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二拍”中的唐宋诗词

2023-04-06郇义飞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名作欣赏 2023年8期
关键词:话本文人诗词

⊙郇义飞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诗词作为我国传统的文学形式,一直被推崇为正统文学,备受各朝文人、士大夫的欢迎。除了自身独立发展之外,诗词与其他文学体裁也都有紧密的联系。赋、文、戏曲、小说中都有引用或者作者自创的诗词出现。诗词在其他文学体裁中或以抒情或以叙事,承担了必不可少的角色。“二拍”是明末凌濛初创作的 《初刻拍案惊奇》 和 《二刻拍案惊奇》 的合称,它是我国通俗小说的经典之作。笔者通过整理分析,发现作者凌濛初在“二拍”中引用或者自创了大量的诗词。其中,征引唐宋诗词数量多达四十多首。“二拍”中的唐宋古诗词,其置于小说中的位置是哪里,功用有哪些,出现的原因又是什么,种种这些,很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一、“二拍”中唐宋诗词的出现情况

“二拍”作为通俗小说,文本中出现了不少诗词,有采自民间的俗言俗语,也有作者根据话本内容的自创之作以及前代文人的经典之作。其中,“二拍”中征引的唐宋诗词有四十多首,且大多是整首、整句直接引用,只有很少部分是化用。这些诗词有的是借用唐宋诗词的主题思想以讽谏,有的单纯是为了小说的情节服务。其征引的唐宋诗词的位置也比较灵活,能与文本达到完美的融合。就征引唐宋诗词的位置而言,一般不固定,篇首、篇中或篇末,都会出现,以下分而述之。

(一)篇首诗词

经过宋元明等数代说书艺人的反复摸索和积累,话本、拟话本小说基本上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一般由题目、入话、头回、正话、结尾五个部分构成。除了题目外,所有的话本、拟话本小说的开头都包含了诗词。在作品开始前讲一个小故事,是为了赚得个“得胜回头”,为本场的内容渲染出特定的场景气氛。其中,篇首诗词就是对本篇所讲的故事的主旨作一个交代,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 《初刻拍案惊奇》 卷三十二 《乔兑换胡子宣淫 显报施卧师入定》 的卷首词:“丈夫只手把吴钩,欲斩万人头。如何铁石,打成心性,却为花柔?君看项籍并刘季,一怒使人愁。只因撞着,虞姬戚氏,豪杰都休。”①引用宋代卓田的词,意在告诫人们不要沉湎享乐,从而引出了后面唐卿因享乐蹉跎岁月的故事。再如 《初刻拍案惊奇》 卷一 《转运汉遇巧洞庭红 波斯胡指破鼍龙壳》中,卷首就引用了朱希真的 《西江月》:“日日深杯满酒,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见在!”②借用朱希真晚年的闲适、旷达之作开宗明义地点明小说的主旨是劝诫人们要淡泊名利,不要贪图富贵。紧接着,作者又引用“造化小儿无定据,翻来覆去,倒横直竖,眼见都如许”③,“谁不愿黄金屋?谁不愿千钟粟?算五行不是这般题目。枉使心机闲计较,儿孙自有儿孙福”④,“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⑤等词句进一步点明主题,无异于主题歌。“二拍”中的卷首诗词基本上都是这种情况。

还有些篇首诗词只是一个引子,从故事中的一个角度引起正文,文本与征引的唐宋诗词的主旨思想并没有实质性的关系,如 《初刻拍案惊奇》 卷二十四 《盐官邑老魔魅色 会骸山大士诛邪》 中引用刘禹锡的 《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⑥其正文主题并非怀古伤今,只是引出故事发生的地点是金陵燕子矶。

(二)篇中诗词

这部分诗词占比较大,功能和形态也比较复杂。从内容和功用上来看,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描写环境,描绘人物,渲染气氛

受诗词影响的中国古代小说家非常注重小说的想象性特点,在小说中也用诗词来调动读者的思维来构建虚拟的视觉形象。当古代小说在描写方面还未达到成熟时,借用诗词来描景状物,既可以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又能达到出神入化的描写效果,所以,备受历代文人推崇的唐宋诗词经常被用来充当这样的角色。如 《二刻拍案惊奇》 卷五 《襄敏子元宵失子 十三郎五岁朝天》中云:“雪消华月满仙台,万烛当楼宝扇开。双凤云中扶撵下,六鳌海上驾山来。镐京春洒沾周宴,汾水秋风陋汉才。一曲升平人尽乐,君王又进紫霞杯。”⑦这里借用宋代王珪的 《恭和御制上元观灯》一诗,以写物摹景的优势来展现元宵佳节街头灯光灿烂、人山人海的盛况。又如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权学士权认远乡姑 白孺人白嫁亲生女》引用宋代苏轼的《西江月》一词曰:“闻道双衔凤带,不妨单着鲛绡。夜香知与阿谁烧?怅望水沉烟袅。云鬓风前丝卷,玉颜醉里红潮。莫教空度可怜宵,月与佳人共僚。”⑧这种“拿来主义”的手法亦有特别的表现力,其对丹桂容貌的描写,细致入微,生动传神,仿若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展现在读者面前。

2.作为人物语言的诗词

诗词自唐宋以来已经成为文人士大夫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在拟话本小说中引用唐宋诗词来充当人物语言,对展现人物性格、交代人物背景具有重要作用。如 《初刻拍案惊奇》 卷十七《西山设观箓度亡魂 开封府备棺追活命》 中使用宋词:“稽首大罗天,法眷姻缘。如花玉貌正当年。帐冷帏空孤枕畔,枉自熬煎。为此建斋筵。追荐心虔。亡魂超度意无牵。急到蓝桥来解渴,同做神仙。”⑨暗示道士黄妙修不安分守己,调戏少妇。此外,这类诗词还多出现在才子佳人传情的书信中,如 《初刻拍案惊奇》 卷二十九《通闺闼坚心灯火 闹囹圄捷报旗铃》中引用宋代张幼谦的 《寄罗惜惜》:“人一别恨悠悠,犹把梅花寄陇头。咫尺花开君不见,有人独自对花愁”⑩,表达幼谦对惜惜的爱慕和思念之情。

3.“有诗为证”型的诗词

“二拍”中有很多“有诗为证”的诗词,一般为叙述者为证明叙述的事情是真实存在、真实发生过的。这些诗词有的与小说故事有密切的关系,有的并无实质上的关联,更多的是由入话向正文的一种过渡。如《初刻拍案惊奇》 卷八《乌将军一饭必酬 陈大郎三人重会》中曰:“忽遇寒冬天道,陈大郎往苏州置办些货物,在街上行走,只见纷纷扬扬,下者国家祥瑞。古人有诗说得好,正是:‘尽道年年瑞,丰年瑞若何?长安有贫者,宜瑞不宜多!’”⑪话本中引用的是唐代罗隐的诗 《雪》。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有诗为证”型的诗词,是对前面的一节故事作总结和评价,流露出作者的感情倾向。如 《二刻拍案惊奇》 卷二十六 《懵教官爱女不受授 穷庠生助师得令终》用“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来”⑫作结,批判趋炎附势、前倨后恭的行为。

(三)篇末诗词

“二拍”中每篇末尾都有四言或七言的韵语作结。这些诗歌,从整体结构上看,可与篇首的诗或词形成呼应。篇首的诗词一般是对本篇所讲的故事加以启示,包含了作者的道德规范,而结尾中的诗词更多的是对整个故事或者人物作总结。如 《初刻拍案惊奇》 卷十七 《西山观设箓度亡魂 开封府备棺追活命》最后几首诗对故事人物黄妙修、刘达生等人的行为作了评价。

由于故事内容的限定,篇末位置的唐宋诗词征引的数量比较少,大部分是作者自创的诗词。

二、引用唐宋诗词的原因分析

“二拍”征引唐宋诗词广泛存在,且表现形式和功用多种多样,可见是经过了作者的精心安排和巧妙设置。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其原因。

(一)作者身份原因

“二拍”中灵活运用唐宋诗词源于凌蒙初深厚的文学功底。作者凌濛初出身于官宦世家、书香门第,祖上多人为文学家、史学家,家学渊源深厚。他的父亲博学多才,是当朝有名的文人凌迪知,叔父凌智隆更是满腹经纶,名噪一时。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凌濛初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他自幼喜爱读书,博闻强识,精通诗词、戏曲。郑采龙《别驾初成公墓志铭》中评价凌濛初:“公为人豪爽俊逸,倜傥风流,学富五车,才雄八斗;乃至竺乾之学,无不精通;声技之微,无不纠悉。稗官之说,可以为经史笑谈之柄,可以为箴规。一时名公硕士,千里投契,文章满天下,交与遍寰区”⑬,由此可见其才情之高。这样的文人势必对唐宋诗词了如指掌,信手拈来。以此才情转而话本小说创作时,有意无意之间会显露其诗词功底,透露出深厚的诗词涵养,征引并能灵活地运用唐宋诗词正是他深厚文学功底的体现。

凌濛初一生致力于科举考试,然而他的科举之路却异常坎坷,后期转向文学创作。古代文人一直重视诗歌,轻视小说,他们认为诗词是欣欣向荣、能够表达文人志向的阳春白雪,而通俗小说则是低俗不堪、难登大雅之堂的下里巴人。仕途不顺的文人为了养家糊口等经济利益的驱动不得已才为了取悦百姓而创作通俗小说,但是他们骨子里仍然有文人的骨气和清高,所以他们往往在通俗小说中注入正统的诗词,期望以此雅化自己的作品。然而,话本小说毕竟是通俗小说读物,过多地征引唐宋诗词反而会喧宾夺主,削弱了话本小说的精彩性。所以,“二拍”中征引的唐宋诗词并不是很多,征引的唐宋诗词适度且能够与话本小说圆融结合,这正是凌濛初创作的高明之处。

(二)人物与作品功能的设定

好的作品应该符合生活的逻辑,不同身份的人物对语言风格的要求是不同的。“二拍”中的人物大部分是穿梭于市井的商人、百姓等普通人,他们的语言当然是通俗晓畅的。所以,凌濛初的 《初刻拍案惊奇》 和 《二刻拍案惊奇》 中的人物语言有很多俗言俗语,口语化、语气词较多。但还有相当一部分故事是以唐宋才子佳人、帝王后妃、士人官员为主人公的。如 《初刻拍案惊奇》 卷二十五 《赵司户千里遗音苏小娟一诗正果》 中的曹文姬、卷二十九 《通闺闼坚心灯火 闹囹圄捷报旗铃》 中的张幼谦和罗惜惜、卷七《唐明皇好道集奇人 武惠妃崇禅斗异法》 中的唐玄宗以及 《二刻拍案惊奇》 卷十二 《硬勘案大儒争闲气 甘受刑侠女著芳名》 中的严蕊,等等,他们是饱读诗书之人,不同于普通百姓。以这些人物为创作对象,语言就必须要文雅、含蓄,不能通俗,富有诗意的语言才符合这些人物的身份和阅历,才有利于才子佳人情愫的表达。更为重要的是,“二拍”中的这些故事都是作者根据人物的轶闻趣事改编而成,借助有据可考的人物和相应的诗词来讲述故事,能增加故事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使得故事更引人入胜。

此外,“二拍”作为拟话本小说,本来就以娱乐观众、劝诫教化为主要目的。诗词表达凝练、抒情言志的功能,决定了受诗歌影响的拟话本作者在创作中运用诗词作为对人物的评价。虽然凌濛初也在“二拍”中加入了自己创作的诗词进行说教,但与青史留名的文人相比,还是稍逊一筹。凌濛初在“二拍”中自创的说教类诗词缺乏艺术性,过多通俗的说教容易引起读者的反感,不如兼顾审美和教化的唐宋诗词更具有说服力、更易于读者接受。

(三)受众群体的需要

诗词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学形式,一直在各朝代受到推崇。宋之后,诗词已经渗入文人士大夫甚至普通民众的心理,成为我国古代文人日常写作的主要形式。元代之后,随着其他文体不断兴起并逐渐走向兴盛,历朝历代都有各自主流的文学样式,如元代的杂剧、明清时期的小说,但是诗词并没有淡出历史舞台。宋之后,杂剧、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中都有唐宋诗词的出现,是最强有力的证明。同样地,虽然小说在明代社会逐渐走向繁荣,但明人推崇唐宋的传统心理没有变,明末清初的文人、士大夫等知识分子对唐宋诗词推崇至极,明人大量编选唐宋诗词便是重要体现,唐宋诗词选本书籍在明代社会非常流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些诗选、词选在社会上被广为阅读和传唱,反过来更是促进了唐宋诗词的普及,明人也以熟悉“唐宋诗词”为荣。话本小说在明代社会虽为“畅销书”,但并非明人心中的“正统书”,作为以“娱民”为目的的通俗小说读物,话本小说为了在社会上谋求“一席之地”,也必须要与唐宋诗词这类“雅”文学相关联,由此,“二拍”中征引较多的唐宋诗词便不足为奇了。

所以,凌濛初在“二拍”中“吐谈万卷曲和诗”不仅能显示其博学,更重要的是能借此赢得观众的赏识,博得观众的好评。在话本小说中完美地融入唐宋诗词,使得通俗小说雅化,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不仅提高了“二拍”的地位,也提高了凌蒙初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

总之,任何文学创作都不可避免会受到前代优秀文学作品的影响。诗词作为我国传统的文学形式,尤其是处于顶峰的唐诗宋词,在历代文学体裁中都有被借鉴和运用的情况。唐宋诗词融入其他文学体裁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文学造诣的同时,也增强了文学作品的诗意,而其他文学体裁的兴盛,又进一步扩大了唐宋诗词的影响。可见,各种优秀的文学作品超越了时代和文学形式与体裁的限制,深入挖掘不同文学体裁之间的借鉴,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努力。

①②③④⑤⑥⑨⑩⑪〔明〕凌濛初: 《初刻拍案惊奇》,中华书局2014年版,第487页,第1页,第2页,第2页,第2页,第353页,第236页,第430页,第116页。

⑦⑧⑫〔明〕 凌濛初: 《二刻拍案惊奇》,中华书局2014年版,第94页,第49页,第442页。

⑬ 叶德均:《戏曲小说丛考》,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578页。

猜你喜欢

话本文人诗词
文人与酒
“看官”是什么官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文人吃蛙
宋代文人爱睡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宋元话本研究概述
文人与石
文学史视野下的“话本”定义思考