍会出现问题。比如,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具备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的职能,但在实际操作中,内部审计和纪检监察等部门的行政人员,级别比财务人员更高,导致财务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领头作用很难发挥,极易被弱化,导致内部控制原本的职能作用被降低。

(三)信息化建设不足

很多事业单位在逐步推行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但还是缺少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致使内部控制工作在开展时,各个工作环节之间不能有效地连接。有些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存在信息系统设备陈旧、硬件落后、更新速度不高等方面的问题;还有一些事业单位虽然已经建立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但与其他系统之间的关联度不够,信息始终得不到有效共享,导致内部人员的工作量不断增加。所以事业单位应当重视归口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把整个内部控制流程都融入信息系统中,减少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作为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系统要得到规范建立与管理,让系统的安全性和科学性不断提升,保证内部控制的信息系统随着事业单位的发展得到完善。

(四)监督机制缺失

我国事业单位的内外监督机制,普遍存在与自身发展不相匹配的问题,内部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是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的主体。分析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可知,其设置还是以领导监督为主,审计部门不具备独立性和自主性,监督和评价职能的权威性还需要提升。而事业单位纪检监察部门主要负责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由内部的监察部门处理。所以单位内外纪检监察监督效果不够明显,监督力度也不能随着内部控制的执行得到提升,最终让整个内外的监督机制得不到完善。

二、优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转变传统理念,提升控制意识

要做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相关工作,基础工作是积极转变传统理念。通过树立最新的内部控制理念,让单位人员持有正确工作态度,从而加强内部人员对内部控制的科学认识。具体而言,一方面,事业单位管理层要重新审视内部控制工作对单位发展的重要性,及时做到对经营过程中风险和问题的反思,进而采取针对性的策略来解决各类问题,并保证所有风险都能得到及时管控,减少事业单位的发展阻碍。另一方面,做好内部控制的日常工作。通过建立相应的部门和规定,保证各部门人员都能认识到,内部控制与自身工作的直接关联性,提高内部人员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要强化领导的带头作用,通过开展内部控制的培训和工作会议等组织形式,与员工一起参与到内部控制的知识和实践培训中,在推动内部控制建设时,单位人员一边总结经验,一边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从而不断加强单位成员对内部控制的科学认识。

(二)实现部门联动,构建控制体系

事业单位要做好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建立负责的内部控制机构,并成立工作小组,选派机构的组长,每年召开相应的内部控制会议。在内部控制小组中还要配备专门的财务人员进行负责,针对内部控制专题定期培训。二是在部门设置时,要包括牵头部门和内部控制评价部门,两者虽彼此分离,但又相互关联,做到经济活动的日常监督和相应工作的专项监督共同开展,评估内部控制的风险。同时,还要进行一年一度的内部控制考核,让事业单位监督和评价工作围绕着经济活动实施。三是事业单位要建立内部各类权力的制衡机制。事业单位的经济和业务在运行时,各个流程之间要有明确分工,虽互不兼容,但彼此制衡,每个活动有相应的岗位进行职责的明确分配。此外,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要设置明确的授权界限,如果是经营活动中的重点岗位,需注意轮岗,并且对轮岗工作实施专项审计。而关键岗位的职责和权利要进一步明确,保证每一个重大决策,都能按照规定的程序规范执行。

(三)融合信息技术,强化控制系统

事业单位要具有前瞻性的发展意识,利用当代的信息化技术来构建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信息化系统,才能与社会的发展共同迈进。通过结合云技术和大数据,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能促使预算管理和业务数据统计等系统得到优化,确保单位的业务工作和财务工作始终紧密关联。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可以开发一套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以单位的管理需求为指导,在设计管理模板时,搭建起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桥梁,减少信息壁垒,促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在健全的信息技术支撑下,实现高效开展。事业单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原本低效率的工作模式进行调整,简化原本复杂的业务流程,更加突出关键的经营环节。比如,将现有的信息系统与人事、资产等管理系统进行有效对接,设置完善的办公系统,在提高单位管理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作用。所以,事业单位应当组织人员定期进行信息系统的培训和学习,让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系统随着单位的发展不断更新。

(四)配备监督机制,落实内控工作

为了让事业单位能够迅速找到内部控制运行存在的问题,需构建一个完善的内外监督机制,及时察觉风险所在,从而针对相应问题迅速给出解决措施,内控工作才能得到更好的落实。具体而言,事业单位设立与内部控制相对应的职能部门,负责全面协调内部控制的一切活动。同时,还要建立与经营活动相关的部门,让每个部门之间都能协调配合。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要将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全面发挥,保证内部控制实践过程中的一切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事业单位针对审计工作,可以建立内部审计的独立部门,让其明确审计和监督人员的权利,一方面,保证审计和监督工作的独立性,减少其他人为因素的干扰;另一方面,调动审计人员和监督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内部控制的监督质量。

结语

完善内部控制建设能促使内部人员更加规范地履行职责,管理者也能全面地了解当前的发展情况,是事业单位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未来提升控制意识,依托最新的信息技术来搭建内部控制体系,做好内控监督工作,成了事业单位的发展重点。总之,事业单位要在内部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下,借助外部的最新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基础工作,合力发挥出内部控制的最大效果。

猜你喜欢

内部人员事业单位部门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高人
基于BS架构的内部人员绩效评分系统设计研究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单位内部人员非法占有本单位财物定性职务侵占与盗窃之界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